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对羟基苯甲酸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氯仿溶剂中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考察该聚合物模板分子的间歇式吸附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模板分子的吸附较快,最大表观结合量近270μg/g。Scatchard方程研究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在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 标签: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分子印迹聚合物 间歇式吸附
  • 简介: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和食醋中4种羟基苯甲酸羟基苯甲酸羟基苯甲酸羟基苯甲酸异丙羟基苯甲酸)含量的方法。紫外检测器254nm处测定。结果表明,4种羟基苯甲酸在0.0~50.0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各组分的检出限分别为0.1mg/kg、0.2mg/kg、0.25mg/kg、0.2mg/kg(S/N=3),不同剂量的加标回收率为86.3%~101.6%,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7%~3.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度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酱油和食醋中测定多种羟基苯甲酸酯类添加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对羟基苯甲酸酯 酱油 食醋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羟基苯甲酸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反应。

  • 标签: 壳聚糖 对羟基苯甲酸 酶法接枝 吸附 CU2+
  • 简介:将SO4^2-/TiO2-HZSM-5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4^2-/La2O3-TiO2-HZSM-5,以对羟基苯甲酸和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实验条件为n(醇)∶n(酸)=5∶1,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3.0%(总物料),酯化率可达96.0%。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适宜合成对羟基苯甲酸

  • 标签: SO4^2-/La2O3-TiO2-HZSM-5 催化活性 酯化 对羟基苯甲酸酯
  • 简介:本文探讨在相转移催化剂催化下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酸。通过实验催化剂种类,用量,原料摩尔比,水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最后找出最佳反应条件为:TBAB为催化剂,用量为5%(摩尔百分比),甲苯/高锰酸钾/水:1:2.2:260,反应时间为2h,收率可达80.50%。

  • 标签: 甲苯 合成 苯甲酸 相转移催化 实验改进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结了合成苯甲醛的多种路径.综述了苯甲酸在气相条件下加氢合成苯甲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种类催化剂(Zr系、Zn系、Ce系)在苯甲酸气相加氢合成苯甲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从绿色合成工艺和催化剂制备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关键是从化学组分优化、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等方面增强无铬催化剂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

  • 标签: 苯甲醛 苯甲酸 加氢催化剂
  • 简介:合成了一个新的四核镧的氰基苯甲酸配合物[La4(4-cba)12(phen)4(H2O)8](4-Hcba为氰基苯甲酸,phen为1,10-邻菲啰啉),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C144H96La4N20O32,Mt=3174.05,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381(4)A,b=16.977(5)A,c=17.716(5)A,α=110.435(3)°,β=96.92,γ=109.663(2)°,V=3419.8(16)A^3,Z=1,Dc=1.541g/cm^3,F(000)=1584,u=1.308mm^-1,R=0.0370,wR=0.0885.2个晶体学独立的La(Ⅲ)离子通过2个4-cba配体和1个水分子桥连成双核结构,双核结构又通过2个对称性相关的4-cba配体连接形成一个新颖的Z形四核簇.

  • 标签: 镧配合物 对氰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四核簇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根据苯甲酸的性质选择分离分离色谱柱为C18(4.6mm×250mm,粒径5μm)柱,流动相为乙酸铵-甲醇(919),流速1mL/min,柱温30℃。当波长为230nm时测得苯甲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063.46746x+0.4971,r2=0.9998。一般实验要求加标回收率为90%-110%,苯甲酸检出限量为1g/kg。实验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6%-98%,三个样品的苯甲酸含量分别为0.39g/kg、0.50g/kg、0.81g/kg,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实验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灵敏度也均达到国家相关分析要求,适用于测定酱油中苯甲酸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酱油 防腐剂 苯甲酸
  • 简介:以自制的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作催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加热合成了苯甲酸.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用硫酸催化法的酯化率高,产率达85%.反应条件:苯甲酸0.1mol,乙醇0.3mol,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0.8g,微波辐射功率200W,间歇辐射时间8min.

  • 标签: 微波辐射 超强酸 苯甲酸乙酯 合成
  • 简介:将混合稀土水合物RECl3·7H2O及AlCl3·6H2O以合理的方法转化为活性Al2O3、RE2O3,并选择适当的担体,作为邻苯二甲酐与正丁醇合成邻苯二甲酸的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控制条件下,其催化效果比较明显,邻苯二甲酐转化率几乎与浓硫酸的催化效果相当。

  • 标签: 催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稀土 Al2O3
  • 简介: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酸合成废水中苯甲酸的回收方法.得出了回收苯甲酸的最适条件:pH3.0,陈化时间10min,温度10℃.在此条件下,所得粗品经过重结晶后得纯度不低于99%的苯甲酸.

  • 标签: 废水 回收 苯甲酸
  • 简介: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用苯甲酸和异戊醇两种原料,直接酯化合成苯甲酸异戊.首先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TiO2,然后以此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映过程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酯化反应的影响,由此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h,异戊醇和苯甲酸摩尔比4:1,催化剂用量2%(以体系总质量计算).由此条件下,其中苯甲酸异戊的收率达87.50%.

  • 标签: 固体酸催化剂 催化 酯化 苯甲酸异戊酯
  • 简介: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熟肉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的分析方法,针对样品具有高脂肪、高蛋白的特点,可以改进相应国家标准中样品前处理方法。达到蛋白质沉淀完全、溶液易过滤,苯甲酸、山梨酸的测定准确可靠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和3.9%;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0-87.5%和85.0-96.7%;方法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ng和0.5ng。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测定 苯甲酸 山梨酸 熟肉制品
  • 简介:依据水杨酸、间苯二酚、氨基苯甲酸三组分的比值光谱特征,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干扰组分,选择241nm、278nm作为测定水杨酸的波长;以水杨酸作为干扰组分,选择214nm、240nm作为测定间苯二酚的波长;以间苯二酚作为干扰组分,选择222nm、279nm作为测定氨基苯甲酸的波长.结果显示,水杨酸浓度在1~80mg/L,基本二酚浓度在0.8~40mg/L,氨基苯甲酸浓度在0.4~4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具有测定波长少,光谱分离能力强、计算简单、能在低档分光光度计上实现、易于推广等特点.

  • 标签: 双波长比值法 水杨酸 间苯二酚 对氨基苯甲酸
  • 简介: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理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含量,分析了整个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探讨了测试方法中苯甲酸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苯甲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食品饮料 苯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乳酸正是一种重要的α-羟基酯类化合物,主要用做合成香料和工业溶剂.由于常用商品乳酸中含有15%~20%的水,反应过程中又有水生成,不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同时乳酸和乳酸正均为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易发生副反应,故此,乳酸与其它羧酸相比较合成较为困难.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和报道,同时也出现不少重复研究、重复报道的现象.为推动乳酸正生产的发展,本文已查阅到的有关合成方法进行综述与评价.

  • 标签: 乳酸正丁酯 催化合成 复合型固体超强酸 物质的量 合成研究 稀土化合物
  • 简介:摘要邻苯二甲酸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剂,少量用于化妆品、涂料、香料的生产。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各类含邻苯二甲酸产品的广泛使用,邻苯二甲酸在土壤中均造成了不同程度污染。本文简要介绍了邻苯二甲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几种较成熟的修复技术。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 土壤 生物修复
  • 简介:摘要对苯二甲酸二辛,即DOTP,是一种在塑料制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增塑剂之一,在塑料制品的加工成型时加入可显著提高成品的柔韧性。虽然价值DOP,其在塑化性能上有较多不足,但是因其具有更加优越的物理性能,因此比DOP具有更加方阔的使用领域,不仅可以应用于耐温电缆料的制作,还能作为常见的增塑剂来应用。由于DOTP在应用上的极度广泛,塑料制品产业其具有极高的需求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对苯二甲酸二辛的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DOTP的生产过程中,酯化反应是最常用的生产技术,但通过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发展,传统的TPA法在回流工艺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是在对这种生产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改进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对苯二甲酸二辛的生产工艺的改进做出贡献。

  • 标签: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酯化反应 回流 改进
  • 作者: 李薇1 熊子成1 冯晓斌1 黄娴2 莫黄兵1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8-05-15
  • 出处:《科技中国》 2018年第5期
  • 机构:[摘要]为直接测定茶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本文建立了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净化、外标法定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SIM模式直接测定茶叶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线性方程0.05-10.0mg/kg范围内,R2>0.997,检出限为0.01mg/kg;方法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1.3%-98.7%,相对标准偏差为1.3%-5.4%。茶叶样品中PAEs的含量测定结果除BBP未检出,其余PAEs均有检出;绿茶的ΣPAEs含量为9.33mg/kg,红茶的ΣPAEs含量为1.61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6.7%-104.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5.7%,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建立的方法重现性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简单有效,可满足直接对茶叶中PAEs含量检测要求,为开展食品安全茶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