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过敏鼻炎患者,观察选择粉尘螨滴剂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过敏鼻炎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过敏鼻炎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55例)临床选择鼻炎康+氯雷他定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55例)临床选择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过敏鼻炎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过敏鼻炎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鼻炎患者(P<0.05);在症状评分方面,C1组为(0.99±1.79)分;C2组为(4.05±2.13)分,C1组低于C2组过敏鼻炎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过敏鼻炎患者,临床选择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将患者的鼻炎症状进行有效控制,有效确保鼻炎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粉尘螨滴剂 鼻炎康 氯雷他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评估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以及安全方法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208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这208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再另选取同时期200例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可知,两组产妇的分娩生存率相同,对照组的分娩成功率、新生儿生存率高于观察组,同时其新生儿缺陷发生率低于观察组。由此可见,对照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略优于观察组,但两组产妇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知,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0%(10/200)、5.7%(12/20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对照组的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分别为(8.9±1.3)h、(177.9±18.8)ml,观察组的(9.1±1.4)h、(180.3±19.2)ml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前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条件评估,严密监控分娩过程,部分孕妇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同时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也具有较高的安全,值得向孕妇推荐和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疤痕子宫 阴道分娩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96例产妇分娩情况。结果剖宫产率21.07%。主要指证臀位20.71%;相对头盆不称20.20%;胎儿窘迫14.26%;社会因素12.39%;瘢痕子宫5.09%。结论产妇及家属对阴道分娩有信心,可以促进阴道分娩的成功;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正确的认识,在降低剖宫产率中起关键作用;产科基本技术的提高是降低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根本保证。

  • 标签: 剖宫产率 降低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安全,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9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98例非瘢痕子宫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及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在符合试产条件下行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可行,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安全。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疤痕子宫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为4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前检查,然后对其分娩史加以掌握。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将产妇视为高危妊娠产妇,开展相关检查及监控。比较两组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阴道试生产能够满足的前提下,对疤痕子宫妊娠产妇进行严格的监护,选择阴道分娩是可行的,且安全的。

  • 标签: 疤痕子宫 阴道分娩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员参与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三级网络管理系统,成立质控组,任命质控组长,组长带领组员,护士长监控组长,护理部定期对科室进行监控检查,全员参与质控。结果增强了全员参与质控的意识,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建立了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的心理沟通桥梁,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全员参与管理是可行的,对护理人员自身及护理质量都有提高。

  • 标签: 质量控制 全员参与 三级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行,为上颌磨牙区的即刻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上颌磨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患者41例(共41个牙位),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为(49.7±1.8)岁(18~66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术中切开翻瓣,微创拔牙,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肉芽组织,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记录种植体完全就位时的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并检测ISQ值后行牙冠修复。永久修复后12个月拍摄锥形束CT。评价指标为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存留率和完成修复后12个月的成功率;术后即刻、6个月以及永久修复后12个月种植体的颊腭侧、近远中跳跃间隙大小及术后即刻和6个月种植体ISQ值。结果41例患者共植入41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存留率为100%(41/41);完成修复后12个月种植修复成功率为100%(41/41)。种植体植入时扭矩为(42.77±0.79)N·cm。术后即刻种植体颊侧和腭侧跳跃间隙分别为(3.15±0.16)和(2.86±0.18)mm,近远中跳跃间隙分别为(2.94±0.19)和(3.77±0.21)mm,术后6个月及牙冠修复后12个月随访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跳跃间隙。术后即刻6个月种植体的ISQ值[分别为(74.78±0.59)和(80.20±0.4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P<0.001)。结论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和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肉芽组织后即刻种植可行,牙槽骨种植体能实现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牙种植 即刻种植 上颌磨牙 翻瓣术 骨结合 非埋入式愈合
  • 简介:摘要:建造“环保、生态、绿色工厂”是国家工业制造的宏伟目标,也是未来制药企业发展信息智能化升级后的终极目标。本文结合分析了当前制药行业空间消毒方式的发展转变趋势,更加科学环保的XHP空间消毒具备众多可行优势,列文对其不同作用类型、实施可行等多维度进行剖析对比,同行共勉。

  • 标签:   XHP 空间消毒 可行性 科学 环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MRI检查用于骨龄横向评估是否具有可行。方法将106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应用腕关节MRI对实验组进行骨龄横向评估,应用X线对对照组进行骨龄横向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资料质量优良率及骨龄横向评估结果。结果实验组图像资料质量优良率为98.71%,骨龄正常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86.79%、73.58%,差异显著(P<0.05)。结论腕关节MRI检查用于骨龄横向评估,具有可行。图像资料质量和评估结果质量均较高,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骨龄 腕关节 MRI 横向评估 图像资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MRI评估胎儿耳廓发育畸形及外耳道闭锁的可行。方法对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超声疑诊胎儿外耳发育畸形的15例孕妇行胎儿外耳MRI检查,孕妇年龄22.0~ 40.0 (31.3±5.2)岁,均为单胎,孕龄23~ 35 (27.5±3.5)周。以出生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RI和超声诊断胎儿耳廓发育畸形及外耳道闭锁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比较MRI和超声诊断外耳道闭锁的效能。结果15例胎儿MRI显示胎儿外耳30侧,无耳廓缺如者,出生后随访证实外耳畸形19侧,其中耳廓畸形19侧,外耳道闭锁15侧。MRI及超声诊断耳廓畸形的准确率均为100%(19/19)。MRI及超声诊断外耳道闭锁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3%(14/15)、75.0%(3/4)、89.5%(17/19)和33.3%(5/15)、25.0%(1/4)、31.6%(6/19)。MRI诊断外耳道闭锁的灵敏度、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1)。结论MRI对胎儿外耳发育畸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超声的有效补充,尤其是诊断外耳道闭锁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胎儿 耳廓 外耳道 发育畸形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胃镜普通胃镜检查的可行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普通组以及无痛组,每组患者各47例,普通组采用普通胃镜检查方法,无痛组采用无痛胃镜检查方法,并回顾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分析后发现,无痛组检查后MAP、SpO2以及HR的波动情况明显比普通组低;且检查后无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显著低于普通组,组间比较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存在可比(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好,有效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是有效的胃镜检查方法。

  • 标签: 无痛胃镜 普通胃镜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结构相似指数(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SSIM)对放疗计划的三维剂量分布进行评价,比较SSIM相对现有常用质量评价指数的优缺点,同时构建以SSIM为基础的多处方剂量计划的评估方法。方法引入SSIM来分析实际理想三维剂量数据并结合其空间位置信息给出各体素质量评分,进而计算感兴趣区域(ROI)内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质量评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既往已实施治疗的53例临床同步推量放疗计划,抽取两例计划分别引入两种质量缺陷(局部高量、剂量跌落)正常计划进行对比实验来表征SSIM指数的响应,展示SSIM指数评价结果的图像模式。分析53例放疗计划各ROI的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SSIM的相关评估SSIM反映均匀和适形的能力。结果SSIM指数的图像模式能够反馈剂量分布存在质量缺陷的位置信息。HISSIM在转移可疑淋巴结(PGTVnd)中由于HI敏感性降低导致未表现出相关,在计划靶区(PTV)去除PGTVnd后的区域中存在显著负相关(R=-0.86,P<0.01),CISSIM指数在PGTVnd中存在显著正相关(R=0.83,P<0.01)。结论SSIM指数在改善以往评价参数缺陷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均匀适形对计划进行质量评价,同时精准反馈存在质量缺陷的空间位置。

  • 标签: 放射治疗计划评估 结构相似性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艾灸治疗面瘫的可行及有效。方法:选取我院面瘫患者66例(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的对照组(33例)针灸联合艾灸治疗的观察组(33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及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96.97%)高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17.42±2.27)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45.14±2.05)分,SDS评分(43.11±2.1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面瘫治疗中应用针灸及艾灸治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减轻不良情绪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针灸 艾灸 面瘫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行 CT 检查不同低剂量的可行。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50 例泌尿系统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患分为实验组(n=25 )和对照组(n=25 )。对照组病患选择标准剂 量 CT 检查,实验组病患按照不同体质量分别分为A、B、C 组,CT 检查剂量分别为 50mA、80mA、120mA;对比两组病患检 查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病患的辐射长度乘积(DLP)和 CT 容积剂量指数(CTDvo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 < 0.05);且实验组中 B 组病患的 DLP 和 CTDvol 均小于 C 组,差异较大(P < 0.05 )。结论:在泌尿系统结石病患的临床检查中,通过 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检测并给予个别化剂量螺旋CT 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低剂量 螺旋 CT 检查 泌尿系统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综合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并前瞻评估系统的临床可行。方法针对胃镜检查中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等质控目标分别设计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体内外识别模型和胃癌检测模型4个DCNN模型。通过多中心回顾纳入98 385张白光胃镜图像进行模型训练测试。计算各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整合模型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智能质控系统,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前瞻、连续纳入10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的患者,进一步评估智能质控系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可行。记录系统各质控功能的运行情况(平均错误提示或正确率)和检查结束后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识别各部位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40%~99.85%、61.95%~100.00%、98.65%~100.00%,ROC AUC值为0.997 6~1.000 0;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识别黏膜可视度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02%~98.27%、85.14%~99.28%、93.72%~100.00%;体内外识别模型判断体内外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27%、99.85%、94.50%,ROC AUC值为0.961 5;胃癌检测模型检测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2%、95.64%、96.05%,ROC AUC值为0.975 9。智能质控系统可行评估结果示,在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填充0.32次/例;在胃黏膜可视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47次/例;胃镜检查时长智能计时正确率为96.00%;在胃癌可疑病变检测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36次/例。最终共检出胃癌3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系统均可准确识别、定位。结论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可在实际检查中对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进行准确质控,使精准、高效的胃镜质控成为可能。

  • 标签: 胃镜检查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质量控制 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