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历史叙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艺术与身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与读者用符际空间,利用社会文化语境、文化记忆和回忆行为(包括他们的个人文化记忆)去创造或阐释文本的意义。"纠缠的记忆"是指这一空间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现象,并将不同时空语境下的历史叙述连接起来。本文首先分析不同的时间(包括历史的、现在的、神话的、和虚构的)与空间的(包括地理的、神话的与虚构的)建构如何在历史与神话叙述中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叙述如何影响集体文化记忆和身份。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集体和个人文化记忆如何被卷入历史、神话叙述以及当代文化。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研究爱沙尼亚和芬兰的文学作品来分析该类叙述中的符号间性机制。索菲·奥克萨宁的小说《清洗》再现了爱沙尼亚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安东·汉森·塔姆瑟尔的戏剧《朱迪思》用一种新的方式重释了《旧约》中朱迪思的故事,将朱迪思的故事与萨洛米的故事以及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话语联系起来。本文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叙述意义和主题在爱沙尼亚的文化中,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语境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纠缠的记忆 历史叙述 神话叙述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爱沙尼亚文学
  • 简介:习作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遗憾的是我们所接触到的许多学生作文以一种灰色写作生态来呈现的,言语生命意识呈现异化、弱化的态势。在潘新和先生的《言语生命动力》理论的指导下,从心灵的高度、温度、深度、广度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灵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言语生命意识,实践绿色的习作生态课程。

  • 标签: 言语生命动力学 绿色习作生态 课程实践
  • 简介:古代作品常有如下的用词现象: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吕氏春秋·察今》)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楚辞·离骚》)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管子·小匡》)句中有着重号的词,或二,或三,或四,各成一组。各组中的每个词虽有细微的差别,而总的意义是共同的;结构虽不凝固,却已成一个整体,解释时不宜割裂。

  • 标签: “变文” 古代作品 吕氏春秋 成一
  • 简介:社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学术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此表现在:(1)社提出了“兴复古学”、“务为有用”的思想宗旨;(2)社大力弘扬忠臣义士的节概,政治思想上体现了心系国家、关心民瘼的基本倾向;(3)社的学术思想出现了划时代的一些变化:一是治学思想之变,由空谈心性的思辨之学转而为“务为有用”的实用之学;二是治学领域之变,由理学转而为以经、史为主体兼包天文、历算、象数、舆地、水利等博物之学;三是治学方法之变,由讲说、静观、体悟的向内之学转而为纂辑、考证、训诂、辨伪、勘察的向外之学。这几种变化意味着社在明末清初学术史上完成了一次学术思潮的大转折,标志着明代学术之终结和清代学术之开端。

  • 标签: 复社 古代 思想史 中国 学术思想 治学方法
  • 简介:同济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学习研究实验室(简称“三多”学习实验室)。教师可用该实验室对课堂教学进行全过程录像,以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进行剖析与反思。本文针对在职教师如何使用该实验室开展在职自我提升提出大师盘模式。该模式含四个基本要素:(a)设计阶段;(b)实施阶段;(c)反思阶段;(d)应用阶段。微型个案分析演示该模型的实际使用情况。作为评估方法文章把大师盘模式跟其他教师发展模式作了比较。教师通过多模态文本分析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自我剖析是大师盘模式的特色。

  • 标签: 教师发展 大师复盘模式 多模态文本分析 “三多”学习研究
  • 简介:论数量词语的叠李宇明华中师范大学数量词语的叠有多种,本文讨论如下四种:1)唤弟引一群孩子天天在自己窗外吵闹……(航鹰《蒺藜女》,《当代》1997年3期,下文简称《蔡》,141页)2)一辆辆拖拉机开来了,那是寨子的人拉着满车的大米在寻找他们的逃走的...

  • 标签: 复叠式 周遍性 数量词语 “都” 句法位置 分离性
  • 简介:<正>《木兰诗》“唧唧唧唧”一句中“唧唧”一词,对它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余冠英先生选注的《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08页)注为:“唧唧,叹息声。”林庚、冯沅君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看版上编第一册第266页)亦云:“唧唧,叹息声。”黄丘洲先生《文言难句例解》(福建教育出版社)注云:“‘唧唧’解为‘织布声’切近实际。”朱星先生在《注释学刍议》(《河北师院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一期)中历数了九条理由,认为“‘唧唧’不是叹息声,而是机杼扎扎之声”。席文天先生在《〈木兰诗〉注解订疑》(《文史知识》)中华书局版1991年第11期第110页)一文中认为“唧唧”当指“虫鸣声”。此三说中正确的解释应是哪一种?

  • 标签: 《木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释学 呜声 折杨柳 诗歌
  • 简介:1874年,英国汉学家艾约瑟(JosephEdking)在提交第二届远东会议的论文《文字产生之初的汉语状况》(TheStateoftheChinesempopattheThaeofInventionOfWriting)中提出汉语有复辅音(声母)说。过了50年,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一问题的是中国学者林语堂的《古有复辅音说》(...

  • 标签: 复声母 上古汉语 复辅音 上古复声母 方言比较 汉藏语系
  • 简介: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常常会出现文体不明晰、立意不准确、条理不清晰、情感不丰富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体、深化立意、理清思路和投入情感,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写作。

  • 标签: 高中语文 习作教学 思路
  • 简介:<正>看一眼题目,准会有人问:现在什么时候了?还谈悲剧!偶然置身于流行音乐会或时新舞会中,在流行音乐的旋律中,在旋风般的迪斯科舞的节奏中,在这内心情欲近乎赤裸的宣泄中,还会有悲剧艺术的立足之地吗?然而,我想只要这个世界

  • 标签: 悲剧艺术 中国古典悲剧 流行音乐 恩格斯 济金根 正面人物
  • 简介:上古汉语有没有复辅音声母,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自从“古有辅声”说被提出来开始,直至今日,学术界两种观点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说有,说无都大有人在。遗憾的是,作认真分析,讨论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从分析“谐声”和“假借字”入手,指出这两种材料都不足以证明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CI-(一般辅音如[K]加边音[I])型辅声的问题。

  • 标签: 复辅音声母 说文解字 同声必同部 方言区 古汉语 谐声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词语避与词语反复是汉语修辞的两种不同的方式。一般说来,文章尽可能避免词语的重复,因为语词一再重复会使语言显得罗嗦、平淡、乏味:从更准确地表达,描绘千差万别的事物和抒发千变万化的丰富思想感情看,就更应多方面选择词语,尽可能避免词语的重复以形成词语的参差、变化美。但有时为了加强语气,突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又可以特意重复某些词语和句子,形成整齐、反复的美。

  • 标签: 汉语修辞 词语 反复 避复 辩证法 思想感情
  • 简介:摘要有了函数概念后,再从函数的角度对前面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了动态分析,用一次函数把上述三个不同的数学对象统一起来认识。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方程(组)与不等式等数学对象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大对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之间联系的认识,加深知识间横纵向的融会贯通,提高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认知结构,学生逐步学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用函数观点去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 标签: 初中 数学 教学情境 激发 原动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儿童芊芊从1岁4个月到3岁3个月自然语言产出的语料,研究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过程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芊芊从1岁8个月到2岁6个月期间开始习得动力型情态动词,“会”最早习得,“敢”、“能”、“要”、“可以”和“肯”随后习得,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与其使用频率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2)芊芊最早习得动力型情态“能力”意义,然后逐渐习得了“勇气”、“意愿”等意义,但却没有习得“善于做某事”和“有把握做某种判断”的意义,此外,早习得的情态意义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3)情态句的句型呈现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句法结构呈现逐渐复杂化的发展趋势;(4)影响动力型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因素,除了动力型情态动词自身的特征外,还与看护者的语言输入特征以及儿童心理理论水平有关。

  • 标签: 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 早期习得 个案研究
  • 简介:诞生仅十余年,博客写作已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表达方式,大众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恒河沙数般的博客写作,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其不可阻挡的生命活力。尽管如此,其不可估量的广阔空间仍然是一片有待开垦的沃土。

  • 标签: 写作 博客 原动 自由 社会意识形态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