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林先生的文章《由“文化形成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新思考》,在王立新的“文化滞后性”基础上,论述了他对“族”与“族文化”的“新思考”。所谓“族”,指的是进入同一的不同族群经过融合形成的“非此非彼的族群”;所谓“族文化”,指的是“一种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混合文化”。文章认为王立新所讨论的“文化滞后”中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不是“王朝文化”;同时否定“夏商时代的国家组织仍有浓厚的血缘特点”。本文从商周历史及早期国家的特点诸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

  • 标签: 国族 非此非彼的族群 国族文化
  • 简介:在华南、东南亚、太平洋土著先民的装饰艺术中,拔牙、断发、文身、草编衣、树皮布、织珠贝、裸体跣足等是几项最外显的、特殊的文化因素。对于裸体跣足,学界讨论不多。本文拟钩沉汉文史籍和考古资料中越、濮土著“裸以为俗”的历史记忆,比较台湾“番族”及东南亚、太平洋上南岛语族民族志上冬夏不衣的“裸体”习俗,拼凑上古华南“裸”印象。

  • 标签: 印象 装饰艺术 文化因素 考古资料 历史记忆 南岛语族
  • 简介:希腊的圣山阿索斯(MountAthos),这个包括三个海岬由900名左右僧侣自治的独特的宗教之地,以“男儿”闻名于世。公元1060年圣山获得自治权,里面的二十座东正教隐修院居住着清一色的男性,女性是禁止入圣山的,连同雌性的动物。古怪的禁令传说和圣母玛利亚有关,盖因她将阿索斯列为自己的私人花园。1993年初冬,当时作为雅典美术学院的中国访问学者,我有一次朝圣之旅。

  • 标签: 朝圣 圣母玛利亚 访问学者 美术学院 自治权 东正教
  • 简介:塔又名灵应塔、千佛寺塔,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外东南隅,距城二百米处,塔南孟姜女河由西南向东北潺潺流过。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汲县志》载:“镇塔在城外东南隅,近千佛寺,为汲之文星。”关于千佛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汲县今志》有如...

  • 标签: 抗震性能 镇国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穹窿顶 佛寺 建筑技术
  • 简介:西晋陈寿所撰记述汉晋间魏、蜀(汉)、吴三国史事书,自《隋书·经籍志》以来的公私簿录,着录时都是以《三志》作为名称,唐代以来特别是宋代以後的文人学士,诵读研治其书,大多亦若此称谓,至少尚未有人提出过不同说法,正如缪钺所云:“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然而,覈诸西晋李唐间相关记述以及传世早期版本,可知这并不符合当日实际情况,流俗相传,不过积非成是而已。

  • 标签: 《三国志》 陈寿 经籍志 西晋 公私 称呼
  • 简介:一个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一个河口上的国家,一个船上的国家,一个人力车轮上的国家,一个穆斯林国家,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而我们对她的认识,不过是曾经的东巴,频发的飓风和水灾。而事实上,中国,中国人,中国产品,在这个国家里有着相当正面的形象,对于一个市场上80%商品都是MadeinChina的国家,我们对其几乎一无所知,似乎在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于是,2013年的这个春节,我在这个比辽宁省大不

  • 标签: 印度次大陆 ROCKET 船运公司 头等舱 人力三轮车 普通工薪阶层
  • 简介:早闻辽宁省的义县.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辽代木构建筑,7尊大佛同塑在一个大殿里,在国内实属罕见,这就是义县的奉寺。时值“十一”国庆节期间,同友人一道去看个究竟。

  • 标签: 辽宁 义县 木构建筑 建筑样式 中国
  • 简介:贵霜王朝(KushanEmpire)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和贸易中枢,其打制的金属货币文字图案极富张力,它将古代希腊、罗马、印度等传统宗教文化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与创新,表现出丰富的包容性又独具特色,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体系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一类货币。

  • 标签: 金属货币 古代希腊 交通要道 文字图案 宗教文化 历史意义
  • 简介:<正>邓,是位于汉水以北、南阳盆地南部的一个具有一定经济文化水平的古国。立国的确切年代,虽无可稽考,但从盂爵铭文及文献记载,它在西周初年确已立国。盂爵铭文是西周爵铭中最长的,四行二十一字:“唯王初(卉本)于成周,王令盂宁邓伯、宾贝,用作父室尊彝。”从铭文可知是成王时器。郭沫若

  • 标签: 铭文 南阳盆地 西周初年 左传 铜器 郭沫若
  • 简介:随着对唐代渤海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大祚荣政权刚建立时为“震”的问题,似乎得到了澄清,很多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那只是因《册府元龟》的一个错误而引起的认识混乱。笔者同意这个观点。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人们否定“震”存在的同时,又认定了一个“靺鞨”的存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 标签: 靺鞨 《册府元龟》 否定态度 渤海史研究 大祚荣 震国
  • 简介: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3公里的郝洞村,占地面积13328.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1.7平方米。寺内万佛殿建造于公元十世纪,虽经金、明、清历代修葺,仍唐风不失,体现了中国早期殿堂建筑的规制与风格,保存至今,弥足珍贵,是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 标签: 镇国 南禅寺 寺内 占地面积 唐风 天王殿
  • 简介:“幽王烽火戏诸侯,美女一笑失江山”的故事,在我国流传了2700多年。故事中这个惹祸的美女,就是来自西周的诸侯国褒的褒姒,其故里在今汉中褒河出山口的褒姒铺。

  • 标签: 闲话 诸侯国 故事 美女 西周
  • 简介:<正>一、少年生活杜庠。广东省澄海县人,1889年4月30日生于澄海县兰苑村。父亲杜廷珪是一位秀才,以教书为生。祖遗沙田数亩,岁收一造,不足以糊口。五岁,父亲去世,生活更为贫苦。少入私塾,至16岁,读完《四书》、《诗经》、《礼记》,又读了若干诗和古文。是年夏,始学作经义(八股文)、策论。

  • 标签: 周恩来 中国留学生 传略 少年 学术思想 朱镜我
  • 简介:<正>应,据传说,早在黄帝时已是一个强大的部族,叫应龙氏,可能由东夷族的雁氏和炎帝族的句龙氏结合而成,他们助黄帝族打败?尤氏。定居于山西。后迁河南鲁山县之应乡,商代时,应与商朝有所往来。周武王灭商,应亦被灭亡,武王即封子应叔于应侯国故地,仍称应侯,到了春秋中叶,被楚所并。其遗民被楚国南迁于湖北应城、应山及恩施的应山,有的更南迁至湖南大庸市之应山及东安县之应水、贵州德江县之应州。应龙氏助黄帝攻杀?尤,地方在涿鹿、阪泉之野,都在今河北保安、怀来即今怀安

  • 标签: 周武王 鲁山县 应山 东夷族 黄帝族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