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材料是内蒙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84年1月至1989年12月搜集的木刻本、手抄本(包括记录、复印本)、艺人录音带及各种文本的《》出版物目录。其中木刻本、手抄本20部,录音带356盘(小时),各种文本《》48部,《》风物传说120则。

  • 标签: 搜集整理 卫拉特 蒙文 风物传说 内蒙古 新疆
  • 简介:古堡位于皮山县杜瓦山区,选址于一船形台地之上,台地两侧及前后端均为悬崖。古堡北墙筑于台地中部,东、西、南依相对高度100余米的悬崖天险不筑墙,南端只有一条登上台地的小道。北墙中部开口,左右各筑一哨屋,墙北26m处有一道护城壕。

  • 标签: 古堡 皮山县 文物考古 钱币
  • 简介:文章对嘉庆时期爆发的张之乱进行了探讨,认为清代新疆地区由于特有的政治、历史和宗教环境,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交织,外国势力也时时觊觎新疆,这一切都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央政府的治边政策和吏治建设也是影响新疆稳定的重要因素。官制的不健全、地方官员的腐败以及封建伯克对各族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给新疆的政局带来不稳定因素,也给动乱组织者以可乘之机。有清一代,新疆发生的叛乱事件断断续续长达100多年。南疆地区几次比较大的叛乱活动无不与清代新疆的边吏素质有密切的关系。驻疆官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对新疆治理的好坏。

  • 标签: 清代 新疆 张格尔之乱 吏治
  • 简介:<正>《汗传奇——蒙古英雄史诗》一书日文译本被列入日本东洋文库第566号,于1993年7月由平凡社(东京)出版。本书为32开精装本,共429页。译者若松宽,1937年生于神奈川县。京都大学研究生毕业,文学博士。现任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是日本著名蒙古史专家,主要论文有:《准噶尔汗国的形成过程》(《东洋史研究》),《<汗传>与熔铁传说》(《蒙古语言文学》)等。

  • 标签: 形成过程 译本 传奇 出版社 蒙古语言文学 东洋文库
  • 简介:在蒙古族《》史诗中,从牧童到可汗、圣主的成长阶段分别体现了三种功能——生产、征战和宗教。功能的转换通过具有过渡仪式性质的“重生”来实现,这种功能的转换方式具有明显的蒙古族特色。它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传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北京木刻版《》的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受到了三功能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经由藏传佛教以及印度史诗和民间故事在蒙古族地区的流传而逐渐渗透的。

  • 标签: “三功能” 蒙古族史诗 《格斯尔》 功能转换
  • 简介:俄国对史诗《传》的研究[俄]Д.雷姆吉耶夫(Д·улымжиев)学者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英雄史诗《》或称《传》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史诗作品之一。从前,研究人员把《传》公正地称作中央亚的《伊里亚特》(古希腊叙事长诗--译者...

  • 标签: 《格斯尔》 布里亚特人 英雄史诗 科学院院士 符拉基米尔佐夫 俄国
  • 简介:杨遇春是清朝著名将领,其一生戎马生涯经历无数战役。道光六年(1826),由于爆发张叛乱,是年杨恰为署理陕甘总督,加之作战经验丰富,临危受命,在平定张叛乱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对其仕途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杨遇春 张格尔叛乱 边疆治理
  • 简介:一、引论蒙古学者策·达木丁苏伦在《的故事的三个特征》中指出:人民性是《》的重要特征,而笔者在对蒙古史诗《江》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江》具有狂欢特征,继而发现狂欢性是蒙古史诗的重要特征。笔者认为人民性与狂欢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在以后文章中给以关注。)

  • 标签: 《江格尔》 蒙古史诗 狂欢性 《格斯尔》 民性 发现
  • 简介:去阿尔卑斯山滑完雪以后,享受一下瑞士的阳光吧!4月的瑞士吕耶气候温和,此时前往是个不错的选择。吕耶是瑞士南部弗里堡州的一座中世纪小城,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最正宗、最出名的Gruyere奶酪原产地。

  • 标签: 瑞士 奶酪 阿尔卑斯山 自然风光 中世纪 原产地
  • 简介:北京木刻版《》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斯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的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 标签: 史诗传统 《格斯尔》 木刻版 汉译本 比较研究
  • 简介:蒙古文《》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中《镇压黑纹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 标签: 《格斯尔》 《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 口头性 书面化 异文
  • 简介:《江》研究中的文化观与史诗观日勒扎布在我国,关于《江》的产生和形成年代问题,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言而喻,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提出多少种观点,但13世纪毕竟是一个分水岭。因为,13世纪是蒙古社会正式跨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也就是说,《江...

  • 标签: 《江格尔》 文化观 蒙古史诗 英雄史诗 蒙古文化 民间文学
  • 简介:2009年5月25日,蒙古国总统选举委员会宣布:蒙古民主党候选人、前总理查希亚·额勒贝吉以百分之五十一点二四的得票率,击败蒙古人民革命党候选人、竞选连任的总统那木巴·恩赫巴亚,当选蒙古国新一任总统。

  • 标签: 勒贝格 蒙古国 蒙古人民革命 民主党 当选总统 候选人
  • 简介: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道光皇帝曼宁下了一道谕令:“……上年十二月,逆裔张,纠约布鲁特多人,欲乘岁除潜入卡伦。经长龄、杨芳分带官兵,探闻该逆向阿图什回庄前来,因被黑帽回子四百余人持械拦阻,旋即折窜出卡。杨芳带领官兵,连夜赶至卡外喀铁盖山内,追及贼尾,分路兜剿,立毙贼匪二百余人……,贼匪向山沟逃窜,我兵力追,剿毙三百余人,仅剩马贼三十余骑,拥护该逆上山。

  • 标签: 杨芳平 张格尔 清朝 中国 历史事件
  • 简介:主教雷戈里的历史作品《历史十书》长期以来被称之为《法兰克史》。书名的变更带来了对作品及其作者的全新认识。雷戈里并不是一位知道什么就说什么的"天真汉",而是具有高明的写作策略、注重创新写作体例的历史学家。通过调查《历史十书》成书后两百年手抄本的情况,比较它们对这部历史巨著的继承和修订,可以对雷戈里所开创的中古早期历史传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 标签: 《历史十书》 中古早期史学传统 圣史 俗史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所教授薛虹先生因病于今年7月1日不幸逝世,本刊深表痛悼!长期以来,薛虹教授一直关心、爱护、支持我们的工作。现将先生生前惠赐本刊的大作刊出,以表达我们深深的哀思和怀念。

  • 标签: 格尔必齐河 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 额尔古纳河 呼伦贝尔 卡伦
  • 简介: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amongtheAnthrosandOtherEssays。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围绕夏威夷岛历史以及库克船长被杀事件展开争论,互相指责对方是族群中心主义。这本身很有意义:任何鼓吹同一性的学者都会受到本身文化特殊性的制约;同时,极端的特殊主义也不符合人类具有超常交流能力的事实。人类学不必急于对普世和特殊做价值判断,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意义,在与人的临场交流中寻找答案。艺术生活是普世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由无数临场的艺术活动构成,具有自觉和他觉的互动特点,也具有反观和反思的辨证规律。艺术不仅仅是“走表”的娱乐,而且还是诗学创造与和睦共生的“大道”,能够通过形物体验、精神升华和美韵交流,把普世与特殊中和起来,达到生存交互性和互属性。深入生活,体验生存,这是避免极端普世主义与极端特殊主义的不二选择。

  • 标签: 格尔茨 协商艺术 担当人类学 新新综合
  • 简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此婚俗事象的起源;“尧达”的文化内涵,从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生殖崇拜文化遗存的视角作了叙述。对东西部裕固族文化中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之后作者认为:东西部裕固族文化的共同基础形成于东迁之前

  • 标签: 裕固族 尧达 尧达曲格乐
  • 简介:氏县作为今陇东地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在河陇交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考据与氏相关史料,对汉唐间氏县之沿革、迁置、地望等进行了仔细考证,认为氏县为秦县,其地望在汉唐间曾发生数度迁置,唐人已经在其地望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 标签: 乌氏 《水经注》 乌水 乌氏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