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正>清代驻锡北京的喇嘛被称作驻京喇嘛,他们在弘扬黄教上起着较大的作用。清朝赐予他们国师、禅师等名号,这些转世活佛即驻京呼图克图,他们均为康熙、雍正年间,以敕命被迎请至北京的。清廷在京师赐予他们坐床寺以为居住。为了避暑,他们一般夏季住在多伦诺尔的坐床寺。作为转世活佛,他们也承袭驻京呼图克图的地位和头衔,到了清末,驻京呼图克图有十二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974卷“理藩院·喇嘛封号”中所见的有:章嘉、丹锡哷图、敏珠尔、济隆、洞科尔、果蟒、那木喀、鄂萨尔、阿蔗、喇果、贡唐、土观呼

  • 标签: 塔尔寺 噶尔丹 理藩院 喇嘛教 活佛 多伦诺尔
  • 简介:清徐县徐沟的背、铁棍是一项综合性的民间艺术,经过历朝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具有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民间高跷“凌空”的优点,形成了一门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艺术。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现已遍及全县,走出山西,蜚声中外。

  • 标签: 民间艺术 戏剧内容 舞蹈动作 民间艺人 博采众长 东北秧歌
  • 简介:<正>TherearetwonamesfortheBkavbrgyudsect:BkavbrgyudandDkarbrgyud."Dkarbrgyud"meansthe"whitetransmissionlineage"("WhiteReligion")and"Bkavbrgyud",the"oraltraditionlineage".Dkarbrgyudgaineditsnamebecausetofollowdharma,thesect’sfounders,MarpaandMilaraspa,bothworethewhitecottonclothingoftheascetic.(SeetheChinesetranslationoftheHistoryandDoctrinesoftheDifferentBuddhistSectsbyThubKuan,p.52.)TheTibetanmonkswhoatthattimepracticeddharmausuallyworethesamewhite

  • 标签: 藏传佛教 噶举派 中观
  • 简介:清代珠尔默特那木事件是影响西藏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促使清政府对西藏的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提升并维护了达赖喇嘛的政教地位,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并建立了此后二百年相沿不替的厦政府.这是清政府对西藏的再一次体制变革和制度安排.

  • 标签: 西藏驻藏大臣珠尔默特那木扎勒
  • 简介:纵观有清一代百余位驻藏大臣,良莠不齐,贤愚各异,臧否互见。然暇不掩玉,在近200年的驻藏大臣制度史上,不乏出类拔萃、政绩卓然者,甚至奋不顾身,为国捐躯,如傅清、拉布敦是也。傅清,姓富察氏,满族镶黄旗人。初由闲散授蓝翎侍卫。雍正二年(1724年),累迁...

  • 标签: 驻藏大臣 颇罗鼐 达赖喇嘛 西藏 中央政府 乾隆皇帝
  • 简介:<正>Sincetheeighties,thestudyofMahakalainmainlandChina,fromliterarytextsonMahakalatotheprominentmanuscriptsofKhara-Khoto(黑水城),canbedividedintosixcategories,namelythespreadofMahakala,thestudyofMahakalainSouthZhaoDali(南诏大理),thestudyoftheMahakalamanuscriptsinTangut(西夏),thehistoryandportraitsofMahakalafromtheYuandynasty,thestudyofMahakalafromtheQingdynastyandthestudyofMahakalaliterature.

  • 标签: 大黑天 通志 户口 剑川 南诏大理 张胜温画卷
  • 简介:甲玛乡位于拉萨以西70公里的墨竹工卡县境内。在吐蕃王朝时期,这里是王室大臣们的政治活动中心。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正南面就是当年雅砻部落所在的泽当一带,只是中间有冈底斯山的余脉为天然屏障。公元6世纪时,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越过雅鲁藏布江北面的一道山口,来到墨竹工卡,一举兼并了拉萨以北的苏毗部落在墨竹暂作小居,传说松赞干布就出生在墨竹工卡的甲玛明久王宫里。

  • 标签: 吐蕃王朝时期 雅鲁藏布江 活动中心 冈底斯山 拉萨 部落
  • 简介:身体足有丈二高,瘦长身节不长毛,下身穿条绿绸裤,头戴珍珠红绒帽。——谜底:高粱一束高粱秆能干什么?在中国北方农村,高粱秸秆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村民们不是把秸秆当作牲畜饲料就是当作为柴火肥料,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柴火棍儿”,在河北手工艺人赵润生的手里,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经过他匠心独运的巧妙制作,竟然变身成为一座座精美的微缩楼阁,一个个可爱的动物造型,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巧夺天工,魅力四射。

  • 标签: 秸秆 北方农村 手工艺人 手工艺品 乡土气息 高粱
  • 简介:雅托为蒙古族传统拨弦乐器。《华夷译语》注作"牙土罕",亦译作"雅托",实则指蒙古筝而言。雅托在蒙古草原上流传的时间大约可追溯到13世纪初或更早一些。《元史·礼乐志》云:"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蒙古汗国、元朝时期,朝廷、民间和军队中已经开始使用十三或十四弦的筝。南宋赵珙《蒙鞑备录》中:"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宫乐等曲。"可见雅托克自元以来一直为蒙古宫廷俗乐的主要乐器。

  • 标签: 传统乐器 蒙古草原 蒙古族 琴韵 弦乐器 13世纪
  • 简介:玛巴是藏传佛教举派黑帽系继承人的称谓。举派黑帽系是塔布举传出的四大支系之一,这一支系在西藏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力很大,分布较广,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活佛 噶举派 藏传佛教 转世 实力 制度
  • 简介:回首一生,我曾遇到过许多令自己心怀感恩的人,他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就像阳光给我温暖,令我一生都怀着坚定的信仰、炙热的情怀和奋进的动力。在这些人中,我的导师东·洛桑赤列先生,则是我最尊敬和钦佩的。东先生是国内外藏学界享有声誉的老一代藏学家,为新中国藏学工作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 标签: 导师 洛桑 藏学家 国内外 新中国
  • 简介:<正>《南和布列塔尼》是作者在其杰出的同乡逝世一百年之际撰写的专著,以此表达个人的敬意.让·巴尔古是布雷斯特大学的教授,曾与人合作主编三卷本的《布列塔尼的文学与文化史》(1987年出版).巴尔古在《南与布列塔尼》一书中向我们揭示了布列塔尼是一块怎样的土地,《耶稣的生活》一书的著名作者的生活和作品都离不开这片热土.为了圆满地完成这项工作,一方面,巴

  • 标签: 文化史 作品 巴尔 作者 文学 生活
  • 简介:本文通过对罗布林卡原厦政府办公区建筑布局、建筑构造与色彩组合方面的勘察,研析了藏式建筑独具特色的建筑特征。

  • 标签: 罗布林卡 建筑布局 宗教影响
  • 简介:<正>七世纪初,天山以北曾经建立过一个强大的铁汗国,与高昌国的麹氏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丝绸之路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存在的时间十分短促,地域又远离中原,历史上留下的痕迹不多,始终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今据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铁国史进行一些探索,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 标签: 铁勒国 东突厥汗国 薛延陀 部落 高昌国 西突厥汗国
  • 简介:清宫西药德里鸦是外来语满文音译药名,为底野迦的同音异译。历代本草书与方书将底野迦形塑成“主百病”的万能灵药。惟底野迦一词在清初已不见于官方典籍与民间医书,及至康熙年间,始以德里鸦的译名再现于史籍之中。然而,在康熙朝清宫医案的论述中,德里鸦已不再是万能灵药,其中有不少因该药无效而更改药方或停止服用的案例。本文旨在探讨德里鸦在清初的再现与式微,尝试利用清宫所藏满文《西洋药书》、康熙朝满汉文朱批奏折与笔记文集,从德里鸦的源由、传入宫廷的途径及其在清宫的实际运用等面向切入分析。希望通过上述讨论,进一步析论中外医药文化交流、清代宫廷用药逐渐中西并用的趋势,以及统治者在宫廷西药运用过程中的掌控与支配状况。

  • 标签: 德里鸦噶 底野迦 西洋药书 满文医书 中外医药文化交流
  • 简介: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草原游牧人就地取材自制使用的木质车辆,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车的制作,通常以草原、沙地、丘陵上常见的桦树、榆树等硬木树干制作,双辕,双轮,因用途和所适应环境的不同,辕长与轮高、毂的长度、轸的薄厚(舆底部左右两侧与伏兔连接起到提高辕的纵木)等部件,不尽相同,其中轮最高者可达4米多.车的基本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与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且快捷,经久耐用(图一).根据地理环境、用途等因素,经过不同程度改进,能在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行驶,载重数百斤至千斤,适于牛、马、骆驼拉行,一般多用牛拉.

  • 标签: 北方草原 勒勒车 交通工具 起源 交通运输工具 半农半牧地区
  • 简介:初夏的北欧,日照充足,满大街晒太阳的人。不经意撞见名为“厄海峡圈”(0resundRundt)的旅游套餐,促成了笔者与北欧南部的偶遇,别有一番趣味。

  • 标签: "厄勒海峡圈" 北欧 古堡 现代性 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