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具时变时滞的分层抑制细胞神经网络.利用不动点定理获得了若干判定该网络存在概周期解的新充分条件,改进和推广了已有文献中的相应结论.

  • 标签: 分层抑制细胞神经网络 概周期解 时变时滞
  • 简介:现实企业之间广泛的关联关系导致了复杂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本文改进了传染病模型以用于刻画企业之间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并进一步,在部分企业可能形成“免疫”能力的背景下,探讨了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稳定状态;最后,在关联企业形成无标度网络环境下,分析了关联信用风险特点对该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阈值和稳定状态感染企业的密度,均与网络初始状态的免疫企业的比例、企业免疫的丧失率及救助时间有关。

  • 标签: 关联企业网络 关联信用风险 传染病模型 免疫性 无标度网络
  • 简介:选用30个结构多样的CaM抑制剂分子作为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及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每个化合物的194个分子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所建模型与主成分回归所建模型相对比,发现逐步筛选法为最优建模方法.该方法所建模型统计结果良好(R^2=0.952,SEE为0.289),应用于检验集时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R^2=0.941,SEP为0.295),模型表现出较强的可靠和预测

  • 标签: 钙调蛋白抑制剂 分子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简介:电感储能脉冲功率以其储能密度高、结构紧凑、体积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物理、高功率激光、电磁辐射等研究领域。其技术难点在于高功率和小型化,因此,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通过对电感储能脉冲功率中最关键部件-电爆炸丝断路开关性能研究,研制出了较高性能的电爆炸丝断路开关,大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了功率的输出功率。通过一体化结构设计,实现了脉冲功率的小型化。

  • 标签: 脉冲功率源 电感储能 电爆炸丝断路开关 能量传递效率 高功率激光 等离子体物理
  • 简介:新的混沌保密通信方案为混沌脉冲位置调制(CPPM)。脉冲的形状规则,脉冲间隔变化混沌,信息包含在时间间隔里面,对波形的形状低敏感。这样通信中噪声滤波器和同步混沌脉冲发生器的使用使得系统实用大大提高。本文分析和仿真了其实现的可能。提出对更为复杂的混沌函数作为载波的可行

  • 标签: 混沌 脉冲位置调制 非线性DSP
  • 简介:精密光学仪器运行时机械振动指标要求甚高,而载体振动环境却较恶劣,对支撑致稳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讲,光学减振平台可以有效地衰减高频振动(5Hz以上),但如果光学系统的应用环境比较恶劣,伴随着高强度的低频晃动,被动减振的固有缺陷——低频共振放大将在此时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共振峰抑制技术来控制。

  • 标签: 被动减振 光学平台 共振峰 技术 振动环境 光学系统
  • 简介:基于激光陀螺高带宽和数字化输出的特点,提出激光陀螺数字信号处理的两个基础性问题,采样频率合理性与抗混叠滤波。分析了国产高精度激光捷联惯导常用的2000Hz采样频率下激光陀螺频谱特性。指出在该采样频率下,激光陀螺输出信号中存在某些固定频率干扰信号。提出一种逐步升高采样频率的方法,给出了谱峰位置确定公式,证明国产高精度激光陀螺输出信号中存在机抖频率的3倍频和5倍频干扰信号,并给出合理的最低采样频率应为4500Hz。为了解决激光陀螺数字化输出的抗混叠滤波问题,建议引入过采样技术,继续提高采样频率,降低激光陀螺功率谱密度,并利用低通滤波抑制噪声,提高激光陀螺精度。

  • 标签: 激光陀螺 采样频率 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抗混叠滤波 过采样
  • 简介:提出了一种免疫遗传算法(MOGA)用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在该算法(MOGA)中,使用了高斯变异算子,提高了收敛速度;创建了记忆细胞集来保存每代所产生的Pareto最优解。此算法与NSGAⅡ算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发现,该算法无论是在个体的多样还是收敛上都要比NSGAⅡ算法好,表明免疫遗传算法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上具有可观的研究前景。

  • 标签: 多目标优化 免疫遗传算法 高斯变异算子
  • 简介:利用改进的穿透几率形式首次碰撞方法来减弱离散纵标方法固有的射线效应,计算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弱射线效应。

  • 标签: 射线效应 碰撞 离散纵标方法 几率
  • 简介:高功率超宽谱(uwB)是高功率微波源的一种,其辐射的超宽谱电磁脉冲体现出宽频带特性,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美国和俄罗斯等都高度重视高功率超宽谱脉冲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标签: 高功率微波源 脉冲技术 超宽谱 电磁脉冲 宽频带 俄罗斯
  • 简介:核磁共振陀螺作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导航级陀螺,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核磁共振陀螺通过检测磁场中原子核自旋进动频率的改变确定载体角速度,核磁共振陀螺的陀螺精度与静磁场的均匀、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核磁共振陀螺静磁系统往往存在端口漏磁,形成杂散磁场,在长期工作过程中会磁化磁屏蔽罩,最终干扰陀螺精度。从核磁共振陀螺静磁场分布的理论分析出发,通过数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和研究了静磁系统的端口漏磁,并对静磁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的核磁共振陀螺静磁系统端口漏磁在1.5倍螺线管直径范围内较传统方案平均减小45.4%,满足了核磁共振陀螺的使用需求。该工作为核磁共振陀螺仪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陀螺仪 静磁系统 端口漏磁 双层螺线管
  • 简介:选用60个结构多样的HCV复制抑制剂分子作为数据集,随机选择其中46个分子作为训练集,剩余14个分子作为验证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每个分子的646个理化和结构参数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并分别建立各自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MLR中的逐步和向前法所建模型最佳,模型结果为:训练集R2=0.827,验证集R2=0.850,模型能够直观地反映影响化合物活性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将有助于筛选和开发新的HCV复制抑制.

  • 标签: HCV复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从理论上推导了声学超表面对平面声波的作用模型,该理论模型计及声波高阶衍射模态,从而能够计及超表面微结构之间的声学干扰.通过与数值结果对比,该模型预测的反射频率精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够分辨出相邻孔声场之间的耦合模态.讨论了声学超表面吸声特性与阻抗特性对高超声速边界层内Mack第2模态的抑制机理,研究发现通过设计超表面阻抗特性,使得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在壁面处相位相反,同样可以抑制Mack第2模态.基于理论模型,分别优化设计得到最优的微结构几何尺寸,并通过对Mach6平板边界层流动进行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超表面不同声学特性的抑制效果.

  • 标签: 声学超表面 Mack第2模态 稳定性分析 高超声速边界层流动 直接数值模拟
  • 简介:火花离子是一种强流单次脉冲真空型离子,它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强低、束流大和可以随时立即工作等优点。火花离子的工作物质以固体形式存在于离子电极当中,在未工作时处于高真空状态,当放电开始时,在脉冲高压作用下,离子电极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并形成等离子体,同时得到相应的金属离子或者所吸留的气体元素离子。

  • 标签: 火花离子源 脉冲工作 瞬间放电 等离子体
  • 简介:扩展了麦克风语音采集电路和较大容量的存储器,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实现了多通道语音信号的实时同步采集。对采集的信号应用FastICA独立分量分析算法进行盲分离,基于DTW算法对分离的语音进行识别,发现强噪声情况下识别结果良好,对语音识别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同步信号采集 盲源分离 语音识别
  • 简介:针对传统惯性开关阈值散布大、万向性差等缺点,设计了一种环形无万向微机电惯性开关。环形的可动质量框作为可动电极,由内部的四根折叠悬臂梁支撑,和外部的环状固定电极有一定间隙,构成xy平面内的万向开关。对设计开关进行有限元动态接触仿真,结果表明开关在1000g加速度作用下的响应时间和接触时间分别约为0.142ms和5s,表现出较高的触发灵敏度和良好的接触效果。研究悬臂梁线宽与开关阈值加速度的关系,结果表示悬臂梁线宽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阈值加速度的较大变化。利用冲击台试验对封装后的开关进行阈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际阈值分布在900g-1300g范围内,80%的开关阈值比设计值大。用微电镜对悬臂梁线宽进行静态测量,悬臂梁线宽加工误差大多分布于0-+2m,加工误差直接导致开关的阈值加速度增加,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加工误差对阈值加速度的影响。

  • 标签: MEMS 惯性开关 万向 环形
  • 简介:本实验使用CH-150C型大气颗粒物采样仪采集桂林大气颗粒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其铅元素的含量,得出以下结论:广西师范大学西门(位于公交枢纽旁)大气颗粒物的浓度较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物理实验楼附近高,桂林大气颗粒物浓度多处于国家环境大气颗粒物一级浓度限值和二级浓度限值间,且有超出二级浓度限值的趋势;桂林大气颗粒物的铅浓度含量较低,没有超出国家环境浓度限值。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铅含量 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