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而地理图像往往承载了众多区域地理要素。本文对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提供图表型问题的答题步骤及解题办法。希望可以为实际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图表型 答题步骤 解题办法
  • 简介:摘要原发性膀胱腺癌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2.0%,其中脐尿管腺癌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01%~0.70%。原发性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总体预后差。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易出现误诊、误治。为推动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规范化诊治,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国泌尿系统遗传及罕见病联盟以及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组织专家根据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类及组织学来源、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编写此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膀胱肿瘤,原发性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 MRI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HCC)的116例患者资料,男87例,女29例,年龄30~79(59±10)岁,其中DPHCC 31例,非双表型肝细胞癌(非DPHCC)85例,并按照6∶4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51例非DPHCC,19例DPHCC)及验证组(34例非DPHCC,12例DPHC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获得独立预测指标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训练组中,DPHCC中环形动脉期高强化的患者占比高于非DPHCC[47.4%(9/19)比 7.8%(4/51),P<0.001]。环形动脉期高强化、强化的包膜是DPHCC的预测因素[OR值(95%CI)分别是10.17(1.70~60.80)、0.17(0.03~0.93),均P<0.05]。在训练组中,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8(95%CI:0.806~0.969)、78.9%、86.3%;在验证组中,以上3个指标分别为0.811(95%CI:0.655~0.968)、75.0%、82.4%。结论增强MRI列线图模型对DPHCC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生长速率(TGR)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早期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NEN患者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53±11)岁。测量患者基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及检查间隔天数,利用公式计算治疗后3个月的TGR。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TGR测量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TGR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最佳截断值。在治疗后3个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将评定为疾病稳定(SD)的患者及总体患者分别通过TGR最佳截断值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GR对于预后的影响。结果TGR最佳截断值是-5.8(%/月),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24~0.999,P<0.001),观察者间ICC为0.955(95%CI:0.907~0.978,P<0.001)。根据TGR分组,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相较于TGR<-5.8组,TGR ≥-5.8组不论在总体患者(HR:10.906,95%CI:1.953~60.898,P=0.006)或是SD患者(HR:14.354,95%CI:1.602~128.627,P=0.017)中都观察到更高的进展风险,TGR ≥-5.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GR能够反映NEN早期抗肿瘤药物治疗疗效并且与预后相关。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肿瘤生长速率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估 无进展生存期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后尿道瓣膜症瓣膜切开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膀胱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膀胱顺应性改善,排尿期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下降,上尿路积水明显改善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未改善组,膀胱顺应性显著高于未改善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未改善组(均P<0.05)。结果表明,后尿道瓣膜症瓣膜切开能改善术后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力。手术后上尿路积水是否改善与膀胱残余尿量、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是否改善有关。

  • 标签: 儿童 后尿道瓣膜症 瓣膜切开术 尿流动力学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43例NB住院患儿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NB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者设为训练集,后者设为验证集,对两者的一般参数进行比较。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纳入的227例NB患儿中,男121例、女106例,年龄(10.2±3.8)岁。训练集和验证集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40 cmH2O(OR=4.76,95%CI:2.01~11.26,1 cmH2O=0.098 kPa)、伴有膀胱过度活动(OAB)(OR=3.08,95%CI:1.34~7.04)、膀胱顺应性(BC)<20 ml/cmH2O(OR=3.65,95%CI:1.41~9.47)、既往泌尿系感染史(OR=2.73,95%CI:1.09~6.81)以及腹压或其他排尿方式(OR=2.86,95%CI:1.20~6.82)是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上述参数建立儿童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4(95%CI:0.77~0.91)和0.86(95%CI:0.79~0.9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NB上尿路损害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临床适用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高危患儿并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童 神经源性膀胱 上尿路损害 预测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是一类罕见的起源于人体的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近40年来,NENs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上升。本文回顾分析了NENs在全球的流行现况,总结了不同人群、地区、不同发病部位的NENs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NENs的认识,有助于NENs的进一步预防和控制。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流行现状 发病率 预防与控制
  • 作者: 李渊 王欣鑫 阎于珂 杜雪芹 杨晓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肝胆外科,银川 750004,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兰州 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兰州大学人民临床医院 甘肃省外科肿瘤分子诊断与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控工程研究中心,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结核病(TB)发病率很高,但原发性胰腺TB却极其罕见,且对其诊断极具挑战性。本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胰腺肿瘤并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TB青年男性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以求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

  • 标签: 结核 胰腺结核 胰腺肿瘤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膀胱(NB)是由神经性病变或神经损害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引起储尿排尿异常的疾病,清洁间歇导尿(CIC)是目前治疗NB的最佳手段,但经尿道行CIC并发症较多。本文介绍1例经脐尿管囊肿途径行CIC治疗NB的患儿,此方法建立新的导尿通道不仅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缓解肾功能损害,同时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对于条件合适的患儿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清洁间歇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脐尿管囊肿 并发症 尿流改道
  • 简介:摘要基于进一步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为目的,本文提出了现阶段要高度重视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质量,并建议从推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化、开展创新性临床研究和提倡多学科诊疗模式入手。

  • 标签: 妇科肿瘤 生存率 多学科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失眠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具体原因并且明确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科学选择我院合适的患者80人,患者入院后进行专业检查,根据身体状态进行治疗,对治疗中出现失眠问题的进行统计,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策略。结果:选取80人,有17例存在失眠问题,占比21.25%。根分析具体原因:出现失眠受多因素影响,不良情绪影响的有4例、厌食影响有4例、恶心呕吐影响有2例、身体疲劳影响有2例、身体疼痛影响有2例、经济原因影响有2例、治疗环境影响有1例,明显前两项影响较大,最后一项影响较少。结论:肿瘤患者治疗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失眠,及时干预,保证日常睡眠。

  • 标签: 肿瘤 化疗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肿瘤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发病率较高。在众多发病因素中,约15-20%人类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近十几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肝炎病毒(HBV、HCV)与肝细胞癌、EBV与Burkitt淋巴瘤及鼻咽癌、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有直接关联。另有幽门螺杆菌、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亦与肿瘤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人类肿瘤 RNA病毒 DNA病毒 致瘤机制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快速增长近6倍,且由于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导致患病人数激增,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规范在近10年才逐步受到重视,临床对其认识仍存在严重不足,药物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本文主要对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的生物治疗、靶向治疗、核素治疗以及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的化疗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希望对该类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研究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 简介:摘要随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不断更新,影像学评估也随之进展。肿瘤大小、血供、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评估最常用的影像学指标,其他还有代表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像学特征。生长抑素受体(SSR)-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氟脱氧葡萄糖(FDG)-PET双探针显像进一步提高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分级的准确性,并为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包括图像纹理分析和影像组学在内的定量分析也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研究的新热点。结合形态学、功能影像以及定量分析可能有助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的无创性评估。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级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