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现阶段,全民健身浪潮已然涌入我国人民的生活当中,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具体开展锻炼与健身活动时,人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此时需要及时通过膳食来为身体补充营养,以此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性。采取科学的方式搭配膳食,实现膳食与健身运动之间的协调,可以使人达到最理想的健身效果。本文针对人体健身过程中的营养膳食搭配方式进行了探究,期望能为一些热爱健身的人士提供借鉴与帮助。

  • 标签: 健身 营养膳食 搭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教练技术在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于杭州3家省级医院老年科及呼吸科就诊的4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练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基于教练技术的呼吸功能锻炼干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量表(CSE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价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知晓度和执行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知晓度和执行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CSES量表评分升高,CAT量表评分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练技术在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应用有一定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知晓度和执行度,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教练技术 呼吸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超重与肥胖群体采取科学营养及运动健身形式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210例患者均超重与肥胖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5月,分组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展开,分别采用科学营养及运动健身形式(实验组,n=105)及单纯运动健身形式(对照组,n=105)开展临床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每日总能量摄入量、日消耗能量量及所摄入脂肪在三大营养素中所占百分比均更优,且实验组患者的体重、体质量指数、脂肪率及腹部皮脂厚度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取科学营养与运动健身方式对超重与肥胖患者干预,可有效降低其体质量指数,降低能量消耗,保障机体健康。

  • 标签: 科学营养 运动健身 超重 肥胖
  • 简介:摘要健康教练技术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已开展多年研究并取得多种积极效果。本文通过对健康教练技术概念、在COPD患者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应用效果、现有不足及启示进行综述,以期为健康教练技术在COPD患者中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健康教练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干预 启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练计划能否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方法采用Excel表格随机函数法将2019年3—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为期3个月,每周1次,共计12次的电话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由每周1次逐渐过渡到每月1次,共计8次健康教练会议的综合健康教练计划,分别于基线时、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3个月测量2组研究对象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得分。结果2组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研究对象的营养、健康职责、体育运动、自我实现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的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2.131~502.649,P<0.01),人际关系和压力应对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结束时,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我实现维度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研究对象的营养、健康职责、体育运动、自我实现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健康教练计划可以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 标签: 卒中 高危人群 综合健康教练计划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健康教练技术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已开展多年研究并取得多种积极效果。本文通过对健康教练技术概念、在COPD患者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应用效果、现有不足及启示进行综述,以期为健康教练技术在COPD患者中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健康教练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干预 启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练计划能否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方法采用Excel表格随机函数法将2019年3—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为期3个月,每周1次,共计12次的电话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由每周1次逐渐过渡到每月1次,共计8次健康教练会议的综合健康教练计划,分别于基线时、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3个月测量2组研究对象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得分。结果2组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研究对象的营养、健康职责、体育运动、自我实现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的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2.131~502.649,P<0.01),人际关系和压力应对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结束时,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我实现维度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研究对象的营养、健康职责、体育运动、自我实现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健康教练计划可以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 标签: 卒中 高危人群 综合健康教练计划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练技术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在这个单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中,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0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消化内科常规慢病管理)和试验组(健康教练技术干预),各45例。采用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2例失访,对照组3例失访,最终试验组43例,对照组42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为(23.02 ± 1.68)、(25.07 ± 1.45)、(17.72 ± 1.64)、(18.95 ± 0.90)、(84.77 ± 3.32)分,对照组为(17.14 ± 1.49)、(23.43 ± 1.77)、(15.24 ± 1.95)、(15.88 ± 2.26)、(71.69 ± 3.8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78~16.955,P<0.05)。DASS-21各因子得分试验组为(8.05 ± 1.73)、(7.02 ± 1.85)、(12.40 ± 2.20)分,对照组为(10.10 ± 1.83)、(9.05 ± 2.39)、(14.02 ± 1.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00、-4.379、-3.659,均P<0.05)。结论健康教练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健康教练技术 肝硬化 自我管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练技术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在这个单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中,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0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消化内科常规慢病管理)和试验组(健康教练技术干预),各45例。采用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2例失访,对照组3例失访,最终试验组43例,对照组42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为(23.02 ± 1.68)、(25.07 ± 1.45)、(17.72 ± 1.64)、(18.95 ± 0.90)、(84.77 ± 3.32)分,对照组为(17.14 ± 1.49)、(23.43 ± 1.77)、(15.24 ± 1.95)、(15.88 ± 2.26)、(71.69 ± 3.8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78~16.955,P<0.05)。DASS-21各因子得分试验组为(8.05 ± 1.73)、(7.02 ± 1.85)、(12.40 ± 2.20)分,对照组为(10.10 ± 1.83)、(9.05 ± 2.39)、(14.02 ± 1.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00、-4.379、-3.659,均P<0.05)。结论健康教练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健康教练技术 肝硬化 自我管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练技术在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为COPD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给予COPD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练技术对患者进行干预。采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得分以及健康素养量表中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得分(8.26±2.43)分,对照组(6.45±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8,P<0.01)。结论健康教练技术能够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运动自我效能。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健康素养 健康教练技术 肺康复 运动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教练型领导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管理价值。方法:选择2020.01-2021.12在本中心轮转就职的100名护理人员为例,将2020.01-2020.12未实施教练型领导管理作为管理前,将2021.01-2021.12实施教练型领导管理作为管理后,统计并分析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评分为(86.17±5.84)分、理论考核评分为(89.73±6.42)分、操作考核评分为(86.28±6.77)分、急救能力考核成绩为(85.94±4.25)分,高于管理前(79.82±4.20)分、(78.26±3.08)分、(76.20±3.47)分、(77.45±4.01)分,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t1=8.827、t2=16.108、t3=13.250、t4=14.530)。结论:通过以教练型领导管理模式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展开管理,可有效提高其急救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适宜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教练型领导管理 管理效果 专业成就感 考核成绩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运动康复作为一门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顺应"体医融合"的大势,在大众健身和慢性病防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述其相关应用,加深大众对运动康复的认识理解,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公文,促进非医疗健康干预的贯彻实施。

  • 标签: 运动康复 大众健身 慢性病防治 冠心病 脑卒中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接受的发育不良的患儿共6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例,每组各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临床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维生素D的方式进行治疗,收集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状况,对比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及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改善状况相对更为理想,同时观察朱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较好的改善效果,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应用当中,患儿的体质量及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D 儿童保健 身高促进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筋膜健身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将50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外,通过教导告知患者利用网球、桌椅、哑铃等器具进行筋膜健身,每周两次,每次20分钟,追踪时长为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痛觉评分,采用下腰痛评定表(JOAscore)进行患者自我量化腰部功能障碍的调查表填写评分。期间定期回访患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回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6%,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