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黄清源先生,原籍泉州,上世纪40年代末去了台湾。多年来,黄先生热心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近日寄来诗作《中华源流系》,并在附信中说,"文虽俗言俚语,但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应了解的",表达了炎黄子孙的拳拳爱国之心。

  • 标签: 两岸文化交流 钻木火 九野 清源 有熊氏 三辰
  • 简介: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爆发。作为轴心国当家老二的日本,面临两种战略的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以陆军向北进攻苏联西伯利亚,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以海军为主向南进攻南洋群岛,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橡胶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陆军和海军的不和是出了名的。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佛印 闹剧 谢幕 1939年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夹江千岩091龛三圣僧造像的中尊是僧伽,左尊是宝志、右尊是万回.三圣僧都是观音的化身,龛壁雕刻的的岩山、花树和祥云可能代表了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三圣僧的共同神异功能是护佑水路航运的安全,三圣像与西方净土的组合具有加强护卫的特殊含义.便于携带的檀龛像成为远距离艺术交流的最佳载体.091龛的开凿时代应为9世纪上半叶.

  • 标签: 夹江千佛岩 僧伽 宝志 万回 观音
  • 简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历史上的中国或者中华民族及概念,是经历漫长的过程而渐进发展和最终定型的,但是难以否认我们古代多民族国家正是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或中华民族的基础和前身,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是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的共同历史。中国的内地和边疆组成的广袤疆土至今一直是汉族和蒙、回、藏等诸多少数民族共同栖息的家园。

  • 标签: 华夷秩序 文化多元 大一统 多民族国家 现代中国 中国历史
  • 简介:现存邢台郭村的大齐天常乐寺碑,碑文内容为记述北齐时的一次佛教造经活动。笔者在对碑文断句、录文的基础上,对其所涉及的南北朝时期造“一切经”活动及道之争等问题进行了评述。

  • 标签: 邢台郭村 北齐碑刻 常乐寺 一切经 佛老关系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管形金属火器的国家,中国古代对火器的使用和研究已有很高的水平。珍藏于榆中县博物馆的明代旋风铜炮和马上“朗机”铳筒,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旋风铜炮 马上“佛朗机” 铳简明代
  • 简介:麦积山石窟第43窟是西魏皇后乙弗氏的瘗窟,此文从建筑、墓葬、丧礼等新的视角对该洞窟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外檐建筑可称为“庙”,中间穹庐顶的空间是孝子守孝的“庐室”,后室为“柩室”。在“庐室”内原有乙弗氏的容像。另外第44窟应该是仿照第43窟原来的容像而开凿和塑造的供养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乙弗氏样式”的观点。

  • 标签: 麦积山第43窟 乙弗氏 墓葬 建筑形制
  • 简介:陈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20世纪最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师。2012年,陈之先生的幼子陈家宇先生将捐赠陈之先生遗作所得的捐赠奖金悉数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并设立中国国家博物馆“陈之艺术史论研究奖金”,专门用于激励我国中青年艺术史论的研究人员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以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兹将2014年度“陈之艺术史论研究奖金”的评审详情通告如下: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教育家 陈之佛 奖金 史论 征文启事
  • 简介:拉弦乐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族乐器正式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系统门类,但由于拉弦乐器在历史上的使用和记载相对零散,导致目前学术界对拉弦乐器缺乏系统性研究。榆林窟第3窟、第10窟和东千洞第7窟壁画中出现的5件拉弦乐器图像,作为已知最早的拉弦乐器图像史料,对它们进行分析、溯源和归类,不仅可以为拉弦类乐器的研究补充相应的材料,而且能够为我国民族乐器史的梳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 标签: 榆林窟 东千佛洞 拉弦乐器 胡琴 奚琴 嵇琴
  • 简介:2012年秋天,清水河县文化体育局和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北堡乡阳湾子行政村后大井自然村东的荣乌(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征集一方石质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现将该经幢作一扼要介绍,并对其作初步研究.

  • 标签: 陀罗尼经幢 清水河县 呼和浩特 金代 出土 文物管理所
  • 简介:一、前言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自然发生的村落”和“计划设定的村落”两类,而出现在马来西亚半岛(以下通称马来半岛)的华人新村,则是属于后者。马来半岛华人新村的产生,

  • 标签: 马来西亚 聚落 柔佛州 个案 客家 马来半岛
  • 简介:中国“大一”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是近代中华民族抵抗西方侵略和反对分裂斗争最可依赖的政治文化源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一”思想不仅深深植根于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心灵深处,更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和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在西藏地方与内地中原政权和各民族政权建立友好关系、纳入元中央王朝管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西藏近代的反侵略、反分裂斗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 标签: 大一统 西藏 近代 反分裂 反侵略
  • 简介:麦积山石窟所藏《秦州雄武军陇城县第六保瑞应寺再葬舍利》碑,为宋代靖康年间刻。碑文主要介绍了瑞应寺的初建、西魏大统元年修建麦积山、隋文帝时建舍利塔赐瑞应寺及寺院的情况。从中反映出麦积山的兴衰及其历史的变迁状况,为我们研究秦州及麦积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秦州雄武军 陇城 瑞应寺 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