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文化研究季刊《社会文本》(So.cialText)在2016年6月出版的第127期上发表了尼克·鲍姆巴赫(NicoBaum—bach)、戴蒙·扬(DamonR.Young)和珍妮弗·余(GenevieveYue)三位学者对弗雷德·詹姆逊的访谈文章,访谈时间2014年3月13日恰逢其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文在《新左翼评论》发表30周年。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詹姆逊 德里克 访谈录 重访 晚期资本主义
  • 简介:“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的“第三支柱”。弗雷德森通过对公共行政的领域问题、公共行政的公正问题以及公共行政的伦理问题三个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公平与公正”问题是公共行政的精神与价值,公共行政应该完成从效率、经济导向向公平正义导向的转变。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公共管理者如何去践行这些价值。

  • 标签: 公共行政 社会公平 行政伦理 公民精神
  • 简介: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式转变。与传统公共行政追求经济与效率的价值取向不同,新公共行政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与正义。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出现,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学科发展融合的智慧结晶。作为新公共行政思想的主要贡献者和学派发展的领军人物,弗雷德森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包括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基于公共行政的治理理论、公共性理论、行政伦理观、动态开放的组织理论等。研究弗雷德森的新公共行政思想,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弗雷德里克森 新公共行政 公平正义
  • 简介: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DaniRodrik)是研究全球化的著名学者,曾出版了《全球化走得太远了吗?》、《相同经济学,不同的政策处方:全球化、制度建设和经济增长》、《新全球经济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化的悖论: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等多部重要作品。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全球化政治三元悖论,即在全球化、民主与民族国家自主权等三个目标中最多只能实现两个。在《全球化的悖论: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一书中,他又对三元悖论进行了扩展。2012年12月,瑞典《应对》(Respoas)杂志采访了罗德里教授,结合近年欧元区危机的实践,深入讨论了他书中的思想。

  • 标签: 全球化 德里克 欧元区 经济学教授 三元悖论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德里·麦克法夸尔(RoderickMacFarquhar),中文名叫马若德,哈佛大学政府系荣休教授,中国政治和中国史研究专家,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英国广播公司主播和英国议会下院议员。他是国际上当代中国研究领域著名刊物《中国季刊》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其代表作有《中国政治》、《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共3卷)、《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以及与费正清合编的《剑桥中国史》第14、

  • 标签: 当代中国研究 德里克 中国模式 海外学者 麦克 英国广播公司
  • 简介:阿里夫.德里是当代西方学术界著名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霸权时,延续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一套话语体系和分析方式,同时针对跨国资本霸权的地域扩展和领域扩展的现状,提出了“弹性生产”的资本主义的概念,实现了对“阶级”的立体化考察,构想了灵活的“弹性社会主义”的革命策略。德里的全球资本主义批判思想展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推进和转移。

  • 标签: 全球资本主义 资本霸权 经典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 标签: 周恩来 新德里 印度军队 边境地区 和平解决 60年代
  • 简介:德里达《法律的力量》和《马克思的幽灵》等著作中,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他的“公正”思想。德里达以公正为超越自然和理性的法律之上的法律,引经据典阐述它同法律的异同,以及当今之“脱节”时代如何对之翘首以盼。进而论述解构即公正:诚如一切可以解构,唯解构自身不可解构;同样一切皆可解构,唯公正不可以解构。德里达曾经视乌托邦为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大忌,然最终假公正之名,系统阐述了他极具乌托邦色彩的政治学思想,思之耐人寻味。

  • 标签: 德里达 解构 公正 法律 马克思 蒙田
  • 简介: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1864—1946)在美国摄影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身兼各艺术流派特点的摄影家。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而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和写实摄影的倡导者、先驱者。作为摄影分离运动的先驱,他与一些艺术家积极向美国艺术界引进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在内的欧洲前卫艺术家,对美国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艺术之父”。

  • 标签: 现代艺术观念 斯蒂格里茨 弗雷德 美国 摄影史 艺术流派
  • 简介:后期德里达一般认为历经了一个“政治学转向”,其中《友谊政治学》可视为这个转向的代表作。友谊政治学的核心是解构“博爱”(fratemit),揭示其希腊语境中兄弟义气的语境,以及博爱这样一种作为西方政治学基础的自然血统实际上何以是子虚鸟有。针对德国政治理论家卡尔·施密特以分清敌友为政治学前提的观点,德里达指出后冷战时代敌人消失之后西方政治学迷失方向,是为各种错位移位提供了可能。而德里达的“款待”和“民主”思想,是再一次呼应了《马克思的幽灵》中提出的“新国际”思想。

  • 标签: 德里达 友谊 政治学 博爱 施密特 款待
  • 简介:6月24日至30日,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印度德里研究会会长维杰伊·乔利率德里研究会代表团一行7人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协会副会长王志珍,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艾平分别会见了代表团.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与代表团进行了工作会谈。代表团拜会了全国妇联有关负责人,并接受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代表团还赴青岛和上海访问。

  • 标签: 代表团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印度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全国政协副主席 访华
  • 简介: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以印度德里研究会会长、德里邦议员维杰伊·乔利为团长的德里研究会代表团一行10人于7月29日至8月8日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北京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交流协会副会长蒋正华,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分别会见了代表团,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与代表团座谈。代表团还拜会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奥组委等单位。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访问了青海省和上海市。

  • 标签: 代表团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印度 北京奥组委 访华
  • 简介:詹姆逊的语境中,“文学性”和“陌生化”使俄国形式主义不但排斥内容,而且将一切内容视为形式的投射,由此造成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表述的混乱。在将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概念与布莱希特“陌生化”概念比较的基础上,詹姆逊认为,布莱希特“陌生化”的起点就是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终点。

  • 标签: 陌生化 詹姆逊 俄国形式主义
  • 简介:马汉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史学家和战略思想家。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海权思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海权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的论述,二是有关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的重大影响。马汉的海权思想在后世促成了所谓“英国式战争方式”的兴起和讨论。尽管马汉认为他的海权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希望从马汉海权论中汲取教益的人,都必须意识到其思想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 标签: 马汉 海权 陆权 英国式战争方式 大战略
  • 简介:10月18日,“武汉文化展示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武汉市文化展示月活动,自2014年起,先后在巴黎、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今年的活动,分为“楚风汉韵”文化演出、“魅力武汉”城市风光摄影展、“人文武汉”文化讲座、“江汉匠心”武汉传统手工技艺展四部分内容。

  • 标签: 武汉文化 马德里 西班牙 中国文化中心 文化交流活动 手工技艺
  • 简介:康德实施了哲学坐标系的转换,他悬置了事物"是什么"这类垂直性质的提问方式,询问关于认识对象内容的提问是如何可能的,把西方哲学传统中关于事物内容的提问变成关于事物构成形式的提问,把对时间性质的提问变成对空间排列关系的提问.这种转变在康德关于美的判断中有突出的表现.康德的这一立场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有着曲折而"内在"的关系,"解构"实际上也是一种关于事物如何出场(在场)或者如何可能的"理论",是关于事物构成形式的理论.

  • 标签: 形式 解构 判断
  • 简介:艾伯特基金会在非洲20多个国家的工作自这些国家独立后就已开始。促进民主一向是我们对非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民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和必要的前提条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目前非洲还没有民主的蓝图。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各不相同,改革也随之变得复杂。要有效地帮助一个非洲国家发展民主,就要对该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 标签: 非洲国家 民主发展 基金会 人类可持续发展 里德 国家独立
  • 简介:英国亨德里希教授论等级民主和人民民主英国知名政治哲学家,伦敦大学哲学系主任特德·亨德里希教授在1994年第204期《新左派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等级民主”的长篇文章。亨德里希在该文中详细评述了目前西方流行的三种民主观,着重论述了等级民主和人民民主。...

  • 标签: 民主观 平等原则 人民民主 利益团体 平等主义 政治权力
  • 简介:通过审视鲍德里亚的理论从马克思出发到远离马克思的过程,我们发现,他承接了马克思理论旨在解决的问题,即批判并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但又改变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范式,创造了符号政治经济学范式。鲍德里亚承接问题、转换范式的理论逻辑植根于历史场景和社会现实的改变之中,即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这一深层逻辑揭示了鲍德里亚理论与马克思理论的内在关系,也展现了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般思路。

  • 标签: 鲍德里亚 问题承接 范式转换 理论逻辑
  • 简介:他所作的关于俄罗斯犯罪问题的报告扼要指出了过渡时期俄罗斯社会犯罪的新特点、影响犯罪率提高的诸原因以及国家打击犯罪活动的措施和有关立法,这种组织的犯罪形式也多种多样,  1.俄罗斯社会犯罪的新特点  库德里亚夫采夫引用俄罗斯作家的话说

  • 标签: 俄罗斯社会 库德里亚夫采夫 德里亚夫采夫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