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鬼》(2016,韩国)以残酷战争中的无辜受难者作为艺术呈现的对象,关注极端生存情境中的命运遭际,虽难以摆脱个体苦难背后深邃的历史语境表述,但电影并非简单地对历史史诗的摹写与还原,而是试图以历史材料为基础进行想象化重塑,谋求与当下接受对象达成心理共振。从女性身体、殖民身份、文化身世三个维度出发,解析影片《鬼》如何通过创伤记忆的回顾、疗救与反思的方法与策略,最终实现了民族主体话语重构的目的。

  • 标签: 创伤记忆 民族主体 女性身体 殖民身份 文化身世
  • 简介: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自2014年开办两年以来,本人有幸先后观摩了北京人艺的话剧《白鹿原》和陕西人艺的话剧《白鹿原》。这两个演出版本,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如果说"北版"的《白鹿原》还带有"模仿"当地方言的性质,那么"陕版"的《白鹿原》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原生态,朴实中见精华。大幕开启,便将观剧者的神思带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渭河平原上。陕版《白鹿原》最大亮点是演员均采

  • 标签: 《白鹿原》 渭河平原 北京人艺 戏剧节 本土艺术 当地方言
  • 简介:本文主要对衢州广电总台“好水如歌”百村赛水赛歌会活动进行评析.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从该活动的创意上进行探讨,能反映出衢州的治水特色.其次,活动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突出乡土气息.再者,该活动重点发掘热点以及亮点,传播经验、提升效果.最后,运用多媒体多平台的联动形式,弘扬治水宣传效应.

  • 标签: “文化治水” 河长赛水 百姓赛歌 本土特色
  • 简介:地处湖南桑植地区的白族人作为白族族系的一支特殊群体,其"游神"仪式表现出对大理族源文化的吸收和与当地区域文化融合的双重特点,前者归因于桑植白族对大理白族的族源认同;后者因历史原因以致桑植白族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桑植地区其他族群文化的吸收借鉴。此外,从政府主导的角度看,自白族成立后,当地政府更加强烈地表示了族群身份认同的愿望,而"游神"仪式及其音乐便成为了建构族群身份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游神 桑植白族 族群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