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草书史上有两大黄金时期——东晋和盛唐。汉末到魏晋是草书(严格说是今草)从初创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草书从张芝到二王的发展过程。东晋草书风格俊逸清刚,有平淡冲和的萧散之气。晋人的书风是“无意得之”.不太受规矩法度的束缚。

  • 标签: 草书 盛唐 黄金时期 东晋 张芝 今草
  • 简介:卡绘画是藏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交通、语言、风俗等壁垒,国内外大多数艺术爱好者对卡艺术审美所知甚少,缺乏系统的理解。甚至简单的认为:卡只是一种宗教用途的工艺美术品。本文从卡艺术的形式、内容、绘画语言、历史与心灵和理论著述等方面对卡中蕴含的种种独特艺术审美特质作一探讨,以还原卡作为绘画所具有的艺术审美。

  • 标签: 唐卡 审美 形式 内容 理论
  • 简介:“敦煌乐谱”自发现至今,中外诸多学者对其解读倾注大量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逐步为学者证实的相对稳定的结论,是古代乐谱留给我们的宝贵信息,对深入了解唐宋音乐形态,尤其是音高组织形态(如调式、调高、调性等)特征,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以前辈学者解译敦煌乐谱及其他乐古谱的成果为基础,通过对若干译解谱例的宫调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当时音乐实践,从音乐理论和实践关系角度探讨俗乐二十八调的某些特征。笔者认为,敦煌乐谱等古谱研究应走进传统乐律学视野,与乐律、宫调、乐谱、乐器等研究形成良性互动,在唐宋音乐实践的大背景中阐明自身特征,共同深化中国古代音乐形态研究。

  • 标签: 二十八调 唐俗乐调 敦煌乐谱 五弦琵琶谱 音乐实践 唐代音乐
  • 简介:众所周知,地球上最南端和最北端被称为地球的两极,而地球上的最高端——西藏,则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那是一片圣洁而又神秘的土地,也是地球上至今未被污及的一块净土。也许正是由于地域环境的特殊,才诞生出特殊地域的文化形态——卡艺术。千百年来,卡承载着藏民族对土地和神灵的崇拜;寄托着藏民族对来世的企盼;积蕴着藏民族顽强勃发的生命力;记录着藏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支撑着藏民族一代代顽强地生存、繁衍!它凝聚着极地佛光,把艰深的教义通过艺匠虔诚地精心绘制,形象直观地展现于世。如今,这门具有独特魅力和典藏价值的艺术日益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热衷收藏、研究卡的人也日益增多。为了能使广大唐卡爱好者对卡艺术有一个基础性了解,本期"对话"我们分别对著名藏族艺术家尼玛泽仁、收藏家季宏敏、修复专家邰武旗三位先生进行了采访:尼玛泽仁先生对卡艺术的产生、发展及自身创作现状和体会进行了生动阐述;季宏敏先生对传统卡的收藏与鉴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读;邰武旗先生对如何采用技术手段对卡作品进行保护、保存进行了普及性介绍……

  • 标签: 唐卡艺术 文化形态 尼玛泽仁 藏民族 收藏家 地域环境
  • 简介:儒家巍巍继大宗,闲来妙驭墨池龙。别求势韵晋外,一脉篆分郁古风。

  • 标签: 马一浮
  • 简介:莱奥什·雅纳切(LeosJanacek),继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捷克作曲家。他是大器晚成者,早期作品并不成功,直到四十岁创作了第三部歌剧《耶奴发》才开始声名鹊起,之后创作的灵感从未枯竭。他作有两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作于1928年,他逝世的前半年,是他最后一首室内乐。作品原标题为“情书”,乐章间尽是雅纳切对比他小三十八岁的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的情感。

  • 标签: 雅纳切克 弦乐四重奏 早期作品 《耶奴发》 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卡是藏民族独特的佛教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膜拜、传播、净化和审美等功能。传记卡是西藏祖师卡的一部分,表现的内容是在藏传佛教领域中具有高深学问和非凡造诣的宗教领袖的生平故事。宗喀巴传记卡是西藏祖师卡的代表之作,也是卡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本文以宗喀巴传记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西藏传记卡的后期发展过程,宗喀巴传记卡形成与繁荣背后深刻的历史及宗教原因。

  • 标签: 宗喀巴 藏传佛教 传记唐卡
  • 简介:近日.美美家艺术·家CSR项目传来好消息.”美美家·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在2012年日本G—Mark大奖(日本优良设计大奖)中.获得公共领域的”社区研究特别奖“。据悉.该奖素有“东方设计奥斯卡奖”之称.美美家·新通道是国内第一个获此虚荣的项目。

  • 标签: 通道设计 CSR MARK 日本 优良设计 MARK
  • 简介:近见老友田盛的一批油画新作,为他那自由奔放的笔触、充满激情的色彩和含蕴深厚的诗意所感染,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真是一首首七彩交响的乐章!我是从中国画的视角看他的油画的,我是把他的油画当做大写意的中国画来读的,甚至想:他的这批新作,如果是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画在宣纸上,谁又能说它不是现代风的中国画呢?他的这些油画,无论从绘画语言上、造型观

  • 标签: 克盛 绘画语言 造型观念 气韵生动 水墨为上 工具材料
  • 简介:据《元刊杂剧三十种》记载,元杂剧存在着“坐演”的情况,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可以溯源于唐代燕乐“坐部伎”的堂上坐奏。唐代坐部伎乐经由后晋传入辽国,成为辽国的“大乐”;金灭辽后,辽大乐又转而传入金教坊之中,并对当时的连厢搬演、坐台、坐排场演剧、《董西厢》等表演形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元人杂剧的演出。由此可以发现乐影响元曲的一个重要例证。

  • 标签: 杂剧 坐演 连厢搬演 辽大乐 坐部伎
  • 简介:2013年5月23日下午,由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办的“舞蹈剧场《肥瘦宋》创作研讨会”,在中国舞蹈家协会赵汝蘅主席的关心和推动下,解放军艺术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解放军艺术学院部队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召开。舞蹈界的新锐与大师集聚一堂,共同研讨舞蹈剧场《肥瘦宋》的创作模式、创作经验。本文依据现场发言摘要整理。

  • 标签: 舞蹈剧场 《肥唐瘦宋》 中国文化 肢体语言 创新
  • 简介:在长时间以来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往往沿着以艺术语言为基准的教学模式发展,当然,这涉及到在艺术教学中什么东西可教、什么东西能教的问题。事实上,仅从教学的角度,我们已经不断认识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实,就是教学作为启蒙的手段对人类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

  • 标签: 实验教学 丛书 主编 艺术教学 教学模式 艺术语言
  • 简介:《赛德·巴莱》的公映在海内外引发了不小的影响,但影片主人公莫那·鲁道的后人赛德克族人,对片中有关"雾社事件"的民族主义叙述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疑虑。本文即由此为出发点,结合台湾原住民的历史际遇,试图讨论在他者文化不断干预、解读与命名之下,台湾原住民如何面对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

  • 标签: 台湾原住民 赛德克 文化身份认同 他者
  • 简介:“生命”组画1944年1月23日,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EdvardMunch]去世,他的油画1008幅、版画15391张、水彩画和素描4443幅、雕刻7件全部捐赠给奥斯陆市。1要对全部作品进行研究显然是一项过于浩大的工程,而“生命”组画。却为人们探究他的艺术风格、生命哲学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

  • 标签: 生命哲学 蒙克 死亡 艺术风格 爱德华
  • 简介:作为艺术市场三大板块之一瓷杂板块中的绝对主力。陶瓷不仅是所有艺术品类市场表现相对稳定的板块,也是各类鉴定博弈最为激烈的板块,从老古玩行到新藏家,从文博系统到文物系统,从拍卖行到古玩城。从“信实践派”到“信专家派”,从高科技到实物上手。切奠说各种真实的收藏故事如何丰富与传奇,就连各类“娱乐大众”的鉴宝节目也最喜欢拿陶瓷鉴定做节目效果。

  • 标签: 克拉克 装饰 艺术市场 相对稳定 市场表现 板块
  • 简介:《卡斯帕》是当代奥地利德语剧作家彼得·汉德影响最大的“说话剧”,其戏剧主题是探讨现代舆论对人思维的控制,以及语言与人的存在的关系。主人公卡斯帕习得语言,沦为语言相对论与大众文化制造的产品,成为流行文化和媒体文化下我们每个人的象征和写照。通过对舞台传统戏剧性的消解与汉德式的荒诞,彼得·汉德把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倾向推向极致,以语言游戏本身来批判语言的合理性及其对人的压迫。

  • 标签: 《卡斯帕》 彼得·汉德克 奥地利戏剧 德语戏剧 说话剧
  • 简介:瓦格纳是德意志歌剧的改革者,他的歌剧不同于其他人,在他的歌剧中,始终坚持着戏剧至上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豪塞》序曲的介绍,从它曲式结构的特征和管弦乐队的解读方面入手,以感性的方式体会音乐外部,理性的方式分析音乐内部,全面阐述曲式结构与管弦乐队对其歌剧的重大影响。

  • 标签: 三部曲式 感性 管弦乐队 音色
  • 简介:藏传佛教的度母和西方基督教的圣母是东西方宗教画中最普遍的女神题材。由于社会现实、文化背景和宗教传统的差异。二者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共通性的同时。在表现方式和宗教内涵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夏吾才让的卡和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的比较研究入手,探讨了度母和圣母在中西方宗教画中的不同特色,分析了藏族卡作品中度母形象和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形象的差异及其原因.希望能为卡的世俗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宗教画 热贡唐卡 度母 圣母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