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和残疾人对残疾人签约服务效果评价的质性研究。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9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6个焦点小组,其中3个由25名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组成,另外3个由21名签约的5类不同残疾人组成。以4种障碍(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障碍)为理论框架,结合《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手册》)中残疾人接受服务的内容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进行实地笔记、录音和转录,编码提炼主题。结果: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都对《手册》的内容和实用性给予了肯定,同时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和残疾患者针对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出不同的需求和建议。经过比对分析,家庭医生团队方面共析出3个主题:诊疗时间长,包括残疾的身体,沟通和认知;对医生、护理进行残疾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特定的学习需求;残疾人的服务部分超出初级保健范畴,需要再次培训学习。残疾患者方面共析出残疾人在与医疗保健系统的交互过程中存在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四种障碍4个主题。结论:制定完善合理的签约服务内容手册有较好的实用性,为残疾人基层医疗实践提供了工作方法,揭示了签约服务内容手册在指导特殊人群的基层卫生保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 标签: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 残疾人 签约服务 效果评价 质性
  • 简介:摘要患儿 男,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1岁后癫痫发作、发育迟滞和智力障碍。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两者在YWHAG基因的第2外显子均存在c.170G>A/p.R57H新的杂合错义变异,导致14-3-3γ蛋白第5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组氨酸。患儿的c.170G>A变异遗传自母亲,而在外祖父母中未检测到,该变异为新自发变异,且在该家系内进行传递。患儿和母亲均为癫痫伴智力障碍,但临床高度怀疑发育性癫痫性脑病56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智力发育落后是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学病因。拷贝数变异和单基因疾病是导致智力发育落后发生的主要病理性遗传改变。而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和外显组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则显著提高了智力发育落后患儿的病因诊断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述失能患者残疾接受度测评工具的发展,分析不同疾病失能患者残疾接受度的现状及其影响,以及对改善残疾接受度的干预策略研究,旨在为更好的提高失能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残疾接受度 测评 影响 干预
  • 简介:摘要综述失能患者残疾接受度测评工具的发展,分析不同疾病失能患者残疾接受度的现状及其影响,以及对改善残疾接受度的干预策略研究,旨在为更好的提高失能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残疾接受度 测评 影响 干预
  • 简介:摘要作业治疗可以促进有发育障碍或其他残疾儿童的运动、认知等技能发展,提高生活自理、学习等活动与参与能力。2019年,Aust Occup Ther J发表了残疾儿童作业治疗干预措施疗效的系统评价文章,旨在总结最佳的作业治疗证据,从而帮助作业治疗师和家庭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现结合国内儿童作业治疗现状对该系统评价进行解读,方便临床工作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提高疗效。

  • 标签: 残疾儿童 脑性瘫痪 孤独症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作业治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的效果。方法:以80例脑瘫患儿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参照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比较2组综合功能评分及家属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干预后社会适应能力、自理能力、言语、运动、认知等功能评分、家属满意率数据后发现实验组均更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

  • 标签: 脑瘫 康复护理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价生酮饮食(KD)治疗智力发育障碍(ID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本院IDD患儿共101例,征得家长同意后,纳入对照组48例,治疗组53例。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KD方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试(C-WISC)、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WAZ)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C-WISC的语言商(VIQ)、操作商(PIQ)评分在优于对照组[(44.75±13.68)分比(44.45±13.56)分、(54.05±12.66)分比(52.43±13.89)分,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总智商(FIQ)评分虽较治疗前有升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6±14.87)分比(50.21±15.24)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S-M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7(6,9)分比7(6,8)分,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HAZ、WAZ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2±0.92)分比(-0.08±0.89)分、(-0.41±1.23)分比(-0.29±1.20)分,均P>0.05]。治疗组K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5%(11/53),且不良反应会随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结论KD治疗可改善IDD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及生活能力,且不影响生长发育。

  • 标签: 生酮饮食 智力发育障碍 生活能力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者采用头针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实验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头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Gesel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进行头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使患儿的智商以及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脑瘫 头针 智力低下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专科护士的情绪智力与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及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对56名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专科护士情绪智力总分为(105.06±15.44),人文关怀总分为(266.09±20.82),情绪智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P

  • 标签: 专科护士 情绪智力 人文关怀能力
  • 简介:摘要:城市家庭中家长总会面临着孩子作业的辅导问题,觉得尽早的让孩子接触数学对他日后学业有帮助,不能输在起跑线等,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就学会100以内加法,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便预先完成初中的数学,以便孩子后续有更多的时间能为后续的升学做更充分的准备。然而期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不及预期,甚至相距甚远,使得家长怀疑孩子的智商,孩子变得自暴自弃,否认自己,渐渐地形成低下的自我效能感。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对孩子的要求是否符合其认知发展。由孩子的实际理解水平出发进行辅导很有必要。家长在进行讲解以引导孩子思考时,是从自身的理解水平上进行还是在孩子的认知水平阶段进行的。本文以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和机制理论为依托,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及相关启示,改变思路提升小学数学家庭辅导的效率。

  • 标签: 皮亚杰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智力发展机制理论 认知水平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现代医学得到有效的进步,并且现在社会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得以进一步提升,而社区护理的行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在相应的社区护理开展过程中,残疾人士是整体社区护理中的重点关注人群,相应的社区护理工作能够对残疾人士自身的生活压力及其生活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并且使我国医疗体系的构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文章对残疾人士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应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并且对我国残障人士数据护理的发展现状及相应的发展区域进行有效探讨,希望能够给我国残障人士的设计护理完善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参考。

  • 标签: 残疾人士 社区护理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上应用儿科保健在早产儿智力与体格发育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观察。方法:于本院选择198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早产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行儿科保健干预,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智力、体格、精神及运动等发育情况;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患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的发育商与体格发育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的精神及运动发育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的肺损伤、呼吸道感染及贫血等患病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及时对早产儿进行安全可靠的儿科保健干预,可有效加强儿童体格、精神及智力的发育,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早产儿 儿童保健 智力 体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辽宁省农村残疾老年人功能现状及辅具需求,为残疾老年人辅具配置及康复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选取辽宁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残疾老年人929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疾情况调查表、残疾老年人适配辅助器具评估表进行功能现状及辅具需求评估。结果1级残疾(极重度残疾)占16.0%(149/929),2级残疾(重度残疾)占50.1%(465/929),3级残疾(中度残疾)占19.2%(178/929),4级残疾(轻度残疾)占14.7%(137/929)。残疾老年人主要在长距离步行、洗澡、如厕、排便控制、短距离步行、下蹲、转移方面存在困难,占残疾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89.8%(834/929)、84.9%(789/929)、82.6%(767/929)、79.9%(742/929)、76.6%(712/929)、76.1%(707/929)、60.5%(562/929)。且随着残疾等级严重程度的加重,存在洗澡、短距离步行、转移、购物、准备膳食困难的老年人占各自残疾等级老年人的比重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疾老年人对普通轮椅需求最大,其次是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和四脚手杖,需求率分别为56.3%(523/929)、9.4%(87/929)、7.0%(65/929)。不同残疾等级老年人对普通轮椅、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四脚手杖、坐便椅、带坐便器轮椅、普通手杖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辽宁省农村残疾老年人以中重度残疾为主,主要为肢体残疾,在生活自理和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对普通轮椅、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四脚手杖的需求高。未来应根据农村残疾老年人功能和辅具需求评估结果制订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及构建康复管理模式,以满足残疾老年人护理及康复需求,提高其生命质量。

  • 标签: 农村 残疾老年人 功能 辅具需求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辽宁省农村残疾老年人功能现状及辅具需求,为残疾老年人辅具配置及康复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选取辽宁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残疾老年人929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疾情况调查表、残疾老年人适配辅助器具评估表进行功能现状及辅具需求评估。结果1级残疾(极重度残疾)占16.0%(149/929),2级残疾(重度残疾)占50.1%(465/929),3级残疾(中度残疾)占19.2%(178/929),4级残疾(轻度残疾)占14.7%(137/929)。残疾老年人主要在长距离步行、洗澡、如厕、排便控制、短距离步行、下蹲、转移方面存在困难,占残疾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89.8%(834/929)、84.9%(789/929)、82.6%(767/929)、79.9%(742/929)、76.6%(712/929)、76.1%(707/929)、60.5%(562/929)。且随着残疾等级严重程度的加重,存在洗澡、短距离步行、转移、购物、准备膳食困难的老年人占各自残疾等级老年人的比重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疾老年人对普通轮椅需求最大,其次是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和四脚手杖,需求率分别为56.3%(523/929)、9.4%(87/929)、7.0%(65/929)。不同残疾等级老年人对普通轮椅、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四脚手杖、坐便椅、带坐便器轮椅、普通手杖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辽宁省农村残疾老年人以中重度残疾为主,主要为肢体残疾,在生活自理和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对普通轮椅、防压力性损伤床垫、四脚手杖的需求高。未来应根据农村残疾老年人功能和辅具需求评估结果制订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及构建康复管理模式,以满足残疾老年人护理及康复需求,提高其生命质量。

  • 标签: 农村 残疾老年人 功能 辅具需求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