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室温下,以月桂酸为乳化剂,十二醇为助溶剂,制备不同质量比的甲醇-柴油微乳液,考察乳化剂及助溶剂对微乳液密度和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月桂酸对该体系的增溶效果最好。助溶剂十二醇能提高甲醇-柴油微乳液的稳定性。当m(月桂酸)∶m(十二醇)=9∶1时,复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最好,甲醇含量不超过35%时,甲醇-柴油微乳液在25℃下稳定保存;随着甲醇含量增大,微乳液的运动黏度和密度降低,但在考察范围内均符合国家标准。

  • 标签: 甲醇 柴油 微乳液 长链脂肪酸 密度 运动黏度
  • 简介:乍得Bongor裂谷盆地由于其晚期的构造反转,在层序的形成上具有独特性,导致盆地内BNE等油藏平面与纵向非均质性较强,而盆地内取心资料少,加大了建立油藏层序格架的难度。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各级层序成因,利用地震、钻井、岩心、测试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各级层序与层的对应关系,识别层序界面,在三级层序框架下构建能反映油藏层间差异性的四级层序。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层序受构造沉降和全球海(湖)平面变化双重作用,BNE油藏各砂层米兰科维奇旋回影响对应于四级层序,层序界面顶部为低密度、高声波时差油页岩,井震结合方法在该油藏取心资料匮乏的情况下能较好地识别此级别层序界面并进一步划分地层,在层序格架控制下,各油水层横向分布和产能差异较大,故建立目的层层序格架对多期叠置砂体油藏分层系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层序格架 米兰科维奇旋回 界面识别 控制作用 BNE油藏
  • 简介: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层系主要是志留系龙马溪,页岩气储集层评价参数的选取在解释评价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XRF元素录井、伽马能谱录井等录井新技术在龙马溪页岩气储集层中的广泛应用,结合研究区开发生产现状,利用随钻参数建立反映储集层特征的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和脆性指数4个参数计算模型,并用于页岩气解释评价。川南地区龙马溪页岩气储集层解释评价结果表明,应用随钻参数建立的储集层解释评价模型解释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能满足现场储集层解释评价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前景。

  • 标签: 龙马溪组 页岩气储集层 XRF元素录井 伽马能谱录井 随钻参数 解释评价
  • 简介:为阐明砂砾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微观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的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下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在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的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的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在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在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为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而双模态和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和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 标签: 复模态 砂砾岩 聚合物驱替 剩余油 冲积扇 克拉玛依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