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针法与一次性采血针斜法在股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空针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斜法在股静脉采血。通过对比观察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血标本溶血及凝血、皮下淤血及血肿、平均采血时间、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结果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80%,血标本溶血及凝血率为11%,皮下淤血及血肿率为16%,平均采血时间为6.3min,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为5-10min;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5%,血标本溶血及凝血率为4%,皮下淤血及血肿率为2.6%,平均采血时间为2.7min,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为3-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与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斜法成功率明显高于法,且斜法并发症少、按压止血快、操作时间短、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斜法优于法。

  • 标签: 新生儿 股静脉采血 空针直刺法 一次性采血针斜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静脉采血中应用不同进针法所达到的无痛效果和减少血管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方法选择门诊抽血化验病人10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500例采用传统进针法,观察组500例采用快速小角度法。对比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晕针率、穿刺疼痛程度及穿刺点瘀斑率。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晕针率,穿刺疼痛程度和穿刺点瘀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采血时应用快速小角度血管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针刺部位瘀斑,达到无晕针率。

  • 标签: 快速 小角度 直刺法 静脉采血 晕针率 疼痛 成功率 瘀斑
  • 简介:目的:对眼肌特色疗法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麻痹性斜视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实施眼肌特色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有效率、斜视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麻痹性斜视病人实施眼肌特色疗法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其斜视度,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眼肌直刺特色疗法 治疗 麻痹洼斜视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揿针腧穴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我院皮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药及王不留行籽贴于患处周围皮肤,实验组给予口服药及埋针治疗每3日1次。对比两组患者的NRS评分、PSQI评分、皮疹消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NRS评分与PSQI评分(2.05±0.59分、9.67±1.95分)低于对照组(3.87±0.87分、12.07±2.73分),均P

  • 标签: 揿针直刺腧穴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手足三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70例肩周炎患者行巨、缪及手足三针后嘱患者带针活动肩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65例,占92.85%;好转5例,占7.15%;无效0例。结论巨手足三针治疗肩周炎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巨刺 缪刺 手足三针刺 肩周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为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诊断为偏侧面肌痉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眼轮匝肌平行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银杏叶胶囊、甲钴胺胶囊。2组患者治疗2周后根据Cohen评分表评价面肌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患者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分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面肌痉挛分级程度均有一定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Z=-2.45,P=0.014);对照组虽然面肌痉挛强度有一定的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t=-1.99,P=0.0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P=0.008)。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对照组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结论:眼轮匝肌平行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有良好且确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肌痉挛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针灸 眼轮匝肌痉挛 盐酸硫必利片 偏侧面肌痉挛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芒针奇穴腰眼、臀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芒针奇穴腰眼、臀中穴为主,辅以常规针刺配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9%;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面瘫患者实施缪法及合谷法的治疗效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程在10d左右开始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实施局部按摩及温灸法治疗为对照组,2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缪法为缪组,剩余2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合谷法为合组,针刺结束后均给予面部运动,所有患者治疗时长为3个月,就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面瘫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缪组及合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缪组及合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初且病情有加重趋势的患者在常规按摩及温灸法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缪法或合谷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面神经功能。

  • 标签: 缪刺法 合谷刺法 面瘫 面部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郭氏点穴疗法和针灸络法对照针灸络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郭程湘点穴疗法和针灸络法,以内功透穴,点按经络,最后用仰卧提拉法治疗配合针灸络法治疗肩周炎;一组针灸络法治疗肩周炎;每次治疗3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郭氏点穴疗法配合针灸络法显效2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传统定位旋转复位疗法显效1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结论郭氏点穴疗法配合针灸络法比传统针灸络法对肩周炎具有较好疗效,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郭氏点穴疗法 针灸刺络法 肩周炎
  • 简介:摘要合谷主要用于治疗骨伤科、神经内科疾病,如颈椎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后遗症等,在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体征方面起效较快、疗效较好;单独应用较少,常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透穴针法、电针、齐、输、放血疗法、滞针、温针灸、隔姜灸、催气手法、舒筋弹拨推拿法、正骨推拿、运动疗法等;针具多选毫针或圆利针。目前合谷施术穴位多为阿是穴或刺激点,较少选取十四正经的穴位;在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上运用较少;对疑难杂症有一定疗效,如痴呆、眩晕、惊恐发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癌性疼痛等,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

  • 标签: 合谷刺 针灸疗法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苋正丁醇提取部分的镇痛、止血和抗炎作用初步研究表明:苋正丁醇提取部分能减轻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缩短凝血时间和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程度。

  • 标签: 刺苋正丁醇提取部分 镇痛 止血 抗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笔者以局部轻刺激(叩后闪罐),远端重刺激(巨)对4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总有效率达93.75%,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面肌痉挛 针灸疗法 叩刺 巨刺 闪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项围结合口腔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7年5月-2019年4月本院7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颈项围结合口腔点治疗。2组均治疗3周。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电视透视X线吞咽造影(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观察液体状、稀糊状和糊状钡剂从患者口腔到咽喉、食道吞咽移动全过程的动态情况,采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进行渗透-误吸程度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SA评分[(25.05±5.27)分比(28.66±5.33)分,t=2.884]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VFSS口腔期液体状(t值分别为5.199、5.413)、稀稠状(t值分别为4.761、4.824)、糊状(t值分别为5.295、4.428)评分及咽喉期液体状(t值分别为4.986、3.919)、稀稠状(t值分别为4.789、4.170)、糊状(t值分别为4.136、3.673)评分均升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Rosenbek渗漏-误吸程度分级均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4.224、2.956,P值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2%(33/37)比74.3%(26/35),Z=1.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结论颈项围结合口腔点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摄食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 标签: 卒中 中风(中医) 吞咽障碍 围刺 点刺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温针浅法+络放血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3月~2022年5月阶段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温针浅法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34);参照组基础上,施以络放血治疗的设为研究组(n=3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周围性面瘫症状评分、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

  • 标签: 温针浅刺法 刺络放血 周围性面瘫 疗效 症状评分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