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糖尿病靶点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糖尿病靶点,将关联分数超过10的靶点纳入,并手动添加ACE2蛋白。通过String获取初始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将其导入Cytoscape3.7.1软件,筛选出与ACE2直接相关的蛋白靶点作为最终分析的靶标,再次导入String,得到待分析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并对其进行模块识别及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对ACE2所在模块评分,分析其对整个网络的影响。结果最终从糖尿病靶点中筛选得到19个ACE2相关蛋白,通过聚类分析发现3个功能模块,模块涉及G蛋白藕联受体结合、抗氧化剂活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信号通路、2型糖尿病信号通路,以及FOXA2信号通路。评分结果显示,模块1内REN、AGT、INS、NOS3、IL6、CRP的评分最高。结论ACE2与糖尿病关键蛋白有广泛的联系,COVID-19可能冲击糖尿病患者RAS,导致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高死亡率,临床可考虑使用RAS抑制剂减轻COVID-19感染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 标签: COVID-19 糖尿病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RAS DPP4
  • 简介:摘要蛋白在生命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及凋亡等过程均需要蛋白发挥功能。目前对于蛋白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现对研究蛋白间、DNA-蛋白、RNA-蛋白相互作用的三种生物技术进行综述,主要从免疫共沉淀、染色质免疫沉淀、RNA免疫沉淀的定义、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作出总结和展望。

  • 标签: 蛋白质互作 免疫共沉淀 染色质免疫技术 RNA免疫沉淀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非标记蛋白组学技术研究肺腺癌中蛋白表达。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5例未经治疗的肺腺癌患者,提取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的总蛋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质谱分析。质谱原始数据使用Maxquant软件进行查库和非标记定量分析。Maxquant所得的查库文件使用Perseus软件进行分析。肺腺癌肿瘤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后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数据库比对获得11 295条多肽,分别对应于908个蛋白,其中312个蛋白在肺腺癌中存在显著差异表达,110个蛋白表达上调,212个蛋白表达下调。肺癌中上调倍数最高的为铁蛋白,下调倍数最高的为COL6A3。GO分析提示肺腺癌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富集的分子功能为RNA binding。KEGG通路分析也证实剪接体通路在差异表达蛋白中显著富集。结论通过非标记蛋白组学技术发现312个在肺腺癌中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

  • 标签: 肺腺癌 非标记蛋白质组 差异表达蛋白 RNA结合
  • 简介:摘要: 分析 蛋白饮食护理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 n=35 )与观察组( n=35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蛋白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值、肾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微型营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蛋白饮食护理能有效降低尿蛋白量,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功能与营养状态,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质饮食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女性肿瘤首位。近年来,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广泛,与乳腺癌的发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均密切相关。笔者系统性回顾了磷酸化蛋白组学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并重点介绍乳腺癌磷酸化蛋白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 要】对癌症治疗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可以知道现在我国治疗癌症的方法一般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种,免疫治疗方式为刺激患者的免疫反应,靶向治疗为抑制肿瘤生长、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为了更好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出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方式。本文就癌症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升癌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内质网应激(ERS)是细胞应激反应的核心环节。根据ERS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ERS和慢性ERS 2种类型。根据诱发ERS的原因,可将其分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内质网过度负荷反应(EOR)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通路调节反应3种类型。WFS1基因编码的跨膜糖蛋白Wolframin蛋白,是内质网上的常驻跨膜蛋白,亦是参与调控ERS的蛋白。目前,对ER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缺氧、葡萄糖缺乏、脂质过度负荷、Ca2+紊乱等方面;对Wolframin蛋白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Wolfram综合征相应典型疾病,如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双相情感障碍等方面。围生医学领域ERS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方法学等的滞涸,目前对ERS与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相关疾病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拟就激活ERS分类、Wolframin蛋白与ERS关系,ERS介导的相应信号通路,Wolframin蛋白在上述信号通路中的相应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等进行阐述,旨在为妊娠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内质网 内质网应激 Wolfram综合征 Wolframin蛋白质
  • 作者: 薛敏 柯屹峰 任新军 刘巨平 范小娥 李筱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现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合肥 23004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表达谱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集3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样本进行质谱检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8.41±6.09)岁。将合并PM的16例作为PM组,不合并近视的1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白内障手术操作之前从手术眼收集100~150 μl前房水。采用蛋白定量和非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随机选取5个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然后用基因注释功能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结果两组房水标本中共鉴定出583个可定量蛋白,其中101个蛋白存在差异表达,包括63个上调蛋白和38个下调蛋白。ELISA验证结果显示,5个差异表达蛋白在P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变化趋势均与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结果相一致。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类主要包括蛋白结合活性调节因子、防御/免疫蛋白蛋白修饰酶、代谢物间转换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结论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表达谱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这些差异变化提示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眼房水 蛋白质组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武汉首次出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是一种高致病性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es,HCoVs)。HCoV感染属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然而,对导致这次2019-nCoV的高侵袭力了解甚少。许多动物源性病毒编码的蛋白干扰了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这些病毒蛋白通常是主要的毒力因子。人类冠状病毒是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病原体。在过去的17年中,2019-n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感染人类的事件相继暴发,使HCoV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HCo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本次2019-nCoV感染的发病机制。本综述涉及近年来HCoV感染对宿主细胞凋亡、固有免疫应答、内质网应激应答、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kappa B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等多层次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研究2019-nCoV感染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冠状病毒 凋亡 固有免疫 内质网应激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 作者: 陈燕丽 刘龙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省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118,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疫苗研发系统创新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118
  • 简介:摘要自然杀伤细胞(NK)和树突状细胞(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调节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以及随后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近年来才被阐明。NK细胞与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NK细胞活化、DCs成熟或凋亡,并涉及细胞因子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NK细胞通过诱导偏向Th1免疫应答的DCs成熟,为DCs提供抗原和杀伤未经适当成熟的iDC,来控制和增强DCs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DCs通过可溶性和细胞接触性激活剂刺激NK细胞,从而增强其细胞增殖、存活和细胞毒性来调节固有免疫应答的强弱。最近的研究表明,NK细胞和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几种抗病毒反应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NK-DC相互作用及其与抗病毒反应的关系,以此为病毒感染疾病中NK-DC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病毒感染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泛素化是泛素通过多级酶联反应与底物蛋白共价结合的过程。当易于聚集的泛素化蛋白堆积而不被及时清理掉时,会威胁细胞的健康和生存能力。然而,一些关键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却能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总结了有关泛素化蛋白的降解机制在眼科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66-372)

  • 标签: 泛素化 降解 眼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朊病毒感染细胞模型,探索朊病毒清除过程中外泌体内蛋白的差异表达。方法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技术,分别从朊病毒感染细胞系SMB-S15、对照细胞系SMB-PS以及暴露于白藜芦醇4 d(RES4)和8 d(RES8)的SMB-S15细胞中提取外泌体,并对这些提取的外泌体中蛋白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从4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总计检出4 809种蛋白,随着朊病毒的清除,外泌体中蛋白变化多样,其中下调蛋白略多于上调蛋白。可能涉及的重要通路包括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通路。结论在用白藜芦醇和硫酸戊糖清除朊病毒过程中,随着朊病毒的清除,细胞间外泌体中蛋白随之发生变化,提示外泌体可能参与朊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

  • 标签: 朊病毒病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差异分析
  • 作者: 张波 高杰 殷国江 张传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武汉 430070,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翻译后修饰是机体调节蛋白水平与功能的重要机制,在调控细胞稳态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过程中蛋白翻译后修饰尤为重要,缺血易损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结构及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迟发性神经元凋亡。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修饰有助于开发治疗新策略、研发新药物。文章就UPS在CI/RI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探讨蛋白酶体调节剂的脑保护作用,有望为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修饰调节机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翻译后修饰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联合检测尿液四项微量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治疗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45 例进行肾病检查, 45 例正常人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含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他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 P<0.05 )。 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性肾病中 mAlb 、 RBP 可以作为指标,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量蛋白质 肾脏疾病 诊断价值
  • 作者: 丁潇楠 韩秋霞 张冬 朱晗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100853 北京,解放军医学院;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难题,解决临床诊疗方面的争议成为急需。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进展、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种组学技术的异同进行阐述,在当代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展望了利用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进行整合组学和精准医学研究。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育龄妇女并可能导致不孕的慢性妇科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可用于评估该疾病的技术方法缺乏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然面临困难。蛋白组学不仅可以从生理、病理学角度研究疾病,而且对于认识疾病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蛋白及其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卵泡液是人体中由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等产生的含有多种蛋白的一种重要分泌物,因此本综述从对卵泡液中蛋白组学的研究来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泡液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和转移。目前,手术联合放化疗是HNSCC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对已转移或复发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因此,深入探讨HNSCC致病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是蛋白的氨基酸侧链上共价结合化学小分子基团,既是蛋白功能调节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常伴随PTM异常,并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PTM可作为肿瘤的诊疗靶点。本文就几种主要的蛋白PTM与HNSCC的关系进行综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及糖基化等,以期为HNSCC的诊治提供线索。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蛋白质加工,转译后 乙酰化作用 甲基化 糖基化
  • 简介:摘要生物样本库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资源,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服务于患者的治疗,加快了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的速度。目前,针对肿瘤样本的处理和储存条件对样本质量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结果差异较大。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样本的储存时间及温度是影响样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缺乏系统性综述。文章主要综述肿瘤样本采集和储存过程中时间及温度对血液和肿瘤组织样本RNA、DNA和蛋白质量的影响。

  • 标签: 肿瘤 生物样本库 血液保存 组织保存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氧缺糖条件下谷氨酸(AMPA)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s)表达的变化及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凋亡的影响,探讨GRIPs在AMPA受体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方法OPCs分为对照组、缺氧缺糖60 min组和缺氧缺糖120 min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氧缺糖条件下GRIP1、GRI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再次将OPCs分为空白对照组、OPCs+缺氧缺糖组、OPCs+环磷酸腺苷(cAMP)+缺氧缺糖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1小干扰RNA(siRNA)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1 siRNA阴性对照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2 siRNA组、OPCs+cAMP+缺氧缺糖+GRIP2 siRNA阴性对照组,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Fluo-4荧光探针观察胞内游离钙变化。结果缺氧缺糖引起OPCs损伤,光学显微镜下显示细胞轮廓不清晰,胞体回缩。缺氧缺糖60 min后GRIP1(1.233±0.060比1.003±0.079,P<0.05)和GRIP2(1.396±0.069比1.001±0.037,P<0.05)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缺氧缺糖时间越长,GRIP1(1.416±0.064比1.233±0.060,P<0.01)和GRIP2(1.680±0.018比1.396±0.069,P<0.01)表达水平越高。RNAi分别下调GRIP1和GRIP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降低(0.054±0.003比0.074±0.003,P<0.01;0.060±0.003比0.074±0.003,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20.703±3.882)%比(11.470±1.679)%,P<0.05;(19.070±1.106)%比(14.448±0.849)%,P<0.01]。结论GRIP1和GRIP2参与缺氧缺糖引起的OPCs损伤,其可能通过调节Ca2+通透性触发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发挥作用

  • 标签: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谷氨酸受体调控蛋白 缺氧缺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