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零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技术是一种3D容积成像技术,其独特的梯度开启顺序以及K空间径向填充方式,使得射频激励后即可进行梯度编码,从而实现较高的信号采集效率,临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成像、肺实质结构的显示以及病变的检测、骨关节等结构的测量评估。本文重点针对ZTE在以上各方面的主要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

  • 标签: 零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三维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胸部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骨泥在锁骨骨折中的疗效及治疗价值。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自体骨泥植术。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观察患者的康复及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骨泥收集情况。结果,随访持续了一年,一年后,所有患者都实现了骨愈合,没有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疗效分别为95%和9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两组数据不同,术中出血量与术中持续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采集的骨泥量与常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锁骨 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 钢板 内固定 自体骨泥 植骨
  • 简介: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结直肠外科发展迅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理念不断革新。我国结直肠外科同道在顺应世界潮流的同时,积极开展和推广普及新技术,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在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微创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对我国近20余年结直肠外科领域进展进行系统回顾,对中国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 标签: 普通外科 结直肠癌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就自体血液输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出血应用自体血液输。结果:患者术中接受自体血液输后,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呈良好趋势,输血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而言,自体血液输的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 推广。

  • 标签: 自体血液回输 剖宫产 术中出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就自体血液输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出血应用自体血液输。结果:患者术中接受自体血液输后,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呈良好趋势,输血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而言,自体血液输的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 推广。

  • 标签: 自体血液回输 剖宫产 术中出血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瘘病人采取肠液输联合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的价值。方法:择60例患者,分对照组-肠液输,观察组-肠液输联合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瘘病人采取肠液输联合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改善患者指标,安全性高。

  • 标签: 肠瘘 肠液回输 肠内营养 规范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一旦妊娠组织破裂将迅速发展为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自体血输广泛用于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的抢救,能减少交叉配血及取血的时间、减少输注异体血带来的风险,使失血性休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自体血输引起的溶血罕见报道,一旦发生溶血,如不及时处置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损伤、高钾血症,或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我们回顾性地分析1例自体血输后出现溶血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输血不良反应不仅发生在异体输血,也会发生在自体血输中。临床工作中宜合理处置,以减少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自体血回输 溶血 高钾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液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与护理效果。方法:对本院选取的5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截取时间段为2020年02月~2021年02月,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异体输血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自体血液输并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情况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和术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输解决了血液资源紧张问题,可满足脊柱外科手术需要,能够减少异体输血风险,临床推广性好。

  • 标签: 自体血液回输 脊柱外科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密闭式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实效。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四百例无肝素血液透析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人。在观察组中实施改良密闭式血法,在对照组中施用密闭式血法,两组病人共计进行70次透析治疗,每组各35次。观察两组病人在结束治疗时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对比不同血法的血时间和加压次数。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凝血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其中,两种血方法在血时间、加压次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应用改良密闭式血法能够有效降低透析仪器发生凝血的机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改良密闭式回血法 无肝素血液透析 应用
  • 简介:摘要:探究臭氧自体血输在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及改善其症状方面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三年时间内,本院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且接受臭氧自体血输疗法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评估,所有患者均收到满意疗效。由此可见,臭氧自体血输疗法能明显减缓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强调早发现、早治疗,疗效更佳。

  • 标签: 臭氧 自体血回输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皮肤撕脱后通过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足底撕脱皮肤原位植的可行性及功能。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共收治足底皮肤撕脱、无植条件且皮肤无严重挫伤8例,均为男性,年龄22~60岁;左侧4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碾伤5例,重物砸伤1例,机器绞伤2例;撕脱程度:足跟部逆行撕脱3例,顺行1例,由内向外1例,全足底1例,全足套状撕脱伤2例;皮肤撕脱面积:5.0 cm×11.0 cm~15.0 cm×33.0 cm。均急诊采用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嵌合移植,将肌瓣置于足底进行预构,修剪足底撕脱的皮肤覆盖肌瓣,筋膜瓣放置足背肌腱上非负重区域,皮瓣覆盖足部其余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0 cm×12.0 cm~15.0 cm×33.0 cm,携带肌瓣体积5.0 cm×10.0 cm×1.0 cm~7.0 cm×15.0 cm×2.0 cm,筋膜瓣面积5.0 cm×8.0 cm~10.0 cm×15.0 cm。术后抗凝、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肤颜色、质地、肢体行走功能等情况。结果本组8例中,1例预构的撕脱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其余7例撕脱皮肤均成活,术后2周有血管反应;移植的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得6~36(平均21)个月随访,成活足底皮肤颜色、质地与健侧相同,半年后足部撕脱植皮肤膨隆逐渐消失,1例出现足部预构皮肤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磨溃,其余7例长期行走均无破溃发生。2例于3个月内负重时有面团感,后逐渐稳定。8例撕脱预构皮肤上可见明显角化层,外形、功能满意,感觉恢复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S2 2例,S3 4例,S4 2例。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可使足部撕脱皮肤原位植成活,并恢复部分功能。

  • 标签: 足底撕脱皮肤 嵌合移植 预构 负重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皮区皮片打孔扩张原位植取皮术在中小面积皮肤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A组,以鼓式取皮机于供皮区切取一整鼓中厚皮片,面积200~220 cm2,取皮机根部皮片不予离断,根据所需面积获取取皮机游离部皮片,移植于术区创面,间断缝合,打包包扎;供皮区剩余皮片则以15号手术刀片均匀打孔后,覆盖所有供区创面,间断缝合,加压包扎。选择同期同一科室其他医疗组收治的同类患者,供皮区采用传统直接暴露法包扎,为B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观察供皮区愈合情况及局部瘢痕增生程度,并参照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进行评分。应用SPSS 9.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共纳入63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5~83岁,创面面积40~80 cm2,术后除1例患者面部植皮区皮片撕脱,2例皮片下血肿形成、皮片部分成活,1例术后感染、皮片成活不良外,其余患者受区皮片均成活良好,供区一期愈合。B组共纳入59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4~78岁,皮肤缺损面积为40~80 cm2。2组患者术后均获7~12个月随访,A组供区愈合时间为11.1(10.2,12.2)d,未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严重增生性瘢痕、供区延迟愈合等情况,4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无瘢痕疙瘩发生,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2,4)分。B组愈合时间为15.8(13.9,17.5)d,愈合后出现增生性瘢痕23例,瘢痕疙瘩2例,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17(17,17)分。A组和B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增生性瘢痕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供皮区皮片打孔扩张原位植取皮术与传统的取皮术相比,供皮区皮片完整,厚薄均匀,原位植于供皮区创面后血运建立快,供皮区无创面裸露,一期愈合后肤色自然,瘢痕不明显,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原位回植 鼓式取皮机 创面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中存在很多横向弛豫的时间(T2)比常规序列回波时间(TE)短的组织结构,当接收到射频脉冲激励以后,其横向磁化矢量迅速衰减至零,这么短的时间以至于常规序列无法采集到该组织的信号,从而在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为了使这些组织能够更清晰更直接的显示出来,技术人员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采集短横向弛豫时间(T2)信号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零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技术。随着在临床中不断地运用发展,ZTE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身多系统疾病检查中,比如神经系统、骨骼肌系统、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本文主要针对ZTE技术的原理以及在全身多系统中的应用的最新进展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零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