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沈氏家族在明末为躲避倭寇之乱,迁居嘉兴。降至沈钧儒曾祖沈濂时,已累七世。因其祖父沈玮宝任苏州府知府,故举家迁至苏州,沈钧儒于1875年出生在苏州。25岁时,即1900年因父亲沈瀚病故,家道衰落,经济拮据,才离开苏州到陕西西安,投奔四叔沈卫,做了一名西安三原学署的见习文书。

  • 标签: 沈钧儒 迁居 倭寇 苏州 祖父 明末
  • 简介:元稹与唐穆(李恒),虽为同时代人(元稹生于779年,卒于831年;李恒生于795年,卒于824年),但李恒贵为天子,元稹仅一普通臣子,本无缘相识相交。只因偶然的机遇,使元稹因穆而宠荣,史传误传因宦官而升职,并因此贬诽元稹。此后的研究著作沿袭旧说,并忽略了元稹又因穆而含冤的史实,歪曲了元稹的本来面貌。本文对此稍加剖析,以辩明是非。

  • 标签: 唐穆宗 宠荣 牛元翼 王播 河朔 研究著作
  • 简介:<正>一、最澄的入唐求法与圆密一致传教大师最澄(766—822)在天台山国清寺接法之事,溯自大约唐贞元二年(804)年间,当时的航海技术尚未发达,对于渡海出国来说是一件很危险之事。可是最澄一心一意为学得天台正法,于是毅然决定游学中国。最澄何以专注勤求于天台教法呢?溯自少年时,因缘所致得亲教泽于师行表,而启开最澄“可归心一乘”之深厚法意,于是在诸经疏中探寻一乘教法,顿然有省,确认天台教法乃一乘之宝库也。法华经为天台教学之中心。最澄在延历

  • 标签: 天台宗 密教 金刚顶 天台山 圆仁 日本
  • 简介:<正>佛教东渐,经数百年之传播,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其第一个宗派,即是中国佛教天台.它渊源于北齐、南陈,创立于隋代,鼎盛于唐朝,随着宋明理学之崛起,天台虽屡次中兴,但已“教宗天台,行归净土”,与其他佛教宗派一样,渐趋“三教合一”.笔者试对天台的形成、发展与影响三方面作一论述.

  • 标签: 天台宗 天台山 弘法 三昧 知礼 中国佛教
  • 简介:<正>天台与近代上海佛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代上海弘扬天台教义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些直接与天台山的寺院有联系,他们有的是在国清寺或方广寺出家,有的则是在国清寺或方广寺受具足戒的。近代上海的佛教,处于全国的领导地位和发展中心。其特点是我国隋唐时期所建立的佛教宗派,除禅宗和净土外,其余各均渐趋衰落,但在上海却都续有流传。天台

  • 标签: 近代上海 天台宗 天台山 法师 佛教文化 妙法莲华经
  • 简介:<正>马融,四川成都人,早年曾在法国勤工俭学,研读西洋文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轰轰烈烈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各界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回族人民爱国自不后人,1938年夏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以下简称回协)后又迁至陪都重庆,于1939年7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建立办公机构,正式开展实际工作,以发动回民积极参加抗战。当时,马融在复旦大学任教授,被选为回协常务理事。之后我应聘到重庆回协工作,结识了马融,我先主编《会刊》,后被

  • 标签: 回族学生 回民 讲习班 唐柯三 教授 回教
  • 简介:汉,芮城县陌南镇石坡村人。祖籍陕西洛南,自小家境贫寒。有一年,当地遭到严重旱灾,为了一家5口人活命,父亲一担挑从洛南山逃荒落脚到石坡村,住在别人家的破窑洞里,以给人干活养家糊口。

  • 标签: “独杆子队” 张宗汉 中国 军事生活 生平事迹
  • 简介: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祝家庄人,是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军阀之一。张昌自幼家境贫寒,仅读过几天学堂,斗大的字不识几筐。早年因为逃避赌债,亡命关外,做过警察,当过土匪。此人颇讲江湖义气,喜欢耍些小聪明,自认为很有才气。武昌起义后,张昌在上海参加了光复军,奉

  • 标签: 张宗昌 生平 张作霖 封建礼教 李鸿章
  • 简介:<正>▲天台在香港香港地处我国南方,其地理位置居广东省珠江东侧。据史料记载,香港佛教的史迹,可上溯到公元380—458年的晋、宋时代,那时杯渡禅师在屯门山(现名青山)上所建的杯渡庵,便是著名的佛教古迹。到了明代,锦田观音山凌云寺的建立,使香港佛教进入活跃的时期。

  • 标签: 天台宗 美国佛教 佛学院 香港 佛教图书 法师
  • 简介:<正>一、天台概述[天台的建立]我国的天台是以中国天台山高僧智者大师的《法华经教学》为基础而建立发展起来的,所以,“天台”又叫“天台法华”。天台智者大师生活在中国南北朝时的陈隋年间,因其创立了古今无与伦比的《法华经》中心佛教学而被尊为东方小释迦。天台大师的法流分为两支,一支在中国大陆流传,称中国天台;

  • 标签: 天台宗 妙法莲华经 阿弥陀佛 五时八教 止观 日本
  • 简介:砚,文房四宝之一,按产地素以广东肇庆(旧称端州)的端砚为上佳,按石品花式又以有石眼者为名贵。石眼是指砚石中含有自然形成的彩色饰点,以其似石之眼而为名,甚为难得。有风眼、鸲鹆眼、象牙眼、鹦哥眼等类别。石眼越多,其砚当然越发珍贵。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馆珍藏的一方端观,不但有石眼,且石眼有101个之多,故名百一砚,又名百一眼砚,堪称国之瑰

  • 标签: 广东肇庆 中国通史 国宝 文房四宝 历史博物馆 自然形成
  • 简介:典籍觞滥于人类文明之始,是人的创造物,它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获得了独立于世的意义,为自然之物,无需顶礼膜拜,也不必禁焚抽毁,然而在历史上,典籍的命运神秘莫测,或被神化,或被禁毁,典籍崇拜现象时有发生,祭书即是现象之一。

  • 标签: 藏书家 黄丕烈 臧荣绪 典籍崇拜 古代藏书 儒家学说
  • 简介:<正>中国佛教的天台,又称法华。无论是在它奠基时期,抑或是正宗创的时候,还是在它的衰而复振阶段,都有朝鲜半岛僧人前来习法问道,不少僧人还归故国,推动本土教宗的发展,这些入学僧是:发正、玄光、波若、缘光、朗智、法融、理应、纯英、道育、义通、谛观、义天,此外还有登州赤山法华院诸僧等。除法华院诸僧外,归与未归者各半。而且大多与天台山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活动是天台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天台宗 《大正藏》 《佛祖统纪》 金光明经 天台山 朝鲜半岛
  • 简介:<正>天台,创立于隋,兴盛于唐,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它是我国最早诞生的佛教宗派,亦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历经几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佛教思想体系。随着天台的发展,其思想远传至日本和朝鲜,对日本与朝鲜的佛教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至今日,日本佛教天台和日莲仍极

  • 标签: 天台宗 佛教思想 印度渊源 《大智度论》 佛教发展 五时八教
  • 简介:1958年,随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嘹亮的歌声,我离开了首都北京。经半月的艰辛路程,于当年“五一”前夕.抵达雪域高原的古城拉萨。这是我第一次进藏,那年我24岁。

  • 标签: 西藏 波密曲宗 民主改革 拉萨 政治史 封建农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