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蚕丝-胶原支架用于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关节腔内韧带再生和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方法Na2CO3脱胶法对生蚕丝进行脱胶处理,乙酸抽提法获取Ⅰ型胶原,然后使用热交联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蚕丝-胶原材料。20只12周龄新西兰大白兔(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对左膝关节使用蚕丝-胶原支架重建ACL。术后4、16周两个时间点随机处死实验动物的一半,每组标本中的5个进行组织学检测,包括关节腔内韧带的组织学检测和骨隧道腱-骨愈合的组织学检测;每组中余下5个标本进行Micro-CT和生物力学检测。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4周,关节腔内的蚕丝-胶原支架表面可见大量的细胞浸润,细胞排列方向杂乱,细胞周围基质较少,且材料内部细胞浸润较少;骨道内蚕丝-胶原材料内可见细胞浸润,细胞排列较为松散,腱-骨界面可见新生骨组织,骨小梁结构明显;Micro-CT显示骨隧道内新生骨较少,新生骨小梁稀疏,骨体积分数(BV/TV)=(19.36±2.29)%,骨密度(BMD)=(245.04±17.68) mg/cm3。术后16周,关节腔内支架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大量细胞浸润,细胞呈纤维细胞形态,排列方向较为一致,与支架长轴方向一致,细胞周围基质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腱蛋白-C(Tenascin-C)表达较4周明显增多;骨道内蚕丝-胶原材料内细胞浸润进一步增多,细胞排列较4周时更为有序,腱-骨界面骨组织趋于成熟,骨组织与支架材料结合更加紧密;Micro-CT显示骨隧道内新生骨较4周明显增多,BV/TV=(39.25±1.51)%(t=16.010,P<0.05),BMD=(400.88±58.32) mg/cm3,组间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t=5.718,P<0.05);16周5例标本测得最大拉力[(43.67±6.52) N],刚度[(9.18±0.76) N/mm],较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拉力(25.87±4.57) N,t=4.994,P<0.05;刚度(4.85±0.84) N/mm,t=8.556,P<0.05]。结论蚕丝-胶原支架用于ACL重建,不仅能获得较好的关节腔内韧带再生,同时能够达到良好的腱-骨愈合。

  • 标签: 蚕丝-胶原支架 前交叉韧带 再生 腱-骨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合于腭裂手术评价等相关治疗研究的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母(40周龄,4.5~5.0 kg),与同品系雄交配后次日视为孕1 d。于孕13~16 d,对10只孕每日分别肌肉注射1次1.0 mg地塞米松。于孕31 d对所有孕行剖腹产手术得到初生仔,统计生产仔的存活率及腭裂发生率。将非腭裂仔与腭裂仔分别以阿拉伯数字编号,按随机数表法选取10只非腭裂仔为对照组,10只腭裂仔为实验组,均以标准化的管饲喂养方式进行喂养。每5 天对两组仔进行体重监测,并持续观察其生理行为状态。分别于1、2、4周龄时进行仔外形及口内上颌咬合面拍照观察。按上述编号随机选取两组4周龄仔各3只,进行口内上颌不同层面的局部解剖观察,并拍照对比分析。结果10只孕共产下73只幼仔,生产存活率为66%(48/73),存活仔中腭裂发生率为60%(29/48)。10只对照组与10只实验组仔均可正常存活至少1个月,两组仔的体质量增长稳定,对照组出生时及1月龄时体质量[分别为(52.8±6.6)和(359.8±30.4)g]与腭裂组[分别为(49.5±9.1)和(332.0±33.8)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生理外形方面也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腭裂类型主要表现为完全性腭裂,其裂隙形态及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特点。口内上颌局部解剖结果显示,两组仔的解剖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实验组仔腭黏膜形态的改变,软腭肌肉的末端分布变化以及上颌中线处骨性结构发育不良和缺失等。结论本研究以地塞米松诱导成功建立了适宜腭裂治疗研究的新西兰先天性腭裂模型。

  • 标签: 地塞米松 先天性腭裂 模型,动物 新西兰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为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质量2.5~2.8 kg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由南京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其背部设计软组织缺损创面2.0 cm×2.0 cm,全层切取耳缘近耳根处同等大小组织,形成背侧皮肤-软骨-腹侧皮肤三层结构耳廓复合组织瓣。适当修剪组织瓣腹侧皮肤及软骨,残余的腹侧皮肤予无菌贴膜覆盖。将组织瓣背侧皮肤作为被盖,游离移植至背部创面,打包固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意外死亡,耳廓复合组织瓣均成功游离移植,且形态稳定。取材可解剖出软骨及贴膜。结论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可成功建立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且该模型易于建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 标签: 耳廓复合组织瓣 游离移植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解毒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1月-2019年5月淮北市中医医院老年SCAP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3例。在抗生素、解痉平喘化痰、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解毒汤。2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评估肺部感染程度;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D-二聚体、WBC、CRP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PIS及发热、神昏、气喘、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322、7.231、11.356、9.877、7.233,P值均<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CT[(0.12±0.03)μg/L比(0.49±0.11)μg/L,t=7.897]、D-二聚体[(0.98±0.23)mg/L比(1.91±0.88)mg/L,t=4.45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A[(178.91±25.32)mg/L比(156.45±20.85)mg/L,t=12.33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32,3.931,6.567,P值均<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t=10.232,P<0.01)。结论清解毒汤联合机械通气可有效促进老年SCAP患者炎症吸收,减轻炎症反应和提高呼吸机撤机成功率,协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肺炎 老年人 危重病 清瘟解毒汤 通气机,机械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实验 不同负重关节 软骨缺损的 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探讨力学刺激在软骨自我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膝关节的 股骨髁后部、股骨髁前部、股骨滑车及肩关节的肱骨头等不同负重关节 部位, 深达软骨下骨(未穿透软骨下骨)的全层缺损软骨,并于术后 8周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评价, 比较不同负重关节 区域的自体软骨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 8周取材时均可见缺损部位有透明样组织长入,不同负重部位的自体软骨修复效果有较大差别,从修复效果优到差依次为股骨髁后部、股骨髁前部、股骨滑车和肱骨头处。结论 正常负重状态下的适当压缩载荷对关节软骨修复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 从而造成较大的软骨缺损自体修复效果差异 。

  • 标签: 股骨 骨软骨损伤 软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带有孔隙的硅胶假体植入软硬组织之间,观察假体周边包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18年9月在大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将规则排列微孔的硅胶鼻假体切割成1 cm硅胶段,植入5只1年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前额骨膜下。3个月后,将假体及其周边的组织取出行组织病理检查,β-catenin和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肉眼可见包膜较薄,透过包膜可见白色假体。假体小孔处颜色较深,显示组织较厚,撕脱时有阻力;撕脱包膜内可见规律突起,小于假体表面小孔。组织病理可见实验样本小孔内全部有组织长入,假体周边形成菲薄包膜;包膜在小孔内及小孔间连续;未见异物巨噬细胞。孔内组织有的含有较多纤维,有的为疏松结缔组织,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相延续。β-catenin、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膜阳性,包膜内组织染色阴性,包膜深面组织散在细胞胞质Vimentin染色阳性。结论带有孔径的硅胶假体植入体后,假体周边形成包膜;包膜对应假体小孔处形成小突起,突起为包膜包裹的正常组织。

  • 标签: 动物实验 硅胶 假体植入 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盐酸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的 48 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 24 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分别对比。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积分 , 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积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中采取盐酸阿比多尔片联合连花清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

  • 标签: 盐酸阿比多尔片联合连花清瘟颗粒 呼吸道病毒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可通过 S-蛋白与人体 ACE2相互作用感染肺上皮细胞,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时可选用 α-干扰素、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瑞德西韦、等抗病毒治疗药物 ;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另连花清胶囊 (颗粒 )、透解祛颗粒等中医药疗法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联合治疗 [1]。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中医有“香薰疗法”一说,本文以辟香囊“抑感香”作为香薰载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杀菌处理。辟香囊“抑感香”在密闭空间悬挂 4h与 24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辟香囊“抑感菌”作为香薰载体时,作用 24h比作用 4h,杀菌效果更佳,作用时长为 4h时的抗菌率为 9.28%,作用时长为 24h时的抗菌率为 94.52%。

  • 标签: 抑感香 香囊 辟瘟 杀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种不同方法分离耳软骨来源干/祖细胞(CSPCs),对比3种方法的可靠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4个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取耳软骨,酶消化法得到软骨细胞,简单随机分为以下4组,纤维连接蛋白黏附+低密度筛选法(FN+LD组),单纯纤连蛋白黏附法(FN组),低密度筛选法(LD组),未经筛选的软骨细胞(CC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CD90的表达,比较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两样本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3种筛选方法获得的CSPCs均高表达CD44和CD90;FN+LD组与FN组CD44表达率均高于LD组[(98.13±0.25)%比(95.40±0.43)%,t=3.521,P<0.01;(97.77±1.33)%比(95.40±0.43)%,t=4.148,P<0.05];FN+LD组CD90表达高于LD组[(95.47±0.66)%比(92.07±1.20)%,t=9.08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CC组比较,FN+LD、FN、LD组克隆形成率升高[(15.80±2.68)%比(4.80±0.75)%,t=8.751,P<0.01;(20.80±1.64)%比(4.80±0.75)%,t=19.400,P<0.01;(8.40±2.61)%比(4.80±0.75)%,t=2.939,P<0.05];FN+LD组克隆形成率高于LD组[(15.80±2.68)%比(8.40±2.61)%,t=4.422,P<0.01],低于FN组[(15.80±2.68)%比(20.80±1.64)%,t=3.55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骨与成脂能力FN+LD、FN、LD组均显著高于CC组(66.84±1.72比59.42±2.20,t=5.939,P<0.01;69.46±1.95比59.42±2.20,t=7.630,P<0.01;63.34±1.44比59.42±2.20,t=3.330,P<0.01与26.34±0.57比13.40±0.84,t=26.080,P<0.01;26.41±1.12比13.40±0.84,t=20.820,P<0.01;26.58±0.76比13.40±0.84,t=26.08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N+LD组成骨能力高于LD组(66.84±1.72比63.34±1.44,t=3.493,P<0.01),低于FN组(66.84±1.72比69.46±1.95,t=2.2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成脂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4±0.57比26.41±1.12比26.58±0.76,F=0.107,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黏附+低密度筛选法、单纯纤连蛋白黏附法和低密度筛选法均能获得CSPCs,其表面标记、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差异与筛选方法有关。

  • 标签: 软骨干细胞 差异黏附 低密度筛选 自我更新 多向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建立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为研究肾局部急性缺血所致病理生理改变和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学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和栓塞组(n=6)。栓塞组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后再行左肾下极次级肾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对照组只行右颈总动脉置管。记录两组颈动脉置管成功率及栓塞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成功率。栓塞组按观察时间进一步分为栓塞后12 h组(n=2),栓塞后24 h组(n=2),栓塞后72 h组(n=2)。观察实验一般情况,并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另有补充组2只,上述4组实验死亡时,随机抽取补充。结果实验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均获得成功(9/9)。栓塞组1只实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失败,原因为体重偏轻,靶肾动脉分支纤细,微导管进入后阻断血流。从补充组随机抽取1只实验补充,最终有6只实验成功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建成肾急性节段性缺血损伤模型6个,制模成功率为85.7%(6/7)。实验一般情况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病理下被栓塞的肾组织出现急性缺血反应,早期以肾小管肿胀、变性为主,然后逐步出现弥漫或灶状的细胞崩解、脱落,最后在第3天时出现完全的肾梗死,呈现渐进的病理过程。结论通过血管介入建立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方法可行,而且重复性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肾急性局部缺血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 标签: 肾脏 缺血 急性损伤 动物模型 血管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采用连花清联合西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20年1月-2020年6月中普通患者共计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新冠肺炎的防控,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连花清颗粒。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率、乏力消失率分别为57.14%、80.9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57%、57.14%,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76%,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控过程中,采用连花清联合西药进行防控,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减少新新冠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防控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连花清瘟 新冠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FUS)的超声效应对无水乙醇(EA)、聚桂醇(LM)消融肝的协同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EA组、LM组、FUS+EA组、FUS+LM组,FUS组,每组8只。FUS焦点的平均声强(ISPTA)30.0 W/cm2,工作占空比50%。按分组对正常肝右叶根部给予消融处理,48 h后行超声造影分析并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测量消融灶大小和体积。采用Kruskal-Wa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实验肝脏消融体积,进一步采用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各组的消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05,P<0.001)。FUS+EA组、FUS+LM组、EA组及LM组实现了对正常肝不同程度的消融,而FUS组没有产生任何微血管及病理损伤。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FUS+EA组肝脏消融体积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2.82、2.84、5.57,P均<0.05);FUS+LM组、EA组、LM组和FU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S激励EA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有效增大EA对肝的消融体积;FUS激励聚桂醇无协同效应。

  • 标签: 乙醇 聚桂醇 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接骨板修复新西兰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6只成年新西兰随机分为镁合金接骨板组及钛合金接骨板组,分别采用镁合金接骨板及钛合金接骨板进行骨折固定,术后各组进行X线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液学检查,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镁合金接骨板组比钛合金接骨板组骨痂形成更明显;病理学检查显示镁合金接骨板组骨痂形成比钛合金接骨板组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镁合金接骨板组局部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比钛合金接骨板组更为明显;血液学结果显示术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17±6.71)、(23.33±4.63) U/L,t=1.152,P>0.05],镁合金接骨板组术前与术后ALT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7.17±6.71)、(27.67±6.35) U/L,t=-0.120,P>0.05],术前两组肌酐(CR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83±11.07)、(122.17±18.95) μmol/L,t=0.074,P>0.05],镁合金接骨板组术前与术后CREA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22.83±11.07)、(126.67±10.76) μmol/L,t=-2.395,P>0.05]。结论镁合金接骨板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逐渐降解,在降解过程中可促进骨折周围骨痂形成。

  • 标签: 镁合金接骨板 骨折 骨痂 新西兰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部局部应用小檗碱溶液的安全性及其对眼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日本大耳白兔9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情况组(32只,64只眼)和角膜损伤组(60只,60只眼)。一般情况组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每组8只(16只眼),根据给予去离子水或0.5、1.0、1.5 mg/ml小檗碱溶液,分为一般情况对照组及一般情况A、B、C组;双眼给药,每只眼先单次给药,观察72 h后再连续4周多次给药。角膜损伤组右眼制作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后,根据给予去离子水或0.5、1.0、1.5 mg/ml小檗碱溶液,分为角膜损伤对照组及角膜损伤A、B、C组,每组15只(15只眼),连续给药1周。一般情况组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应用Draize眼刺激性评分系统,对角膜、结膜、虹膜受累的面积、程度和反应进行评分,测量不同时间眼压,视网膜电图(ERG)检测b波振幅。角膜损伤组于角膜缺损后1、2、3、4、5、6、7 d观察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所有停药后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观察。泪液pH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Draize眼刺激性评分采用秩和检验,眼压、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及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和修复时间的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结果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一般情况组均无明显异常行为。一般情况对照及A、B、C组在多次给药1、2、4周时Draize眼刺激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一般情况C组的Draize眼刺激评分分别为7(0,12)、6(0,10)、6(0,16)分(χ2=1.640,0.265,1.963,1.381;P>0.05)。一般情况对照及A、B、C组在多次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5,0.292,0.015,0.041;P>0.05)。在多次给药前及给药后2、4周一般情况对照组的b波振幅分别为(127.75±17.12)、(129.18±15.83)、(128.81±13.58)μV,一般情况A组为(130.68±18.75)、(131.38±16.96)、(130.62±12.18)μV,一般情况B组为(128.00±16.74)、(128.44±16.64)、(129.06±16.16)μV,一般情况C组为(131.81±19.37)、(132.13±18.36)、(129.94±12.60)μV,各组在给药前后不同时间b波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37,0.011,0.017,0.702;P>0.05)。一般情况对照组与一般情况A、B、C组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角膜损伤各组在不同时间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有统计学意义(F=5.316,25.864,127.613;P<0.05),角膜损伤对照组与角膜损伤A、B、C组之间两两比较,角膜损伤C组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5.153,10.313,6.976;P<0.05)。角膜损伤对照及A、B、C组的修复愈合时间为(83.0±1.85)、(82.9±2.07)、(83.7±2.09)和(101.6±2.20)h,角膜损伤C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437,P=0.000),角膜损伤对照组及角膜损伤A、B组之间比较,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3,P=0.450);修复结束后,角膜损伤组之间角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眼局部应用小檗碱溶液较安全,眼眼表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对视网膜未见明显影响。1.5 mg/ml浓度小檗碱溶液可延迟眼角膜上皮缺损修复,但对修复后的角膜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无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1-137)

  • 标签: 小檗碱 眼药水 投药,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治疗新冠肺炎康复期病人使用莲花清胶囊联合干扰素α-2b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抽取2020年2月~5月70例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莲花清胶囊+干扰素α-2b用于实验组中(35例),对照组以阿比朵尔+干扰素α-2b治疗(35例),相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由总有效率可知,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应用连花清与干扰素α-2b,患者症状有效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期 新冠肺炎 干扰素α-2b 莲花清瘟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补片植入膀胱阴道间隙的转归,探讨SIS补片在妇科盆底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家兔作为动物模型,16只雌性家兔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即7 d组、30 d组、90 d组和180 d组,每组4只家兔。4组家兔均通过手术方式于膀胱阴道间隙内植入SIS补片,分别于术后7、30、90、180 d处死各组家兔,并同时整块取出补片及其周围的膀胱阴道组织。标本均制成蜡块后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补片内部及周围组织产生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补片组织内胶原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1)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SIS补片周围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新生血管形成;3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进一步增大;9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明显缩小;180天组炎性反应基本消退。(2)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4只家兔SIS补片胶原结构清晰,保留完整;30 d组4只家兔SIS补片已有部分降解,但仍可见SIS胶原结构;90 d组有2只家兔尚可见少量残留SIS碎片结构,另2只家兔的SIS补片已被完全降解;180 d组4只家兔的SIS补片均被完全降解,其中1只家兔似可见部分有排序的胶原结构。结论SIS补片植入膀胱阴道间隙后可导致一过性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植入180 d后可被完全降解并有少量新生胶原结构产生。SIS补片用于盆底重建手术需谨慎。

  • 标签: 肠黏膜 小肠 生物假体 组织相容性 炎症 阴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注射于健康眼玻璃体腔后的视网膜毒性反应。方法实验研究。新西兰无色素雄24只(48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每组12只眼。3个实验组玻璃体腔均注射药液5 ml,分别含更昔洛韦400 μg、2 mg及5 mg,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眼玻璃体腔注药前、后1、2、4周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测,另外于注药后1、2、4周每组摘除2只双眼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所有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全视野ERG Max-R a波振幅于注药后1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9,P=0.04),两两比较5 mg组(140.50 μV)较对照组(165.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830,P=0.028)。Max-R b波振幅于注药后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14),5 mg组(261.50 μV)较对照组(398.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973,P=0.018)。30 Hz闪烁反应b波振幅于注药后1、2、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9,8.225,8.997;P=0.001,0.042,0.029),两两比较5 mg组(71.30、106.00、63.60 μV)较对照组(118.50、129.00、116.50 μV)明显下降(χ2=-4.142,-2.826,-2.713;P=0.000,0.028,0.040)。光镜下观察2 mg组注药后4周、5 mg组注药后2、4周视网膜组织形态出现内核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神经节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外丛状层染色较淡等异常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注药后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可见光感受器外节膜盘疏松排列紊乱,内节部分线粒体肿胀和积水变等异常改变,且依次加重。结论健康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400 μg未见视网膜功能及组织形态异常,注射2 mg和5 mg后可见一定视网膜毒性反应,5 mg更显著。提示临床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时应选择有效的最小剂量,最大限度避免视网膜毒性反应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9-285)

  • 标签: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 更昔洛韦 玻璃体内注射 药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