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978年,33岁的德国青年彬偶然间读到了李白的诗,随即对中国诗歌、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后,他找了一个中国人做老婆,交了一群诗人朋友,并开始了30几年的中国文学研究生涯。到2006年的时候,彬已经是一个汉语流利,跟很多中国作家是朋友的德国汉学家,

  • 标签: 顾彬 中国诗歌 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 外国人 中国人
  • 简介:引子还得从楼的形状说起。若不是因为它的奇特形状,穗子不会看见许多她不该看见的事物,比如女人打男人,男人搂保姆,小孩们试验洞房之夜,老奶奶偷吃糨糊,等等。然而下面这个故事和上面介绍的几种情景并不搭界,只不过也是穗子和“拖鞋大队”的伙伴们借楼的形状看来的。楼是“凹”字形,四层,南面十二个窗子和北面的十二个窗子对称,东边,也就是凹字的底座,每层楼都是装有镂花铁栏杆的长廊,沿着长廊的十二间屋,门

  • 标签: 小顾艳情
  • 简介:鲁迅同随是两代人,给人的印象治学的道路似乎也不同。我们纪念随的文章多是从他讲解古典诗词的生动和深刻来谈论,这里我想说说新文学同先生的联系。那就从鲁迅说起。因为随先生较早地接近鲁迅,而且一生都在传播鲁迅精神,这方面的材料很多。所以这篇文章并不是牵强的应酬。

  • 标签: 鲁迅精神 顾随 古典诗词 新文学 文章
  • 简介:每时每刻我追逐的光一直都在我那样爱着丰沛浪荡的春天有时想,光就是那样顺着黝黑树干爬到树梢张望的吧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小院秋荷渐败兼寄红尘无人深院允相猜,可待枯荷雨后来。香国久为寻息壤,余寒似薄养仙胎。樽前楚客思同老,纸上萧娘甸亦哀。傥得西风成错会,此身徐甲肯重开。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平凡的世界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喜欢静坐一分钟沿着书的脊背,苦思冥想骨子里那根脆弱的神经多么像薄薄的瓷

  • 标签: 平凡的世界 活着
  • 简介:时代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时代也是吊诡的。譬如我们满怀着热情期待、憧憬过的经济时代,繁华市场的背后有多少浮华的泡沫?意识形态禁忌,政治高压,甚至非人的组织手段,固然造就过一个无声的世界;但是众声喧哗的市场,似乎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经济的基本问题是资本与市场。表面上看,它们削弱了传统的权力,给人们带来了公平、平等和自由竞争的机会。但问题是,这仍然是强者的公平与自由,而不是弱者的公平自由。事实是,无论在经济或文化范畴,普通人大多只能被迫承受国际资本或权力与资本合谋的市场“规律”,而无法与市场产生有互动意义的对话。在财经挂帅的经济乌托邦时代,人文学术价值的边缘化几乎是“顺理成章”的命运,但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止于文化凝聚力的下降和传统读者的疏离,而是同时也引起了这个领域从业者的价值混乱与自我怀疑。近年来,市场时代的文化(学术)泡沫现象与腐败问题已经为许多有识之士所关注,即使不谈抄袭、捉刀代笔、论文买卖一类极端的现象,思想贫乏,目光迟钝,学风浮躁,见解平庸,也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经济“规律”不仅要求教育、文化走进“产业化”的时代方队,也在本质上使文化(学术)活动日益蜕变成一种类似经济上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消费决定了生产,而消费...

  • 标签: 必要参照 顾随必要
  • 简介:秋深返故园在你这扇封满栏杆的窗前空坐阳光和狗,一床在秋风里舒展又凝固的棉被自行车轮切割树影,树影不断也不摇曳如

  • 标签: 故园 舒展
  • 简介:<正>客居城东来扬州经商头几年,我住在城东沙口区的一间民房里,据说二三十年前这儿还是一片田畴,全不似眼下这密匝匝的民居。近些年陆续有几座大型招商市场在此安落,惹得天南地北的商家如蜂似蝶,纷至沓来。于是,这

  • 标签: 顾坚 东沙 在乡下 使人 铺上 我爱
  • 简介:门掩春阴若许年,谁怜霜雪满华颠。淹尘世路沧桑尽,人手文章珠玉圆。夜雨书灯同索寞,幽居贫病惯周旋。长嗟耄耋夫子,杖履孤清倚暮烟。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历史几乎遗忘了明恩溥。明恩溥(ArthurH.Smith,1845—1932),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等地,兼任《字林西报》通讯员。1905年辞去教职,留居通州写作。明恩溥在华生活五十四年,特别熟悉下层农民的生活,对中国也较有感情,是最早建议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的人,并获得美国国会通过。

  • 标签: 明恩溥 中国人 气质 美国政府 庚子赔款 传教士
  • 简介:母亲从不说谎话自小起,母亲就教育我不许骗人但我最先学会了骗母亲母亲不止一次地对我讲关于贼被枪毙的故事随后就告诉我当贼就会有贼的下场

  • 标签: 诗歌 母亲 故事
  • 简介:<正>本刊编委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颉刚先生,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九时五十分不幸逝世,享年八十七岁。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分之三以上的年代里,他积极从事学术活动,并撰有大量的史学著作,成为我国近

  • 标签: 顾颉刚 红楼梦研究 编委会 历史学家 二十世纪 学术活动
  • 简介:我之所以读《文学自由谈》,是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文坛信息,而且文风活泼,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些见解甚至是很新鲜的。比如2004年第1期上的文章,王蒙的、红柯的、苏葵的、陈冲的、朱健国的、毛志成的……都很不错,一期中能有这么多篇耐

  • 标签: 《他不该如此顾封自怜》 中国 杂文 凡娘
  • 简介:汪精卫是民国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而谈起汪精卫,便会谈到陈公博和周佛海。其实在1938年12月,汪精卫脱离重庆国民政府,在香港发表“艳电”之前,他身边最重要的人物是孟余,党内外素有“汪”之称。孟余1888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上虞。1906年考入北京译学馆,次年留学德国。1916年应蔡元培之召,往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文科德文系和法科经济系主任,兼北大教务长,在北大教授中与胡适同负盛名。

  • 标签: 汪精卫 北京大学 北大教授 国民政府 民国史 周佛海
  • 简介:<正>按我们老家大庄的辈份,坚是我的堂哥,我父亲叫进贤,他父亲(也就是我的叔子)叫进灿,按理,坚应当和我们排名也叫“维”什么,但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对家谱看得很神圣的叔子却给他的儿子起了这么个名字。(不过从现在看来,这名字起得是颇有远见和喻意的)难怪坚发表作品时直用本名,而不像我,非要搞一个什么颇有悲壮意味的“残阳”的笔名。不过我

  • 标签: 顾坚 少年时代 进贤 乡村教师 乡村生活 别人家
  • 简介:颉刚,1893年5月8日出生江苏苏州,四岁入孙氏私塾始读《四书》《论语》,六岁听《山海经》,七岁读《孟子》《左传》《三国演义》等,八岁读《诗经》。十岁起养成买书习惯,十二岁写成一册自述《恨不能》。十三岁考入公立高等小学。1908年转进苏州公立第一中学,读

  • 标签: 顾颉刚 古史辨 胡适 山海经 三国演义 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