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在恶性骨肿瘤护理中的运用意义,从而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入的64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患者心理护理后希望水平得分为39.44±4.23,社会支持得分为38.79±6.14,积极应对得分为29.65±7.17,明显高于干预前,消极应对得分为21.59±6.21低于干预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干预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患者的总健康状况、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等领域得分增高较明显;患者的恶心与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下降等几个症状领域的改善较明显。对比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得分变化均不明显;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治疗的持续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从呈正相关变化为呈不相关。结论采用针对改善患者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在护理过程中应该不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注意将社会支持从情感支持调整为实质性支持。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希望水平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骶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肿瘤彻底切除与功能保留间存在矛盾,导致该部位手术难度加大,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很高。本文报告1例以平阳霉素辅助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为主,综合治疗成功的巨大骶骨巨细胞瘤,追踪时间10年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翼螺钉在腰骶区L5/S1节段固定融合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于北京朝阳医院行L5/S1单节段经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数据及随访期间疼痛及功能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随访X线及腰椎CT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内固定位置、有无松动等并发症及融合情况。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计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9.6±5.2)岁,随访时间(16.2±1.7)个月。患者手术时间(144±21)min,术中出血(103±20)ml,术后引流量(80±34)ml。患者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0.9±0.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1±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0.9±0.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66.2%±8.0%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6.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失败、融合器移位等情况,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68.8%(11/16)。结论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对腰骶部进行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来治疗腰骶部椎管狭窄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减压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术后断棒的发生并探讨相应的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19例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9.6±5.2)岁,通过术后规律的随访评估患儿矫形效果、内固定在位情况,记录出现断棒的时间及位置,并测量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等指标,分析相应的翻修手术方案及效果。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共有3例患儿发生了断棒,因此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术后断棒的发生率为15.8%(3/19)。依据3例患儿各自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方案并行脊柱单纯后路翻修手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为骶髂关节缺损处的充分植骨融合。在翻修手术后,有2例患儿的侧凸Cobb角得到改善(91.5°比47.5°,49.0°比28.0°),1例患儿的冠状面平衡得到改善(40.3 mm比24.3 mm),且均无并发症的再发生。结论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患儿术后断棒的发生比较常见,这可能与其独特的畸形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个性化的翻修策略和骶髂关节缺损处的充分植骨融合将保证翻修术后脊柱平衡的重建与维持。

  • 标签: 骨疾病,发育性 骶骨发育不良 腰骶部畸形 断棒 翻修手术
  • 简介:磁场结合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这种观点己被近年来的许多实验所证实,本文论述了磁场联合抗肿瘤药物抑制肿瘤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细胞生长活性、细胞膜、细胞周期以及荷瘤动物肿瘤生长、生存时间等各方面的影响),从离体和在体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结合磁场在肿瘤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就该领域研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看法。

  • 标签: 磁场 抗肿瘤药物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和骶骨翼螺钉(SAS)内固定技术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7.9±8.2)岁,随访时间(2.6±0.4)年。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和再次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4例患者中近端ASD患者14例,远端腰骶部ASD患者8例,近端远端同时ASD 1例,上下融合中间节段ASD(“夹心”ASD)1例。邻近椎体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T值)为-1.98±0.91,其中10例T值<-2.5。手术时间为(125±36)min,术中出血量为(85±33)ml。术后下地时间为(3.1±1.9)d,住院日为(9.0±2.6)d。术前患者腰痛VAS为(5.2±1.0)分,腿疼(6.8±1.9)分,ODI评分56.6%±12.8%。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为(1.4±0.6)分,腿疼(0.9±0.4)分,ODI评分13.8%±6.3%。末次随访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在末次随访中,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尚未再次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结论CBTS及SAS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腰椎ASD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对于骨量降低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 标签: 腰椎 邻近节段退变 皮质骨轨迹螺钉 骶骨翼螺钉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针状电极剜除膀胱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12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侧壁、输尿管口周围,用针状电极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记录手术时间、是否诱发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复发情况等.结果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侧壁肿瘤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切除肿瘤15枚,肿瘤大小0.8~3.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1~25min.侧壁肿瘤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出血少,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术后随访3~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基本消除闭孔神经反射,能够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并可做精确临床分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未来膀胱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 针状电极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诊断中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50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30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均取血清进行化学发光法测验,并分析三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卵巢癌组患者的CEA、CA125、CA153、CA199跟良性组、健康组相比,较后者更高(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4.83%,灵敏度为86.54%,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明显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结论血清CEA、CA125、CA153、CA199联合检测卵巢癌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检测,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价值
  • 简介:一个个让人揪心的例子一岁的扬扬。因为感冒发烧一直不好,家人带她到医院检查。查血象后医生发现,扬扬并非只是感冒发烧那么简单,进一步检查,发现她肝脾、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爸爸妈妈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扬扬是那么可爱、乖巧,怎么可能患上白血病呢?妈妈一遍一遍问医生,但是,答案还是没有改变。

  • 标签: 肿瘤 儿童 淋巴细胞 白血病 淋巴结 发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搜集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9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49例中,皮质腺瘤19例,肿瘤直径1.0~4.0cm,有包膜,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皮质腺癌4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肿块。嗜络细胞瘤14例,单侧,良性,瘤体大,平扫不均匀,实质强化明显,低密度区无强化。髓质脂肪瘤4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CT表现。转移瘤5例,均为肺癌转移,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畸胎瘤3例,CT可见脂肪密度或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做出诊断是有可能的。对于体积较大的肾上腺肿瘤,还需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针状电极剜除膀胱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12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侧壁、输尿管口周围,用针状电极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记录手术时间、是否诱发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复发情况等.结果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侧壁肿瘤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切除肿瘤15枚,肿瘤大小0.8~3.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1~25min.侧壁肿瘤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出血少,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术后随访3~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基本消除闭孔神经反射,能够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并可做精确临床分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未来膀胱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 针状电极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生长速率(TGR)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早期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NEN患者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53±11)岁。测量患者基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及检查间隔天数,利用公式计算治疗后3个月的TGR。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TGR测量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TGR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最佳截断值。在治疗后3个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将评定为疾病稳定(SD)的患者及总体患者分别通过TGR最佳截断值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GR对于预后的影响。结果TGR最佳截断值是-5.8(%/月),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24~0.999,P<0.001),观察者间ICC为0.955(95%CI:0.907~0.978,P<0.001)。根据TGR分组,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相较于TGR<-5.8组,TGR ≥-5.8组不论在总体患者(HR:10.906,95%CI:1.953~60.898,P=0.006)或是SD患者(HR:14.354,95%CI:1.602~128.627,P=0.017)中都观察到更高的进展风险,TGR ≥-5.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GR能够反映NEN早期抗肿瘤药物治疗疗效并且与预后相关。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肿瘤生长速率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估 无进展生存期 诊断试验
  • 作者: 李书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3期
  • 机构:李书明所撰论文《浅谈风湿骨病的中医治疗》被北京聚英杰授予“中华特色医疗研究优秀学术论文”。李氏溃疡散2012年4月20日香港国际中医药研究院授予“国际中医药优秀成果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