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在财产性犯罪案件中,对行为人所获得的财产数量的正确认定是定罪量刑的前提。本文通过犯罪嫌疑人在实际侵犯财产行为过程中以及获获得财产后的主观心理状况和所取得的财产的实际价值状况出发,指出应当如何对行为人非法占有财产进行具体数额进行正确的认定。

  • 标签: 财产性犯罪 主客观一致原则 定罪量刑 财产数额
  • 简介:目前我国罚金刑适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罚金刑数额立法存在很多弊端,应当采用以犯罪人的年总收入作为基数的罚金制,即"新型倍比罚金制",来完善我国罚金刑数额的立法。

  • 标签: 罚金刑 罚金数额 立法 年总收入 新型倍比罚金制
  • 简介:数额犯是指用与犯罪行为相关的数额评价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并将其作为定罪量刑依据的一类犯罪形态。目前我国犯罪数额的规定方式分为确定型和概括型两种,但这两种规定方式存在僵硬性、滞后性、失调性、不稳定性以及解释权限、解释效力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考虑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选取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这种能够衡量经济水平的指标来作为犯罪数额设定的参照标准。

  • 标签: 数额犯 犯罪数额 确定型 概括型
  • 简介:惩罚性赔偿金之赔偿数额的确定争议颇大,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采用了固定倍数的赔偿方法.其在赔偿基础和比例上都存在着缺陷。惩罚性赔偿金之赔偿数额应采用几率倒数倍数与固定倍数相结合的方法。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赔偿数额 确定
  • 简介: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上一个新课题,精神损害赔偿是对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人进行精神抚慰的手段。精神损害赔偿,就其法律性质来说,是一种财产赔偿责任,即经济补偿。同时它兼具补偿、抚慰和惩罚的三重功能。随着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增多,其请求的范围也在扩大,但是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等我国法律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从而造成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法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 范围 数额 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甲午战争赔款数额问题,主要包括日本在战争中消耗的军费开支、中国的实际支付、日本实际接收等几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中日学者之间一向存在较大分歧。对中日两国现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和主要论著进行分析考释,对已有的几种学术观点及依据予以深入讨论,

  • 标签: 战争赔款 军费开支 档案文献 中日两国 学术观点 日本
  • 简介: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人们在权利意识上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自身物质权利的保护,而是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追求尊严与体面,追求健康人格,重视基本人权;重视精神纠纷和精神痛苦对其人格利益的损害.由于我国目前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方面的立法尚不够健全和完善,结果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把握,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范围与数额确定,是这些问题的核心.

  • 标签: 民法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 酌量原则 抚慰金数额 固定赔偿原则
  • 简介:<正>在实践中不少人认为税务机关的查补税款全部都是纳税人的偷税款。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税收征管法)和新(刑法)对偷税作出的明确界定,混淆了查补税款和偷税款两个不同的概念。查补税款和偷税款不仅在内容和性质上不同,而且在追征期和处理上也不一样。从内容上看,查补税款至少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愉税款,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的应纳税款或已收。已扣税款;二是骗税款,即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的国家出口退税款;三是避税款,即纳税人在不符合税收法理的内在要求情况下滥用税法而少缴或未缴的税款,如纳税人因采取转让定价、居所迁移、延期纳税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的应纳税款;四是“漏税”款,即因税务机关责任或者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包括税务机关定额滞后的补差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未及时获悉税法新规定、对税法理解偏差(如对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税目的界定理解偏差)、依据纳税申报的会计核算有误差、纳税申报算术上的错误等原因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五是正常清算税款,如企业兼并

  • 标签: 查补税款 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 税务机关 应纳税款 纳税申报
  • 简介: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屈辱条约。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勒索了2100万银元的巨额赔款。2100万银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300万元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关于赔款数额的确定,英国殖民者有其自认为“合理”的强盗逻辑。

  • 标签: 《南京条约》 赔款数额 中学 历史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 教学参考
  • 简介:根据国际统一实体立法,可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三项原则:损害赔偿数额应当与实际损失数额相等、损害赔偿数额不得超过违约方可以预见的合理损失、受损方扩大的损失不予赔偿。结合东盟贸易实际纠纷中可能出现的受损方只要求损害赔偿、不要求解除合同以及受损方既要求损害赔偿、又要求解除合同的两种实际情况,根据市场价格上涨、下跌及不变的不同因素,可明确受损方损害赔偿数额的具体确定方法。

  • 标签: 损害赔偿 解除合同 替代交易
  • 简介:关于明代北京的城市人口数额,新宫学、韩光辉、曹树基以及笔者曾先后进行过探讨。这些研究对于天启元年(1621年)为编排保甲而进行的北京城市户数统计,都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估测明代后期北京城市人口的基础数据。但是,对于明代前中期的北京城市人口数额,研究者只是根据间接、零散的数据,分别对永乐、洪熙、正统年间的人口总额做过一些猜测,而并未发现直接的统计性证据。尤其是对于景泰至正德之间的北京城市人口规模,甚至连最基本的估测亦未进行。

  • 标签: 北京 数额 城市人口规模 明代前中期 基础数据 明代后期
  • 简介:在知识产权侵权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已是大势所趋。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是惩罚性赔偿功能发挥的基础和关键。适用惩罚性赔偿确定赔偿数额的第一要义需要明确赔偿数额的基准和惩罚幅度,强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惩罚性 赔偿 数额 确定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税法”课程是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整个“税法”课程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育人问题,在《税法》课堂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现实中税法正反案例与思政育人目标自然衔接,侧重在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的认同感,结合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思政元素,本论文是通过“明星偷税案”反面案例来引以为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诚信纳税的职业道德。让税法专业知识与思政原素有机结合,顺利推进我校《税法》课程思政项目的实施。

  • 标签: 税法 课程思政 案例 偷税漏税
  • 简介: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人民币常用缩写为RMB(RenMinBi),在数字前一般加上“¥”表示人民币的金额。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现在的流通市场。现在流通的人民币,是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两套人民币同时等值流通;流通的纸币有:1、2、5角,1、2、5、10、20、50、100元;硬币有1角、5角和1元。

  • 标签: 第三套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流通市场 种数 中国人民银行 第五套人民币
  • 简介:严峻的贪腐违法犯罪形势和国民对贪腐的感知适应,是"两高"最新颁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数额的现实和社会心理原因。《解释》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数额虽然有助于缓解眼下实践办案的难题,但却面临更为根本性的法治疑问。提升贪腐犯罪定罪量刑的数额意味着国家"严惩腐败"刑事政策和法治立场的让步。刑法对贪腐犯罪治理意义原本就相当有限,《解释》的做法具有导致国民反腐意识进一步钝化和刑法反腐功能进一步衰退的风险。反腐必须坚守法治理性,倚重刑法反腐已走到尽头,国家反腐刑事政策的法治转型迫在眉睫。

  • 标签: 贪污贿赂罪 司法解释 感知适应 刑法功能衰退
  • 简介:《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贪污贿赂犯罪确定性数额标准的规定,使得该类犯罪定罪量刑模式陷入循环往复的历史怪圈。司法解释应当以各省为单位,以该省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基数来确定这一标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情节参照受贿罪执行时应当注意两罪犯罪构成上的差异给情节带来影响,直接引用受贿罪的数额标准存在不合理之处。

  • 标签: 确定性数额 概括性数额 犯罪情节 贪污贿赂犯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