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天针法是传统中药疗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于人体经络的调理和治疗。该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在临床上,中医天针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将对中医天针法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中医 天圆针法 针灸 疗效
  • 简介: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远低于男性。根据Lichtenstein报道的6321例成人腹股沟疝中,男性占94%,女性仅占6%[1]。其中女性疝中以腹股沟斜疝居多,其次为股疝,直疝罕见。对于女性腹股沟斜疝中是否切断子宫韧带国内外尚无统一意见[2]。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作为维持女性子宫位置重要结构,子宫韧带得到保留[3]。本文主要探讨女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对子宫韧带的处理。

  • 标签: 子宫圆韧带 女性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股疝 子宫位置 腹膜前间隙
  • 简介:“鱼”是湖北襄樊民间的一种传统佳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要烹制这道菜,采欢庆丰收。尤其是逢红、白喜事或宴请宾客,若没有鱼这道菜,就会觉得“美中不足”。

  • 标签: 鱼圆 家庭制作法 烹饪 配料
  • 简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远渡重洋留学中国,他们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不懈努力。记者近日走访了几所广州高校,与一些美国留学生进行交谈。

  • 标签: 美国留学生 中国梦 美国学生 交谈
  • 简介:人体的肝回韧带是胚胎时期左侧脐静脉的残留组织、呈条索状结构.肝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可分为腹膜内位段和腹膜外位段面部分,按其行程可分为腱膜下段、游离段、裂隙段和脐门连接四段[1].肝外段和肝内段分别长约(14.51±3.44)cm和(5.75±0.99)cm[2].

  • 标签: 临床应用 圆韧带 应用进展
  • 简介:最近,恐怕再没有比“二孩”更热门的字眼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 标签: 人口发展战略 计划生育 人口老龄化 人口政策 十八
  • 简介:一位乙肝患者的母亲梦Q女士在读高中的时候曾患过乙型肝炎,虽然后来治愈了,但是“乙肝”这个词从此成了她心中难解的疙瘩,因为她听到的有关乙肝种种可怕的传说实在太多了。婚检的时候走后门混过了这一关,她怕男友知道她患过乙肝会和她分手,就一直瞒着他。

  • 标签: 乙肝患者 母亲 乙型肝炎
  • 简介:2014年深秋,笔者在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小蚯前槽村看到,漫山遍野的连翘和孙塬、周陵那一片片的红花、桔梗、黄芩长势喜人,丰收的中药材初显了铜川经济转型的成果,让铜川药农尝到了中医药作为经济转型产业所带来的甜头。

  • 标签: 中药种植 农民 铜川市 中药材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粪类线虫感染相关肾损伤,并结合文献探讨粪类线虫相关肾损害的常见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患者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改变,利用免疫病理、光镜及电镜检查了解肾小球病理类型;通过消化道内镜及活检了解消化道黏膜病理改变及病原体形态,分析肾脏及消化道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理的联系。结果患者男性,26岁,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肾活检病理改变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伴间质灶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水平增高。临床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蛋白尿转阴,但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急诊胃镜显示患者胃体及十二指肠广泛充血、糜烂。胃黏膜活检见黏膜内多量细长、"S"形弯曲的蚴状病原体,患者同时存在双肺感染,脑脊液大肠埃希菌阳性及脐周皮肤紫色皮疹。患者确诊为重症粪类线虫感染。经过抗感染及驱虫治疗后,头痛及消化道症状消失,复查内镜未见寄生虫虫体。随访2年至今,未见肾病综合征复发。结论粪类线虫感染可以肾病综合征为首起症状而消化道症状轻微,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水平增高,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前需排除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在流行地区或存在可疑接触史的患者,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粪类圆线虫 肾病综合征 嗜酸粒细胞增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郭彩如老人出生于1901年,是南京的最高寿星。老人在80岁时因胆结石开刀后元气大伤,体重降到几十斤。从那时起他开始学练中国传统武术,并且每天坚持三个小时,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渐渐地,老人的体重从90斤增到120斤,早已变白的头发,也慢慢转黑,现在的身体状况比年轻时还好。老人曾多次参加南京和其他城市举办的老年健身大赛,并屡屡获奖。2005年3月,老人在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栏目里表演了几个动作,

  • 标签: 老年 郭彩如 武打演员 身体锻炼
  • 简介:腊梅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腊梅文化。腊梅花开春前,一般在11月中旬开花直到次年3月左右,花期很长: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腊梅花开之时枝干枯瘦,又名干枝梅;腊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又名雪梅、雪里花;又因腊梅花入冬初放,故又名冬梅。腊梅原产我国中部,品种大体有5种:素心梅、虎蹄梅、磬口梅、金钟梅、狗牙梅。

  • 标签: 腊梅花 观赏花木 栽培历史
  • 简介:星期一中午散步时,走到幼儿园的小山坡,孩子们便被一片红红的花海吸引住了。“哇,好漂亮的桃花呀!”“上个星期我们散步时才星星点点的几朵呢,好神奇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孩子们欣喜地叫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孩子们一起唱起了《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是的,不经意间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孩子们身边。美丽勤劳的春姑娘像一个神奇的粉刷匠,将大地粉刷成五彩缤纷、鲜艳亮丽。

  • 标签: 桃花 孩子 星期一 幼儿园 散步
  • 简介: 【摘要】本文从运动理论探讨中医“质能守恒”关系,认为经络是阴阳纠缠和五行同构全息的信息通道,是一种能量结构平衡现象。由五大能量现象的粒子本质分析出物质的“色”和“空”两种属性,发现微观世界以能量为轴心的运动现象,得出宏观和微观世界统一的运动学说。经络运现象的感传以电磁能量为主进行量子化传递。由此提出假说:经络传感的实质就是电磁感应释放的感应电流和光波,经络传感的粒子介质具有量子化特征。

  • 标签: 圆运动理论 经络圆运现象 电磁感应猜想 量子假说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食管癌的合理术式。方法收集胸术治疗食管癌患者2226例(胸组),非胸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96例(非胸组),并对两组患者年龄、术前伴发病、肿瘤部位、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非胸组比较,胸组肿瘤浸润深(T3、T4期较多)、TNM分期晚(Ⅲ、Ⅳ期比例高)(P〈0.01)。非胸组术前有伴发病,肿瘤位于颈段、胸下段的患者居多(P〈0.02),非胸组老年患者比例高(P〈0.05)。胸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但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生存率非胸组高于胸组(P〈0.01),但5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胸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胸术,且为不能耐受或不宜胸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中枕增生的发生情况及外科处理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4 922例儿童OS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 266 例,女1 656 例;年龄1~14 岁(中位年龄5岁);筛选在我院或外院接受过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因症状复发而再次就诊病例22例,详细记录上述患儿性别、首次手术年龄、症状复发年龄及发病情况及手术方式。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应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 922例儿童OSA患者中,因症状复发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共计22例,其中11例为枕增生,占全部病例的2.23‰(11/4 922);1例咽鼓管枕瘢痕增生黏连,占全部病例的0.20‰(1/4 922);10例为残留腺样体增生+管扁桃体肥大,占全部病例的2.03‰(10/4 922)。11例枕增生病例接受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治疗的年龄为2.4~6.0岁(中位数3.0岁),症状复发时间为术后2个月~5.5年[(2.4±1.9)年],接受枕部分切除术的年龄在4.0~12.0 岁[(7.0±2.7)岁];2 次手术时间间隔0.5~6.0年[(3.5±2.1)年]。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以枕部分切除术为基本术式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所有病例治疗效果良好,均未发生鼻咽狭窄并发症。随访时间1.6~13.0年(中位随访时间6.2年),22例病例随访率100%。结论枕增生为腺扁术后OSA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且易与管扁桃体肥大混淆;低温等离子辅助枕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复发 圆枕增生 管扁桃体肥大 低温等离子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运动理论,因此我们提出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道周流,左升右降,上下相应,持中守恒的模型为核心,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 标签: 六经辨证 圆运动 阴阳 五行 六气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