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学界,由于政治及传播学的互相融合,政治传播(含电视政治传播)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政治者对传播的研究兴趣多集中在媒介所起的政治作用,传播学者往往注意政治场景(politicalcontext)对传播产生的影响。电视政治作为政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 标签: 《看东盟》 电视栏目 电视政治学 国际政治格局 电视产业化 文化政治视角
  • 简介:  现在讨论抽象艺术、构成主义,我们不会停留在一般艺术史、哲学层面,而是扩展到社会学、政治领域.艺术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政治环境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 标签: 塔特林构成主义 政治学隐喻 构成主义政治学
  • 简介:作为近年来为西方学界所重新"发现"的文化理论家,克拉考尔在流亡美国之前的"早期思想"应该得到更多关注。不同于晚期克拉考尔对电影媒介的"本体论"思考和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批评",克拉考尔在魏玛时期通过对"散心"这一日常概念的再建构,试图发掘都市大众在电影院中所获得的感官体验背后蕴藏的政治潜能。而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更是进一步延伸克拉考尔关于"散心"的思考。在如今"理论之后"的困境之中,重访克拉考尔与本雅明的审美—政治理论也许能为我们突破既有的文化理论和批判理论的思维限定,重新辩证地思考大众文化提供新的可能。

  • 标签: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 日常概念 艺术作品 政治理论 电影史
  • 简介:  几天前,我观看了陈志光的最新个展(,不可否认,展览的确给每一位观者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然而,我却无法人云亦云大唱赞歌.  ……

  • 标签: 光动物 动物政治学 蚂蚁评
  • 简介:“舞蹈大概是最难以讲明白的一种艺术形式,可它却是世界上最通行最易懂的一种艺术语言。”一句简单的言语,却是先辈傅兆先老师给予学生珍贵的教导,他是中国第一部民族舞剧《宝莲灯》的男主演,更是学生心目中“天马行空的傅大帅”,追忆往事,已然过去整整30年。

  • 标签: 舞蹈学院 人才培养 应用型 政治 青年 山东
  • 简介:《元世祖出猎图》是以忽必烈皇家游猎生活为背景而展开的图像学描述,在北族行国政范畴内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首先从图中“骑士臂鹰”形象谈起,搜讨相关图像资料,并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力图再现“海青擒天鹅”之历史场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蒙元时期“柳林春猎”问题,即从图像学的角度阐释行国政的另一种意涵。

  • 标签: 元世祖出猎图 臂鹰 海青擒天鹅 柳林春猎 行国政治
  • 简介:治学之本实践第一──读《溯流探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崔宪《溯流探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一书终于新近出版了!这是老一辈音乐学者黄翔鹏先生奉献给社会的第二部学术论文专集,也是他在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为求真、求实,解析历史阙疑而向纵深艰难挺进所耗费巨大心...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实践第一”观点 音乐研究 曾侯乙编钟 溯流 民间音乐
  • 简介:因求知、创作所需.在我当演员时.就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听过中国舞蹈史系列讲座(孙景琛、董锡玖、王克芬等分别授课)。此后.文化艺术出版社以讲稿为基础——以断代史为基本构架.分册出版了中国舞蹈史。它成为我经常学习、翻阅的书籍.那时.对研究舞蹈史之艰辛还只是“局外人”的体会。

  • 标签: 《中国舞蹈发展史》 修订本 治学精神 王克芬 民族文化
  • 简介:美术史论家、美学家葛路教授,原名葛光植,1926年生于陕西定边。自幼喜爱文学,中学时期就发表过短篇小说和新诗作品。1947年在北平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求学期间,参加学生运动,曾是平津大学新诗社社联成员。1948年从鲁迅散文诗《路》取义更名葛路,奔赴解放区华北大学学习。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后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交际处、政务院人事局、中央人事部工作。1953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任《美术》月刊编辑;1961年受聘吉林艺术学院,执教中国美术史;1979年受聘北京大学哲学系,在美学教研室担负中国美学史和书画美学的教研工作。从葛路的艺术经历可以看到他从文学专业转向美术领域,完全是由工作需要决定的。葛路踏踏实实在中国美术史论和美学园地辛勤耕耘数十年,锲而不舍,汗水与心血终于浇灌出学术研究的累累硕果: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中国

  • 标签: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艺术 绘画理论 中国美术史论 中国古代绘画 山水画
  • 简介:余从先生原籍山西五台,1931年出生于太原。1949年9月于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科结业,分配到中央戏剧学院乐队,不久调至教务处。后进入戏剧理论教研室中国戏剧史教研组,跟随著名中国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进修戏剧史,同时也在周先生身边做助教工作。1955年余先生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史研究室,在杜颍陶、傅惜华、黄芝

  • 标签: 余从先生 先生治学 治学风范
  • 简介:好莱坞之所以能创下零成本拍大片的奇迹,正是利用了他国政府的税制激励政策的漏洞。在大西洋两岸的跨世纪电影博弈中,作为电影发源地的欧洲,虽屡战屡败,依然在屡败屡战。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其苦守了多半个世纪的电影防线终于在好莱坞的强大攻势之下全线崩溃。好莱坞凭借其强劲的营销肌腱,外加可以将自己的顶级明星随时配送到欧洲各地参加电影

  • 标签: 好莱坞 激励政策 本土电影 德国公司 税制 政府资助
  • 简介:刚田是一位书法篆刻家,他的艺术成就并不以理论研究为标志,他的主要志趣和精力投注于创作。然而正是在深入创作的实践中,他对理论有了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理论的起点是创作-归依仍然是创作。当然,这不等于说刚田的理论研究是浅层次的,他的研究涉及了书法篆刻的史学、美学、批评、技法、教育等各个领域,不但具有相当的深度,且还发前人所未发,见解独特。

  • 标签: 创作 刚田 研究 理论 书法
  • 简介:裴斐既是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又是文学理论家,在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成绩斐然。裴斐有关李白、杜甫研究的系列论著,以宏阔的审美眼光、扎实的理论功底探讨问题,故而站得高、看得远,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其论著文笔犀利、观点鲜明、思虑周密、结论翔实可信,切实解决很多具体问题,在学术界产生较为广泛而长期的影响。裴斐的治学坚持无征不信、严谨求实的原则,立论不同凡响、独树一帜。他的学术研究既贯穿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感,还融入作者强烈的感情。这种学术品质是创新精神、批判意识与坚韧品格多方面的结合,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古代文论研究 李白诗歌 无征不信 杜甫诗歌 唐代文学 文学理论家
  • 简介:蔡元培是二十世纪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他在1917年上任北大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提出治学为本、砥砺德行和尊敬师长三条主要学习宗旨。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巨大,"以美育代宗教"一说拉开了中国近代美育的帷幕,通过美学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整一,由民族文化、个人主体性和道德性挖掘,对审美教育的非功利性强调,蔡元培以研究为本和艺术启蒙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现代性文化中心和中西融合的局面。

  • 标签: 内在 超越性 文化学统 美育 审美现代性
  • 简介:邝健行先生,祖籍广东台山,1937年生于香港。1962年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中文系(新亚书院后来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成员书院)。1963年赴希腊,入雅典大学。1971年获雅典大学哲学博士。随后返港,入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1995年转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2002年退休,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及新亚研究所教授、图书馆馆长至今。邝健行先生学术活动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希腊古籍的中文翻译;二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集中在唐代杜甫和律赋的探论;三是韩国朝鲜时期诗话以及中朝诗歌交流的研究。先生工古典诗歌,退休以后,学术研究之余,组织诗社,提倡风雅,指引后辈。其著作略举数种:《柏拉图三书》、《追思录》(以上翻译)、《诗赋与律调》、《科举考试文体论稿:律赋与八股文》、《杜甫新议集》(以上论文集)、《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朝鲜人著作两种:干净衙笔谈、清脾录》(以上编著及点校)、《光希晚拾稿》(诗文集)。本刊特委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一级导师董就雄博士就相关学术问题采访邝健行先生,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 标签: 中文翻译 访谈录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中国古典文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手风琴传入中国后的特殊经历的描述和分析,透过其历史发展的“过程”,阐释了这一外来乐器如何及为何在中国政治结缘而形成其独特文化现象的缘由。

  • 标签: 手风琴 乐器与政治 民族认同 政治改造
  • 简介:李纯一先生是音乐学界颇受学人敬重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是读着纯一先生的史学著作成长起来的。值此先生95岁华诞庆典之时,看到先生依然健硕敏捷,文思灵动,不禁感念顿生。捧读先生的《困知选录》(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其间所收29篇文稿浸润着的“困知”精神,着实让笔者心动不已。今仅将其间与自己所从事研究关系密切的、与乐律学史有关的几篇文稿析出,静心拜读,

  • 标签: 治学思想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精神 感悟 专家学者 史学著作
  • 简介:本文记叙了中国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黄翔鹏近50年的独特音乐生涯。对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学者品格,作了较全面的介绍。通过本文作者与黄翔鹏近20年学术交往的回忆,用大量的事例,赞扬他“系古今、辩名实、重实践”的治学原则和敢于坚持及维护学术研究成果的作风。

  • 标签: 黄翔鹏 音乐生涯 治学原则 学者品格
  • 简介:对艺术而言,不论研究或是创演,一些情怀是必不可少的。苏轼在《江行唱和集序》中就有“已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之意境,进而有了“有所不能自已而作”的冲动。这就是他在“博观”“厚积”后从情怀中自然而然生发出的。

  •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文艺发展 感言 曲艺 情怀 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