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碘营养状况,为西藏自治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西藏自治区的7个地(市)67个县(区)进行碘缺乏病调查。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检15户居民家中食用盐,进行盐碘检测;每个乡(镇)抽取20名孕妇,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每个乡(镇)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儿童40人(男女各半),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同时,在3个地(市)的乡(镇)对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容积检测。结果共采集盐样22 136份,盐碘中位数为25.33 mg/kg,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7.75%(21 637/22 136)、87.00%(18 824/21 637)、85.04%(18 824/22 136)。不同地(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那曲市均最低,分别为92.03%(2 923/3 176)、69.41%(2 029/2 923)、63.89%(2 029/3 176)。调查8~10岁儿童13 516例,尿碘中位数为187.0 μg/L;男生尿碘为188.6 μg/L,女生尿碘为185.6 μg/L。共调查孕妇2 920例,尿碘中位数为165.6 μg/L;不同孕期孕妇尿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33,P < 0.01),孕早期尿碘最高,为178.9 μg/L,孕晚期最低,为162.3 μg/L。共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3 364例,甲状腺肿大率为1.01%(34/3 364),不同地(市)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8,P < 0.01),以昌都市最高(4.25%,17/400)。结论西藏自治区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较低,碘缺乏病综合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应加强对孕妇不同孕期阶段碘营养水平的监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碘缺乏病防治意识。

  • 标签: 盐类 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孕妇和儿童碘营养水平。方法2018年3 - 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区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40名8 ~ 10岁儿童和20名孕妇,采集其家中食用盐盐样和随意1次尿样测定碘含量,并采用B超法检测儿童甲状腺容积。结果94个县(市、区),共采集儿童家中盐样18 859份,孕妇家中盐样9 070份。儿童盐碘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6.65(23.70,29.80)mg/kg,孕妇盐碘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6.60(23.80,29.80)mg/kg。儿童合格碘盐17 736份,非碘盐109份;碘盐覆盖率为99.42%(18 750/18 859),碘盐合格率为94.59%(17 736/18 75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5%(17 736/18 859),非碘盐率为0.58%(109/18 859)。孕妇合格碘盐8 533份,非碘盐57份;碘盐覆盖率为99.37%(9 013/9 070),碘盐合格率为94.67%(8 533/9 01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8%(8 533/9 070),非碘盐率为0.63%(57/9 070)。儿童合格碘盐食用率< 90%的县(市、区)有12个,孕妇合格碘盐食用率< 90%的县(市、区)有14个。共检测8 ~ 10岁儿童尿样18 862份,尿碘中位数为227.0 μg/L,无尿碘中位数< 100 μg/L的县(市、区)。共检测孕妇尿样9 070份,尿碘中位数为182.0 μg/L,其中尿碘中位数< 150 μg/L的县(市、区)有23个。B超检测8 ~ 10岁儿童18 787人,甲状腺肿大231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23%,范围为0 ~ 12.05%,甲状腺肿大率> 5%的县(市、区)有2个。结论新疆仍有部分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 90%,儿童碘营养大于适宜量(尿碘中位数在200 ~ 299 μg/L),孕妇碘营养适宜(尿碘中位数在150 ~ 249 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总体达到国家消除控制标准(< 5%)。应加强碘盐监管,并持续监测儿童和孕妇的碘营养水平。

  • 标签: 儿童 孕妇 尿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 标签: CD4+T淋巴细胞 反向计算法 诊断延误权重 艾滋病病毒 新感染者
  • 作者: 张娜 马宏珍 宋晓彪 梁雄 陈吉 王勇 索日娜 陈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呼和浩特 010050,通辽市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028000,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01400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包头 014000,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015000,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以及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6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4 168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AP病因,并对不同性别、年龄、AP严重程度的病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结果4 168例AP患者病因包括胆源性2 060例(49.4%),高三酰甘油血症608例(14.6%),特发性579例(13.9%),酒精性399例(9.6%),过度进食256例(6.1%)和其他病因266例(6.4%)。男性患者胆源性AP的发生率低于女性[39.2%(917/2 340)比62.5%(1 143/1 828)],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酒精性AP、过度进食性AP和其他病因AP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17.4%(406/2 340)比11.1%(202/1 828),14.9%(349/2 340)比2.7%(50/1 828),7.6%(178/2 340)比4.3%(78/1 828),7.1%(165/2 340)比5.5%(101/1 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45、32.693、175.859、19.858、4.001,P均<0.05)。19~59岁患者中胆源性AP占比低于≤18岁和≥60岁患者[42.4%(1 100/2 593)比55.1%(54/98)、61.3%(906/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99、134.746,P均<0.016);≥60岁患者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占比低于19~59岁和≤18岁患者[6.9%(102/1 477)比18.9%(491/2 593)、15.3%(1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3、9.430,P均<0.016);19~59岁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高于≤18岁患者[14.8%(384/2 593)比6.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0,P<0.016);19~59岁患者中酒精性AP占比高于≤18岁和≥60岁患者[11.7%(303/2 593)比1.0%(1/98)、6.4%(95/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8、29.435,P均<0.016);≤18岁患者中其他病因AP占比高于19~59岁和≥60岁患者[14.3%(14/98)比5.9% (152/2 593)、6.8%(100/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59、0.959,P均<0.016)。胆源性AP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中的占比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9.6%(336/564)比47.5%(1 522/3 204)、50.5%(20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959、7.814,P均<0.016);高三酰甘油血症AP和其他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低[12.7%(407/3 204)、4.0%(127/3 204)],与MSAP、SAP患者[23.0%(130/564)、12.2%(69/564)和17.8%(71/400)、17.5%(70/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3、7.874、66.520、126.094,P均<0.016);特发性AP在MSAP患者中的占比最低[0.7%(4/564)],与MAP、SAP患者[16.6%(533/3 204)、10.5%(42/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540、49.369,P均<0.016),且SAP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低于M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3,P <0.016);酒精性AP和过度进食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高[11.4%(365/3 204)、7.8%(250/3 204)],与MSAP、SAP患者[3.5%(20/564)、0.9%(5/564)和3.5%(14/400)、0.2%(1/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2、23.537、36.358、31.307,P均<0.016)。结论内蒙古地区AP的病因以胆源性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胆源性AP多为女性,好发于≥60岁患者,且多表现为MSAP;高三酰甘油血症性和酒精性AP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表现为MSAP、SAP;而酒精性AP则多表现为MAP。

  • 标签: 内蒙古地区 急性胰腺炎 病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人乳糜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腹泻、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免疫球蛋白A(tTG-IgA)检查,对血清tTG-IgA阳性患者行胃镜和肠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有无萎缩,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乳糜泻和非乳糜泻患者BMI、血红蛋白、血钙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tTG-IgA阳性患者30例,确诊乳糜泻28例。哈萨克族乳糜泻患者检出率高于维吾尔族和汉族[17.3%(9/52)比3.2%(12/375)、1.4%(6/427)],维吾尔族乳糜泻患者检出率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5、5.42、5.98,P均<0.05)。28例乳糜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质量减轻或消瘦(71.4%,20/28)、缺铁性贫血(67.9%,19/28)、持续疲劳乏力(57.1%,16/28)、慢性腹泻(53.6%,15/28)。乳糜泻患者的血清tTG-IgA水平高于非乳糜泻患者[(131.97±64.58) CU比(7.58±1.92) CU],而BMI、血红蛋白、血钙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乳糜泻患者[分别为(15.4±2.9) kg/m2比(23.8±3.4) kg/m2,(110±28) g/L比(138±12) g/L,(1.70±0.20) mmol/L比(2.52±0.15) mmo/L,(31.5±11.6) g/L比(48.2±7.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3、2.521、2.641、2.734、2.512,P均<0.05)。乳糜泻患者胃镜下均有十二指肠绒毛萎缩,主要表现为结节样黏膜萎缩,沟槽和裂隙样改变,病理组织学均明确有绒毛萎缩。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乳糜泻检出率高于汉族人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乳糜泻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乳糜泻 慢性腹泻 民族 临床 病理分析
  • 作者: 王岩 董璇 赵雪莲 热米拉·热扎克 沈谷群 迪达尔·塔勒哈提 刘丽萍 赵方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乌鲁木齐 830011,塔城托里县妇幼保健院 834700,塔城托里县人民医院 8347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女性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评估子宫颈病变分布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并对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18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研究,共招募2 000名25~64岁哈萨克族女性。每位女性采集3份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分别行careHPV(不分型)、PCR HPV、p16INK4a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并对任一检测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者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结果HPV总的感染率为14.55%,其中HR-HPV感染率为12.90%,且在50~54岁年龄组最高;常见的5种HR-HPV基因型别为HPV16(2.80%)、HPV51(2.35%)、HPV52(1.70%)、HPV56(1.50%)和HPV39型(1.20%);HPV以单一感染者居多(71.48%);50~54岁年龄组多重感染率最高,多重感染者中以双重感染为主(69.88%),且HPV42和HPV56是最常见的合并感染型别;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中HPV16(31.82%)、HPV51(27.27%)和HPV18(13.64%)型感染率较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中HPV16型(57.14%)感染率较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及以上中HPV16(55.56%)和HPV18(33.33%)型感染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绝经及梅毒感染会增加HPV感染的可能性。结论哈萨克族女性HR-HPV以HPV16、51、52型别较为常见;HR-HPV感染与文化程度、绝经状况及梅毒感染有关,需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性病患者和>50岁女性的筛查工作,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危险因素 哈萨克族
  • 简介:摘要: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 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部分,对城镇 居民 利益有着较大影响。当前,原有的 医疗保障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导致 人们 不能 公平的享有医疗权利,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针对 西藏自治区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展开 探讨。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4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2日至2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集中收治的34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0~77岁,平均(41±17)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临床分型与年龄分布的关系及研究对象接触史与发病日期,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和肺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数据、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轻型5例(5/34)、普通型24例(24/34)、重型5例(5/34),重型患者以老年多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7/34),干咳(26/34);外周血一般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33/3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2/34),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增高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个别患者存在轻度肝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第3次或第3次以上核酸检测阳性才得以确诊。武汉居住或逗留后发病16例(第1代),与第1代发病患者接触发病11例(第2代),与第二代患病者接触发病2例(第3代),无任何接触史者5例。6个家庭聚集发病。典型病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磨玻璃影、实变影、条索影共存。治疗以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为主,3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一般病毒性肺炎类似,但传染性强,密切接触及家庭聚集可能造成疾病传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不能排除,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诊断;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皮肤炭疽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8年7月至201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收住院的27例皮肤炭疽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为上肢皮肤炭疽,1例为左侧腰腹部皮肤炭疽,1例为右侧面部合并左手背和左小指皮肤炭疽,1例为双眼睑、颈部、胸部皮肤炭疽。22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5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前皮肤均有破损,接触病死畜或屠宰、剥皮、切割肉类后皮肤破损处依次出现无痛痒的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典型的皮肤火山口样溃疡,伴有焦痂形成。27例患者中皮肤恶性水肿13例。27例患者经局部治疗、病原和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行皮肤移植,1例行上肢皮下清创处理。3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无不适,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皮肤炭疽患者均有病畜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皮肤病变为主,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白细胞计数异常。早期、足量使用抗菌药物是炭疽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炭疽芽孢杆菌 皮肤移植 皮肤炭疽 恶性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及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基本建设情况,为自治区重症医学发展方向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3月14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形式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2家医院的147个ICU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础情况、ICU概况、ICU人力资源现状、设备配置、技术开展和ICU质量调查6个方面。结果147个ICU中,三级医院ICU 69个,二级医院ICU 78个;75.51%(111/147)为综合ICU,24.49%(36/147)为专科ICU;ICU床位总数1 818张,约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43%(1 818/74 912)。在ICU人力资源方面,医师/床位比为0.54∶1,护士/床位比为1.55∶1;二级医院医师/床位比为0.52∶1,护士/床位比为1.45∶1;三级医院医师/床位比为0.56∶1,护士/床位比为1.79∶1。在ICU管理模式方面,82.99%(122/147)为封闭式管理,三级医院ICU封闭式管理的比例达到88.41%(61/69),高于二级医院ICU的78.21%(61/78)。在ICU设备方面,三级医院ICU有创呼吸机/床位比、肠内营养(EN)输注泵/床位比和血液净化仪/床位比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ICU 〔分别为0.70(0.46,1.00)比0.45(0.33,0.67)、0.18(0.00,0.56)比0.00(0.00,0.13)和0.08(0.00,0.13)比0.00(0.00,0.10),均P<0.01〕,且三级医院ICU胸部振荡排痰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液净化仪、转运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EN输注泵、床旁B超机、连续性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仪、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床旁脑电图仪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设备的配置情况也优于二级医院ICU。在ICU技术方面,三级医院ICU深静脉穿刺、放置空肠营养管、经皮气管切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B超检查、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高频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和ECMO等技术开展情况优于二级医院ICU。在ICU医疗质量控制方面,三级医院ICU为耐药菌患者设置单间或隔离治疗区、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开展1 h集束化治疗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常规进行俯卧位通气和肺复张、普遍镇痛、护理工作中常规使用个人数字助理(PDA)扫码及应用电子病历查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ICU(分别为91.30%比85.90%、68.12%比48.72%、85.51%比70.51%、28.99%比12.82%、85.51%比61.54%、76.81%比61.54%、71.01%比29.49%、49.28%比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9.74%(70/78)的二级医院ICU与89.86%(62/69)的三级医院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但对危重患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在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ICU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8%比62.32%,χ2=1.814,P=0.178)。结论尽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级医院ICU建设较二级医院ICU更加完善,但与国家指南要求及东部发达地区存有较大差距。应加大自治区ICU在人才梯队建设、设备及配套设施的配置、适宜技术项目的推广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促进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学、健康发展。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现况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15株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差异区段(DFR)分型情况。方法对2019年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鄂托克旗、达茂旗和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正镶白旗分离的15株鼠疫菌,采用PCR技术扩增,并进行DFR分型。结果来自鄂托克旗的2株鼠疫菌共同缺失DFR位点1、6、7、13、15、16、17、18、23,来自达茂旗和正镶白旗的13株鼠疫菌共同缺失DFR位点1、6、7、12、13、15、16、17、18、23。通过与DFR位点分布和基因型结果比对,分别归类为基因型G17和G20。结论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和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与历史菌株基因型相同。

  • 标签: 耶尔森菌,鼠疫 差异区段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首次在西藏自治区推广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评价培训一年后西藏自治区出生缺陷病例筛查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联合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及西藏自治区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按照国际妇产超声指南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为期21 d的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培训,理论授课86学时,实际上机操作培训总计560学时。与培训前2016年1月至7月30日对比,分析培训后西藏自治区产前超声筛查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培训前调查问卷26家医院中仅2家开展产前超声筛查,培训后一年26家医院产前超声筛查覆盖率达81.82%(18/22)。培训后日喀则、山南、那曲、阿里、昌都5个区域结束了产前超声结构异常胎儿零检出,2017年完成了2~25例不等的结构异常胎儿的诊断。拉萨妇幼保健院培训前16个切面超声筛查,培训后按照国际指南做到34个切面;与培训前2016年1月至7月30日对比:(1)超声筛查出胎儿结构异常阳性率由0.34%(54/15,716)上升至0.56%(210/37,286);(2)患者来源由西藏自治区4个区扩展至全区(7个);(3)检出各系统结构异常顺位发生变化,心血管系统异常从无到有,水肿、泌尿系统等结构异常检出明显增多。检出结构畸形病种从21种上升至69种。结论在西藏自治区推广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培训,显著提高拉萨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筛查水平,结束了日喀则、山南、那曲、阿里、昌都区域零检出,对逐渐普及推广产科超声规范化,更多藏族孕妇能在孕期接受规范的超声筛查,有效降低西藏出生缺陷发生率意义重大。

  • 标签: 超声筛查,产前 规范化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随孕期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不同孕龄甲状腺功能重复筛查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完善甲状腺功能筛查孕妇的资料,包括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分析其在孕早、中、晚期的变化规律;同时以30岁为界限分成不同孕龄组,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率随孕期的变化,探讨在不同孕期重复筛查甲状腺功能的临床意义。结果甲状腺功能指标随孕期的变化:孕早、中、晚期分别为404、725、767例,孕晚期TSH水平(中位数:2.76 mU/L)明显高于孕早、中期(中位数:2.55、2.36 mU/L,P均< 0.05),孕早期与孕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T4、FT3水平随着孕期逐渐下降(P均< 0.05);TPOAb阳性率在孕早、中期明显高于孕晚期(P均< 0.05),孕早期与孕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GAb阳性率随着孕期逐渐下降(P均< 0.05)。TSH异常率比较:孕早、中、晚期分别为352、664、735例,不同孕期总体TSH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7,P < 0.05),孕早期明显高于孕中、晚期(P均< 0.05);≥30岁年龄组,孕早期TSH异常率明显高于孕中、晚期(P均< 0.05);< 30岁年龄组,孕早期TSH异常率高于孕晚期(P < 0.05);孕早、中、晚期< 30、≥30岁年龄组间TSH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FT4异常率比较:不同孕期总体,< 30、≥30岁年龄组FT4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孕早期,≥30岁年龄组FT4异常率高于< 30岁年龄组(P < 0.05),孕中、晚期两个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孕期妇女在孕早期的甲状腺功能筛查均至关重要,除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而未接受治疗的妇女,其余可能不需要重复筛查甲状腺功能。年龄≥30岁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发生风险可能比年龄< 30岁孕妇更高。

  • 标签: 妊娠期 甲状腺激素 年龄
  • 简介:摘要为掌握中国病理学科发展现状,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于2016—2019年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3 831家医院的病理科数量、人员构成情况、工作量、人才培养情况、科研发展情况做了调查,并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在2003年做过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病理科情况调查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思考了中国未来病理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三点发展建议,希望通过本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数据,为全国病理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居民饮用水砷含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精细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 - 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的全部自然村开展水砷调查工作,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改水、分散供水)对居民饮用水进行采样。其中,工程供水:每个改水工程在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份出厂水;在工程覆盖的历史砷中毒病区/高砷暴露村采集1份末梢水。理化改水:每户理化改水的居民家庭采集1份水样。分散供水:在历史砷中毒病区/高砷暴露村,每户家庭采集1份水样;在历史水砷合格村,按照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户居民家庭,每户家庭采集1份水样。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含量,ArcGIS 10.2软件绘制水砷超标水样分布图。结果共采集水样90 455份,其中工程供水31 617份、理化改水2 702份、分散供水56 136份。工程供水、理化改水、分散供水水砷中位数分别为1.00、1.00、0.50 μ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 = 1 147.831,P < 0.05)。共检出486份水砷超标水样,检出率为0.54%(486/90 455)。其中,工程供水、分散供水水砷超标检出率分别为1.48%(469/31 617)、0.03%(17/56 136),工程供水水砷超标检出率高于分散供水(χ2 = 775.401,P < 0.05);理化改水无水砷超标水样检出。全区水砷超标检出率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巴彦淖尔市[15.38%(343/2 230)]、呼和浩特市[2.00%(86/4 293)]、鄂尔多斯市[0.85%(50/5 848)]。ArcGIS 10.2软件显示,水砷超标水样主要在西部地区呈灶状、块状分布,东部地区仅零星存在。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工程供水水砷超标检出率较高,水砷超标水样主要在西部地区呈灶状、块状分布,东部地区仅零星存在。要加强对工程供水的管理与监督,对这些地区应采取改换水源、增加净水设备、改进净水工艺等理化改水途径减轻砷危害,确保居民饮用合格水。

  • 标签: 饮用水 地理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北方6省(自治区)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陕西、甘肃、宁夏、河北、河南、山东6省(自治区)17市21家医院于2020年1月25日至2月21日经2019-nCoV核酸检测确诊的31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以及治疗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31例患儿年龄7岁1月龄(6月龄~17岁)。9例(29%)为输入性病例,21例(68%)有确诊成人患者接触史,1例(3%)曾接触过无症状的武汉返乡人员。31例患儿中28例(90%)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分型为无症状型4例(13%),轻型13例(42%),普通型14例(45%),无重型及危重型。症状发生频率最高为发热(20例,65%),其中高热1例、中度发热9例、低热10例,热程1~9 d,15例≤3 d,5例>3 d;其余依次为咳嗽(14例,45%),乏力(3例,10%),腹泻(3例,10%),咽痛、流涕、头晕、头痛、呕吐等少见。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者、淋巴细胞数减少者、血小板增多者各2例(6%)。C反应蛋白升高(10%,3/3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9%,4/21),降钙素原升高(4%,1/28),血清转氨酶升高(22%,6/27)及肌酶升高(15%,4/27)也有不同比例出现。检测肾功能及血糖者均未见异常。14例患儿胸部CT有异常改变,其中9例呈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及结节,多位于双肺中外带、近胸膜区。31例患儿给予一般治疗后25例病毒核酸检测转阴(7~23 d),其中24例(77%)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中国北方6省(自治区)31例儿童2019-nCoV感染以家庭内密切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呈无症状型、轻型和普通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流行病学密切接触史、病毒核酸检测及胸部影像学是儿童2019-nCoV感染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给予一般治疗,近期预后整体良好。

  • 标签: 疾病特征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柳州市MSM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效果。方法搭建社会组织-CDC/医院-药店("三位一体")的服务合作模式,通过社区宣传倡导,现场招募研究对象。收集入组研究满28 d参加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和随访检测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共有213名男男性行为者咨询暴露后预防用药,其中159人符合预防用药标准,接受服药154人。入组研究满28 d的132人,其中连续服药满28 d的118人、未服药满28 d的10人、因失访无法证实是否完成服药的4人。服药满28 d的服务对象中,94.1%(111/118)于暴露后4~6周接受了HIV随访检测,75.4%(89/118)于暴露后3个月接受了HIV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发生HIV非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可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IV新发感染数。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乙脑病毒 盖塔病毒 虫媒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7 945名哈萨克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4至11月在新疆伊犁州1市4县居住的18~75岁农村或城市哈萨克族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分别按照伊宁市、巩留县,尼勒克县、新源县、昭苏县分为5层,按照实际样本量扩大10%,共抽取研究对象7 945例。通过健康素养问卷调查,了解哈萨克族居民不同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素养现况。结果本次研究对象共7 945例,年龄为(40.6±11.6)岁,男性3 391例(42.68%),女性4 554例(57.32%),健康素养总分为(45.8±17.2)分。本研究中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为424例(5.34%),安全急救素养具备人数最多,共2 437例(30.67%),健康信息获取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人数较少,分别为860例(10.82%)和866例(10.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职业、户籍健康素养水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哈萨克族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职业、户籍。结论新疆伊犁州哈萨克族居民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健康信息获取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职业、户籍等因素均可对健康素养水平产生影响。

  • 标签: 哈萨克族居民 健康素养 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