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铁路机务占地面积大、部门众多、人员复杂,承担着车辆调度、维护、检修等重要任务,并且担负着货物运输、检验、储存等任务.因此,机务的管理、安全保障是首要考虑问题.利用先进的电视监控保安设备,可有效的加强对机务的管理,直观及时的反映重要地点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如实地显示和记录各个场所现场图象资料.是机务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 标签: 铁路机务段 电视监控方案 现代化管理 数字化监控设备
  • 简介:三峡重庆利用多种鱼类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环境保护和库区渔业增收的统一。三峡水库形成后,库湾库汊众多,入库江水滞留时间加长,外源性营养物质丰富,饵料基础良好。重庆农投集团在库汊开展滤食性鱼类为主体的放牧式生态养殖活动。

  • 标签: 三峡水库 重庆段 滤食性鱼类 养水 富营养化程度 水环境保护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展览活动在中国举办,而大型装备展览在其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型装备普遍体积大、重量大、价值高,展馆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多、机械设备多、交叉作业多,展览期间观众密集,极易堵塞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展览各阶段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都具有较高难度。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大型装备展览的展览准备、展品集结、布展与搭建、正式展览、展品撤离5个阶段,分别阐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 标签: 安全管理工作 展览 装备 五阶 经济建设 施工人员
  • 简介:在淮河流域安徽某区域采集了3个地表水样和12个地下水样,通过大型溞急性毒性(活动抑制)、微核及SOS/umu试验,分析了这些水样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测试中,该区域地表水及大部分地下水的急性毒性均未超过USEPA废水排放毒性的控制要求(0.3TU),有2个位点的地下水样毒性当量为0.31TU,超过限值;经t-test分析,地表水的急性毒性显著高于地下水。SOS/umu检测中,2个地表水样和7个地下水样的结果呈阳性,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其诱导率IR在(2.20±0.063)~(3.36±0.067)之间,对应的致癌风险P基本处在10-6~10-7水平。微核检测结果表明,3个地表水样具有较严重的染色体损伤效应,9个地下水样表现为阴性。总之,该区域地表水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对较高;部分浅层地下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但仍可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而深层地下水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性效应。研究为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信息。

  • 标签: 大型溞 成组生物毒性 微核 SOS/UMU 淮河流域
  • 简介:基于对生物硝化反硝化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选用两SBR工艺生物脱氮技术,解决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而氨氮去除率不高的难题。同时对其脱氮规律作了研究,找到SBR2是脱氮的关键环节,并分别对SBR2硝化反硝化阶段pH和DO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用这两个参数作为系统自动控制的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氨氮 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 简介:由于连续性生产特点,炼化装置设备的检维修,不仅涉及与生产的衔接,而且还涉及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因素,以及动火、受限空间、吊装、高处作业、用电等多种特殊作业,加之检维修工作时人员相对集中,现场安全管理难度非常大。

  • 标签: 现场安全管理 维修 设备 三阶 生产特点 炼化装置
  • 简介:针对黄河宁夏水体中细小泥沙影响总磷测定结果的真实性,采用不同取样条件及消解后不同处理方式等9种前处理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心前处理的样品能有效消除细小泥沙对总磷的影响,可反映出总磷真实值.针对含有细小泥沙样品,标准GB11893-89水样前处理步骤不能消除细小泥沙对总磷的影响,建议对其前处理部分进行细化.

  • 标签: 前处理 细小泥沙 总磷
  • 简介:铁路动车检修库可能发生的火灾主要为列车电气火灾和残留火种产生的火灾。根据铁路动车检修库房建筑的整体结构及高度,结合火灾源识别分析。此类火灾在发生初期有阴燃阶段,可能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可供选择的火灾探测器主要有:感烟探测器、图像型火灾探测器、极早期空气采样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本文针对铁路动车检修库房的实际建筑情况,对不同类型的火灾自动探测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相对的优化方案。

  • 标签: 感烟探测器 早期可视烟雾探测(VSD) 图像型火灾探测器 极早期火灾空气采样系统 红外光束感烟型火灾探测器
  • 简介:纳米Fe3O4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生物靶向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高梯度磁分离器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其潜在的生物毒性也备受关注。为研究纳米Fe3O4对生物体可能造成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体,设置5、10、20和40mg·kg-14个染毒组,腹腔注射染毒7d后,测定小鼠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纳米Fe3O4染毒剂量的升高,组织ROS和MDA含量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10mg·kg-1,组织RO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20mg·kg-1,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40mg·kg-1,组织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较高剂量(≥20mg·kg-1)的纳米Fe3O4颗粒材料会引起小鼠细胞的氧化损伤。

  • 标签: 纳米FE3O4 小鼠 氧化损伤
  • 简介:为研究汽油燃烧汽车尾气(简称汽油尾气)的氧化损伤效应及其可能的毒作用机制,以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试验测试汽油尾气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了解细胞在汽油尾气作用下抗氧化水平的改变;并用彗星试验检测汽油尾气对细胞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汽油尾气在浓度≥0.0625L·mL^-1时即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汽油尾气作用下A549细胞SOD及GSH—Px活性均下降,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汽油尾气可诱导A549细胞不同程度的DNA氧化损伤,且细胞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均随着汽油尾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损伤后A549细胞修复发生较快,3小时内基本修复完全。提示汽油尾气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影响A549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并可导致DNA的氧化损伤。

  • 标签: 汽油尾气 氧化损伤 肺癌 人肺腺癌A549细胞
  • 简介:为研究湘江长沙洲滩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质量比,应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Cd、Pb和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6.40mg/kg、12.87mg/kg、164.41mg/kg和431.21mg/kg,土壤Cd、Zn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II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各重金属均以极高比例的可提取态存在,因而重金属在土壤中不稳定,Cd、Zn弱酸提取态质量比较高,容易释放,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递减趋势为Cd、Pb、Cu、Zn,Cd为极强生态风险元素,Cu、Pb、Zn为轻微生态风险元素。研究区域所有采样点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均高于1200,属于极强生态风险级别。4种重金属中,Cd的平均风险贡献率为98.21%,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Cd污染应引起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环境学 湘江 洲滩 菜园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我国城市当前普遍存在室外大气PM2.5与室内甲醛(FA)联合污染状况,二者均被报道在单独暴露下可以导致损伤并诱导和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但其联合污染的具体效应,以及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探究PM2.5和/或甲醛暴露对小鼠的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分别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以下6组:对照组,AZD8055组,PM2.5组,FA组,PM2.5+FA组,PM2.5+FA+AZD8055组。染毒结束后,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组织氧化损伤,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DNA损伤,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crosslink,DPC)系数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以及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结果表明,当吸入气态甲醛浓度为3mg·m-3,气道滴注PM2.5浓度为2.5mg·mL-1时,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重塑和炎症细胞浸润。ROS显著上升,GSH显著下降,DPC、8-OH-dG以及Caspase-3都显著上升。添加AZD8055后,组织损伤效应更加显著。PM2.5复合甲醛的暴露导致小鼠损伤具有协同作用,氧化应激及其下游的DNA损伤可能是甲醛联合PM2.5致小鼠损伤的一种重要机制。

  • 标签: PM2.5 甲醛 复合暴露 肺组织损伤 分子机制
  • 简介:为探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颗粒对人胚(HPF)细胞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的影响,使用粒径10nmTiO2暴露体外培养的人胚细胞24h,提取RNA,应用基因芯片方法,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分类.结果表明,纳米TiO2暴露人胚细胞,导致514条中表达的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基因分类显示400条基因涉及生物学过程;415条基因涉及分子学功能;391条基因涉及细胞构成.纳米TiO2作为外界刺激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影响钙、钾离子通道,上调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TNF、IL1B、IL1A等基因表达.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基因表达 人胚肺细胞 基因芯片
  • 简介: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为探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对人胚(HPF)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相关通路的影响,采用半致死浓度(0.437mg·mL-1)的10nmTiO2暴露体外培养的人胚细胞24h,提取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纳米TiO2对基因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暴露人胚细胞,导致514条中表达的基因发生差异表达,涉及多个KEGG通路和BioCarta通路.纳米TiO2暴露人胚细胞可能产生以下生物学效应:1)众多位于细胞外区域和细胞膜上的基因(特别是细胞膜受体基因)差异表达,对外界环境胁迫产生应激反应;2)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大量改变,调控细胞的炎症反应;3)钙离子通路的膜受体基因差异表达,导致大量钙离子内流,调控钙离子信号传导;4)某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如OCLN下调),降低了细胞紧密联接力;5)与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刺激产生大量白细胞以抵抗感染.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基因芯片 人胚肺细胞 通路分析
  • 简介:为了探究不同暴露时间甲醛对小鼠哮喘模型氧化应激及IL-17表达的影响,用浓度为3.0mg·m^-3的甲醛气体吸入染毒,同时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1)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ovalbumin(OVA)致敏组;(3)0.5h甲醛+OVA组;(4)1h甲醛+OVA组;(5)1.5h甲醛+OVA组;(6)2h甲醛+OVA组,以不同时间长度进行甲醛暴露,连续35d。OVA致敏组、0.5h甲醛+OVA组、1h甲醛+OVA组、1.5h甲醛+OVA组、2h甲醛+OVA组均在第11、18及25天腹腔注射OVA致敏液(5mgOVA+175mgAl(OH)_3+30mL生理盐水),第29~35天(共计1周)进行1%OVA雾化(30min·d^-1),每日1次,诱发哮喘。第36天进行以下操作:取组织测定系数并制作匀浆,检测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组织中IL-17的水平。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部气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浓度为3.0mg·m^-3的甲醛气体吸入染毒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1.5h甲醛+OVA染毒组、2h甲醛+OVA染毒组ROS、MDA、IL-17含量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随着暴露时间长度的增加,小鼠肺部气道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综上所述,每天2h甲醛+OVA染毒能对小鼠造成损伤并恶化OVA对小鼠的损伤,产生炎症反应,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介导。

  • 标签: 甲醛 小鼠 氧化应激 哮喘模型 肺组织 IL-17表达
  • 简介:3月16日下午,广东省安全监管局组织召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了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情况,并对第二阶(分析评议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会上,局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棕棕同志首先宣读了省安全监管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二阶实施意见。

  • 标签: 第二阶段 安全监管 教育活动 共产党员 先进性 工作会议
  • 简介:为了解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通过采样分析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分布的基础上,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Cd、Cu和Hg受人为影响比较严重,Cr、Cu、Hg、Pb和Zn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积累;区域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主要受制于Hg和Cu,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排序为:Hg(38.4%)〉Cu(27.8%)〉Pb(10.9%)〉Cd(9.1%)〉As(8.0%)〉Cr(4.0%)〉Zn(1.8%).

  • 标签: 鄱阳湖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采用体外细胞暴露实验研究了人腺癌细胞系(A549)单层细胞暴露于50和500μg·mL-1两种浓度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硅、碳纳米管和晶体石英砂等四种颗粒物后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用细胞活度、细胞内活性氧总量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量表征暴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硅和碳纳米管在体外暴露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细胞暴露48h后,三种纳米颗粒物均使A549细胞活度下降,诱导细胞产生过量活性氧,同时刺激细胞IL-8表达量增高;三种纳米颗粒物中,纳米氧化钛和纳米氧化硅对细胞活度影响较大,碳纳米管诱发的炎症效应较另两种纳米材料强.

  • 标签: 纳米颗粒 体外暴露 氧化性损伤 炎症效应 A549细胞株
  • 简介:经过27个小时连续鏖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Ⅱ工区于6月17日顺利完成东人工岛暗埋CE6顶板混凝土浇筑。至此,历时14个月的岛上现浇隧道结构暗埋施工完美收官,为港珠澳大桥实现桥隧转换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后续隧道敞开段和上部房建结构施工创造了安全的条件。

  • 标签: 分段施工 结构施工 暗埋段 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