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16-5p(miR-16-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 1.19和骨肉瘤细胞MG63、Saos2、HOS内miR-16-5p、四分子交联体15(TSPAN15)mRNA和蛋白表达。在MG63细胞中转染miR-16-5p或si-TSPAN15,观察其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SPAN15、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Starbase网站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分析miR-16-5p与TSPAN15的靶向关系。将miR-16-5p和pcDNA-TSPAN1共转染,评估高表达TSPAN15对过表达miR-16-5p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hFOB 1.19细胞(1.00±0.12)相比,MG63、Saos2、HOS细胞中miR-16-5p表达量(分别为0.32±0.05、0.40±0.04、0.45±0.06)明显降低(F=156.204,P<0.05),TSPAN1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F=71.718、110.350,均P<0.05)。过表达miR-16-5p明显减少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F=150.136、117.228、154.971、89.479、98.373、130.880,均P<0.05)。敲减TSPAN15明显降低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F=93.206、107.030、109.326、115.625、146.113、139.300,均P<0.05)。过表达miR-16-5p显著降低MG63细胞中p-PI3K、p-AKT蛋白表达量(F=156.755、181.419,均P<0.05)。miR-16-5p靶向调控TSPAN15的表达。高表达TSPAN15可部分逆转miR-16-5p对MG63细胞内TSPAN15、CyclinD1、MMP-2、MMP-9、p-PI3K、p-AKT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6-5p通过靶向TSPAN15基因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骨肉瘤 微小RNA-16-5p 四分子交联体15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增殖
  • 简介:在骨骼中磷酯3激酶(PI3K)以异二聚体形态存在.它以及它下游的靶目标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一起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和GLUT-4转移;不同强度运动以及运动时间对骨骼中PI3K有着不同的作用,这也和胰岛素的调节有关.

  • 标签: P13K 蛋白激酶B(PKB/Akt)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运动
  • 简介:选用磷脂酶D作为工具酶,在异辛烷、正丁醇和水构成的微乳体系中,进行了蛋黄磷脂胆碱的精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浓度为0.24g·mL^-1,卵磷脂与氯化胆碱质量比为7:1,加酶量为11.0mg·m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起始pH为4.0,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磷脂胆碱的转化率达84.5%。

  • 标签: 蛋黄磷脂酰胆碱 氯化胆碱 磷脂酶D 催化精制
  • 简介:髂腰像两根弹簧,连接在大腿和腰椎上。如果它过度紧张,就会导致骨盆前倾,也就是像水盆倒水时一样不再处于水平位置;还会导致腰椎受到过分牵连,埋下各种腰背痛的隐患。适当放松伸展髂腰,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 标签: 3D 过度紧张 腰背痛 腰椎
  • 简介:鳙鱼俗名胖头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鱼头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我们所说的“脑黄金”,这是一种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大脑的磷脂中,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

  • 标签: 鳙鱼 磷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丰富 鱼头 脑黄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抗磷脂抗体(aPL)亚型在健康人群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IgA-aPL检测在A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006年悉尼国际APS分类标准,选取2019年7至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S患者共计21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6例,女152例,年龄(44.5±15.4)岁,包括原发性APS患者148例,继发性70例,并同期1∶1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IgA/IgG/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CL)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I)。比较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A-aPL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APS患者中,IgA-aCL、IgA-aβ2GPI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6%,而在IgG/IgM-aCL或IgG/IgM-aβ2GPI阴性的个体中,二者的孤立阳性率仅分别为2.3%、0.9%。IgA-aCL、IgA-aβ2GPI孤立阳性不能用于有效识别APS患者(P=0.216、1)。联合IgG/IgM-aCL诊断A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明显优于IgG-aCL单独使用时(AUC=0.776,P<0.01),而IgA/IgG/IgM-aCL三联检测时AUC为0.833,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对APS的诊断价值(P=0.287)。对aβ2GPI而言,联合IgG/IgM(AUC=0.875)或IgA/IgG/IgM型抗体(AUC=0.875)的诊断效能与IgG-aβ2GPI单独使用(AUC=0.869)时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IgA-aPL阳性APS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瓣膜损伤(P=0.044)及血小板减少症(P=0.014)。结论在已有的狼疮抗凝物、IgG/IgM型aCL和aβ2GPI等血清学标志物基础上,增加IgA-aCL与IgA-aβ2GPI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查对APS的预测价值,但IgA-aPL与心脏瓣膜损伤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抗磷脂抗体外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资料齐全的APS患者169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100例)和非血栓组(69例)。纳入患者年龄为(41±15)岁,男23例,女14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抗磷酯丝氨酸/凝血酶原(PS/PT)抗体,通过STA Compact凝血检测系统测定狼疮抗凝物(LA)。计算所有患者的全面APS评分(GAPSS)。比较血栓及非血栓患者抗磷脂抗体外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PS患者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血栓性APS患者年龄及病程显著高于非血栓性APS患者[(45±17)岁比(35±9)岁和M(Q1,Q3)12.0(3.8,84.0)个月比48.0(12.0,108.0)个月,均P<0.05],血栓性APS患者中男性、原发APS、吸烟、血小板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非血栓性APS患者(均P<0.05)。血栓性APS患者抗核抗体阳性、aCL阳性、抗PS/PT抗体-IgM阳性、抗PS/PT抗体-IgG阳性比例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血栓性APS患者(均P<0.05)。血栓患者GAPSS评分显著高于非血栓患者(均P<0.05),动脉血栓患者的评分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11.222,95%CI:1.119~112.544,P=0.040)及D二聚体水平(OR=1.002,95%CI:1.000~1.003,P=0.037)是APS患者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栓性APS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男性、原发APS、吸烟、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糖尿病比例更高、GAPSS评分、D二聚体水平更高。吸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APS患者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血栓 全面抗磷脂综合征评分 影响因素
  • 简介: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是防止细胞功能障碍和许多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蛋白质平衡需要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骨骼是机体“力量发动机”,并不断受到机械、热和氧化应激的挑战,这些事件无疑增加蛋白质的损伤,所以,需要有效的蛋白质运转来保持最佳的功能。因此,本文主要以细胞蛋白降解的三大体系为基础,探讨蛋白质降解在维持肌肉健康及促进骨骼生长方面作用,为促进骨骼生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蛋白酶体 细胞自噬 半胱天冬酶 肌肉生长
  • 简介:目的:了解复方牛磺酸口服液对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实验研究。方法:设41.7mL/kgBW、83.3mL/kgBW、250mL/kgBW三个剂量组,一个蒸馏水对照组和一个白砂糖对照组。各组连续灌胃给予受试物30天后检测小鼠负重游泳存活时间、血清尿素、肝糖原和血乳酸的含量。结果:受试物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加肝糖原含量,降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结论:复方牛磺酸口服液对小鼠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 标签: 牛磺酸 肌醇 抗体力疲劳
  • 简介:由于3-(异丁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具有能同时进行自由基聚合的乙烯基和水解-缩合反应的硅氧烷基,因而它是制备兼具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优良性质杂化材料的优良单体。利用其硅氧炕基水解-缩合或者进一步缩合反应的性质,将其与其它材料聚合或接枝可达到优化材料的目的。

  • 标签: 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偶联剂 改性
  • 简介:聚糖是构成细菌细胞壁基本骨架的主要成分,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青霉素等药物能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细菌肽聚糖分子中肽尾第三位氨基酸的种类、肽桥的结构以及邻近肽尾交联的位置,常被用作现代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肽聚糖是免疫系统的免疫增强剂,能用于疾病的诊治研究.把肽聚糖用于水产养殖等方面有利于解决生物抗药性问题及食品的药物残留问题.

  • 标签: 肽聚糖 诊断性氨基酸 免疫增强剂 药物残留
  • 简介:肌球蛋白是骨骼肌细胞重要的结构和功能蛋白,主要由两条重链(MyosinHeavyChain,MHC)和两对轻链(MyosinLightChin,MLC)组成。其中MHC在肌肉细胞中表达有多种同功异构型(Isofonn),同功型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和骨骼的收缩性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在不同运动形式的影响下同功型之间会相互转化。肌球蛋白MHC合成的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而运动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变化。神经及内分泌在运动对肌球蛋白MHC基因表达影响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 标签: 骨骼肌 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表达 运动训练
  • 简介:以甘油作为催化水合乙二工艺中循环NY3催化剂的溶剂,并探讨了甘油对原工艺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且用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油不参与原反应,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都是非统计重要的;最后得出了加入甘油溶剂时的较佳反应工艺条件:N2充压1.0MPa,NY3催化剂20g,水比≥4.6,甘油量在20~45g之间,反应温度120~140℃,反应时间约20min,产品的选择性可达95%以上。

  • 标签: 甘油 催化水合反应 正交实验 转化率 选择性 循环催化剂
  • 简介:化石资源的快速消耗、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壳聚糖已被大量研究证明是可再生、可降解和环境友好型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跟纤维素相似,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大量的氢键,壳聚糖的结晶度高、难溶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这里综述了一些国内外常用的小分子接枝壳聚糖、聚合物接枝壳聚糖和交联壳聚糖改性方法的一些研究进展.

  • 标签: 壳聚糖 改性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心衰组)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查体的健康对照32名(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TIM-3的表达。分选CD4+ 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抗TIM-3抗体刺激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35、IL-17、IL-22水平和CD8+T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和CD8+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结果心衰组TIM-3+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47%±1.06%比0.92%±0.27%,P<0.001),心衰组TIM-3+CD8+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6.12%±1.91%比1.77%±0.63%,P<0.001)。慢性心衰患者存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衰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泌IL-10和IL-3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心衰组CD4+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1.93±0.88比0.97±0.28,P=0.031)。心衰组CD8+T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分泌IL-35水平则低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61±13)ng/ml比(72±17)ng/ml,P=0.029]。抗TIM-3抗体刺激后CD4+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TIM-3抗体刺激(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8+T细胞后,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表面TIM-3升高表达,TIM-3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患者T细胞功能不全的调控。

  • 标签: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 心力衰竭 T淋巴细胞 免疫调控
  • 简介:解偶联蛋白3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研究证实解偶联蛋白3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及脂肪代谢等有关。就解偶联蛋白3的结构、分布、表达调控及其介导的线粒体活性氧生成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偶联蛋白3 线粒体 活性氧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MyoD和卫星细胞(SC)在骨骼再生和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变化,以及不同负荷运动和云南白药干预在骨骼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无负荷组(N)、中等负荷组(M)和大负荷组(H),然后将不同负荷组随机分成治疗(T)组和非治疗(n)组。建立大鼠损伤模型1d后,模型大鼠左侧后肢为治疗侧,右侧为非治疗侧,损伤后0、1、4、7、10d取大鼠后肢腓肠肌做HE染色,观察SC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用RT-PCR法测定损伤后骨骼MyoD表达。结果:骨骼形态学变化在损伤后0d、1d最严重;所有分组MyoD表达除MT、Mn组和NT、Nn组在10d时与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它各组与S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MyoD表达在不同组别T组与n组中,HT组较Hn组在4、7、10d均显著降低,MT组较Mn组无统计学差异,NT组与Nn组比较只有在4d时显著降低;所有分组SC数量在4、7、10d时与S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SC数量在不同组别T组与n组中,4d时不同负荷T组与n组比较有所增加,7、10d时不同负荷T组与n组比较显著增加(P&lt;0.01)。结论:云南白药在损伤过程中缩短炎症反应时间,加快了SC的激活与损伤修复,同时下调MyoD表达。MyoD和SC可以作为骨骼损伤后恢复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

  • 标签: MYOD 卫星细胞 云南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