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缩聚方法合成了主链含苯胺结构的苝聚酰亚胺,将其负载在纳米二氧化钛膜上,光电转换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含苯胺结构苝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特性,其光电流比不含苯胺结构的苝聚酰亚胺大11倍。

  • 标签: 三苯 聚酰亚胺 苯胺 合成 缩聚 纳米二氧化钛
  • 简介:以Pd/C为催化剂,以NaI为助催剂,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进行了苯胺氧化羰基化反应。研究了苯胺氧化羰基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解释了碘化钠在本反应中所起的助催作用。在170℃,反应两小时后,Pd/C显示了高活性(97.49%)和高选择性(85.26%)。最后,提出了苯胺氧化羰基化反应的机理。

  • 标签: 苯胺 氨基甲酸酯 羰基化 机理
  • 简介:硝基取代甲烷的硝基式和酸式两种异构体,用CNDO/2方法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这类化合物的C—N键级函数(YCN)与离解能(DCN)、键长;H—O键级函数(YOH)、氢原子极化率(PH)与酸性、熔点;能量差(△E)与平衡常数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对硝基甲烷的负离子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情况进行了讨论,负离子为平面构型,C—N约为1.6级键.

  • 标签: 分子轨道 取代甲烷 甲烷分子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硝基苯酚的种异构体,其邻、、对硝基苯酚的检出限分别为4.6、6.9和9.3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6.4%、7.1%和4.9%.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硝基本酚 异构体
  • 简介:采用付玫瑰苯胺与对苯二甲醛通过希夫碱偶联反应制备了新型的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经过FTIR,TGA,PXRD,SEM,TEM和Ar吸附等分析方法对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成键方式和骨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350℃仅失重5%)和溶剂稳定性,其Langmuir比表面积约为472m^2/g.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试分析表明,该材料在苯、甲苯和氯苯等芳香化合物环境中无明显的荧光强度变化.然而在硝基爆炸物环境中会发生灵敏的、专一的荧光淬灭现象.该多孔材料可应用于硝基爆炸物的检测.

  • 标签: 多孔芳香骨架材料 硝基爆炸物 荧光性 灵敏度 专一性检测
  • 简介:本文对轴转台框架的动力学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给出了轴转台动力学一般方程。针对某型号转台,给出了它的动力学方程。根据逆系统理论证明了转台模型的可解耦性,并给出了解耦后的线性模型方程。

  • 标签: 转台 耦合 解耦
  • 简介: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荧光量子点,并使之与苯胺(Aniline)耦联.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CdTe荧光量子点同Aniline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乙酸的-COOH与苯胺的-NH2形成的氢键实现的.将CdTe-苯胺、CdTe-丙氨酸(Alanine)耦合物荧光光谱的强度进行对比,发现苯环的存在可以极大地增强耦合物的荧光强度.

  • 标签: CdTe荧光量子点 苯胺 荧光光谱
  • 简介: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锰(VII)能氧化苯胺蓝使其褪色,且褪色的程度随锰量变化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锰的光度分析方法。实验测定波长为602nm,锰的量在0-100μg/25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茶叶中常见金属元素不干扰测定,在用于测定茶叶中微量锰时,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7%~2.9%,回收率为100.8%~103.2%。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选择性好,所用试剂无毒,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应用于茶叶中Mn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锰(VII) 褪色反应 苯胺蓝 茶叶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钴羰基-亚硝基配合物Co(NO)(CO)n(n=1-4)和Co2(NO)2(CO)n(n=2-5)体系.Co(NO)(CO)n(n=1-4)的低能构型和前人研究的等电子体Ni(CO)n+1类似,并且理论预测还可能存在热力学不稳定的具有弯曲的NO配体的Co(NO)(CO)4.理论预测Co2(NO)2(CO)n(n=2-5)的各不同异构体的构型非常相似,能量也很接近,因此其势能面非常复杂,但是其异构体的构型与前人理论预测的等电子体Ni2(CO)n+2非常类似,即Co2(NO)2(CO)5,Co2(NO)2(CO)4和Co2(NO)2(CO)3分别有1,2和3个桥配体.离解能计算表明,对双核钴化合物,羰基解离将比Co—Co键断裂更容易.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羰基-亚硝基配合物 BP86 B3LYP
  • 简介:人们一直尝试合成可以替代现今高能炸药的新型炸药,期望新型炸药在相同的感度水平有更高的性能,或者在相同的性能水平下有更低的感度。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简称FOX-7)就是在这种要求下研究较为活跃的一种新型低感炸药。文献报道FOX-7有3种或4种相态,在室温下存在α相,在113℃转变成β相,下一个相变开始于160℃或170℃。文中利用四圆衍射仪测定FOX-7的晶体结构,变温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FOX-7在加热时发生的相变。

  • 标签: 硝基乙烯 二氨基 相变 X射线衍射仪 FOX-7 高能炸药
  • 简介: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亚硝基硫醇类NO供体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铜离子、光和pH值对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亚硝基硫醇官能团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进行测定,以监测新型亚硝基硫醇化合物释放NO的快慢,实验数据反映出亚硝基硫醇分子结构与其稳定性存在一定规律.

  • 标签: 亚硝基硫醇 NO 稳定性
  • 简介:利用MP2和mPWPW91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RDX分别与硝基、氨基和迭氮基取代的氮杂杯[2]--芳烃[2]嗪和氮杂杯[2]-对-芳烃[2]嗪形成的分子氢键相互作用,并借助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揭示了氢键的本质.结果表明,氮杂杯[2]--芳烃[2]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嗪环及其取代基之间;氮杂杯[2]-对-芳烃[2]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杯芳烃环及其取代基之间.分子相互作用能在-18.82--40.62kJ/mol之间;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后,相互作用能顺序为e〉f≈b〉a〉c〉d和e′〉b′〉f′〉a′〉d′〉c′.两类复合物中,氨基取代的复合物分子氢键强于硝基或叠氮基复合物分子氢键,氨基氮杂杯[2]-对-芳烃[2]嗪与RDX形成的氢键最强,有望作为降低火炸药感度、进行火炸药废水处理的候选物.为获得稳定性较强的RDX-氨基氮杂杯芳烃超分子炸药,应该选取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

  • 标签: 芳烃[2]三嗪 RDX 分子间氢键 MP2
  • 简介:将合成的量子点CdTe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物修饰到金电极的表面,得到了GO-CdTe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以测定水中对硝基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含有鲁米诺的强碱性溶液中,该传感器会产生明显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加入一定量的对硝基酚,该体系的发光信号发生明显猝灭.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硝基酚浓度在1.9×10-7~3.8×10-5mol/L范围内与相对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3×10-8mol/L.对实际水样中对硝基酚含量进行测定的回收率在97.2%~101.8%范围内.

  • 标签: GO-CdTe复合物 鲁米诺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对硝基酚
  • 简介: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将Keggin结构的饱和磷钨酸、硅钨酸复合到二氧化钛薄膜中,合成出POM/TiO2复合光催化剂.红外光谱表明在复合膜中,多酸仍保持其基本结构不变.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和反应体系等因素对苯胺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苯胺 光催化
  • 简介: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考察了硝基类二肽类化合物抑制剂的侧链结构对嗜热菌蛋白酶(TLN)的抑制效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侧链基团为异丁基时,抑制剂与TLN的活性部位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最多,并可以提高抑制剂与TLN的结合能力.理论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大小与抑制剂的抑制常数相吻合.以上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硝基类二肽化合物侧链结构对TLN的抑制能力的影响复杂性,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疏水作用外,侧链结构的变化导致氢键的形成能力变化也不可忽略.

  • 标签: 抑制剂 嗜热菌蛋白酶 硝基 构效关系 氢键
  • 简介:在脉冲对感应加速腔磁芯复位,可以提高加速腔磁芯的利用率。在小于1μs间隔的脉冲对磁芯复位,由于动作时间极短、电压高(〉200kV),靠开关隔离励磁和复位脉冲现阶段是不能实现的。

  • 标签: 磁芯材料 复位 脉冲 感应加速腔 叠加 动作时间
  • 简介:现有文献关于空间差异环境专利授权的最优合同基于固定费与可变费,而不是更一般的授权合同。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厂商的两部制最优专利授权策略。无论专利大小如何,授权合同同时包括固定费与可变费项,不授权不是最优的。专利对内部人的激励高于外部人。与专利发明之前比较,专利增加社会福利但不增加消费者剩余。

  • 标签: 专利授权 Hotelling城市 两部制 授权策略
  • 简介:运动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邓小玖(合肥工业大学合肥)众所周知,运动电荷之间如果只考虑洛仑兹力,牛顿第定律一般不成立。然而若引进带电粒子在外磁场中的总动量户一mG十a二,其中q二为被运动带电粒子带动的电磁场的动量’‘’,则广义力满足牛顿第定律。如此处...

  • 标签: 带电粒子 牛顿第三定律 运动带 广义力 电磁场 概念和定律
  • 简介:行进对准技术能够使惯导在运动状态下完成系统初始化,它对于提高载体机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静基座对准不同,行进对准通常需要利用外部设备(在陆用导航领域,通常使用GPS或里程计)提供载体运动信息对惯性导航系统输出进行补偿和修正。由于里程计辅助的行进对准具有全自主的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本文通过对里程计误差进行合理建模,并采用位移增量匹配方法实现了里程计和惯导系统的组合。同时,针对复杂路面环境下由于车体侧滑、空转等造成里程计测量失准等故障现象进行有效诊断,以此提高了组合导航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行进对准试验,结果表明由里程计辅助的惯导系统经过10min初始对准,航向误差小于0.05°,精度和静基座相当。

  • 标签: 惯性导航系统 里程计 行进间对准 信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