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意象”一词最早出自于《周易》,其中“象”是泛指一切事物或现象,“意”指的是哲学思想中的精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审美意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者、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是艺术家根据实际生活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受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审美艺术情境。

  • 标签: “意象” 北京 审美意象 艺术家 《周易》 哲学思想
  • 简介:《中原丰碑》陈列是河南博物院一个重要的基本陈列,其前身是河南博物院1998年开馆时举办的《中原百年风云》陈列.根据观众的建议和要求,也是遵照院党委陈列展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指示精神,我们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力求上台阶、上档次,精心筹备了《中原丰碑》陈列,在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它通过文物、文献、历史图片的展示和绘画、雕塑、景观、幻灯投影、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着力表现的是鸦片战争以来,从苦难深渊中觉醒的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业绩,真实纪录了活跃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批英雄和伟人的事迹.

  • 标签: 陈列展览 内容策划 构思 形式设计 尝试 观众
  • 简介:最早建置都城的构思及其影响史念海都城为历代王朝或政权建都的所在地,也是其统治地区内最为重要的城市。论其规模,绝大多数都是宏大壮丽的城市,甚而是最为宏大壮丽,非其他城市所能与之比侔的。我国历史悠久,先后建立的王朝或政权最为繁多。每一王朝或政权无不各有其...

  • 标签: 《考工记》 汉长安城 洛阳城 外郭城 金中都城 宫城
  • 简介:评价一本志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例的得失。因为体例是编纂志书的“纲”,是统一全书的准绳。用体例规范全书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从而提高其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体例一词,方志界有多种解释,有曰“体例是志书组织和归纳材料的形式”,或曰“志书体例,就是志书独特的编纂形式”,并指出:它是由体裁、结构和章法三个要素所构成;还有解释为“是志书的体裁凡例”;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虽然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但不管怎么说志书体例含义的外延部分主要包括志书的体裁、结构、篇目与编写方法等要素。体例对于内容来说,是表达形式,如果内容发生了

  • 标签: 体例结构 结构构思 续志体例
  • 简介:<正>庾信(513—581)生活在南北朝时代的末期。他亲历了梁王朝由安定而动乱、而濒于覆亡的破败过程,也目睹了西魏、北周和隋的变迁。庾信置身于历史转折时期这几个富于戏剧性的高潮,内心体验异常丰富而深刻。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用他所擅长的诗、赋、文,生动地层现了这一切。他的作品是我们窥视他的遭际和心灵的窗口。他以作品中鲜明的枯树意象体现出悲怆老成的艺术风格。

  • 标签: 意象 庚信 枯树 庾信 中国文化研究 《哀江南赋》
  • 简介: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突出创作个性和成就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爱情诗篇,但他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却做着“永恒的苦役”。他的苦恋,是一种执著而崇高的追求,透露出诗人纯真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其中的苦恋意象颇为独特,充分折射出他的感情经历。

  • 标签: 戴望舒 意象 苦恋 诗歌 爱情
  • 简介:为迎接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石鼓馆经过一年的筹备,以新的内容和体例重新布陈,将于二0一五年四月正式开馆。

  • 标签: 延伸阅读 石鼓 展览 故宫博物院
  • 简介:人口数量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少学者在论著中,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他们关于宋代城市等级的看法,研究思路都是通过广泛搜集文献记载中偶存的宋代城市人口数据的片断信息,归纳得出结论,但相互间歧见颇大。其实,宋人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表述更多地是出于意象,宋人的这种意象,与其说主要依据于实际人口数量,不如说依据于城市的行政地位,因此在时人意象中城市规模的差序格局就形成了都城百万家、路治十万家、州军与重要县城万家以及一般县城数千家这样几个等级分明的序列。这说明至少就某种程度而言,在两宋士人的心目中,城市的行政地位比它们的实际规模更为重要。讨论宋代城市发展史不应忽视这一史实。

  • 标签: 宋代 城市 人口规模 意象
  • 简介:民间剪纸中常见以鱼、凤、蝶、猫、虎比附男性,以莲、牡丹、葫芦、瓜比附女性,又常合二而一为"猫卧莲"、"鱼钻莲"、"金鸡探莲"、"鹭鸶绕莲"、"鸡卧牡丹"、"蝶闹牡丹"、"蝴蝶戏牡丹"、"蝴蝶扑瓜"、"蝴蝶闹西瓜"、"老鼠吃瓜"、"蝴蝶扑莲瓶"、"鱼卧盆"、"双猫卧盆"①……以寓婚姻及生殖繁衍之意.

  • 标签: 民间剪纸 组合意象 民间习俗 表意方式 民间文化
  • 简介:《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研究唐代南方的著作。该书体例清晰,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对于唐代南方的研究影响深远。然该书亦偶有疏漏。现就书中论及的“红豆”“竹马”“红盐”等问题,加以考证、补充,以求证于方家。

  • 标签: 《朱雀》 薛爱华 红豆 竹马 红盐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永城市芒砀山汉代建筑基址历史沿革、自然环境、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制定了考古现状的保护与展示方案。

  • 标签: 考古发掘 基址展示 环境保护
  • 简介:说到黄牛,自然与古代的牛耕有关。在土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牛和牛耕较为著名的故事就有三则:《黄牛大力士下凡》、《牛耕地的传说》和《布柔游》。其中,前两则属于神话和半神话,后一则却是生活故事。本文以前两则故事为主,重点探讨一下土族原始农业的起源以及牛耕神话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原始农业 黄牛 文化意象 土族 神话传说 生活故事
  • 简介:梦,这一难以捉摸的斯芬克斯之谜,古代文人对它情有独钟,将它作为抒发自我情愫与内感的道具。在文人笔下,梦不仅是纯粹的生理学专有名词,已经演绎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特殊的情感表达术语,成为文人心灵与潜意识折射的产物。梦的景象,梦的意识,梦的境界,梦的气氛...

  • 标签: 古典文学 《红楼梦》 《诗经》 梦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 《楚辞》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中城市意象的分析,认为在这一时期的乐府诗中,城市意象的构成包括城市景观意象内容和城市文化意象两部分.长安、洛阳以及其它城市的城市意象均以历史时期、主要是西汉时的城市景观为蓝本,中古乐府诗人独特的认知过程和表现方式是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城市意象 中古 乐府诗
  • 简介:一.引言百寿图深藏于广西桂林永福县百寿镇百寿岩内。大寿字撑起了百寿图的框架,高约175厘米,宽约148厘米。在大寿字笔画中阴刻有一百个小寿字,小寿字旁有至少一个印章。百寿图刊刻于公元1229年,下令摹刻百寿图者为知县史谓。百寿图是百寿岩中第一通摩崖石刻,也是现今所见中国时代最早的集古代单字诸体为一身的古代摩崖石刻(图见封二)。

  • 标签: 意象分析 广西 摩崖石刻 永福县 古代
  • 简介:老子哲学、美学是一种立象观道的人生态度。相对于可读(解)的名,老子眷注于一种可静观的象。本文立足于象的本体自觉,揭示古典意象理论尚象特征的价值根源。老子哲学、美学与中国古典意象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联而不是理性对应。意象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根源于老子哲学、美学价值祈求的影响。在此种影响下,古典意象终于走出认知理性框架,祗向于对境界的瞩目。

  • 标签: 老子 哲学
  • 简介:康有为作为叱咤近代中国历史风云的人物之一,曾经被不少学者解读过,但是似乎人们更多地把目光集中于由他启动的政治变革及由此引起的政局变化和党派之争上,而较少注意到康有为发动的这场政治运动实际上还是"风习"变革的启蒙运动.其实,康有为作为近代中国的一位政治精英,他不仅仅渴望着上层政治制度的创新,而且同样关注着下层律动着的个人情感控制与社会结构改造的变量关系.换言之,就是风习控制与国家政权建设的微妙关系.有鉴于此,作者想就康有为关于"风习"改造的构想与实践作些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实践构思 康有为缠足 改造实践
  • 简介:通过访谈问卷、草图绘制、因子分析及现场路线记录等方法,对西湖周边游客及其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游客对于微观空间的意象,并抽象得出了宏观空间结构意象。通过这些数据,试图探讨游客的路径选择与空间意象是否存在关联度,以及在哪些方面存在何种强度的关联度。研究结果显示,环西湖的游客主要有两种空间活动类型,即全体利用型和周边利用型,主要分布在4个区域。每种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序,这与图片辨认得分结果及所绘制的意象地图中空间意象五要素出现的频数相吻合,即旅游者对空间意象的感知结果,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路径选择行为,可感知到的意象要素越多越能帮助旅游者做出最合理的路径抉择。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上,对西湖环湖景区规划与设计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路径选择 空间意象 认知地图
  • 简介:苍凉美是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在其小说文本中的审美表现。它是东方的,也是女性的。张爱玲在创作上强调文学作品要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她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①。“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

  • 标签: 《张爱玲文集》 张爱玲小说 悲剧意识 女性意识 月亮意象 女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