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庭问题普遍存在,是目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性格等方面。心理行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采取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家庭综合教育模式进行干预。

  • 标签: 心理行为问题 农村 留守儿童 系统家庭 综合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心理行为预防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所在地区的儿童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养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给予对照组儿童常规教养措施,给予试验组儿童心理行为预防干预。比较两组儿童教养后心理问题检出率,并对两组儿童教养后的社会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试验组儿童教养后的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儿童心理行为预防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儿童 心理行为 预防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对自然分娩后产妇行为的影响。方法:2016年1~11月期间长兴县中医院160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护患合作模式)和观察组(护患共同参与模式),每组各80例,比较产妇产后自理能力、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0~24h自行床上活动、25~48h自行下床活动、49~72h完全自理能力恢复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护理新生儿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患共同参与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自然分娩后产妇自理活动的恢复,有利于产后护理新生儿能力的提高,从而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患共同参与 自然分娩 产妇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微信组48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和宣教,微信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送乳腺癌相关知识和护理宣教,6个月后收集两组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信组在治疗依从性上规范用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规范化疗、良性心理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血、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也从80%提高到9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乳腺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健康教育 乳腺癌患者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安康市汉滨区老年人对健康知识认识、行为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康市汉滨区抽取已加入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对健康的认知、生活行为等内容。采用一般统计分析方法对老年人健康知识认识和行为方式现状分析;利用分类树模型对影响健康相关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安康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13.5±1.4分(共15分);总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0%,“献血对健康是否有害”及“保健食品是否可以代替药品治病”两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70.8%和74.2%;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8.8±1.3分(共10分);部分老年人存在不健康生活行为,如与家人合用毛巾(24.2%)、抽烟(11.0%)、饮酒(13.0%)等。分类树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健康相关认知的可能影响因素有首选就诊机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健康相关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个人月平均收入和首选就诊机构。结论安康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持有情况尚可,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应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不同特征的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服务。

  • 标签: 家庭医生服务 健康知识 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学龄期儿童哮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48例给予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各项护理指标评分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哮喘控制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学龄期儿童哮喘患儿,实施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 学龄期儿童 哮喘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及对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护理内容;研究组79例,加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研究组加用协同护理模式后,70例患者满足健康生活方式标准,达标率为8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例(74.68%),差异显著(χ2=4.223,P<0.05)。研究组加用协同护理模式后,治疗高依从性者68例,其高依从性比例为86.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例(6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糖尿病 生活方式 遵医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飞行人员的心身健康,探讨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nteractionmodelofclienthealthbehavior,IMCHB)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飞行人员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对47例溃疡性结肠炎飞行人员入院和出院时采用康奈尔心身健康问卷(CMI)进行调查。在IMCHB指导下对其采取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将入院和出院时CMI调查结果的全项目、躯体症状项目、心理项目、A-R项18项因子的均分进行比较。结果47例出院时全项目(P〈0.001)、躯体症状项目(P〈0.05)、心理项目(P〈0.001)心身症状的发生频度均比入院时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项因子中的D项(消化系统)、L项(习惯)、M项(不适应)、Q项(愤怒)(P〈0.001),I项(疲劳)(P〈0.005),O项(焦虑)(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飞行人员入院时心身素质各异,应给予其心身健康更多的关注。在IMCHB指导下对47例溃疡性结肠炎飞行人员采取全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心身健康有一定积极影响,提高了溃疡性结肠炎飞行人员生活质量和飞行耐力。

  • 标签: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溃疡性结肠炎 康奈尔心身健康问卷 飞行人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干预当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采取单双数分组,单数为常规组,双数为信念组,根据临床干预方式不同均分,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性质的健康教育干预,信念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健康信念模式干预,针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干预之前的自我管理评分不存在差异,但是信念组患者接受健康信念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评分明显提高,且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冠脉综合征 健康信念 急性 自我管理 效果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自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1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自我护理互动模式。比较两组自理能力与健康行为水平。结果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我护理互动模式有助于提高胸腰骨折患者自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水平,增高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自我护理互动模式 胸腰椎骨折 自理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率和行为学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更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628例MSM调查对象,HIV阳性率为7.1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83%。最近6个月,82.80%的调查对象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最近1次肛交性行安全套使用率为88.8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5.76%;近1年中,93.95%的MSM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或同伴教育服务。结论MSM的HIV感染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建议深入开展艾滋病宣传、安全套推广以及规范性病诊疗等综合干预工作,控制HIV的传播。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感染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知信行模式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28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知信行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干预,评估干预前后本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情况,并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本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自我管理行为大大加强,卡方检验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干预后本组患者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统计学检验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知信行模式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疾病认知,降低血压水平,建议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知信行护理模式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正畸保持期患者的疗效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正畸保持期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保持器损坏次数、放弃治疗、口腔卫生良好、按时复诊等配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卡氏评分(KPS)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保持期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选择和推广意义。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措施 自我护理能力 正畸保持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内疚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其效能可分为消极的道德情绪和积极的道德情绪。当人们产生内疚心理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倾向,其作为对内心愧疚的补救。

  • 标签: 内疚 情绪 行为倾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厌食症的心理行为,为小儿厌食症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接诊的的5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等方法了解小儿厌食症的心理行为,根据其具体原因,采取心理疗法等具体对策对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结果引起小儿厌食的心理行为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情感障碍以及其他原因。经针对性治疗后,患儿食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显著。讨论分析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依据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为合理治疗、及时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厌食症 心理行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引导联合行为矫正疗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引导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异常行为 心理治疗 矫正 心理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市三家医院不同岗位手术室护士早餐情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并比较110名手术室巡回和洗手两种岗位护士的早餐行为、早餐营养成分及对早餐营养知识认知情况等差异。结果50%手术室护士每天摄入早餐,且摄入种类不够齐全,优质蛋白及能量摄入不足,两组早餐频率、早餐膳食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岗位的手术室护士对早餐营养知识掌握不够,尤其以洗手护士突出,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膳食指导,保证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促进身体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早餐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行为习惯与定期体检”联和干预措施对慢性疾病控制的有效性,为提高开展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实验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2年的社区干预试验。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行为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促进能有效控制慢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并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 标签: 健康促进 慢性疾病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