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和工业 4.0的推进,汽车制造业也需要快速导入智能制造[ 1]。该座舱模块化装配线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原型,通过与客户系统对接、生产线智能化部署、在线检测设备集成等手段,连通客户需求对接、生产排产、生产过程控制、防错漏装[ 2]、质量检验和追溯、完工入库等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批量柔性化管理,将信息化与自动化整体集成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工业 4.0;座舱模块化;电子化; 0 引言 汽车座舱模块总成为工艺装配集成件,即把仪表板、 CCB、空调箱、线束、 BCM、车载信息娱乐主机等分总成零件进行模块化组装。汽车总成模块化的组装可以有效结合工业 4.0的制造优势,为主机厂提供优质产品和更全方位的服务。 座舱模块化设计 座舱模块化装配工艺流程 9.插接空调箱 /空调控制器插头,安装中间出风口风道、副仪表板安装支架 24. 安装杂物箱(含同级零件 :杂物箱开启限位器、杂物箱销轴) , HUD装饰罩总成安装 23.组合仪表装饰罩总成 (含转向管柱上罩 )/转向管柱下护罩

    20.中控台屏幕安装支架面罩安装、显示屏安装,显示屏装饰罩安装 17.仪表板左侧饰板总成安装、 19.中央控制面板组件安装 ,紧固部分中间出风口螺钉

    19.一键启动开关、仪表板右侧饰板总成安装,开关组件安装 22. 时钟弹簧安装,防盗线圈锁(低配),左 /右侧除霜格栅安装,

    7.安装空调箱总成 21. 刮水洗涤 /灯光信号组合开关安装,预装时钟弹簧 /转角传感器( 先扣到时钟弹簧上)

    25.电检

    8.安装 转向管柱锁,空调控制器

    工 位 数: 28 线上人数: 28 部 装 台: 5个

    部装人数: 6人 ( 1人)

    ( 1人)

    ( 1人)

    ( 1人)

    ( 1人)

    ( 1人)

    ( 1人)

    ( 1人)

    ( 1人)

    (机器人 +1人)

    6. 卡接分支线束卡扣,插接 EPS转向管柱插件, 固定护板

    ( 1人)

    空调控制器部装( 1人)

5.BCM安装支架 /中央集控器 (BCM)组件安装

组合仪表装饰罩与皮革组件部装( 1人)

后排天线和副仪表板支架部装( 1人)

( 1人)

中央集控器 (BCM)部装

10.T-BOX支架组件安装 (插接插件 ) 车载移动终端, 360度全景摄像头控制模块部装

( 1人)

座舱模块化装配线设计采用环形线悬挂方式。装配工位 28个,两端转弯半径不站人,线上 31个小车(含维修 1个)。实现 CCB机器人抓取自动上线装配、转向管柱机器人自动拧紧、具有数据采集的拧紧枪 2台,具备防漏打功能、大数据信息系统(包括 MES等)[ 3]、装配线追溯系统(包含扫描枪、反馈式扭力枪、计数、显示器、软件、服务器等)。物流智能化检料, AGV自动输送上线,下线等功能。

座舱模块化装配关键工位 1.2.1 工位 1-CCB上线工位 人工将 CCB料框推到防护网下指定位置与空框切换,机器人从料框中夹取 CCB,将 CCB放到定位机构放开,定位机构将 CCB夹紧定位后,机器人再次夹取 CCB装入线上悬挂夹具。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2.2 工位 4-机器人自动拧紧转向管柱螺栓 前工位预拧好的转向管柱,在此工位机器人自动拍照拧紧,拧紧合格自动放行,拧紧不合格设备声光报警。 1.2.3 工位 7-安装空调箱总成 因空调箱较重,增加辅助机构上件;操作工先将空调箱放入辅助机构,然后把辅助机构送到与 CCB对接的位置,经前后、左右、上下调节对准安装孔位后,操作工再锁紧空调箱螺栓。 1.2.4 工位 13-仪表板装配工位 因仪表板本体较重,为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辅助机构抓取仪表板本体上件:人工推动辅助机构到身后的部装线上,真空吸盘吸起仪表板产品,然后把产品推送到线上安装工位处将仪表板放下,人工再进行仪表板安装。 座舱模块化装配线技术创新和技术难点 2.1、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产线控制的整体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工业 4.0模式中的纵向集成要求 2.1.1技术创新点:构建了基于工业总线的工控系统与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工业控制模块的网络化功能,与生产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从获取排产信息、传输当前工位随行小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到匹配工位 BOM进行防错漏装、工艺和质量数据采集,到控制生产线暂停或放行,实现了闭环控制; 2.1.2攻克技术难点: 1、工业控制系统中的 PLC与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 2、 RFID(无线射频技术或俗称电子标签)技术应用,在随行小车和工位分别部署电子标签和感应天线,经过长期运行消除了现场金属环境干扰信号的担忧。 2.2、实现与客户系统的信息对接,为构建我公司车间对客户车间的拉动制造模式提供了保障 2.2.1技术创新点:建立客户系统数据获取与传输模式,即由客户端的 MES系统中总装上线信息一经扫描录入。 2.2.2攻克技术难点: 为应对互联网链路不稳定会造成数据丢失,在二次传输仍失败的情况下,由客户中间平台将数据发送到指定人员的邮箱,服务器接收数据后进行数据解析,并传输写入该生产线的管理控制系统。 2.3、采用空中悬挂链的流水线形式 2.3.1技术创新点:与传统输送链相对比,悬挂线人机工程更好,有效降低员工工作强度,更能保证装配质量,且地面更整洁。 2.3.2攻克技术难点: 重点攻克了悬挂链小车滑行的导向机构和滑触线结构设计,保证小车平顺和可靠行走; 2.4、采用环形流水线 2.4.1技术创新点:与传统直线型流水线对比,装配小车自动循环流转,无需从下件工位空放拉回上件工位(人工转运),自动化程度更高,节省人工,且可以利用环线内的场地。 2.4.2攻克技术难点: 1、重点攻克小车自动回转牵引力和回转尺寸的设计,保证小车平顺行走。 2、空调箱环线内物料输送和装配。 2.5、采用悬挂式装配工装(小车),获得更高的装配自由度和车型兼容性 2.5.1技术创新点:悬挂式多角度旋转装配机构(带离合锁止、双边同步),为今后座舱模块产品设计获得更高的自由度,为后续开发结构更复杂的高档次产品打下工艺技术基础。 2.5.2攻克技术难点: 1、重点分析各车型座舱产品的安装结构、装配工艺和尺寸参数分析; 2、小车旋转角度、重心控制和锁止机构的兼容性、操作便利性设计。 2.6、采用电子化作业指导书 2.6.1技术创新点:与传统纸质化的作业指导书对比,能更直观显示工位的作业信息,动态显示当前的操作状态,在线实时监控装配的扭力值。 2.6.2攻克技术难点:重点攻克数据库的结构搭建和信息交互方案设计。 2.7、开发更可靠的防错系统 结语 模块化组装既可以汽车零部件模块工艺集成化和汽车主机厂装配简约化。通过智能制造的方式实现座舱模块化可以有效的保证装配质量,使问题向前端装配转移,将质量问题控制在前端,有效遏制质量问题,为汽车主机厂的发展提供更优和更多选择,实现产品制造多样化。 作者简介:段于喜 ,( 1989-) ,男 ,广西百色市人 ,学士学位 ,主任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汽车内外饰零件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 1]海克斯康,信息驱动智造 .现代汽车工业[ J], 2015年 6月 5日: 37-37 [ 2]苗卉,范金辉,吴兴尧 .车辆盘式制动器装配防错技术研究[ J] .装备制造技术, 2018( 05) :220-222 [ 3]陈琨,刘志祥,罗志高 .广西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J] .装备制造技术, 2018( 07) :239-242

  • 标签:
    • 简介:摘要装配线是国内外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制造系统。在装配线生产的模式下,装配线的平衡问题一直是装配线设计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提升装配线的平衡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配线的整体效率和减少工序间在制品数量,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线装配线平衡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自动装配线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自动装配线具有完善的线体工艺和精密的控制过程,且检测和装配误差小,精度高。自动装配线凭借其技术优势,在轿车方向盘生产制造中得到了日渐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轿车方向盘自动转配线的硬件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浅析了轿车方向盘自动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和节拍优化,探究了轿车方向盘自动装配线的检测与调试,以及为轿车方向盘自动装配线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轿车 方向盘 自动转配线
    • 简介:[摘 要]:后张法预制箱梁是目前江苏省公路桥梁上部结构的基本型式之一,长期以来,后张法预制箱梁在施工质量方面在逐步提升,但仍存在智能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智能数控钢筋加工、胎架骨架拼装工艺、预制箱梁自行式台座、内模整体抽拉、鱼雷罐布料机远红外混凝土浇筑、养生棚智能养生、智能张拉、智能压浆等施工工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预制箱梁新的施工工艺,这些施工工艺的集成可称为集中预制箱梁智能数控装配线施工。此施工方法的采用可提高预制箱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工效、降低成本、增大效益。

    • 标签: []预制箱梁 集中预制 智能化生产线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转向器作为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其自动化组装线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转向器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实现车辆转向的功能,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小路面阻力和摩擦力,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满足市场对转向器需求量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我们设计了一套转向器自动化组装线。该生产线将采用先进的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 标签: 自动化  生产线  组装  设计  可靠性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自动化装配线优化方法。通过引入机器视觉技术,实现装配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分析了自动化装配线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案例验证,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机器视觉技术在自动化装配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机器视觉,自动化装配线,优化,流程监测,生产效率。
    • 简介:摘要:传统装配线监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卡车生产的需要,信息采集及时性不足,采集数据不准确、不全面等技术弊端导致生产过程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装配过程监控技术的应用现状,概括性阐述了卡车装配过程的薄弱环节与卡车装配线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的研究意义,最后从整体上提出了卡车装配线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益生产已被全球公认为是汽车制造业最成功的管理模式。本文对精益生产在客车装配线的应用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

    • 标签: 精益生产 客车装配线 应用 现状
    • 简介:摘要:针对高压柜装配线生产过程中工时长短不一,产线不均衡等现象,提出以生产均衡化和平准化的思想对该产线进行工序同期化研究,采用分支定界法进行各工位工序内容的重新分配,降低了产线工位数,提高了产线平衡率。

    • 标签: 工序同期化,产线平衡率,分支定界法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矿用通信产品的工艺装配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提升生产线的效率、质量和竞争力,有必要对工艺装配线进行全面改进和升级。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期为企业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生产矿用通信产品的工艺装配线改进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生产矿用通信产品 工艺装配线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飞机部件装配线平衡与生产效率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通过对现有装配线的分析,发现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影响了生产效率。接着,采用了一系列优化方法,包括工艺优化、工序调整和资源分配等,以实现装配线的平衡。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进行了讨论,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飞机部件 装配线平衡 生产效率 优化方法 资源分配
    • 简介:摘要:某公司起重机事业部装配车间有小吨位起重机装配线有一条,此线中有工位控制柜八个,配置总控制柜一个一级工位八个。此设备已经使用了多年,具体时间为十年,存在各种问题,包括:杂乱的控制线路、老化的电器元件、瘫痪的控制系统等。基于此,笔者针对于小吨位起重机装配线维修改造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小吨位 起重机 装配线 维修
    • 简介:摘要:汽车行业中发动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汽车提供运行动力,属于技术性较为密集汽车部件。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由于组成零件较多,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组装,但是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给发动机质量造成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发动机生产质量,避免人为失误的情况,需要加强装配线防错技术的应用。发动机装配线防错技术,能够把控发动机生产中的各个细节,可以避免装配中常见的装配问题,有利于保证发动机生产质量,达到发动机生产零缺陷的目标。

    • 标签: 发动机 装配线防错技术 实践 应用
    • 简介:摘要: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自动化装配线的优化设计被视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产品质量的关键途径。本研究旨在探究自动化装配线的优化设计方法,并评估其对生产过程的具体影响。通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数学建模和实际案例分析,我们构建了一个旨在优化装配线配置、减少生产瓶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模型。研究发现,通过对装配线的细致分析和重新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具体表现为减少了15%的生产时间和20%的操作成本。此外,产品质量也因为流程的优化和更精细的质量控制而得到提升。这些成果不仅证明了自动化装配线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为智能制造领域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参考。尽管本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但在优化模型的普遍适用性和长期影响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的成果预示着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效率是可能的。

    • 标签: 智能制造 研究方法 自动化 产线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先进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革命的关键引擎之一。在这个数字时代,汽车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积极探索如何运用先进机器人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以及提高产品质量。传统的汽车装配线面临着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等一系列挑战,而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先进机器人技术在汽车装配线上的应用,探讨其对汽车制造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关注技术应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分析,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机器人技术如何助力汽车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迎接制造业未来的新时代。

    • 标签: 智能制造 先进机器人技术 汽车装配线 生产效率提升
    • 简介:摘要:汽车行业中,发动机做为汽车传统动力总成的核心部件,为汽车的运行提供驱动力,属于技术性较为密集汽车部件。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由于组成零件数量非常多,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装、漏装的问题,给发动机质量造成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发动机的正常、顺利生产,避免由于错装、漏装给工厂带来质量损失,需要加强装配线防错技术的应用。发动机装配线防错技术,能够把控发动机生产中的各个细节,可以避免装配中常见的装配问题,有利于保证发动机生产质量,达到发动机生产零缺陷的目标。

    • 标签: 发动机 装配线防错技术 实践 应用
    • 简介:摘要:深入探讨了导弹自动化装配线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化对策。文章分析了自动化装配线的高度集成性、高精度要求和高安全性标准等特点。针对技术瓶颈、生产效率低下和质量控制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等优化对策。这些对策旨在突破技术限制,提升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通过详细阐述优化对策的具体实施方法和预期效果,为导弹自动化装配线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导弹 自动化装配线 技术创新 生产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在航空航天产品生产中,生产工艺对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采用智能制造对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装配生产效率,同时还能满足装配生产需要,解决装配生产问题。目前在航空航天装配线中,智能制造的应用取得积极效果。现阶段智能制造方面的研究,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转入了生产实践中。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关于航空航天装配线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脉动生产线成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生产工艺,推动了航空航天装配线的发展。在具体研究中,关于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还存在应用经验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聚焦航空航天产品生产实际,探讨智能制造的应用情况,为航空航天装配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智能制造 航空航天 装配线 引言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中,人们对汽车自动化水平、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变化使得汽车的安全控制系统等相关系统及设备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汽车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电子电器检测系统可以通过相关电子电器设备质量的保证,促进汽车使用性能的提升。本文从电子电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入手,对汽车装配线领域电子电器检测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

    • 标签: 汽车装配线领域 电子电器检测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汽车起重机底盘装配工艺及设备。着重从汽车起重机底盘部件的装配生产特点,对汽车起重机底盘装配的工艺过程及其在装配过程中的输送设备、专用安装设备、辅助设备、检测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起重机 底盘装配线 工艺 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