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邮政送达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常用送达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对于法院迅速准确送达相应法律文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三方面问题:法院的邮寄偏好及忽视代理人送达;当事人送达地址认识偏差及轻视损害自身知情权;邮递机构投递不规范,亟待监督与规范。针对上述问题,应分析原因,寻求出立体综合化解决方案,以保障当事人知情权与监督权。

  • 标签: 邮寄送达 知情权 监督权
  • 简介:<正>前不久,我斗胆给《人事与人才》杂志投去一篇小稿,素不相识的编辑审阅后,加以删节润色发表了,不几天便收到了样刊和稿费。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阵从未有过的欣慰,深深为《人事与人才》杂志社对作者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我当业余作者已有好几年

  • 标签: 送样 心扉 杂志社 认真负责 社会弊端 长期坚持
  • 简介:目前一些缓刑、假释等监外执行罪犯事实上处于"自由"的状态,据调查,某市应该依法严格管理的130多名监外执行罪犯中,由于脱漏管导致失控的竟有931人.造成监外执行罪犯失控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决定罪犯监外执行的机关向罪犯监外执行机关如何交付执行文书上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而这其中核心问题又体现在送达监外罪犯执行文书是否必须有执行通知书回执.

  • 标签: 监外执行 监外罪犯 送达 强制性规定 执行通知书 假释
  • 简介:导致我国域外“送达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域外送达的司法主权理念过时,相应的送达立法及操作机制不完善。为此应改变送达理念,明确放弃域外送达司法主权理论,重新审视我国对送达公约的有关保留,充分利用《海牙送达公约》的替代性送达方式,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修改完善有关国内立法,理顺送达体制,尽可能地扩大域外送达送达人、受送达入主体范围,明确诉讼当事人自行送达的责任,充分挖掘当事人的域外送达潜能;充分利用各种快捷送达方式,进一步加强域外送达的法律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

  • 标签: 域外送达 送达难 国际合作 送达体制
  • 简介:现场送达行为保全,即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当事人到达某个地点向特定的个人、单位送达法律文书或物品的行为给予证明的行为。主要证明四项内容:送达人的送达行为:送达的地点、被送达的人;送达的内容;送达的结果。

  • 标签: 保全证据公证 送达 现场 行为保全 公证机构 法律文书
  • 简介:岑溪市辖区内100多名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职务犯罪预防共建单位公职人员近日收到一封装有一本蓝色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手册的信。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手册分为前言、易发、高发的职务犯罪类型.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党中央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四个部分,这是岑溪市检察院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一个新尝试。

  • 标签: 职务犯罪预防 岑溪市 手册 国有企事业单位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党政机关
  • 简介: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法庭实践中的"送达难"现象,通过对德国民事送达制度理论的剖析,全面介绍德国的民事送达改革,梳理德国民事诉讼法上法院职权送达为主、当事人送达为辅的双轨制送达模式,分析其背后的诉讼理念,介绍其制度铺设的立法细节。德国送达改革重申法院职权送达的核心地位,通过确立补充送迭的各种渠道加大法院职权送达的可操作性,提高送达率,平衡提高诉讼效率与维护当事人程序权利之间两种程序价值之间的紧张。通过透视德国民事送达改革的成果与失误,以期为我国当下的送达制度改革提供"他山之石"。

  • 标签: 民事送达 德国 送达改革 法院职权送达 当事人送达 双轨制
  • 简介:送达人对法院直接送达的诉讼文书拒绝签收,法院送达人员将应送达的诉讼材料通过邮寄方式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它是指法院或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交付给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

  • 标签: 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 略论送达
  • 简介: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笫365条规定:“减刑、假释的裁定,应当及时送达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负责监督假释罪犯的公安机关以及罪犯本人。”该条并没有规定减刑假释的裁定应送达被害人。这无疑是该司法解释的疏漏之处。笔者认为,法院在作出减刑假释裁定时,也应将裁定书及时送达被害人。

  • 标签: 裁定书 被害人 假释 送达 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案情]朱某欲购买毒品后转卖牟利,遂与毒贩雷某达成毒品买卖合意。朱某向雷某以银行汇款的方式交付购毒预付款,雷某遂通过快递物流方式寄送给朱某甲基苯丙胺1000克。雷某将毒品寄出后,通过微信将物流寄送单据照片发送给朱某(该快递单上仅有朱某姓名、联系方式及所在区域名称,无朱某的具体收货地址)并告知其注意查收。毒品包裹运抵朱某所在区域快递公司,朱某接到快递公司取件通知承诺取件,在尚未前往取件时即被公安机关抓获。

  • 标签: 毒品 犯罪形态 邮寄方式 快递公司 物流方式 甲基苯丙胺
  • 简介:<正>送达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由于人员流动、单位变迁、规避和拖延诉讼等原因,送达难依然困扰着司法实践,人民法院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推定送达方式。作为一种法律拟制,推定送达是司法程序矛盾和妥协的产物,也是审判公正和审判效率相互冲突下作出的无奈选择。在民事诉讼中,推定送达主要包括公告送达、留置送达邮寄、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等形式。其中公告送达是推定送达中最主要的方式,也最特殊、问题最多。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通过登报、张贴公告等方式将法律文书的内容予以公布,通告受送达人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受领法律文书或参加诉讼事项,经过法定期间即推定已送达给被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其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

  • 标签: 公告送达 送达人 民事诉讼法 邮寄送达 实务问题 留置送达
  • 简介:为便于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更快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关于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做好关于玉树地震灾区的宣传报道工作,本刊结合党刊的优势和特点,精心策划了第3期,本期藏文版在原有印刷量的基础上又增印两万份。

  • 标签: 玉树 藏文 送达 宣传报道工作 地震灾区 灾后重建
  • 简介:送达是贯穿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可以说是对比民事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差异性的最佳视角。笔者通过分析执行文书送达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出及时、有效、穷尽一切手段保障送达完成的民事送达原则,并不适合执行文书的送达。执行程序相比审判程序具备了当事人不平等、执行权单向性、执行效率优先和更加突出的维护司法权威的特征,所以执行文书的送达不按照民事送达原则来进行是有理论依据的。按照执行文书制作的目的,将执行文书分为执行通知类、执行控制类和执行处分类,不同类型的执行文书分别采用前置送达、后置送达和及时送达的方式,希望能对执行工作产生些许启发.

  • 标签: 文书送达 司法实践 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 基本制度
  • 简介:在《美国联邦法院民事诉讼规则》中,对立案和送达程序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定。诉状和答辩状在美国,民事诉讼是从原告向法院递交诉状开始的。他们的诉状一般由律师代写,这在诉状的开始部分即有交待:“兹有原告某某,经由他们的律师某某代理,就其起诉状,作如下陈述”。主要包括诉讼性质、管辖权、审判地、当事人、背景等。

  • 标签: 诉状 法院 送达程序 立案 原告 律师
  • 简介:2015年11月24日,澎湃新闻一则题为《法律文书无法送达?浙高院与阿里合作,直接寄到淘宝收货地址》的新闻迅速传播,在朋友圈刷屏。

  • 标签: 法律文书 送达 地址 淘宝 隐私 新闻
  • 简介: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内地与港澳采“安排模式”、大陆与台湾地区采“单向分别立法结合双向协议”模式。尽管模式不同,表面上的属性不同,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的司法文书送达,主要依托公权力进行。不同模式下的送达规定互有异同、各有不足。“安排”和“双向协议”的共同特点是双边协商、分别执行,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单方改进做法,制定司法解释以解决司法文书送达的困难,但也引发如何理顺协商与执行问题的思考。我国区际送达应利用多种途径,且进一步提高委托送达效率。

  • 标签: 区际司法协助 区际送达 “安排模式” “双向协议”
  • 简介:公告送达由于送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致使设置该送达方式的初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反而有时还给恶意当事人的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公告送达的相关民事诉讼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虽显现出不少问题,但国内理论界对此问题也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无论是在法律实践中还是在立法层面上均应加以改进。

  • 标签: 推定送达 程序利益保障 谨慎适用原则
  • 简介:《民事诉讼法》修改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此次修订的核心在于强化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在民事抗诉实践中,笔者发现,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制度存在诉权保障缺陷。为实现程序公正,保障诉权,应当对我国公告送达制度加以完善,使其具有正当性。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送达制度 公告 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 诉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