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满洲由部落向国家的历史进程,伴随着战争征服与被环境征服的角色转换,呈现出野蛮与文明的冲突,民族与文化相互渗透的复杂与多面性。奠都盛京意味着满洲统治者经受了对征服地区在政治治理与文化环境适应上的巨大考验。这一过程中他们实现了自身由渔猎而农耕的转变。努尔哈赤执政的文化倾向性着重于满蒙一体的民族认同上,并以此作为其建立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原则。而皇太极的改变,则意味着进入辽沈后的满洲已经不同程度上汲取了汉人包括朝鲜的儒家文化、蒙古的游牧文化等,形成了多元的混合型文化,而非仅仅保持了其自身的民族特性,尽管这种转向带有一定的被迫性。因此,研究满洲奠都盛京所发生的变化,将会帮助我们找回满洲完成自身转变的历史记忆。研究的过程,考古与文献的"二重证据法"会提高历史的清晰度。"内陆亚洲"转向或者"政治形态中非汉族因素"的提出,也许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的意义,却并不等于,"新清史"所强调的"内陆亚洲因素"足以成为左右清朝"大一统"政治及文化的格局。

  • 标签: 满洲 奠都盛京 农耕与游牧(渔猎)文化 盛京城考古 内陆亚洲
  • 简介: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博物馆必须敞开大门、面向公众。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作为加拿大最大的研究型综合博物馆,在近年重新修订了办馆宗旨,将藏品确定为工作的核心,将维持和更新常设陈列和临时特展作为最基本的运营方式,围绕展览和藏品研究展开丰富的公众活动,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把展览、前沿性研究、公众活动推向公众,回报公众一个全新的体验,从而实现“成为让全球公众所关注、理解并能体验到瞬息万变的自然世界与文化世界的必要的参观目的地”的办馆宗旨。

  • 标签: 博物馆 藏品 公众 体验 展览 参与
  • 简介:文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探讨文化创造的可能性机制。在西方,萨义德东方学理论的提出,对于西方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反思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用以分析和反思以夏文化为主流的中原文化跟周边偏远地区的文化关系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学理论限于对抗性、批判性的局限,向中国的文化现实提出了创造性地创建新型文化关系理论的要求。本文从东方学理论入手,论证了“夷学”提出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性,并且论述了“夷学”与文化创造的思维模式与内在联系。

  • 标签: 东方学 夷学 文化关系 范型 二元对等创造
  • 简介: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安定,还取决于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从“嵌入”理论视角看,各民族相互嵌入发展对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有效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社区融合、新型城镇化战略、文化教育模式和政策的进一步推行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发展的基本路径。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社会结构 相互嵌入式 新型民族关系
  • 简介:深圳市以国际先进城市为基准和标杆,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文化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载体,是城市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的名片。培育和扶持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关键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切实转变文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深圳应借鉴和参照东京、芝加哥、巴黎、纽约、伦敦、悉尼、洛杉矶和首尔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这将有助于深圳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形态的转型更新;有助于深圳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助于深圳提升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城市崭新的文化风貌;有助于深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维护国家文化利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 标签: 文化创新 深圳 国际先进城市 文化品牌体系建设
  • 简介: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形成的精神,被誉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之源。在新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并把井冈山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 标签: 井冈山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统一性
  • 简介:回顾与反思百年客家文化研究史,有助于推进客家文化研究。在研究范式、成果影响、精神传承、产业创新等方面,客家文化研究表现出一些局限性。坚持"寻找差异、发现特色、避免雷同、培育个性"原则,秉承"平台为王、内容为本、科技为霸"理念,围绕"文化流域论、文化特质论、文化差异论"等观点,以宽广视野和宽容心态、务实学风和科学方法,推动客家文化传播和产业创新,方能巩固和提升梅州、河源、赣州等地在客家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客家文化 局限性 文化传播 产业创新
  • 简介:博物馆起源于物,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博物馆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藏品展开。现今博物馆致力于为文化解码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是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时代要求。不断强化的社会属性使得博物馆必须重新审视藏品,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藏品,构建系统的博物馆藏品利用观念,最终激活藏品,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职责。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解读 传播 再创造 利用观
  • 简介: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中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不仅包括乡村社会之规矩,亦包括民间群体(作坊、商社、民办教育组织、民间慈善团体等)之约定。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社会秩序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标签: 乡规民约 社会秩序 福建 视域 社会行为规范 基层社会组织
  • 简介:序言: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跨国界学术批评在本文上篇于2013年正式发表以后,笔者有幸读到了国内学者关于“新清史”评价的一系列最新论著.这些文章虽然切入视角各异,阐释观点也间有异同,但都对读者深入思考“新清史”学术话题起到了开阔眼界与整合思路的启迪作用,充分彰显出目前中国史学界百家争鸣的民主氛围和学人之间质疑辩难的求真精神.尤其像笔者这种非清史一满族史的专业人士,更是从这种针锋相对的坦诚讨论中获益良多,从而意识到自己先前思考的盲点所在.根据上述论著的评价取向,读者大体可以将其归类为对“新清史”成果持基本肯定和批评否定的两派.

  • 标签: 历史 命题 考据 学术批评 评价取向 整合思路
  • 简介: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构建全面系统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活态传承的规范执行,客观科学评价其传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内涵和路径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结合专家问卷法,筛选出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了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模型。

  • 标签: 民族地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