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飞利浦和GE的64排CT造影过程中为患者进行精细护理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为50例疑似冠心病并进行多层螺旋CT造影的患者进行精细护理,确定其为护理组;选取同期30例相同情况但是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多层螺旋CT造影检测成功率方面存在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波动情况出现的频率。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心率情况比较稳定,波动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同时护理组的图像采集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精细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层螺旋CT造影过程中心率波动问题的发生几率,提高图像收集的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护理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较高心率的患者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医学影像扫描。若临床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建议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性疾病诊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应用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心率 冠状动脉 CTA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值和单项血脂与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病人(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各项血脂及其比值进行检测。并与其狭窄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在单项血脂中,TG、CHO、LDL、LP(a)均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而HDL和apoA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②在血脂比值中,CHO/HDL、apoB/apoATG/apoA、CHO/apoALDL/apoA值均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反映CAD的敏感度更高。结论:对于CAD患者.血脂比值反映狭窄的严重程度较单项血脂更敏感更早期。

  • 标签: 单项血脂 血脂比值 冠心病 冠脉狭窄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最高心率小于等于75/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时前门控和后门控对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回顾性筛选最高心率小于等于75次/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的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平均年龄、心率、心率波动相差不大,其中一组运用前门控检查,一组运用后门控检查,比较得到的两组图像的质量差别。在最心率小于等于75/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范围内使用前门控和后门控获得的图像的图像质量具有一致性的评估价值,而且前门控组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后门控。在最高心率小于等于75次/分、心率波动小于等于10次/分的患者应更适合前门控扫描。

  • 标签: 前瞻性门控 回顾性门控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救治急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20例ACS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18例ACS患者,绝大部分得到了迅速及时的抢救、正确的诊治,抢救诊治护理的过程顺利迅速,避免了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结论为了提高急诊科救治ACS患者的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保证救治诊断治疗护理过程的顺利和迅速开展,护理人员必需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技术,必须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护理。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护理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OPCAB)的临床经验,评价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心胸外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为33例患者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后非体外循环下行搭桥术。大隐静脉全部内窥镜取材,共搭桥76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我们实施微创理念,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OPCAB具有明显优势,其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已为更多的医疗单位赞同,更适宜高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 标签: 微创 非体外循环 内窥镜 冠脉搭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预后护理随访指导对提高急性综合症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15例急性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随访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系统的预后护理随访指导,一定时间后观察两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末径以及射血分数等。结果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预后护理随访指导有利于急性综合症患者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护理 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确诊为急性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人员通过采取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备好急救药物,进行有效止血护理以及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饮食及生活护理等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经临床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急性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介入治疗后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估。方法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术前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行造影并且行支架治疗,根据hs-CRP值分为hs-CRP增高组(≥3mg/L)和hs-CRP(<3mg/L)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的个数和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一年时间患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hs-CRP增高组在病变的数量和植入支架的数量上高于hs-CRP正常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上,hs-CRP增高组高于hs-CRP正常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介入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能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舍曲林对支架植入术后伴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在青大附院行支架植入术出现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舍曲林治疗,观察4周,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四周末,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舍曲林对支架植入术后伴发的抑郁症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二种不同的冲洗液对术区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患者作两组分析。A组83例,采用0.9%氯化钠冲洗术区。B组56例,采用混合药液(包括甲硝唑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术区。结果采用0.9%氯化钠冲洗术区的患者术区恢复率比采用混合药液冲洗术区的患者术后恢复率高。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镜术患者,手术与术后清理冲洗同等重要,术后合理的冲洗液对术区的恢复至关重要,提高了手术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鼻窦炎鼻息肉冲洗液术区恢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综合征(ACS)病人血脂,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2例ACS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其血脂,心脏事件在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ACS病人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女性初发急性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可改变危险因素、病变、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的特征。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18~44岁住院患者。7 106例患者纳入分析,男6 593例(92.8%),女513例(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 254例(3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704例(9.9%)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4 148例(58.4%)。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造影及冠病变等数据,与男性进行对比,分析女性ACS危险因素和病变等疾病特点。结果可改变危险因素男性以血脂异常(87.5%)、超重/肥胖(83.8%)和吸烟(68.5%)最普遍,女性以血脂异常(63.4%)、超重/肥胖(63.4%)和高血压(45.5%)最普遍。男性与女性患者中≥1个危险因素的比率分别为99.1%和87.9%。2007至2017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趋势P<0.01),血脂异常患病率和吸烟率呈降低的趋势(趋势P<0.01)。女性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造影检查比例高于女性(96.6%比93.4%,P<0.01),女性左主干(LM)病变高于男性(7.3%比4.1%,P<0.01),男性多支病变(43.4%)多见,女性单支病变(47.0%)多见。青年初发STEMI患者中,女性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76.8%比86.1%和46.5%比60.2%,均P<0.01)。青年初发UA患者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和ACEI/ARB的使用率均低于男性(均P<0.05)。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Ⅱ级及以上比例高于男性(38.6%比25.6%,P<0.05)。结论青年ACS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很高。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再灌注及药物治疗率普遍低于男性。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青年 女性 危险因素 特征
  • 简介: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抗血栓治疗已成为急性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石,然而,近年来抗血栓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出血已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针对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相对有限,寻找能有效预防和干预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方法,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对于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则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因此,探究Hp感染及其根除治疗与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关系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对Hp感染影响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并发症 抗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