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古老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古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与血液延续.为了让下-代有根可寻,有故土可守望,保护和开发传统古村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活化传统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等战略的提出,给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新机遇.

  • 标签: 发展现状 文化资源 发展设想 特色古村
  • 简介:热贡地区的古村落古城堡遗存历史久远,既有宝贵的人文价值,又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解析了热贡古村落古城堡中蕴含的古文化与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涵及价值,以此分析了当前古村落古城堡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探讨了热贡古村落古城堡保护的相关路径与模式。

  • 标签: 热贡地区 古村落古城堡 保护
  • 简介:国家对传统村落的持续重视,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热潮。那么,究竟何为传统村落?其内在本质是什么?借用基因理论,将传统村落中的独特的文化类比为隐藏着不同信息的基因,而这些文化中的历史、建筑与民俗便是其文化基因的DNA。以浙江省仙居县传统村落调查为例进行的描述性研究,以村落文化中DNA的不同,将传统村落划分为耕读型、商旅型、慈孝型、民俗型、宗教型和生态型六种。从而归纳出传统村落基于“小叙事”实践哲学所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文化内质。

  • 标签: 传统村落 文化基因 仙居调查
  • 简介:当前,研究农村内部变化、族群认同的变迁与族群关系的复杂化,对于处理乡村社会治理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族群认同理论,笔者以粤北一个客家村落X村为个案,描述该村族群认同的变迁过程,分析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认为,X村族群认同处在历史变迁之中,曾经的家族历史记忆、村中能人影响、现实政治经济利益、外村人的态度、村中公共空间的构建和公共活动的开展等,都成为族群认同变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族群认同 变迁过程 客家村落 粤北 新农村建设 政治经济利益
  • 简介:在石棉县蟹螺乡的大山深处,至今还居住着一个神秘的民族,那就是木雅、尔苏藏族。他们以松林河为界,河北岸的藏族自称"木雅"或"门泥洛";河南岸的藏族自称"尔苏"或"鲁苏"。同是藏族,但语言互不相通。民间以松林河为界,将河北岸和河南岸的藏族区分为"上八堡""下八堡"或称为"上凉山""下凉山"。现有蟹螺堡子、猛种堡子、木耳堡子3个中国传统村落

  • 标签: 传统村落 中国 大渡河 尔苏藏族 石棉县 林河
  • 简介:百侯是位于梅州市大埔县东南部的一个聚落,距县城湖寮镇10公里。2009年被广东省文联等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住建部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 标签: 古村落 大埔县 国家文物局 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传统 2009年
  • 简介: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接壤,是松花江的发源地,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就坐落在抚松境内。在长白山中分布着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村落木屋,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杰出体现。传统村落木屋村的空间分布和建筑物均体现出了人类的智慧,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由此可见,对传统村落木屋村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会对传统村落木屋村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保证传统村落木屋村不受到破坏,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木屋村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

  • 标签: 传统村落木屋村 抚松县 保护 再利用
  • 简介:桥溪村位于梅县区雁洋镇阴那山五指峰西麓,距梅州市区38公里。2002年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广东省古村落”,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乡村”;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2年获得省旅游扶贫大型重点项目300万元资助后,由宝丽华集团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桥溪古韵景区,并于2013年3月28日迎来了第一批游客。

  • 标签: 传统村落 县区 中国 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性开发 广东省
  • 简介:村落遗产地旅游品牌研究还处于浅层次发展阶段,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依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的"评价→情感响应→行为意向"自我调节过程,构建出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游客自我一致、村落遗产地品牌关系质量与游客忠诚关系模型,并运用Mplus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包含高雅、乐观、质朴、实惠和智慧5个维度,其中,质朴是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的独特维度,游客总体感知最高。(2)游客品牌满意和游客品牌依恋在游客自我一致与游客忠诚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能够通过游客自我一致和村落遗产地品牌关系质量链式中介间接作用于游客忠诚,但对游客品牌依恋和游客忠诚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村落遗产地旅游品牌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村落遗产地 品牌个性 自我一致 品牌关系质量 品牌满意 品牌依恋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乡村开始发生以“去乡土性”为特征的社会变化,尤其是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导致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市流失,造成“空心村”的大量出现,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伦理的变化。一方面,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挟裹着市场化的力量,加速了村落社会“去乡土陛的”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面对不断销蚀的乡土性,很多知识精英和乡村保护的实践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村落社会里抢救和复兴传统的农耕文化。

  • 标签: 社会变迁 客家村落 20世纪80年代 个案 村镇 梅县
  • 简介:《津门保甲图说》包含天津县的聚落、人口与地理环境等信息,据此可对开埠前夕天津县聚落的数量、分布、规模、人口构成及类型等问题进行探讨。利用计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天津县城厢区以外的西北区、西区、东区的聚落和人口数量位居前列;从人口职业构成来看,天津县从事非农林牧渔业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这些指标说明天津县所辖聚落中出现了大量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聚落,这是中国传统时期城市化动态过程的体现,也为城乡二分法之外的城市、似城聚落和乡村三分法的聚落类型划分理论提供了例证。

  • 标签: 开埠前夕 天津县 聚落类型 《津门保甲图说》
  • 简介:选取加拿大多伦多市区(Toronto)与约克区(York)的边缘地带的于人村(Unionville)为案例,从生态环境、功能形态、街区空间、文化特色四个方面,分析城市边缘传统村落空间活力的营造方法,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原则。科学认识城市边缘村落,有效利用边缘优势,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社区文化,有益于抑制城市化扩张对农田和自然林地的侵蚀,推动地方传统文脉的延续和发展,维持社会平衡发展所需的生态与文化活力。

  • 标签: 于人村 城乡边缘 城边村 传统村落 空间活力
  • 简介: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的结构、强度及相关人群差异。研究发现:(1)宏村旅游移民男女各半,迁出地多半为省外,年龄以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收入偏低,一半以上的人收入在3000元以内,迁移时间较短,迁移途径多为亲友推荐,本地归属感较低。(2)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由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职业避风港、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五种动力驱动。(3)宏村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强度依次为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职业避风港。(4)不同性别、来源地、文化程度、职业、之前旅游次数的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具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古村落 旅游移民 迁移动机 宏村 世界文化遗产
  • 简介:本文通过运用史料查阅、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闽西武平县一个客家村落萧屋的家训及其现代性转化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客家萧屋经过几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家风家训,凝结了"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耕读为本"的持家方略、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等生活哲学和道德智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继续弘扬和继承传统的优良家庭美德和家风家训,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标签: 客家 家训 现代性转化 田野调查
  • 简介:随着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使用,其施工技术也不断发展,结合钢结构建筑的结构特点,提出工业厂房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施工技术,通过控制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施工工期和施工安全的要求。

  • 标签: 工业厂房 钢结构 高效 施工技术
  • 简介:近年来福建省旅游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旅游转型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在基于首位集中度方法和图论理论的连接度方法上,选取集中度、连接度指标分析福建省2016年的旅游市场结构和其外部可进入性,发现福建省已经形成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为主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和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其集中度指数分别为90.35%和62.62%。同时也发现针对福建省的集中度与连接度的研究缺乏一定的严谨性。研究结果实为实时掌握福建省旅游市场结构的现状,为福建省旅游健康合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福建省 旅游市场结构 集中度 连接度
  • 简介:法王寺现存的木构殿堂和砖构古塔,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现有法王寺的论著均无涉及木构建筑的建筑手法,对现存唐代佛塔和墓塔的建筑时代等也颇有争议。本文就大雄殿、地藏殿的建筑时代特点,地方建筑手法和官式建筑手法的异同;现存唐代佛塔和墓塔有争议的名称、建筑时代、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研究,以期逐步解决争议问题。

  • 标签: 法王寺 木结构建筑地方手法 砖构古塔时代特征
  • 简介:在我国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要求、特点问题与目标路径,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理论与最新要求进行说明;(2)依据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原理,通过对拥有3个5A级景区与迪士尼度假区的上海浦东新区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长期观察,说明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与问题;(3)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新的要求及原则,参照世界经济论坛《2017全球旅游竞争力指数》报告对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与指标内容,针对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与问题,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体系;(4)依据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原理,指出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路径。

  • 标签: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理论要求 特点问题 目标体系 实现路径
  • 简介:民族村寨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综合地理实体。本文以水葩传统民族村寨及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村寨整体布局和单体民居建筑结构,认为水族村寨形态包括山、水、田地、林地、墓地、道路、公共空间等基本元素,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民居建筑结构形制与村寨集群聚落景观相辅相成,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典范。

  • 标签: 干栏式建筑 村寨形态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