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和1958年“大跃进”边彦军一、"大跃进"思想溯源1958年的"大跃进"是不顾客观现实条件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左"倾冒进。1955年7月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认定主持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的邓子恢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犯了...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改造 钢铁生产 八大二次会议 反冒进
  • 简介:1958年7月下旬,我正在老屯村家中度暑假,每天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有一天刚吃过早饭,大队长找到我说:“今天上午公社召开扫盲誓师大会,你就不要下地干活了,带几个学生去开会,回来咱们商量怎么扫盲。”当时我这个高二的学生在全村是最高学历,参加扫除文盲的活动是责无旁贷。于是我急忙找了四、五个中学生,一起赶到5里之外的公社驻地付庄。

  • 标签: 扫盲 大跃进 中学生 公社 暑假 高二
  • 简介:大跃进运动研究是海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海外的研究比大陆学者起步早、范围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了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些在西方语境中产生的学术成果,既为学界提供了知识增量,同时由于海外大跃进运动研究深受英语学界当代中国研究范式的影响,因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 标签: 当代中国政治 大跃进运动研究 研究范式
  • 简介:近日,接待了一个内地考察团,他们是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专程来杭州学习考察文化发展情况的。他们考察了杭州图书馆的设施设备、运行机制,参观了一些遗址保护区,了解了杭州大大小小十几个博物馆,观看了“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等大型演出。考察结束,他们似乎有了“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兴奋,准备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回去使当地文化真正发展繁荣起来,言语间已在憧憬、展望未来宏大的“文化景观”。

  • 标签: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跃进” 中共中央 文化发展 学习考察 设施设备
  • 简介:大跃进”时期,在党的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以大办公共食堂为基本内容的生活集体化运动。河北省以此为契机,在人民公社的制度框架下积极兴办公共食堂。

  • 标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公共食堂
  • 简介:党的十四大提出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是完全正确的,也是确实可行的。然而,一些人往往把搞快点与1958年的“大跃进”相提并论,对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产生怀疑。因此,很有必要弄清楚搞快点与“大跃进”两者之间的区别。

  • 标签: 九十年代 经济发展 南巡讲话 国际环境 农村改革 和平与发展
  • 简介:关于1958年大跃进发动的原因,人们已经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的却很少.本文拟从研究毛泽东此间的忧患意识入手,通过对人的需要和满足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就毛泽东的忧患意识与大跃进的关系进行探讨.

  • 标签: 毛泽东 忧患意识 心理学 大跃进运动 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
  • 简介:在1958年的“大跃进”浪潮中,浙江教育经历了数量上的盲目扩张和质量上的下降,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高等教育在膨胀的同时对苏联式教育模式的突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为以后高等学校的发展在专业及科研上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标签: 大跃进 教育革命 浙江 高等教育
  • 简介:在征服自然、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实际斗争中,出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重要问题,这就是农业大跃进的任务与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劳动力合理组织使用与现在劳动组织不完全适应的矛盾.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的好,就能够更好地在农业战线上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就能更好地不断地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农业大跃进形势的需要,有效地不断地解决矛盾,促进全面高速度的农业增产.在农业生产上,解决劳动力紧张,提高劳动效率的出路,一

  • 标签: 农业生产 劳动力紧张 劳动效率 劳动组织 共产主义思想 劳动协作
  • 简介:大跃进"运动的研究并不是国内学者的专利,事实上国外学者早已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学界有关"大跃进"运动起源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对于促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具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大跃进 起源 毛泽东
  • 简介:山东农业“大跃进”运动以“出经验”、“出典型”、“出问题”而闻名全国,也是运动的重灾区,记述和研究山东的农业“大跃进”运动的历程,分析其影响,总结其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 标签: “大跃进” 农业 山东
  • 简介:刘志军铁道部原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这意味着铁道部多年的掌舵人这回彻底翻车了。刘志军提出的"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全国高铁快速发展拉开了序幕,但他也反映了当前腐败的新特点,即"想方设法干工作"同时"千方百计搞腐败"的典型。

  • 标签: 铁老大 武汉铁路分局 腐败案 部长刘志军 铁道部部长 网运分离
  • 简介: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和全国一样,在"以钢为纲带动其他各项事业全面跃进"方针指引下,掀起了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当时,兵团人口稀少,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工人奇缺,劳动力异常紧张。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有关师团通过擅自发动职工给亲友写信串连,或利用职工探亲之机动员其亲友来新疆,抑或通过夸大的宣传吸引劳力,更有部分单位私挖某些厂矿企业的新工人和一些刚进疆的支边青年,造成了劳动力盲目流动、在职工人跳厂(场)的乱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之采取遣返原籍和就地安置等手段调整解决这一问题,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 标签: 私招乱雇劳动力 “大跃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心理需求与满足的矛盾是忧患意识产生的根源.本文以大跃进和"文革"的发动为案例,分析毛泽东晚年在不同时期需求与满足的矛盾变化,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其忧患意识的产生原因.

  • 标签: 毛泽东 晚年 忧患意识 个人忧患 社会忧患
  • 简介:本文根据江苏省宝应县的原始档案,追述了1958—1959年该县“大跃进”运动的大致过程,并试图运用档案中的大量细节,探讨“大跃进”运动中农村基层权力关系的运作,揭示县委领导、公社干部和普通农民在这场运动中各自不同的立场和彼此的互动。本文的研究表明,“大跃进”运动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并未考虑普通农民的利益诉求,甚至在基层干部当中也存在诸多疑虑和反对意见,但在县委领导的强势推动下,最终一步步走向极端,由此暴露了基层权力机制存在的缺陷。

  • 标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基层权力关系
  • 简介: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对中国快速实现工业化之历史贡献卓著,是历史的一种面相;与此同时,在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的压力下,中国农民的生活日渐不自由和艰难,口粮不足一直威胁着他们的家庭生计。在“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下,“人口多劳力少”的农户生活变化尤为明显。1956—1958年,某些农民除了抢粮、闹粮和退社等正面、主动的抗争之外,还有一些消极的、退让式的抗争行为,主要包括了自杀与外流。此时,无论是地委、县委或乡社干部,以及社员,就已经在面对农村不断出现的非正常死亡现象。面对这一系列农村制度变革,农民一直在试图抗争,只是抗争的手脚被严重束缚。任何企图组织大规模集体抗争的行动,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口粮与资金的短缺。大规模的集体抗争没有出现,根源不全在社会控制,也在于这种“釜底抽薪”式的社会结构。反思这段历史,对于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是有所帮助的。

  • 标签: 无为县 大饥荒 退社 自杀 农民抗争
  • 简介:1957年中央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的号召,催生了"大跃进"时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高潮。不过三年后的1960年又认为,这场水利运动在劳力占用及粮食浪费等方面加重了农村粮食危机。本文以皖西北临泉县的河网化运动为例,从地方实践层面讨论水利运动与粮食短缺的关系。文章认为,皖西北河网化不仅因占地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更因劳力占用导致农业丰产不丰收,同时水利工地上的过度消耗又加重了粮食短缺。产生上述情形的根源,一是水利建设的政治运动化,再就是跃进性的水利建设远超乡村社会实际承受能力,以致水利变"水殇"。

  • 标签: 水利运动 皖西北地区 河网化 粮食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