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叙述了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废旧塑料资源化方法及资源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废旧塑料资源化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 标签: 等离子体 废旧塑料 资源化 应用
  • 简介:在硅酸盐、磷酸盐、焦磷酸盐或其混合电解液中对锆-4合金进行等离子电解氧化。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并运用电化学技术、显微硬度、SEM、XRD等技术对膜层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纯的硅酸盐电解液中得到的膜层很不均匀,且在添加磷酸盐后,膜层均匀性仍然很差。在焦磷酸盐体系中得到的膜层比较均匀,但硬度低。在焦磷酸盐体系中添加硅酸盐后,膜层的均匀性和硬度都得到改善。XRD结果表明,膜层的主要成分为单斜氧化锆和四方氧化锆。添加硅酸盐后,有利于四方氧化锆的形成。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焦磷酸盐以及焦磷酸盐与硅酸盐混合体系中得到的膜层具有较强的耐蚀性。

  • 标签: 锆合金等离子电解氧化耐蚀性显微硬度
  • 简介:在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的纤维表面,测试了纤维的拉伸性能,并用单纤维抽拔法对芳纶纤维/环氧树脂的界面性能做了定量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芳纶纤维表面变得粗糙,拉伸强度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

  • 标签: 芳纶纤维 环氧树脂 并用 界面性能 拉伸强度 表征
  • 简介:本文分析了钛合金中硬α夹杂物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调研了国内外因硬α缺陷引发的飞机飞行事故和发动机故障,认为硬缺陷是影响发动机转子零件使用可靠性最主要的潜在威胁之一。硬α夹杂物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极大的脆性,很容易成为发动机转子部件过早疲劳断裂失效的裂纹源。与真空白耗电弧炉相比,利用等离子体冷炉床熔炼技术,(PACHM),可以有效地消除钛合金中的硬夹杂物。等离子体冷炉床熔炼技术是生产航空发动机转子级优质钛合金的一种有效的熔炼方法。

  • 标签: 钛合金 硬α缺陷 等离子体冷炉床熔炼
  • 简介:采用等离子转移弧堆焊技术制备高碳化钨含量的镍基复合材料(Stelcar65合金),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Stelcar65合金的堆焊参数。堆焊电流、送粉率和堆焊速度等参数均对碳化钨的分解有显著影响。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佳堆焊电流、最佳送粉率和最佳堆焊速度分别为100A、25g/min和40mm/min,堆焊层无裂纹、无分解。并对优化后的堆焊层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

  • 标签: 等离子转移弧堆焊 镍基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堆焊参数优化
  • 简介:基于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建立了计算二和三强电解质水溶液中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质量作用浓度的通用热力学模型;同时,采用4种二水溶液和2种三水溶液验证该通用热力学模型。通过转换标准态和浓度单位,用所建立的通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298.15K时4种二水溶液和2种三水溶液中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质量作用浓度和文献中报道的活度值吻合得很好。因此,可采用本研究提出的通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二和三水溶液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质量作用浓度预报二和三强电解质水溶液中组的反应能力;同样,也可证实本研究提出的通用热力学模型的假设条件是正确和合理的,即强电解质水溶液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H2O分子和其他水合盐复杂分子组成的。基于该通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二和三强电解质水溶液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质量作用浓度严格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 标签: 通用热力学模型 质量作用浓度 活度 二元水溶液 三元水溶液 离子-分子共存理论
  • 简介:利用MaterialsStudio软件计算研究几种属于立方、四方、六方或单斜晶系等不同晶系的典型硫化矿、氧化矿和含氧酸盐矿物的表面断裂键性质,分析这些矿物的解理特性,并建立表面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断裂键性质可以用来预测大部分矿物的解理特性,预测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对于某种矿物,表面断裂键的密度与表面能成正比,决定系数R^2皆大于0.8,表明表面断裂键的密度大小是决定表面能的关键因素。同时,表面断裂键的数目可用来预测矿物表面的稳定性及表面原子的反应活性。

  • 标签: 表面断裂键 解理 表面能 黄铁矿 闪锌矿 锡石
  • 简介:某型飞机太阳齿轮在进行超功率试验过程中多次出现金属屑报警,未停止试验,试验完毕后对其进行分解,检查发现轮齿表面存在剥落凹坑。通过宏微观观察、能谱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查、硬度检测等方法对齿轮表面损伤进行分析,以确定该损伤的性质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轮齿的损伤为表面接触疲劳剥落,偏载导致轮齿表面局部应力过大是剥落产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太阳齿轮 微裂纹 接触疲劳 剥落
  • 简介:45钢外套螺母装配时发现表面存在笔直的纵向裂纹。经后续排查,同批交付的1069件螺母中有116件存在相似的表面缺陷。通过对外套螺母进行裂纹和断口的宏微观观察、能谱成分分析以及金相组织检查,并结合生产工艺检查的结果,最终确定了外套螺母的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外套螺母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表面存在折叠缺陷,热处理淬火时在淬火应力的作用下,裂纹由折叠缺陷起始并向厚度方向扩展;建议增加无损检测工序并严格工艺纪律管理,对此类故障进行避免和防范。

  • 标签: 45钢 外套螺母 折叠 热处理 脱碳
  • 简介:研究氯化铵处理对赤泥碱性阴离子及钠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铵添加量为0.75%、液固比为3、温度为30°C、浸出时间为18h的条件下,赤泥pH从10.49降至8.93,碱性阴离子(HCO3^-,CO3^2-,OH^-,AlO2^-)浓度从38.89降至25.50mmol/L,可溶性钠浸出率为80.86%;液固比是影响碱性阴离子和钠离子浸出的主要因素。氯化铵促进了赤泥中一水铝石的溶解及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实现赤泥的土壤化。

  • 标签: 赤泥 氯化铵 浸出行为 碱性调控 土壤化
  • 简介:4m^2电铲的环轨工作表面发生早期剥离,本文对剥离环轨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断口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环轨的剥离断121形貌为疲劳断裂,其工作面淬硬层深度不足2mm,低于图纸技术要求的4mm-5mm。淬硬层以外区域的布氏硬度为200HB-204HB,也低于技术条件要求。环轨的基体组织为粗大不均匀的回火索氏体,铁素体呈网状、针状分布,属于热处理的缺陷组织。环轨的周向组织呈严重的带状分布,材料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比较多。环轨的早期失效属于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剥离,是由环轨的热处理组织缺陷和材料中含有较多非金属夹杂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

  • 标签: 环轨 剥离 淬硬层 非金属夹杂物
  • 简介:成品宽带轧制件主要质量指标之一是无表面裂纹、气孔、结疤、压折、非金属夹杂和其它缺陷.这些取决于坯料的质量及热轧过程中带材表面破坏的情况.

  • 标签: 带材轧制 提高带材 表面质量
  • 简介:1、引言在提高多层印制电路板层数的同时,不断增加了对其可靠性和电性能的要求,原来的氧化、黑化处理技术逐渐被冷落,而“Cu/有机物”功能性金属(organsmetallic)表面处理,以增强附着力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这种方法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使铜箔表面高低不平的粗糙结构更强化,二是在铜箔的表面上生成一层有助于增强粘接力的功能性金属膜。所以有如此好处,主要是得益于采用新的处理溶液在对铜箔表面产生微蚀作用的同时并形成了有助于粘接的功能性结构。

  • 标签: 表面处理 技术简介 有机物 粘接性 铜箔 CU
  • 简介:丁腈橡胶5080(NBR-5080)适用于制造在航空油料中工作的活动或固定密封件和活门件,但HP-8B航空润滑油会引起密封件的收缩造成密封件失效。采用NBR-5080表面施涂氟碳涂层的方法提高其耐油性。通过对比分析丁腈橡胶与含氟碳涂层丁腈橡胶的表面接触角、表面形貌、耐油件及力学性能等,研究丁腈橡胶耐航空润滑油HP-8B的性能。结果表明:氟碳涂层NBR-5080的表而均匀一致、耐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 标签: 丁腈橡胶 氟碳涂层 耐油性 润滑油
  • 简介:采取硬度检测、拉伸试验、金相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铸造工艺HT250铸件的表面孔洞缺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HT250铸件硬度明显低于国家标准要求,部分铸件的抗拉强度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金相组织中铁素体含量较高(珠光体含量低于85%),石墨粗大、不均匀,化学成分不满足企业标准要求。孔洞缺陷是其加工表面在高速切削力作用下,石墨块脱落并同时牵扯着周边的铁素体一起塌陷下来,从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

  • 标签: 孔洞缺陷 HT250 铁素体 石墨形态 金相组织
  • 简介:7/8″(22.225mm)高温轴承钢钢球在精研工序检查中发现,有若干钢球表面有微小的黑点和麻点。采用碳硫分析仪、等离子光谱仪、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能谱仪对钢球的原材料、显微组织、硬度等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其表面缺陷性质及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钢球表面点状或麻点状小黑点缺陷为腐蚀斑点,并非钢球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加工缺陷。黑点缺陷是由于钢球存放的库房环境比较潮湿而腐蚀的,是钢球疲劳剥落的疲劳源,必须预防和控制。

  • 标签: 钢球 缺陷 黑点 腐蚀斑点 机理
  • 简介:为研究复合离子液体中电沉积制备Ir的工艺过程,探讨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BMIC-BMIBF4复合离子液体黏度、电导率及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分析IrCl3在该复合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并在不同电位下恒电位电沉积Ir层。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沉积层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MAC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黏度降低、电导率升高、电化学稳定性提高;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测试表明,Ir3+通过一步还原反应生成单质Ir的过程是受扩散速率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其平均转移系数为0.170,扩散系数为1.096×10-6cm^2/s;SEM显示,在还原峰电位处可以获得较为致密、平整的Ir层,而XRD谱表明Ir层为多晶结构。

  • 标签: 复合离子液体 N N-二甲基乙酰胺 电沉积
  • 简介: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进气管座镀镉层表面的白色斑迹,并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F-35防锈油、7804抗化学润滑脂、铁锚352胶3种有机物进行了模拟试验,确定了进气管座表面出现白色斑迹的原因。镀镉试片加速腐蚀试验和有机气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铁锚352胶及其有机气氛会对镀镉层表面造成腐蚀,进气管座表面白色斑迹为铁锚352胶污染,镉镀层被轻微腐蚀,并未穿透,并进一步提出了涂胶固化后减少有机气氛的工艺改进措施。

  • 标签: 电镀镉 白斑 352胶 有机气氛 腐蚀
  • 简介:直升机发动机滑油系统中,磁性屑末信号检测器末端插座搭铁片银铅焊料表面发现带有异味的灰色生成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XRV)、能谱(EDS)以及裂解气象色谱直谱联用(PGC-Ms)分析等方法,对生成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为酰胺类和酯类物质,酰胺类物质含量达13.70%(质量分数),导致异常气味的产生。其形成原因为航空滑油进入检测器,与插座银铅焊料反应形成络合物。

  • 标签: 航空滑油 银铅焊料 络合 酰胺
  • 简介:航空发动机新机交付装机时,发现辅助齿轮箱下磁性检屑器铝合金表面异常,检屑器孔口及内部液体中出现大量白色物质。通过对磁性检屑器异常表面形貌观察、能谱分析、化学滴定法分析确认了磁性检屑器异常表面属碱性介质引起的腐蚀,腐蚀产物为Na、Al形成的盐类物质,以及Al、Mg形成的Al(OH)3、Mg(OH)2的混合物。通过滑油分析、发动机装配情况调查、APC-Ⅰ型水基清洗剂成分分析及加速模拟试验,证明造成磁性检屑器发生腐蚀的介质为装配时进入齿箱的APC-Ⅰ型水基清洗剂。

  • 标签: 磁性检屑器 腐蚀 铝合金 水基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