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呈锥样突起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有对遗传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分析及线粒体基因组等,酶学研究主要是对裂解酶及抑制成分。此外,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及慢性角膜损伤(揉眼、角膜接触镜的配戴、紫外线)等也与圆锥角膜的发病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04-309)

  • 标签: 圆锥角膜 遗传学 酶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型钢厂中型生产线始建于1996年,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吨,中型轧机主要由上下水平辊、立辊、轴承座、轧机牌坊等组成,通过预应力杆打压组装而成,产品尺寸和形状是由轧辊形成的孔型来控制。离线轧机轴承轴承座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在线产品的尺寸及质量,对成材率及设备作业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轧机轴承轴承座的精度及维护在型钢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轴承座 轴向 游隙 螺纹副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好发于青春期、以角膜突出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进展期圆锥角膜较易通过临床症状及眼前节检查发现,而早期圆锥角膜(包括可疑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顿挫型圆锥角膜)由于视力下降不明显、角膜改变较轻微,难以通过一般检查发现,目前通常采用角膜地形图进行判断。相干光断层扫描作为另一种角膜形态学检测方法,逐渐受到重视,作为角膜地形图的辅助诊断手段。眼反应分析仪及Corvis ST设备通过测量眼生物力学参数,可发现早于形态学变化的角膜结构改变。以上方法均可得到数量可观的参数,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尝试用于探索圆锥角膜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此外,易感基因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筛查高风险人群,提醒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异常并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60-65)

  • 标签: 圆锥角膜/诊断 Corvis ST生物力学指数 形态生物力学指数 上皮层最大扩张指数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临床应用及制作方法。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法。结论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要注意禁忌症及适应症,良好的制作对治疗起到积极地作用。

  • 标签: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ggybacklens(软性接触镜与硬性接触镜的组合使用)对重症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与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0例重症圆锥角膜,角膜变形严重无法单独使用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10只眼采用了Piggybacklens。随访时间1~15个月。结果矫正视力达0.7以上的9只眼占90%,0.4以上10只眼的达100%,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和单独使用RGP.戴镜时间每日平均10小时,无明显角结膜并发症出现。Piggybacklens戴用后角膜散光度平均减少1.50~3.00D,角膜形状明显扁平化。Piggybacklens明显改善了配适状态,提高了矫正视力和舒适度。结论在严密观察下,Piggybacklens对重症圆锥角膜的高度屈光不正矫正效果良好。

  • 标签: Piggyback lens 圆锥角膜 RGP 硅水凝胶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次文献分析法系统评价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起至2021年5月发表的与圆锥角膜发生和进展有关的高质量分析性研究设计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检索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分类指标的合并效应量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以Q检验和I2检验评价文献中各结局指标的异质性,异质性分析P>0.1或I2≤50%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I2>50%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谨慎解释研究结果。采用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文献中评估指标的异质性来源。采用Egger检验、Harbord检验、Peters检验及漏斗图综合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病例对照研究18篇和队列研究3篇,研究资料来自10个国家,纳入圆锥角膜病例共30 124例,对照者59 012例,NOS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8.68,95% CI:6.30~11.97)、揉眼(OR:4.62,95% CI:3.75~5.70)、变态反应(OR:2.34,95% CI:1.73~3.1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53,95% CI:1.12~2.10)和唐氏综合征(OR:7.09,95% CI:4.19~11.99)是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OR:0.63,95% CI:0.50~0.79)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二尖瓣脱垂非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变态反应的异质性部分来源于具体疾病分类,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异质性全部由病例来源产生;敏感性分析显示,改变分析模型后结果稳健。所纳入的文献间均无发表偏倚。结论家族史、揉眼、变态反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为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圆锥角膜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圆锥髓内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圆锥髓内病变的治疗情况。最常见症状为腰背部及下肢疼痛,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55例,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1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0例(73.8%),近全切除32例(26.2%),最常见病理学类型是室管膜瘤和畸胎瘤。术后症状好转91例。结论应该在保留病人圆锥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治疗,最佳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术前检查、完备的术中电生理学监测及精良的手术器械对保留病人神经功能的同时达到治疗目的至关重要。

  • 标签: 脊髓圆锥 髓内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常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高度不规则散光等。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并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频繁揉眼患者的圆锥角膜发生率偏高。紫外线照射可损伤眼表,进而诱发圆锥角膜。继发性圆锥角膜是屈光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遗传易感性、揉眼、变态反应、紫外线暴露、屈光手术等圆锥角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圆锥角膜 危险因素 遗传易感性
  • 简介:套筒冠义齿属于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形式的一种修复体,它结合了固定及活动义齿的特点,尤其适合牙周炎患者。目前套筒冠义齿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义齿 牙周炎 牙缺损 牙残存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中央部或某一象限进行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膨隆,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近视而引起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的角膜疾病。而不规则散光和锥体会导致视觉质量逐步下降,因此如何延缓病变的发展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是矫治圆锥角膜的首要目标。目前矫治圆锥角膜的方法有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手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即RGP,在配戴RGP镜片时,由于泪液填充了角膜的不规则面,眼的光学表面被前移至隐形眼镜表面,从而有效的矫正不规则散光,解决了眼屈光异常的问题,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在合适的验配后,利用RGP的材料特性,对圆锥角膜锥体进行一个轻微接触而对锥体不产生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延缓圆锥角膜的进展。本文的目的是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流程、圆锥角膜的临床诊断和分型,评价RGP在矫正圆锥角膜屈光异常的方面的有效性。 结论:RGP在矫正视力和延缓锥体进展方面,是目前矫正圆锥角膜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圆锥角膜 RGP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硬性透气性材料
  • 简介: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影响轴承的精度,寿命,性能,选择正确的润滑方式对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机械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轴承 种类划分 安装方法 润滑方式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42-246)

  • 标签: 圆锥角膜 超薄角膜 角膜扩张 角膜胶原交联术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扩张性角膜疾病,表现为中央或颞下侧角膜局部变薄扩张呈圆锥状隆起。研究显示其发病与体内组织蛋白、酶、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等的改变相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以性激素为代表的多种激素已被发现对于圆锥角膜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综述旨在总结分析激素对圆锥角膜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求激素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可能作用,以期发现圆锥角膜治疗中的新靶点,为临床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圆锥角膜 激素类 胶原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双眼视力欠佳30余年、加重2年余患者就诊眼科。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双眼晶状体前囊膜中央部向前呈圆锥状突出。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双眼先天性前圆锥形晶状体。分别于局部麻醉下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双眼视力较前明显好转。

  • 标签: 眼前半段 晶体疾病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原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目前,使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已经成为可以有效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新方法,本文就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原理、方法、并发症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圆锥角膜 进展期 角膜胶原交联
  • 作者: 谢怡 刘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 51802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的诊断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各种结合了角膜形态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是圆锥角膜诊断中的有效补充,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这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提高读图效率、减少人为误判几率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本文通过归纳既往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的机器学习模型,帮助研究者们了解圆锥角膜智能诊断领域的相关知识,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机器学习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圆锥角膜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巩膜镜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验配巩膜镜的圆锥角膜患者18例(26眼)。根据圆锥角膜Amesler-Krumeich分级,I级9眼,II级3眼,III级4眼,IV级10眼。所有患者均经规范验配程序试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因RGPCL不耐受、RGPCL适配不佳等原因选择验配巩膜镜。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和Pentacam检查等。应用巩膜镜试戴片试戴,分别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荧光素染色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适配评估。评估镜片与中央角膜和周边间隙,以及周边着陆区匹配情况,并评估戴镜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主观舒适度。采用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圆锥角膜患者初戴巩膜镜时,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示巩膜镜定位良好。通过前节OCT观察初始角膜中央间隙为(212±58)μm;配戴巩膜镜4 h后,角膜中央间隙为(164±58)μm,鼻侧为(101±38)μm,下方为(224±135)μm,颞侧为(103±72)μm,上方为(89±45)μm,镜片边缘结膜血管未见异常。裸眼视力(UCVA)、框架眼镜BCVA、RGPCL配戴后BCVA及巩膜镜配戴后BCVA(LogMAR)分别为1.35(1.00, 2.00)、0.52(0.22, 0.79)、0.15(0, 0.30)、0.10(0, 0.22),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1, P<0.001)。巩膜镜配戴后BCVA较UCVA、框架眼镜BCVA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0, P<0.001; χ2=31.08, P=0.001);巩膜镜配戴后BCVA与RGPCL配戴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配戴巩膜镜4 h后,22眼(22/26)主诉戴镜后舒适或非常舒适;24眼(24/26)主诉戴镜视物良好或非常良好。结论:圆锥角膜配戴巩膜镜定位良好,舒适度也良好,通过配戴巩膜镜可有效提升矫正视力。巩膜镜是圆锥角膜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巩膜镜 圆锥角膜 框架眼镜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早期至中期通过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角膜基质环植入术以矫正视力,晚期进行角膜移植术。18岁之前儿童圆锥角膜的病情较成人更严重。对儿童圆锥角膜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延缓角膜移植术的时间。角膜交联是阻止或延缓该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儿童圆锥角膜。本文对儿童圆锥角膜常见的角膜交联治疗方案进行综述,评估其手术效果,为儿童圆锥角膜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圆锥角膜,儿童 交联术,角膜 进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