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的典型影像学表型包括无症状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以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这些影像学表型常同时存在且彼此相互关联。为了更好的评估整体脑损伤,近年来提出了"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的概念。文章对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的评估及与卒中、卒中后抑郁、认知损害和步态障碍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卒中 认知障碍 抑郁症 步态
  • 简介:【摘要】疫情肆虐 ,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各省市、地区也出台政策限制人员流动,同时各大医院也面临收治或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艰巨任务。各个医院的发热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施行排查、筛选“新冠”肺炎病人的窗口。就诊患者多为发热病人,经过检查,如果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即送广州市指定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可疑密切接触病人或诊断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人会送急诊留区进行观察。因此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急诊留病人的就诊流程,做好留病房的安全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病毒的交叉传播,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诊留观 就诊流程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留室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以84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分类汇总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危险因素,并以Excel随机函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全方位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留观室 护理安全隐患 相关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100例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根据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每组均为 50列。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标准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以此为标准,加强护理流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安全性为指标,分析临床护理工作发挥的效用。结果: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P< 0.05。结论:通过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当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在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安全管理 治疗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心衰)的重要病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对于心肌病的认识存在欠缺,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治疗和管理不规范;而且,我国尚缺乏关于心肌病中心建设的经验。因此,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家工作组(NCCQI-HF)制定了国家心肌病中心(NCMC)认证标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诊治,患者的随访,患者和家庭成员的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心肌病及心肌炎医疗质量评价、控制与改进。拟在此基础上开展NCMC建设及认证工作,并采集和分析病例资料,旨在提高我国心肌病的诊治和研究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肌病 心肌炎 心肌病中心 认证 标准 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母乳喂养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神经发育改善有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这项研究利用定量磁共振成像(qMRI)技术比较了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脑部总体发育和脑白质发育情况。方法我们前瞻性纳入了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并在纠正胎龄足月时行头MRI检查。使用体积分割来计算局部和总脑容量,并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来评估脑白质微结构发育情况。我们从病历中获取早产儿的每日营养数据。结果总共获取了68例(44例母乳喂养和24例配方奶喂养)生后1周内入院的早产儿营养和MRI数据。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者其总脑容量(P=0.04)以及杏仁核海马和小脑体积(P<0.01)显著增大。母乳喂养者的胼胝体、内囊后肢和小脑等处的脑白质微结构发育更加完善(P<0.01至0.03)。结论这项小样本的探索性研究得出: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矫正胎龄足月时的局部脑容量显著增加且脑白质微结构发育明显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紧跟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组从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师与学生等方面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和网络资源构建,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混合式教学 总体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虚血瘀型胸痹给予补阳还五汤对总体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几乎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气虚血瘀型胸痹 补阳还五汤 整体疗效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 究临床护士总体幸福感与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其相关性。 方法 :在我院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阶段中处于正常在职状态的临床护士中选择 100 例,所有护士均参与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 :临床护士的总体幸福感评分平均显示为( 94.37±10.33 )分,工作-家庭冲突总分为( 52.89±8.79 )分;工作-家庭冲突总体评分以及各维度均与总体幸福感评分呈现负相关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中最为明显的为时间冲突以及压力冲突。 结论 :我院临床护士的总体幸福感处于较高的状态,而工作-家庭的冲突情况处于中等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医院应注意合理调整护士工作时间,帮助其减轻工作压力,以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提高其总体幸福感。

  • 标签: 临床护士 总体幸福感 工作-家庭冲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典型国家临床研究网络运行机制的经验,为我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归纳分析法系统分析多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网络的官方网站信息及文献资料,总结它们在运行机制上的特点和经验。结果典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已形成一套优化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包括开发信息化平台、开发工具和模板、简化审核流程、推行成员制、建立共享机制、临床中心与研究所互补模式、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奖惩机制等。结论我国国家临床研究网络尚处在起步阶段,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人才投入,加快研究探索创新管理机制。

  • 标签: 临床研究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研究网络 运行机制 国际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总体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济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MRI检查,根据CSVD总体负担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在发病后3个月时评价PSD。比较PSD组与非PSD组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及磁共振成像CSVD总体负担。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VD总体负担与PSD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65.86±11.41)岁,男性56例(54.9%),基线NIHSS评分(5.08±2.55)分。19例(18.6%)CSVD总体负担为重度,42例(41.2%)发生PSD。单变量分析显示,PSD组基线舒张压以及高血压、卒中分布、梗死侧别、腔隙性梗死、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基底节区脑微出血、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深部白质高信号和CSVD总体负担重的患者比例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体负担[优势比(odds ratio, OR)4.6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9~18.49;P=0.028]、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OR 4.61,95% CI 1.49~14.20;P=0.008)、高血压(OR 4.82,95% CI 1.40~16.64;P=0.013)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OR 2.18,95% CI 1.01~4.67;P=0.046)与PSD显著独立相关。结论CSVD总体负担与缺血性卒中患者PSD密切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小血管疾病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健康"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为有效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成效显著。但是,目前仍存在多重问题制约着签约服务向纵深处推进。本研究参考"三圈"理论,从政策价值、政策资源、政策推动力3个维度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庭医生数量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年轻健康群体政策认可度低等。后续应通过充实家庭医生队伍、丰富配套政策、聚焦宣传重点人群等多项优化策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长期高效执行。

  • 标签: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政策执行 "三圈"理论
  • 简介:摘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批准生产、经营、使用药品开展质量抽查检验工作,根据监管目的分为监督抽检和评价抽检。监督抽检是根据监管需要对质量存在可疑的药品进行抽查检验;评价抽检是监管部门为评价某类或一定区域药品质量状况而开展的抽查检验。《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药品抽查检验作出了原则规定。国家药品评价抽查检验(以下简称“国抽”)是依据《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和《药品抽样原则及程序》进一步规范,是药监部门为了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在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进行样品抽取,由药品检验机构完成标准检验工作并出具报告书的过程。

  • 标签: 国家药品抽检 抽样 受理登记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样本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与发展。方法:对样本县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监测数据。结果:项目实施整体进展比较顺利,建立了乡村合作和管理机制,也存在部分项目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基层卫生机构资源缺乏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论:为了达到项目可以深入发展,应该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建立监管机制,应该增强部门合作以及乡村协作机制建设,有利于群众的参与。

  • 标签: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效果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西亚地区17个国家和中东欧地区16个国家队列研究概况,分析典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的分布、建设及发展状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收集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队列研究的特征。结果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共有样本量在1 000人及以上的队列研究562项,国家内队列研究468项(83.27%),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94项(16.73%);从研究性质来看,病因学研究347项(61.74%);从研究内容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310项(55.16%),母婴健康研究125项(22.24%),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癌症研究51项(16.45%),心血管疾病研究83项(26.77%);共有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研究10项,主要分布在伊朗和欧洲地区各国,均为在研项目,持续时间在8~29年之间,队列规模>50 000人的4项;从建立机制看,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体检和生物样本收集;从队列发展来看,10项队列研究中有9项在建设初期发表文章较少,随后逐年增长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下波动。结论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队列研究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进行病因学研究,重点关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母婴健康,具有少数可供借鉴的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

  • 标签: 队列研究 前瞻性 自然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8例,女18例。年龄(65.1±9.4)岁。伴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14例。体质指数(BMI)(24.00±3.32)kg/m2。肿瘤单发92例,多发74例。肿瘤直径<3 cm者43例,≥3 cm者123例。合并肾积水33例,无肾积水133例。术前AAPR(0.62±0.23)。根据AAPR的三分位点将患者分为低AAPR组55例,AAPR(0.42±0.09);中AAPR组55例,AAPR(0.58±0.05);高AAPR组56例,AAPR(0.86±0.2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级4例,2级65例,3级86例,4级11例。根治术前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高级别144例,低级别22例。166例均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手术140例,开放手术26例。术中行输尿管皮肤造口55例,回肠代膀胱96例,回肠原位新膀胱15例。将AAPR连续性变量和AAPR分组作为原始模型,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1,在校准模型1基础上增加BMI、肿瘤数目、病理等级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2。采用趋势性检验检测不同AAPR组间危险比(HR)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因素分层的AAPR与OS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曲线拟合表示AAPR与OS的关系。结果本组166例中位随访63个月,生存95例,死亡71例。3年生存率为61%,5年生存率为50%。术后病理分期:T1期27例,T2期82例,T3期48例,T4期9例;N0期145例,N1期14例,N2期6例,N3期1例。术后52例行辅助化疗。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PR(HR=0.09,95%CI 0.022~0.391,P=0.001)、高AAPR组(HR=0.40,95%CI 0.216~0.742,P=0.003)、年龄(HR=2.42,95%CI 1.294~4.531,P=0.006)、肿瘤大小(HR=2.11,95%CI 1.112~4.014,P=0.023)、肿瘤数目(HR=0.62,95%CI 0.378~1.022,P=0.061)、pT3期(HR=8.93,95%CI 3.173~25.114,P<0.001)、pT4期(HR=10.39,95%CI 3.110~34.707,P<0.001)、N1期(HR=2.80,95%CI 1.422~5.531,P=0.003)、N3期(HR=17.06,95%CI 2.192~132.863,P=0.007)、病理分级(HR=0.30,95%CI 0.113~0.817,P=0.019)、肾积水(HR=2.36,95%CI 1.406~3.939,P=0.001)、术后辅助化疗(HR=2.66,95%CI 1.674~4.247,P<0.001)均与术后OS相关。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AAPR组相比,高AAPR组的死亡风险降低约59%(HR=0.406,95%CI 0.200~0.822,P=0.012),AAPR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下降约80%(HR=0.199,95%CI 0.051~0.779,P=0.020)。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原始模型和校准模型中,AAPR不同分组间OS的HR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提示两者呈线性关系。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曲线拟合图显示,AAPR与OS呈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结论AAPR与膀胱肿瘤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OS成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患者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癌 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知信行"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采用"知信行"护理干预;两组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变化,评估患者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结果两组干预后负面心理状态因子评分较干预前降低,GWB评分较干预前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评分分别为(1.36±0.34)分、(1.35±0.32)分、(1.40±0.38)分、(1.39±0.31)分、(1.08±0.21)分、(0.82±0.29)分、(1.29±0.40)分、(0.90±0.27)分、(1.52±0.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7±0.53)分、(3.20±0.46)分、(3.14±0.49)分、(2.95±0.60)分、(3.01±0.71)分、(2.87±0.49)分、(3.48±0.57)分、(2.43±0.49)分、(2.67±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09、21.567、18.320、15.110、17.079、23.538、20.543、17.885、12.146,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GWB评分为(96.58±11.96)分,高于对照组的(75.46±1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2,P=0.002)。结论"知信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种负面心理状态,提高其总体幸福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护理 精神卫生 幸福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文以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为指导,应用健康共治理论,探讨当今因专业细化和线性工作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公共卫生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建议传统的公共卫生体系必须作出相应的改进,构建起“大卫生和大健康”下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公共卫生体系各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功能定位,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完善多元主体平等协商的机制,做到各部门、企业以及社会群体和公众各负其责,共建共享,通过综合性举措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社会健康发展目标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大卫生大健康观 健康共治 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