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理论模型研究对指导和验证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介绍了VSP逆时偏移基本原理及脉冲响应研究,同时采用两种地震成像条件对国际标准的岩丘理论模型进行VSP逆时成像处理研究,并将成像条件应用于实际井中VSP地震资料逆时成像处理和效果对比,由此探讨理论模型研究可能存在的伪效果风险问题,并给出模型效果可实用性的验证思路,以此供业内同行参考。

  • 标签: 岩丘理论模型 井中地震观测 VSP逆时偏移 伪效果风险 效果验证分析
  • 简介: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6大类16类23亚类地质遗迹资源,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客源市场稳定,并体现出既层次较高、又雅俗共赏的特点。但随着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不断完善和全域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再进一步开发地学旅游资源产品。通过昂普(RMP)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与措施,建议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等三方面分别采取措施促进公园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公园科学价值与历史文化内涵。

  • 标签: 世界地质公园 地学旅游开发 昂普理论 大理苍山
  • 简介: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中文英译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写,以使得译文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框架语义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意义理论,而翻译研究同样兼顾语言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二者的跨学科性特征决定了框架语义理论可以用以指导翻译实践.本文探讨了框架理论在词义的选择、原文信息的增添与删减、语篇的调整与重构等方面英译改写中的应用.

  • 标签: 框架语义 英译改写 语言与文化差异
  • 简介:10月15日,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厅领导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开展了专题研讨。

  • 标签: 理论学习 集体 国土资源厅 习近平 依法治国 黑龙江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论断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新时代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结果。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总结我国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成果和经验,并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判断基础上凝练而成的理论成果。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 标签: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美好生活 社会主义本质
  • 简介: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lPhysics)主办的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Ninth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ICTP的所在地意大利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行。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模式理论 区域气候 意大利 应用 WORKSHOP
  • 简介:为了阐明CH4与CO2在高岭石中的竞争吸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高岭石超胞模型,模拟计算了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孔径对高岭石吸附CO2和CH4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对CH4与CO2分子的吸附量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相同压力条件下,高岭石对CO2分子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对CH4分子的吸附量;293.15K时,高岭石对CO2的吸附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CH4在CO2分子的影响下不再符合Langmuir曲线,说明高岭石与CO2分子的相互作用强于与CH4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孔径的增大,高岭石对CH4与CO2的吸附量均减小,表明CH4和CO2主要吸附在微孔中;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分子后体系的总能量和非成键能发生了变化,说明高岭石与CO2的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高岭石与CH4的相互作用能,高岭石对CH4的吸附为典型的物理吸附,而对CO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伴随着微弱的氢键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CO2和CH4在黏土矿物的赋存机理以及CO2驱替CH4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高岭石 吸附位 竞争吸附 分子模拟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厅的仪器烈度算法,认为计算仪器烈度要综合考虑幅值、频谱、持时等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创新地提出了利用三分向合成加速度、速度计算仪器烈度,并通过汶川8.0级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仪器烈度算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地震烈度速报提供参考。

  • 标签: 仪器烈度 地震动参数 三分向合成加速度
  • 简介:近年来地质学家越来越重视煌斑岩的分类、成因及其与矿产的共生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对于煌斑岩的分类,目前较为被认可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化学成分的差异将其划分为超镁铁质煌斑岩、钙碱性煌斑岩、碱性煌斑岩、超钾质煌斑岩及过钾质煌斑岩。关于煌斑岩的成因,主要认为有"富集型地幔熔融模式"和"基性岩浆陆壳混染模式"两种成因模式。此外,研究发现煌斑岩还与金、铀、金刚石、铁等矿产有一定的伴生关系,特别是与金矿化在时空上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这种联系可以用来作为金矿的找矿标志。

  • 标签: 煌斑岩 成因 分类 研究进展
  • 简介:选用1961—2015年东北地区2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86—2015年辽宁省水稻单产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水稻产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基于大气环流对长期天气过程影响的滞后性,考虑预报因子的显著、稳定性和独立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水稻年景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辽宁省水稻实际产量、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发生气候突变时间分别为1992、1997和1994年,实际产量与气象产量的关系较密切;(2)水稻年景预报模型经F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报基本正确率为81.9%,用该模型预测2014、2015年水稻年景,均接近实际值。

  • 标签: 水稻 产量 大气环流特征量 预报模型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对砂脉的研究非常重视,尤其是近期国外含油气盆地大型砂脉(砂注入体,sandinjectite)的发现更加刺激了人们的研究热情。笔者主要从5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砂脉的研究现状与进展:(1)砂脉几何学特征;(2)砂脉的物质成分;(3)砂脉的成因;(4)砂脉的分类;(5)砂脉的地质意义。尽管中国不少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相关工作,但与砂脉的复杂性和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和关注度相比,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基于中国丰富且复杂的砂脉资源,精细解剖典型实例,阐明砂脉的三维几何特征,并探讨其与地震的关系和成因动力机制,为丰富和完善沉积学基础理论提供素材。

  • 标签: 几何学特征 物质成分 砂脉成因 砂脉分类 地质意义
  • 简介:清代常州学派奠基人刘逢禄根据"《诗》《书》《春秋》其归一也"的思想,在《尚书今古文集解》和《书序述闻》中提出了"变《书》"说,并进一步阐发为"《夏书》之变"。夏代之变《书》以传贤与传子、王道与霸道的治道思想为主要内容。以王霸问题为中心展开,明确了先正君心、渐次以正万民的治道精义。他强调"通三统",并点明"变"义不仅含刺乱之意,更有权变之谋。"穷则必变,变则反本",刘逢禄的变《书》思想以拨乱反正为旨归。从"正变"这个角度切入,可以窥探今文经学的褒贬义法,并由此发掘常州学派面对时代困境所作出的回应——借褒贬议论以明微言大义,借圣经贤传以图经世济民。

  • 标签: “《夏书》之变” 刘逢禄 王霸 正君心 因革
  • 简介:国家自主贡献(NDC)机制于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确立,要求各缔约方参考各国国情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汇总梳理了作为国家自主贡献前身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164份,总结提出了各国文件的共性框架,重点对减缓和适应目标、实施条件和公平性等4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本差异显著,虽然具有共性框架,但是在具体目标阐述方式、覆盖经济行业及温室气体范围、实施条件和公平性阐述等方面选择迥异,此外,气候变化谈判立场对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特征 描述性统计
  • 简介:为探究海鲜及其他肉类食用频率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通过滚雪球抽样法所得369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经常食用海鲜的被试报告了更高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更低的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症状;海鲜食用频率能显著预测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心理症状,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和主观经济水平后,海鲜食用频率仍然能显著预测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结论海鲜是幸福感(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变量.

  • 标签: 海鲜 积极情绪 生活满意度 心理症状
  • 简介:《十翼后录》是晚清经学家黄以周最重要的易学著作,学界相关研究不多。黄以周治易方法较为多样,既继承了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的传统,也有以礼治易、小学治易的独到之处。在研究内容上,黄以周此书有三个重点,分别是尊《易传》、阐《易释》与驳《周易注疏》。《十翼后录》体现出经学家治易的特质:重视小学文献之学;尊重经典,反对擅改擅删;重视证实,反对空疏;儒学本位,力戒异学。

  • 标签: 黄以周 《十翼后录》 《易传》 《易释》
  • 简介: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基于空间分布的高精度房屋和人口数据是最重要的两组数据,其直接决定着灾情快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现场重点救援的目标指向。然而,高精度房屋数据的获取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至今缺少好的解决途径,这也是导致当前灾情快速评估准确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较高精度的房屋基础信息,更好地反映房屋和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为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精度和准确性奠定必要的基础。

  • 标签: 居民地 遥感 房屋 人口
  • 简介:采用专项地质测量、高精度磁测、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遥感解译等方法,结合以往资料,在四川省若尔盖开展铀矿勘查工作。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通过对控矿主要素的研究,进行物化遥深部信息集成,再结合放射性信息,深化成矿规律的认识,建立具有若尔盖特色的深部勘查模型,更好的体现地质科技的引领作用和对找矿实践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铀矿 信息集成 勘查模型 若尔盖
  • 简介: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是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在全国历次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基于现有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以云南为例,开展了针对评估功能构架和数据传递流程的研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索能够优化现有系统评估效率的方法,提升了评估产品的产出速度,并通过模拟震例进行技术验证。

  • 标签: 评估系统 算法 速度 优化
  • 简介:为解决企业应用系统平稳安全迁移到云环境下的问题,分析了胜利油田近千套应用系统,选取了100多套系统进行研究,制定了3种云迁移方案,提出了企业应用云迁移的建议。不同企业应用系统可以分别采用基于整机环境的迁移、基于应用环境自动化部署迁移和基于Docker技术迁移。

  • 标签: 企业应用系统 云环境 迁移方案 自动部署
  • 简介:构建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是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的重要环节。在对我国当前已实施碳排放管理标准的梳理基础上,确定了将碳排放管理标准按照标准性质、应用主体和全生命周期阶段3种分类方法,选择三维坐标系为体系框架建立方法,以每种分类方法为坐标,建立我国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当前我国碳排放管理相关标准缺失较多,将标准体系框架进行填充后,共列举出44类下阶段需完善的标准项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结合不同行业和部门排放特征制定不同类型的标准,根据标准目的分类衔接国际相关标准,以及结合碳排放控制工作部署分步骤开展的原则,并提出完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相关建议。

  • 标签: 碳排放管理 标准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