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原子能机构23日在上海举行“三代核电技术报告会”提出,中国要积极推进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努力提高中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核电技术发展历程的了解,国家原子能机构向媒体提供资料,详细介绍目前已知的一、二、三、四代核电概念。

  • 标签: 核电技术 原子能机构 知识 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引进 报告会
  • 简介:每年夏收季节,各地都有农民大量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而随着一项新技术——秸秆炼油术的突破,农民们以后不仅不用再焚烧秸秆,还可以用它来赚钱。

  • 标签: 秸秆 生物油 新能源 环境污染 焚烧 农民
  • 简介:近日,国内首台实施烟气脱硝的国华太仓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进行了移交生产签字仪式,此前已完成168小时考核运行。该脱硝工程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第一个由国内企业实施总承包建设的工程。工程投运后,烟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削减80%,远远优于国家达标排放标准。

  • 标签: 自主知识产权 国内企业 烟气脱硝 大型火电机组 工程 600MW超临界机组
  • 简介:作为“国产大型循环流化床示范基地”宜发电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67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预计2006年上半年投产发电。本文结合工程设计对首台国产67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程建设背景、锅炉本体的特点、配套的辅助系统及其设备配置情况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设计特点 辅助系统 介绍
  • 简介:据人民日报社信息中心李伟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巳于11日起正式实施。随着此法的宣传普及,“中国防卫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公益知识竞赛活动已接近尾声。此次竞赛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踊跃答题,充分体现了公众对可再生能源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此法的拥护。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再生能源 竞赛活动 知识 信息中心 宣传普及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有关柴油机烟度排放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中的烟度单位,揭示了目前我国柴油机行业所用烟度单位多而混乱的状况,分析了其中哪种烟度测量方法合理,准确,更能真实地反映“烟度”,提出了一些涉及柴油机烟度排放的标准应尽快修订,统一采用“光吸收系数-m^-1”烟度单位之建议。

  • 标签: 柴油机 排气 烟度单位
  • 简介:燃煤锅炉是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其飞灰的含碳量形成机理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估算。现场实炉测试这些数据具有工作量大,测试工况有限等缺点;燃煤锅炉运行参数及燃料特性等因素影响着飞灰的含碳量,其相互耦合,导致分析数据过程困难。神经网络建模将燃煤锅炉视为黑箱,应用该方法可以良好的描述其输入输出之间的黑箱特性,因此,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广泛。利用燃煤锅炉试验数据,采用3层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构建了锅炉飞灰的含碳量排放特性模型。通过锅炉的实测数据验证,该BP神经网络对飞灰含碳量相对预测误差在0.19%~0.50%,预测效果良好。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逼近验证样本数据,也能够较好的逼近非验证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 标签: 飞灰 燃煤锅炉 BP神经网络
  • 简介:针对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的非平稳时变特点,提出应用小波包能量法提取故障特征向量,并将提取的特征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进行学习训练。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以利用测量的振动信号判断柴油机的气阀机构故障状况。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柴油机振动诊断中是有效可行的,对其他设备的故障诊断也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小波包 神经网络 柴油机 故障诊断
  • 简介:本文在阐述了发动机气门漏气声学特性及其振动诊断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发动机缸盖振动信号的特点,运用小波包对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3层分解、重构、提取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作为概率神经网络的输入,构建网络模型。再用测试数据验证诊断模型的正确性。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气门漏气 小波包分析 概率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 简介:对应用于温度场分析的热网络方法及基于热网络法的软件SINDA/FLUINT进行了介绍。利用热网络法和流体网络法对某发动机舱进行热仿真与热分析。建立了飞行器发动机舱各部件与其内外流体之间的网络关系及仿真模型,并进行耦合求解,得到此发动机舱各部件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仿真。其结果为发动机舱热分析及布局设计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热网络 发动机舱 温度场 SINDA/FLUINT
  • 简介:阳台式热水器按集热器分,有平板式、全玻璃式、U型管和热管式集热器等。按集热器与水箱问的传热分,有自然循环式和强制循环式。按集热器与水箱问的换热分,有双路循环和单路循环。

  • 标签: 阳台 集热器 水箱 U型管 传热 壁挂式太阳热水器
  • 简介:阐述了分液冷凝强化冷凝传热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技术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的可行性。该结论在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上得到了实验证实:与常规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PFMC)对比表明,在当量直径为1.05mm、管内工质的质量流量为633~770kg/(m~2·s)的微通道中,当冷凝温度分别为45和50℃时,微通道分液冷凝器(LSMC)的管内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3.7%~6.7%和2.3%~6.1%,压降分别降低了45.5%~49.5%和51.9%~52.6%,惩罚因子(Fp)分别降低了46.5%~52.7%和52.6%~56.7%。当进口流量达到一定值时,分液冷凝技术器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流阻,有较好的综合热力性能。

  • 标签: 气液分离 分液冷凝器 强化换热 降低流阻 惩罚因子
  • 简介:为实现节能降耗,开发了多种强化沸腾传热的高效换热管。以水为工质,在0.1MPa下对垂直光管、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进行了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并分析了沿管子轴向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多孔管与T槽管能显著降低起始沸腾过热度、强化沸腾传热: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起始沸腾过热度比光管的低1.5K左右;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核态沸腾传热系数分别为光管的2.4~3.2倍和1.6~2.0倍。此外,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能降低相同热流密度下的壁面温度,且有利于降低管子轴向的温差。

  • 标签: 烧结多孔管 T槽管 沸腾 强化传热 轴向温差
  • 简介:根据住宅实态调查的分析,指出目前应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太阳热水器(系统)纳入住宅工程的热水设计要求的范畴。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合设计的思路,介绍了其各阶段的细目。

  • 标签: 住宅建筑 太阳热水系统 太阳热水器 用水器具 屋顶造型
  • 简介:液-固流态化传热强化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有文献对流态化粒子的粒度与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有较大分歧。从传热强化角度对水-沙流态化自动清洗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沙子粒度不是愈细愈好,而是Dp2mm(8目)左右为好;粒子体积分数以2.4%比较好;流速在0.2~0.28m/s(Re为6000~9000)较好。虽然粒子体积分数低,但是在优化条件下的流态化传热强化幅度几乎可以达到一倍左右,并且阻力又很低。

  • 标签: 流态化 传热强化 粒子体积分数 粒子粒度 流速最佳化
  • 简介: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单晶硅的光学吸收特性可以提高光伏利用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具有竖直排列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单晶硅薄膜的光学特性,发现纳米孔阵列强化光学吸收的机理包括等效折射率减小、纳米尺度效应和电磁波谐振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纳米孔阵列的排列周期和孔径可以大幅增强单晶硅薄膜的光学吸收,使纳米孔阵列单晶硅薄膜光伏器件的理论效率比相同厚度单晶硅片光伏器件高85.5%,并预期可以使10^0μm量级厚度的纳米孔结构单晶硅薄膜具有和10^2μm量级厚度的单晶硅片相当的光伏特性。

  • 标签: 硅纳米孔阵列 光学吸收 光伏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简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丁胞结构流道内对流换热过程,并运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丁胞结构强化换热的机理,分析了丁胞大小、深度以及Re等对换热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丁胞的前侧是换热弱化区,而后侧才是强化换热区,但总体表现为强化换热效果,在低Re条件下,Nu较普通流道高1.2~1.5倍,是一种较好的强化换热方式。

  • 标签: 丁胞结构 强化换热 场协同 数值分析
  • 简介:对纵向涡强化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Rayleigh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攻角、翼高、翼宽等几何参数是影响强化换热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攻角;宽高比一定时,翼高和翼宽的变化会影响换热的效果.发现在直角三角翼阵列中前排直角三角翼产生的纵向涡可以强化后排直角三角翼纵向涡的换热.将直角三角翼与矩形低肋换热表面的性能作了对比性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直角三角翼强化换热的效果优于矩形低肋.

  • 标签: 纵向涡 自然对流 强化换热 对流换热
  • 简介:分别对池内的水和柴油在磁场作用下的加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了磁场作用下池内水和油的加热特性。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油与水的升温速率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但在相同的磁场强度和热流密度的条件下,油的升温速率比水的升温速率要大;随着磁场强度的加大以及磁化时间的延长,其升温速率都明显增加。

  • 标签: 磁场强化 池内加热 升温速率 热流密度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蒸发器结垢需要频繁的停车清洗和强制循环泵高电耗两大难题,研究的新型蒸发器结构特点主要是加热室比较短、采用具有高效传热强化和较低流速下自转清洗功能的平带,沸腾室是大横截面的中心循环管,而且出口段截面为渐扩形。试验研究表明:这种平带的对流传热强化幅度可以达到92.3%,并且能够在传热管内流速大于0.35m/s时开始自转;这种蒸发器能够为可靠自动清洗要求的自然循环设计流速0.70m/s提供所需的推动力,并且对各种蒸发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标签: 蒸发器 平带 传热强化 自转力矩 自然循环推动力 流体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