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生长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围绕植物生长控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分析了目前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环境限制、生长周期长、土壤质量不佳等因素;介绍了植物生长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生长的应用、光照控制、水分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植物生长控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 标签: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长调控技术,生长调节剂,光照控制,水分管理
  • 简介:摘要:沉水植物在我国的自然水环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过我湖泊系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分析了沉水植物的功能和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因素,以期对沉水植物改善水质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总氮浓度沉水植物生长
  • 简介: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修去4种规定树干直径(6cm、8cm、10cm和12cm)以下的所有枝条.修枝试验后2年,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杉木的生长量明显降低.修枝强度为6cm(密度1200株·hm^-2)的修枝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不修枝木.修枝后2年,各修枝处理杉木林林下植物的覆盖度、生物量、总的物种数,灌木层、草本层和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未修枝的对照,但藤本层植物在修枝时被大量劈除,其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却低于对照.闽北生产力较高的4年生、密度1200株·hm^-2的杉木幼林进行修枝,推荐的修枝强度为10cm或12cm.

  • 标签: 杉木林 修枝 生长 植物多样性
  • 简介:为研究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生长的影响,在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中分别选择典型的植物残体干扰斑块和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调查了其中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并取样测定了土壤盐度、含水量、容重等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芦苇种群的密度、生物量等明显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芦苇的形态特征也明显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这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生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土壤盐度、容重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的生长起到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缓解物理胁迫而产生的。

  • 标签: 芦苇生长 植物残体干扰 促进作用 盐沼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以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7种木本植物生长季与物候期的持续日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气温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随着气候变暖,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间隔缩短,秋季物候期间隔延长,全生长季延长,且全生长季变化趋势比各物候持续期变化趋势明显。展叶持续期主要与上月、当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中梧桐展叶持续期与当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旱柳和刺槐开花持续期与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变色持续期和落叶持续期与上月、当月、结束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与平均气温达显著正相关(P〈0.05)。木本植物生长季与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其次为榆树、梧桐和楝树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随着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植物生长季延长3.0—20.0d;年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5.0—14.0d;年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2.0—18.0d。

  • 标签: 生长季 物候期 气候变暖 木本植物
  • 简介:铀矿酸性排放物的化学处理可产生含有高放射性能级的矿泥,例如238U(铀-238)和226Ra(镭-226)的浓度分别约为干重18和9kBqkg。(千贝可/千克)。在矿泥脱水池中生长的天然植物富集铀和铀变体放射性核素,例如草(蓼属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香蒲(宽叶香蒲)。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天然植物 铀矿 矿水处理 生长 泥水
  • 简介:通过提出一个多层的植物冠层和土壤的模式,对冠层中辐射、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的传输等过程,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以及土壤中水、热传输等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把物理过程与生理过程联系起来,实现了植被与大气的双向反馈;应用此模式于小麦生长期各主要过程的模拟,给出了与观测值一致的结果

  • 标签: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 陆面过程
  • 简介:摘要:人们更加青睐于充满生命气息的植物。利用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主题来建设生态风景园林,这样做有很多优势,一是可以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带给人们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二是将植物和城市结合到一起,可以充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多的好处。三是人们在一天的劳累过后,来到风景园林散一散步,有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感觉,对身心放松有很大的帮助。鉴于这种设计理念有着很多的优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自然如何进行植物的配置与规划也就成了现在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问题。

  • 标签: 风景园林 植物空间 植物配置
  • 简介:摘要:活性乳化聚表驱油,作为一种全新的驱油来讲,同时兼具乳化及增加黏性的作用,应用于中低渗含水抗燃燃油使用过程中,能够使其良好的驱油作用得到体现。选择表面活性时将丙烯酰胺作为基础,可将具备亲油作用的疏水功能单体以及兼具亲油/水两种作用的表面活性作为主要选择对象,通过胶束共聚形成聚丙烯酰胺,并且可以实现良好的乳化效果,同时评估基础性能。

  • 标签: 活性乳化聚表剂 驱油剂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以及植物造景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利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社会效益以及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得到兼顾和协调,因此,加强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研究和设计,成为了园林设计的重点。

  • 标签: 园林设计 植物配置 植物造景
  • 简介:摘要: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已经逐渐转变为精神追求。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园林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追求,为人们的日常休闲提供绿色环保的娱乐场所。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元素,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的配置和造景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的美观度,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植物生长特征,选择合理的植物,同时根据植物造景的原则,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园林工程。在本文中就针对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 标签: 园林设计 植物配置 植物造景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大致分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简要分析园林植物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其实际价值、设计原则等,其二,探究优化设计效果的有效途径,包括提升整体设计水平、注重空间效益、植被设计的安全性等。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园林设计 植物配置造景 多元化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重视程度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才能够更好的让我们国家的园林建设能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是我们目前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在园林建设过程当中,对于园林植物色彩的搭配是这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说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就分析一下色彩在园林植物配置当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园林植物 色彩搭配 心理感知 景观设计
  • 简介:摘要在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并掌握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科学有效的绿化植物配置对策、方法以提升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水平,更好地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与观赏效果。此外,还应注重其生态性,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环境气候等实际情况开展植物造景工作,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更好地生态环境效益。

  • 标签: 园林绿化 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
  • 简介: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功能。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在净化污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为人工湿地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原则;总结、评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针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人工湿地 植物 污水处理 作用 综述
  • 简介:鳗鱼,也称鳗鲡,白鳝,河鳗,是一种营养成份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世界性养殖鱼类品种,属于典型的过河口性洄游鱼类。鳗鱼性凶,贪食好动,喜流水、喜弱光,喜温暖,喜穴居等习性,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目前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日本鳗和花鳗。由于天然水域成鳗捕获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鳗苗人工育苗迄今未能过关,因此,目前国内外在鳗鱼养殖上一直利用捕捞天然鳗苗进行人工放养。杭州市水产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进行天然捕捞鳗苗的室内鳗池养殖试验和试生产,经几年的人工放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气象关系 鳗鱼 人工放养 鳗苗 水产研究所 杭州市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暖通空调在节能优化措施上做出了新的安排。其中在变频低压供电控制电路、电路分配存储区以及变频电机故障处理方式上进行了优化分析。笔者在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于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植物物候是指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模拟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植物物候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周期及其他因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综述了植物物候近几十年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重点介绍了当前动态物候模型的2种基本类型,基于温度(积温)或其它环境变量的物候模型和基于碳平衡的物候模型,尽管后者机理性更强,模拟效果更好,但是仍无法彻底避免要应用与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以及养分含量等的经验关系式。最后根据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物候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物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