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慧型健康小屋在正常高血压职业人群血压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5月7至1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签约的体检单位中随机抽取的一家企业单位内招募到的符合纳排标准的共154例正常高血压在职人员按照Excel中的Random函数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基于智慧型健康小屋的精准健康管理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纸质宣传册的健康管理,干预时间为8周。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间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各组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8周后,试验组自我管理总分、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及自我管理环境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7.75±9.21)比(97.38±6.99),(53.27±5.81)比(48.59±4.93),(33.44±4.27)比(31.63±3.42),(21.04±3.14)比(17.16±2.30)](均P<0.01);试验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有更明显的下降[(124.01±4.60)比(126.88±3.52),(78.41±5.93)比(80.53±4.89)](均P<0.05)。结论基于智慧型健康小屋的健康管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正常高血压职业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该人群的血压

  • 标签: 健康管理 正常高值血压 职业人群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正常高血压高危人群在居家期间接受社区生活行为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我社区医疗机构管辖范围内的正常高血压高危人群100例,根据社区干预模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50例研究对象接受常规社区慢性病预防干预,观察组中50例研究对象在常规社区慢性病预防干预基础上,增加实施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对比两组高血压患病率、对社区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高血压最终患病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对社区干预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数据组间比较P<0.05。结论 正常高血压高危人群在居家期间接受社区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能够帮助改善血压水平,明显降低高血压的最终患病率,使社区干预模式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正常高值血压 高危人群 社区 生活行为方式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高血压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抽取280例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运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46.79 ± 29.5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高血压家族史和正常高血压相关知识学习意愿是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应特别关注没有稳定职业、收入水平低、没有高血压家族史以及缺乏正常高血压相关知识学习意愿的个体,通过健康教育等各种干预途径提高其知识水平,改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 标签: 中青年 正常高值血压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高血压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抽取280例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运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46.79 ± 29.5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高血压家族史和正常高血压相关知识学习意愿是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正常高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应特别关注没有稳定职业、收入水平低、没有高血压家族史以及缺乏正常高血压相关知识学习意愿的个体,通过健康教育等各种干预途径提高其知识水平,改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 标签: 中青年 正常高值血压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E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AF分为EH组(52例)和EH+AF组(26例);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超声心动图(UCG)左心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部分值检测结果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D、IVST、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单独检测对EH合并AF的临床预测价值。对EH合并AF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比较LAD、IVST、LVPWT、LVESd、LVEDd;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EH合并AF患者LAD、IVST、LVPWT、LVESd、LVEDd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EH+AF组LAD、IVST、LVPWT均大于EH组、对照组,且上述指标EH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EH+AF组及EH组LVESd、LVEDd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组间LVESd、LVED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H+AF组射血分数(LVEF)小于EH组、对照组(P<0.05),EH组与对照组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AD 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P<0.05),IVST ROC曲线显示AUC为0.831(P<0.05),LVPWT ROC曲线显示AUC为0.880(P<0.05),LVESd ROC曲线显示AUC为0.510(P>0.05),LVEDd ROC曲线显示AUC为0.561(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LAD、IVST、LVPWT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LVESd、LVED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显示,EH合并AF患者LAD、IVST、LVPWT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呈明显正相关(P<0.05),LVESd、LVEDd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EH及AF发生时,患者的左心结构亦发生改变,EH+AF患者UCG左心结构部分值变化更显著,早期检测对其诊断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在校学生的体检中经常发现血压达到140毫米汞柱高血压现象,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追溯原因多与高血压家族史有关。为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建议对在校学生应像成年人一样开展“身高血压标准”的健康教育。同时,用诊室里可以直观反映“身高血压标准”与“反映心脏射血高度”的双解挂图警示所有人关注血压的变化,将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前移。

  • 标签: 高血压标准 身高血压值标准  学生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行业,涉及的上下游、细分领域众多,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角度五花八门。本文仅针对国内医疗市场中的医疗服务机构(医院)的估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结合作者多年医疗投资的工作经验,旨在对业务实操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

  • 标签: 医院投资 医院估值 价值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社区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按护理管理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血压社区管理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效果 分析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一2020年2月徐家汇社区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时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社区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管理 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鹿娜 李春媚 李淑华 苏闻 俞璐 吴仆射 陈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影像科,北京 100730,通用电气医疗,北京100176,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RI)技术测量和分析大脑的整体体积和弛豫,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的相关数值的差别。材料与方法纳入28例帕金森病患者[年龄:(67±11)岁;男性17人,女性11人]和28名正常对照者[年龄:(68±9)岁;男性12人,女性16人]。所有受试者均在3.0 T MRI上进行合成磁共振成像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MAGiC)扫描。使用SyMRI 8.0后处理软件对合成磁共振成像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后处理,以生成脑分割体积和弛豫。结果包括白质体积(white matter volume,WMV)、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脑脊液体积(cerebral spinal fluid volume,CSFV)、髓鞘体积(myelin volume,MYV)、脑实质体积(brain parenchymal volume,BPV)、颅内体积(intracranial volume,ICV)、白质分数(white matter fraction,WMF=WMV/BPV)、灰质分数(gray matter fraction,GMF=GM/BPV)、髓鞘分数(myelin fraction,MYF=MYV/BPV)、脑脊液分数(cerebral spinal fluid fraction,CSFF=CSF/ICV);T1、T2弛豫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rD),在部分容积超过95%对应组织(白质、灰质或脑脊液)的体素内取平均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评估两组之间的年龄、体积、体积分数和弛豫的差异。用卡方检验评估两组之间的性别差异。结果两组之间的年龄(P=0.587)和性别(P=0.181)无统计学差异。体积和分数方面,帕金森病患者WMV (515.514±71.213 vs. 461.800±64.816,P=0.005)、WMF (43.621±3.788 vs. 40.660±2.844,P=0.002)、MYV (162.257±24.928 vs. 144.611±22.575,P=0.008)和MYF (13.707±1.284 vs. 12.711±1.094,P=0.00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MF (52.868±3.234 vs. 56.011±2.550,P<0.0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GMV、BPV、ICV、CSFV和CSF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弛豫方面,帕金森病患者的灰质T1 (1604.872±56.038 vs. 1570.553±55.992,P=0.026)、灰质T2 (95.215±3.667 vs. 91.489±5.805,P=0.0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白质T1 (749.786±21.935 vs. 761.379±20.651,P=0.047)和脑脊液PrD (101.149±1.327 vs. 101.842±0.972,P=0.03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脑脊液T1、白质T2、脑脊液T2和白质Pr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合成磁共振成像可以同时获得体积测量值和弛豫,可以区分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人,给临床诊断方面提供更多定量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脑体积 弛豫值
  • 简介:【摘要】临床上所说的危急就是病人在进行一系列疾病相关检查时,其检查结果显示该病人现在处于疾病发展的危险时期,此期主治医师若能够充分利用检查结果诊断疾病,并及时有效的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措施,不仅及时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且可能抢救患者宝贵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些检查危急的提示,医生不可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的疾病,从而可能造成严重的情况,最终导致病人失去宝贵的生命。因此,临床检验科危急的提示,可使医生准确把握危及患者生命的不正常指标,这些危急的建立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结果。

  • 标签: 危急值 报告制度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接收并入住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将其分组,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品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方式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