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效果展开研究。方法:对我院 80例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各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对比,对照组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为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取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中采取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中风险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 分层次准入管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医疗卫生领域研究中常见的层次结构数据适用的3种统计模型包括混合线性模型(MLM)、广义估计方程(GEE)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在IBM SPSS Statistics中,"混合模型"分析菜单下的"线性"和"广义线性"选项可分别实现MLM和GLMM,"广义线性模型"菜单下的"广义估计方程"可实现GEE。以IBM SPSS Statistics自带数据为例,展示在IBM SPSS Statistics 20.0中的实现并对主要结果进行解释,IBM SPSS Statistics可以简单地实现MLM、GEE和GLMM,3种方法考虑数据的聚集性并将误差分解到相应的层次水平,可以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结果,有利于广大医学研究者快速掌握并使用。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线性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的效果。 方法:调整急诊科护理人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制定专人展开培训和指导。 结果:培训后,护士的 理论知识、单项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 ( P< 0.05)。 结论 :经培训,急诊科护士理论知识与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等诸多方面能力有提升,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分层次培训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需要层次理论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8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需要层次理论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对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需要层次理论 肺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该工具箱文章具有异常的结构,因为它被设计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从学习是一种协作体验的角度来审查每种互动,作者利用成人学习理论来提供对临床教育本质的见识。我们可能对学习理论有所了解,但可能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本文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实用方法。该工具箱包含并讨论了五个学习概念: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及时反馈以促进刻意的实践;自主学习;加强学习的保留;以及健康的监测和建模。在图1中很好地总结了这五个概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体系基本上已经完善。傣医主要认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四塔五蕴要保持平衡才能使机体正常运行,火塔代表体性温暖,中医认为火为发热现象,两者对于火的认识都比较感性直观,传统医学认识的背景没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阐述傣医与中医“火”概念的比较结果,具体情况见下文。

  • 标签: 傣医 中医 “火”概念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应用木桶理论,更好地提升护理人员培训质量。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 20 年 3 月~ 20 20 年 4 月 于本院工作的护士 作为研究的对象, 共计 40 人。在培训中则应用木桶理论开展护士分层级培训,分析该培训措施的应用成效。 结果: 从 分层级护理培训中看,责任制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好,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有明显提升。在护理前个人能力考核中,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平均分分别为( 85.6±3.1 )分和( 88.4±3.2 )分,在培训后,则分别为( 92.3±1.9 )分和( 93.5±1.8 )分。与此同时,在进行护理培训满意度的调查中, 40 名护理人员的总评价分数为( 90.6±3.3 )分,并表示对培训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 采用 木桶理论进行护士人员分层级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有助于个人护理能力提升。

  • 标签: 木桶理论 护士分层次培训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次护理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参加实习的 60名护理实习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30名和对照组 30名,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则采取分层次护理教学。结果:两组实习生通过教学后,研究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素质修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采取分层次护理教学,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次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 管理 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补片放置层次(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修补术)治疗外科手术切口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切口疝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内修补术35例(腹腔组),肌后修补术37例(肌后组),观察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肠管损伤、肠梗阻、肠瘘、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肌后组短,而腹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肌后组,但腹腔组住院总费用高于肌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肠管损伤、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等发生率低于肌后组,腹腔组见1例(2.86%)肠瘘并发症,肌后组未有肠瘘并发症出现,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腹腔组复发0例,肌后组在术后7个月时有2例(5.71%)复发,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不同补片放置层次方法治疗切口疝均有效,但腹腔内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

  • 标签: 切口疝 肌后修补术 腹腔内修补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的评估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 50例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室任职的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50例护理人员重症护理 1个月后,对其重症护理思维能力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高学历护理人员护理优良率与低学历护理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学历护理人员优良率 100.00%显著高于低学历护理人员 69.23%。主管护师优良率显著高于护师优良率,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人员学历、职称与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有密切联系,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 标签: 不同层次 重症护理思维 评估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对压力性损伤研究的深入,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其定义尚不统一,且缺乏针对性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95—2019年发表的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系统分析其概念,明确其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提出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的属性,同时对慢性伤口相关性疼痛和伤口相关性疼痛等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用典型病例阐明概念。为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疼痛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癌前病变的概念最早于1948年被提出,随着动物模型、基因分析、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的发展,癌前病变备受重视,对癌前病变的逆转也被广为关注。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也不是癌的早期,它们与癌有质的区别;癌前病变仅是其中的小部分可能演变为癌症。重视癌前病变的诊治管理对防癌、治癌和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前病变 癌症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ICU患者中用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ICU(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6例开展研究,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措施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33例实验组用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结果:护理安全、设备仪器准确性、护理操作等评分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ICU患者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的开展,既能提升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急诊ICU 需要层次理论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肋软骨在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为临床上使用肋软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入选标准从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需通过采取肋软骨进行耳廓再造,或需利用肋软骨进行支撑治疗的患者。将软骨支架雕刻后剩余的第7肋软骨中央层和边缘层制成不同规格的软骨块,分别进行拉伸强度试验、压缩试验(包括蠕变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组间差异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28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年龄12~24岁,女性12例,年龄12~18岁。共制作方形软骨块112块、长方形软骨块56块。拉伸强度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7.5%(14/16),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3.3%(10/12),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蠕变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与边缘层在0.5 min至2 min之间的蠕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9、P=0.171),女性中央层与边缘层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731、P=0.480)。应力松弛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与边缘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3、P=0.058);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为(0.006±0.003)%,边缘层为(0.011±0.004)%,显著高于中央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P=0.007)。结论少年及青年群体中男性和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在抗拉伸强度上较边缘层差,且其中的钙化点明显减弱了肋软骨的抗拉伸能力,临床上应针对不同部位及用途,根据软骨的钙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层次

  • 标签: 肋软骨 生物力学 层次 性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实习生实习带教中应用分层次培训的带教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40名护理实习生为调查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观察组给予分层次培训带教,对两组实习生带教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实习生技术操作、理论知识、人文素养、病历书写、沟通能力评分以及考核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方式、带教内容、带教效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带教针对性更强,带教效果更理想,实习生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实习生带教 分层次培训 带教质量
  • 简介:摘要肿瘤心脏病学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心脏病学中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医学生对这一前沿领域的关注。目前在肿瘤心脏病学培训中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完善的教学培训及评价体系。为了适应肿瘤心脏病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多学科团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培训阶段的学员,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并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探索并建立了不同层次医师肿瘤心脏病学培训及考核体系,并付诸实施,教学效果突出,得到师生广泛认可。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培训目标 考核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计划靶体积(PTV)和内靶体积(ITV)概念计划差异,论述PTV概念不适合于肺癌质子调强治疗(IMPT)计划,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上海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固定束模型和商业化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对6例肺癌患者在平均CT图像上分别制作基于PTV的常规IMPT计划(PTV-IMPT)和基于ITV稳健的IMPT计划(ITV-IMPT)。所有计划均设置3个射束,采用蒙特卡罗剂量算法进行最终剂量计算。评估PTV-IMPT和ITV-IMPT计划的计划质量和稳健性能。结果ITV-IMPT、PTV-IMPT计划的ITV适形指数分别为0.58、0.43,均匀指数分别为0.96、0.92,双肺V5Gy(RBE)分别为13.1%、13.5%,脊髓Dmax分别为8.9、9.5 Gy(RBE),机器跳数分别为338、401 MU。在分别轻度扰动和重度扰动场景的7种状态下,ITV-IMPT、PTV-IMPT计划的靶区覆盖稳健性指数λ范围分别为0.003~0.032、0.02~0.28,双肺500 Gy(RBE)剂量体积指标ΔV5Gy范围分别为0.06~0.11、0.07~0.13。结论与PTV-IMPT比较,ITV-IMPT具有计划质量高、稳健性好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临床推荐使用ITV概念设计肺癌的质子调强计划。

  • 标签: 计划靶体积 内靶体积 质子调强治疗 稳健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需求层次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 ICU 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评价 。方法:选择 2017.0 2- 2018.0 8的 120例急诊 ICU病人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 120 例随机 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每组 60例。观察组 采用高质量护理需求层次理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通过护理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对比二者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 96.66%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 78.33% ,即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抢救成功率为 90 %,对照组 抢救成功率为 73.33 %, 即 观察组 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需要层次论的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诊 ICU 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促进护患关系,此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优质护理 需求层次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