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发行的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册中胰腺肿瘤分类有一定的改变,我们就该部分的主要改变作简要的总结和概括,主要归纳为新分册中排版的调整、癌前病变的分级和命名、新增/命名的病变、重新归类的病变、已知肿瘤的重新定义以及肿瘤TNM分期的改变等,与2010年发行的第4版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快的理解应用新分类的内容,指导临床诊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解读了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胰腺肿瘤与2010版间的差异,对新增的胰腺肿瘤类型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一些新的概念。WHO新分类越来越强调基于肿瘤基因改变基础上的肿瘤分型,也越来越强调形态学的重要性。尽快熟悉和掌握这些变化对于正确诊断胰腺肿瘤并指导其临床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WHO分类 神经内分泌肿瘤 解读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实验室检验等诊断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肿瘤(PCNs)的临床检出率日益升高,同时关于PCNs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胰腺囊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肿瘤标记物等实验室检测亦多无异常,术前有时很难准确确定其病理类型,这在某种程度导致了其处理策略的困难。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胰腺囊性疾病生物学行为差异巨大,因而处理方法也大不相同。准确区分胰腺囊性肿瘤病理类型以及确定良性与潜在恶性甚至恶性病变对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对胰腺囊性肿瘤研究的深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指南和专家共识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更新。本文就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胰腺囊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在多种癌症治疗取得突破的今天,胰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仍举步维艰,缺少能反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模拟其复杂微环境的模型是导致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随着类器官、人源肿瘤异种移植和人源化小鼠等技术的出现,使个体化精准研究肿瘤异质性、高度模拟包含间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肿瘤微环境成为可能。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展胰腺癌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可以弥补既往研究手段的不足,有可能建立适用于胰腺癌研究的精准模型,推动胰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改善胰腺癌的疗效。

  • 标签: 胰腺癌 类器官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 人源化 模型
  • 简介:摘要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组以胰腺囊肿或囊性变为主要特点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恶性度明显低于胰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仅需观察即可,治疗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胰腺囊性肿瘤大多数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其中部分病例影像表现有重叠, 综合考虑影像学表现、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发病部位等信息,大部分能够做出准确诊断。本文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梳理影像诊断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医师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胰腺 囊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思路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逐渐被广泛关注的异质性恶性肿瘤,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医疗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治疗上不断进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成像技术、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新辅助治疗的应用,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的综合实施,给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活力,使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上有了巨大进展。本文主要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上的新进展。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多学科治疗 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级别pNET超声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7例病理确诊为pNET患者(pNET组)和同期82例病理确诊为pDAC患者(pDAC组)的超声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表现的差异。对50例有明确病理分级(G1、G2、G3)的pNET病灶,比较不同病理级别pNET间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①pNET组与pDAC组超声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组在病灶分布、病灶大小、回声、边界、血流信号、钙化以及合并主胰管扩张、肝转移、血管受累、三期增强水平及坏死无增强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超声特征经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构建的包括病灶血流信号、合并主胰管扩张、肝转移及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水平等参数的回归模型,其诊断pNET的敏感性为0.988,特异性为0.79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为0.920~0.983。②不同病理级别pNET超声影像学特征比较:G1、G2、G3三组在合并肝转移及静脉期增强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1pNET仅10.5%(2/19)存在肝转移,而47.8%(11/23)G2 pNET及62.5%(5/8)G3 pNET存在肝转移;静脉期78.9%(15/19)G1病灶呈高或等增强,而100%(8/8)G3病灶消退为低增强。结论联合多项超声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pNET与pDAC,且不同病理级别pNET在超声影像学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较高异质性的潜在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外科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最重要且唯一可治愈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方式,但治疗策略上仍存在诸多争议,不但要充分评估肿瘤性质、体积、位置、数量、有无周围器官及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胰腺手术的风险和患者的自身条件。现就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述评。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外科治疗 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护理模式对胰腺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入并进行治疗的胰腺肿瘤患者79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人文护理。使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LQ-C30及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胰腺肿瘤患者中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向好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具备临床价值。

  • 标签: 人文护理 胰腺肿瘤 生命质量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环境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肿瘤间质是微环境的主要成分,所以肿瘤间质比(TSR)可间接反映肿瘤与微环境的关系,其在肿瘤临床研究中被逐步重视。而间质丰富是胰腺导管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明确TSR在胰腺癌临床研究中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目前TSR的评价方法较多且不同研究间存在差异,但与基于全组织大切片病理学和影像学的整体评价的结论基本一致。此外,TSR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取决于评价方法,整体评价TSR>1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所以TSR有望优化现有肿瘤分期。术前影像学TSR评价拓宽了其在胰腺癌个体化精准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当然,TSR评价方法优劣的比较及与预后的关系尚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明确。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间质比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一方面,由于缺少特异性标志物、早期症状不明显,胰腺癌的治疗窗口期较小,一经确诊通常已发展至晚期。另一方面,胰腺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肿瘤复发率高,手术治疗仅适于少数早期患者。胰腺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包括基质丰富、缺氧、血供不足和高度免疫抑制等,传统放化疗很难发挥治疗作用。因此,针对胰腺肿瘤微环境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极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笔者就胰腺肿瘤微环境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胰腺癌的进一步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胰腺星状细胞 免疫抑制 基质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PCN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4例PC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174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5~79岁。根据患者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3)影像学检查结果。(4)手术情况。(5)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44例PCNs患者中,浆液性囊性瘤(SCN)76例,黏液性囊性瘤(MCN)5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N)9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PMN)16例。76例SCN患者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为(51±14)岁,年龄范围为22~78岁;32例术前有腹痛,44例术前无腹痛;47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9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76例SCN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良性。56例MCN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为(49±16)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34例术前有腹痛,22例术前无腹痛;35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1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56例MCN患者中,1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96例SPN患者中,男21例、女75例;年龄为(32±14)岁,年龄范围为5~68岁;42例术前有腹痛,54例术前无腹痛;58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3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96例SPN患者中,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16例IPMN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为(56±10)岁,年龄范围为41~76岁;11例术前有腹痛,5例术前无腹痛;4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12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16例IPMN患者中,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76例SCN患者中,9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67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56例MCN患者中,7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49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96例SPN患者中,1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8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16例IPMN患者中,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1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244例PCNs患者中,226例为良性PCNs,18例为恶性PCNs。226例良性PCNs患者中,26例CA19-9水平升高;18例恶性PCNs患者中,8例CA19-9水平升高,两者术前CA19-9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4,P<0.05)。(3)影像学检查结果:244例患者中,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SCN 59例,MCN 37例,SPN 55例,IPMN 12例。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82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50.3%(82/163)。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8%(40/59)、54.1%(20/37)、32.7%(18/55)、4/12。244例患者中,198例行CT检查,其中SCN 60例,MCN 44例,SPN 82例,IPMN 12例。198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135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68.2%(135/198),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46/60)、79.5%(35/44)、58.5%(48/82)、6/12。(4)手术情况:244例患者均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成功施行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76例SCN患者中,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6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6例MCN患者中,20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1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96例SPN患者中,3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2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6例IPMN患者中,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3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术后并发症情况:76例SCN患者中,1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12例、B级胰瘘5例),7例腹腔感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腹腔出血,1例乳糜瘘,1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6例MCN患者中,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2例、B级胰瘘5例),3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96例SPN患者中,14例发生胰瘘(生化瘘5例、B级胰瘘8例、C级胰瘘1例),6例腹腔感染,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胆瘘,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6例IPMN患者中,3例发生胰瘘(生化瘘、B级胰瘘、C级胰瘘各1例),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胆瘘,1例围术期死于肺栓塞。所有并发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介入治疗或二次手术,均好转出院。结论PCNs主要包括SCN、MCN、SPN、IPMN。各型PCNs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也缺乏特异性。术前CA19-9水平可对PCNs术前良恶性判断提供一定参考。影像学检查是PCNs主要的诊断依据。PCNs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浆液性囊性肿瘤 黏液性囊性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大部分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肿瘤进展快,患者预后差。研究导致胰腺癌进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巨噬细胞通过响应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作用极化为表达M2表型的TAMs,并通过辅助免疫逃逸、促使肿瘤周围纤维化、调控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机制调节胰腺癌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TAMs促进胰腺导管腺癌进展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逃逸
  • 作者: 孟英豪 李宇 邵成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科,上海 200433;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医学影像科,青岛 266000,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医学影像科,青岛 266000,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科,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定性对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纹理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图像中像素或体素灰度间的分布和关系而对肿瘤的异质性进行客观定量评价,有助于放射科及临床医师鉴别肿瘤良恶性、预测治疗效果及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纹理分析 胰腺 肿瘤 良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33个月(范围:9~170个月)。11例患者以腹痛呕吐、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4例。结果术前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基本明确,CT及MRI检查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本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肿瘤剜除术(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A级胃排空延迟、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升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继发胆道狭窄,行二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儿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本组失访3例,10例术后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3~96个月,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在儿童发病率低,有症状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尽可能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胰腺肿瘤 未成年人 诊断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和黏液性囊腺瘤(MCN)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探讨其对外科治疗策略选择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SCN或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误诊病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98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包括71例SCN,26例MCN和1例黏液性囊腺癌。病变75.5%位于胰体尾部,89.8%表现为单囊,其中44.9%囊壁强化,39.8%囊内有实性成分,38.8%囊内出现分隔,14.3%囊壁钙化。CT和MRI总的诊断正确率为36.7%(36/98),诊断模糊率为28.5%(28/98),误诊率为34.7%(34/98),CT和MRI高估性误诊率分别为23.0%(14/61)和29.7%(11/37)。其中CT诊断正确率为31.1%(19/61),MRI诊断正确率为45.9%(17/37),两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及误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正确诊断率低,误诊率高,且接近1/4的患者因高估性误诊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因此,胰腺囊性肿瘤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对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胰腺 肿瘤、囊性、黏液性和浆液性 诊断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外科治疗过程中仍有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有待解决。如小的无功能神经内分泌治疗是否均需手术切除;对转移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是否均需要切除;局限性肿瘤切除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对小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应选择规则切除还是局部切除,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一些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研究已经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未来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有望对这些问题做出满意的回答。

  • 标签: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03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显示,与女性组相比,男性pSPN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临床症状比较少见,肿瘤体积较小,肿块内实性比例更高,钙化更常见,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男性pS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男性 女性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学特征均为非典型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3种类型。低强化型9例,增强后动脉期为低密度或低信号,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嗜管型12例,肿瘤包绕胰周血管或胰管;囊变型19例,肿瘤内的实性部分、分隔及囊壁较明显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非典型PNET在影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对非典型PNET的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不典型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群众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胰腺囊性肿瘤(PCN)的检出率显著上升。PCN整体预后较好,且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多学科诊断与治疗的普及显著提升了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虽然国内外已有多个关于PCN的临床指南发布,但其鉴别诊断、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方式选择、患者随访等仍存在诸多争议。各级医疗中心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亦存在明显差异,这给PCN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带来挑战。笔者根据PCN最新临床指南与临床研究进展,从疾病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总结不同指南之间存在的争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该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诊断 治疗 随访 临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