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观模拟模型研究可通过模拟大量具有不同特征的微观个体,构建疾病进展模型,评价危险因素控制和早期干预策略等在疾病预防中的效果和效益,从而克服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投入高、耗时长等局限性,为疾病预防决策制定提供重要证据支撑。本研究介绍了微观模拟模型的定义和构建方法,并结合研究实例阐述马尔可夫模型、决策树模型以及离散事件模型等3种建模方法在癌症一和二预防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开展相关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微观模拟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卒中后应尽早开始二预防。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需要制定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的措施和标准化策略,缺血性卒中二预防策略包括抗栓治疗、降脂治疗、血压管理和血糖管理等,这对降低卒中复发至关重要。此外,通过改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和戒烟限酒等措施干预缺血性卒中的行为危险因素,对预防卒中复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病因分型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基于自身学科和师资优势,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制度建设和认定方面回顾了我国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试点工作的建立与发展,其次介绍了作为基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重要形式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备案项目开展情况,最后总结分析了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评估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工作的建议。

  • 标签: 国家级 继续医学教育 基地 试点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规范原发性肝癌危险人群的有效预防、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临床、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原发性肝癌二预防共识(2021年版)》,为慢性肝病人群原发性肝癌的预防、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预防 筛查 诊断 共识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禽流感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结核复发趋势,结合平战需求,为满足传染病患者就医需求,保证传染病患者就诊安全,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县市区域二以上医院结核门诊、艾滋病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科门诊统筹建设势在必行。

  • 标签: 县市区域 感染门诊 控制传染病 统筹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出院后伤口管理降低狂犬病Ⅲ暴露伤口感染率是否有效。方法:将2017年3月~7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受伤口处理的狂犬病Ⅲ暴露病人设为对照组,按照2016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进行伤口清洗与清创,将2017年7月~12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受伤口处理的狂犬病Ⅲ暴露病人设为干预组,在按照指南进行伤口清洗与清创的基础上,增加出院后的伤口管理。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继发感染患者的数据分析,P

  • 标签: 狂犬病Ⅲ级暴露 伤口感染 伤口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三预警系统预防产后出血的实践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前收治的45例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预防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后开展三预警系统的5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以及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平均次数;对两个时间段各随机抽取1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问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以及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平均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三级预警系统 产后出血 预防价值 实践意义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总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征,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规避相关复发风险因素,降低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治疗 降压治疗 降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绩效工资作为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力杠杆,能够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度,因而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公平的运用成为各家医院管理者最为关心的也最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三医院护士绩效改革研究现状与热点。

  • 标签: 三级医院 护士绩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对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5月参与广东省人民医院3项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随机对照试验的AGIⅡ重症患者的数据。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病死率等临床预后资料。根据置管24 h后鼻肠管位置将患者分为幽门后喂养组和胃内喂养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指标的差异。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AGIⅡ重症患者ICU死亡的因素,将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U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90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后喂养组的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均低于胃内喂养组,分别为4.4% vs 15.6%,14.4% vs 27.8%,6.7% vs 17.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幽门后喂养是减少ICU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95,95%CI:0.091~0.959,P=0.042),APACHE Ⅱ评分是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1,95%CI:1.025~1.203,P=0.010)。结论幽门后喂养可降低AGI Ⅱ重症患者ICU病死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幽门后喂养 胃内喂养 急性胃肠损伤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核燃料等方面的迅速应用,组建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需要对于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而针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次,要将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实际和实地演练经验相结合,从而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在当前所进行的核辐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管理体系不严格、缺乏专业的救援人才以及培养进修不严谨和救援物资和配套医疗设备缺乏等等问题。在进行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具体系统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对于应急救援方案进行实战演练,针对于药材供应进行储备完善的准备,并对于应急救援进行信息化完善处理。综合以上各个方面,从源头上将一线核医学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治能力大大提高。

  • 标签: 国家级 应急医学救援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在三医院急诊科中医生的压力来源情况以及有效的干预方式。方法 抽选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三医院急诊科医生100名,作为观察组,抽选同期的内科医生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对其工作压力源开展调查,分析干预方式。结果 观察组医生工作量、工作环境、人际压力、情感、思维方面的压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三级医院 急诊科 工作压力 人际压力
  • 简介:【摘要】本研究依据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对本检验检测实验室20个月时间段的三水进行了检测分析,考察了水质的优劣。结果显示,本检验检测实验室三水符合要求,质量稳定良好,确保了实验室检验检测用水安全可靠,这对检验检测实验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 标签: 实验室 三级水 质量 考察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