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而数据资源则是信息化的基础及核心,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日益明显。如何积极有效的把数据资源的作用最大化,使其在民航生产链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国民航、亚太民航乃至世界民航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国内部分机场特别是昆明机场机场协同决策(A-CDM)应用情况,重点就A-CDM应用发展做探讨。

  • 标签: 机场 协同决策 应用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共 86 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FEV 1 % 、 FEV 1 明显优于参照组 , 2 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并使患者的肺功能得以有效改善,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协同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已作为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针对各非直属医院临床教学师资不均衡的现实问题,探索基于校院企协同和“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的“多师”教学育人机制,通过租用服务的方式,将分散多地非直属医院的临床教学资源和教育信息科技公司的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可望有效解决“3+2”模式下临床教学质量提升的难题。

  • 标签: 临床教学 校院企协同 &ldquo 多师&rdquo 教学 远程同步互动课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3例,协同护理),比较不同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实施协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协同护理 血糖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在住院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4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9例,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4)。传统延续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重复感染率、住院时间及其家属满意度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住院者,将协同家属护理管理于其护理中应用,可有效促进其治疗效果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协同家属护理管理 价值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麻醉护理中采取医护协同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麻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6例。研究组采取医护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组和常规组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病历记录、用药护理以及专科护理质量评分等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35例(97.22%)显著高于常规组27例(75.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护理中采取医护协同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极大程度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医护协同 护理管理 麻醉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一年间收治的患者一共70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合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协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结果加以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有明显好转。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患者,协同护理模式运用于研究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血糖指标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与参照组的血糖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的依从性高于参照组(95.00%>77.50%),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协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高,血糖控制较好,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模式 协同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因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将教学重点向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转移。对于一些高职医学院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篇文章通过医教协同的做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提高高职护医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 标签: 医教协同 高职院校 医德教育 路径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到我院心内科诊治的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到2018年2月,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应用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心内科患者的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分别为(46.2±5.9)分以及(124.9±14.5)分,而对照组心内科患者分别为(37.9±5.3)分以及(103.1±13.6)分,p<0.05,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5±6.3)分,而对照组心内科患者为(67.5±6.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心内科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患者的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协同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肠造口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协同护理在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该种模式临床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肠造口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但具体实施环节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麻醉学在国内的发展仍属于相对初级的阶段,麻醉专科护理管理工作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便是我们探究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意义。本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建立并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方式论证了该模式在麻醉科推广的可行性,旨在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所帮助。

  • 标签: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 麻醉专科护理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全科医师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倡导医教协同背景下,本文对全科医师,尤其是专科层次经过“3+2”模式培训的全科医师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期望对我省现推进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全科医学 医教协同 3+2模式 教育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各大医学院对于护生的医德与人文素质方面的关注力度还远远不够,致使我国护生在工作当中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现如今,我国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医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提高护生的医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的和谐,同时还可以促进护生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医教协同 护生 医德 人文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癌性疼痛患者6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协同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协同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 标签: 协同模式 癌性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协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结果协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其中,肺不张及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2.56%及5.13%。患者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使患者、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一同参与护理,实现协同护理,可有效降低有创呼吸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有创呼吸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入院时及出院6个月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F-36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6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各项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