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期技术雷达重点关注的趋势包括:生产中的早期预警和恢复、隐私与大数据、JavaScript战车一往无前,以及物理和数字的合并。

  • 标签: 雷达 技术 JAVASCRIPT 工具 框架 语言
  • 简介:论文首先分析了入侵检测的概念,指出了入侵检测的发展情况,以数据分析的角度给出了它的基本分类。作为实践活动,在后面给出了一个基本的网络入侵检测的程序实现,为相应的程序开发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入侵检测 网络安全 计算机应用 信息 程序设计 VC
  • 简介: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结合漳州实际,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实施内容和过程,从实践中得出地下管线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验,以供相关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信息管理系统研发、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作参考。

  • 标签: GIS 地下管线探测 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机制
  • 简介:计算机数据库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所以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是保障企业和个人的隐私以及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的关键,数据库入侵检溺4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目前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基本是在防火墙以及数据加密之后开发创造的安全保护技术。虽然目前防火墙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被广泛运用,但防火墙自身无法充分抵挡黑客的侵袭,所以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势不可挡。文章主要环绕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展开讨论,来增强我国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

  • 标签: 计算机数据库 入侵检测技术 发展研究
  • 简介:文章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面向业务科研需要,建立基于基数据的西藏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管理及共享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关键词多普勒雷达;基数据;管理中图分类号TL8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4-0000-02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InformationManagementandSharingSystemBasedonRawDataofTibetDopplerRadarLiChunyan,LiuYong,CiRenCuoMu(Tibet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NetworkCenter,Lhasa850000)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useofcomputers,databasetechnology,business-orientedresearchneedstoestablishbasicdataonTibetDopplerweatherradardatamanagementandsharingsystemrealization.KeywordsDopplerradar;Rawdata;Management一、引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雷达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具有全天候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能力,是监测跟踪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成熟、消亡过程的有效探测工具。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加强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探测和预警能力,为开展短时灾害性天气系统及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人工影响天气、中尺度数值预报奠定坚实基础。随着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西藏地区已相继建成了四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并逐步投入业务运行。建立有效收集、管理、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实现资料的共享,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型探测设备作用的关键。二、西藏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管理及共享系统的实现(一)系统设计原则针对目前西藏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管理分散、无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资料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面向业务科研需要,设计合理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管理策略,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并搭建资料管理和共享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将资料进行方便、快捷的共享。(二)数据管理策略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主要包括基数据(既雷达体扫文件,该数据含雷达反射因子Z、径向风速度V、谱宽W等信息,为二进制文件格式),还有基于基数据经过各种气象算法和数字图像处理生成的产品,如组合反射率因子(CR)、垂直液态水(VIL)、回波顶(ET)、谱宽剖面产品(SCS)等丰富的天气雷达二次产品。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数据量大,一个站点一天数据约为2.9G,其衍生产品可达三十多种,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分类,并进行科学的存储及管理是本项目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多普勒雷达资料基数据文件大、数据产品种类多等特点,系统研究制定了针对西藏地区多普勒雷达资料的管理策略1.根据业务需要及该资料的特点,确定资料存储管理的重点为雷达基数据资料,因为该资料为雷达运行的基础资料,其中包含天气变化信息、雷达运行状况信息、雷达所在环境信息等,所有的衍生产品均是基于此数据;2.由于基数据为二进制数据格式,需要专业的软件才能读取其中的有用信息,为便于该资料的共享使用,系统开发后台资料处理系统,实时提取基数据中最重要的雷达反射因子Z、径向风速度V、谱宽W三种数据,并运用图形图像技术,形成直观的图像,在共享系统上共享应用;3.根据现有资料的传输情况,对业务要求传输的资料进行存储管理及共享;4.由于基数据量大,为便于存储,系统采用压缩技术,开发资料自动压缩处理模块,对基数据进行有效压缩后存储;5.为便于资料的共享使用,与相关自动站站点资料结合,提供按时间和按天气类型两种方式进行资料检索;6.为便于历史资料的使用,系统开发了针对下载后的雷达资料显示软件。(三)技术实现针对多普勒雷达资料特点,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结合的方式开发,其中数据共享应用系统采用B/S方式开发,资料管理系统采用C/S方式开发。1.系统流程为便于资料管理,本系统按时间将资料分为实时资料和历史资料两部分进行管理。(1)实时资料库为近期雷达资料,库中含①实时雷达基数据既雷达体扫文件;②宽带网实时传输的五种数据图;③基数据初步分析的四种数据产品图像回波强度、谱宽、径向速度、无定证回波强度。(2)历史资料库为非实时库中所有的雷达基数据,采用压缩格式存储,以天为单位,全天数据一个压缩包。为便于使用,提供两种检索方式①按时间检索、下载;②按天气要素检索、下载(与相关自动站资料相结合)。下图为系统资料管理流程及结构图。图1.资料管理流程图2.系统开发技术方法系统开发主要分为三部分资料管理系统、资料共享应用系统、基数据图像显示软件三部分。(1)资料管理系统系统采用C++BUIDER6.0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YSQL数据接口技术、WINZIP软件的命令行工具(WZZIP.EXE和WZUNZIP.EXE)、目录监控技术以及利用MICPAS3系统中西藏各县的经纬度数据,实现了全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自动处理和存储。主要有以下模块1)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监控和接收模块。2)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的显示处理模块。3)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图像化处理模块。4)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图像的地图叠加模块。5)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图像的自动生成模块。6)多普勒雷达基数据及图形产品自动入库模块。7)雷达数据自动入库和维护。8)历史多普勒雷达基数据的压缩存贮模块。(2)资料共享应用系统该系统以B/S模式采用PHP、MYSQL等工具开发,实现对雷达资料的网络浏览、共享、查询及下载等功能。主要有以下模块1)数据关联模块。2)共享系统数据演示模块。3)资料查询及下载模块。(3)雷达基数据显示程序以Windows系统作为操作系统系统,采用C++BUIDER6.0作为开发系统。(四)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1.资料管理系统(1)实现对西藏地区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自动收集、分类、入库,监控;(2)实时处理基数据资料,并生成四种雷达图像产品实时入库;(3)实现了对实时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可控管理,既实时资料的保留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调节范围在1-21天之间;(4)图像压缩质量可根据资料存储状况进行调整;(5)实现了对历史资料的自动按天压缩、存储、入库;(6)实现了对雷达站相关自动站资料的自动收集、入库。2.数据共享应用系统(1)对实时传输的5种整点图形资料的动画显示;(2)对实时传输基数据的4种分析图像产品的动画显示;(3)实时基数据的查看、下载;(4)实时库中5种整点图形资料的回放;(5)实时库中4种分析图像产品的回放。3.资料应用软件针对已下载解压后的多普勒雷达基数据文件,实现基数据文件的图形显示,包括单个基数据文件的图形显示和多个基数据文件的动画显示,显示包括多个要素(回波强度、径向速度、谱宽、无订正回波强度),多个显示范围(240公里、120公里、60公里、30公里),多个层次(九个层次)。(五)运行情况系统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系统运行稳定。经相关单位应用,在气象业务及科研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三、结论(一)系统采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针对多普勒雷达资料特点,以C\S和B\S模式相结合方式开发建设系统。数据管理科学规范,易于管理和共享、应用,为面向全区雷达资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二)系统采用开放式网络环境、标准化协议以及通用系统开发工具,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易于实现和其他系统的互操作,有利于系统未来的发展。(三)应用界面友好用户只需要浏览器即可初步使用该资料,显示、浏览、查询、下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明了。参考文献1高梅,张文华,接连淑,阮征等.基于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雷达资料网络数据库.气象科学.第30卷第1期2002年2月

  • 标签:
  • 简介: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网络安全的主要防护措施以及其不足之处。而入侵检测技术就是有益的补充,然后进一步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给出了入侵检测在计算机安全防护中应用的实例,给出了算法框架,以及运行结果。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入侵检测;程序开发中图分类号TN915.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4-0000-02ApplicationofIntrusionDetectioninComputerSecurityProtectionYinXiaogui(GuangzhouUniversity,Software&EngineeringCollege,Conghua510990,China)Abstract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computernetworksecurity.Itpointedoutthemainnetworksecurityprotectionmeasuresandtheirshortcomings.Intrusiondetectiontechnologyisabeneficialsupplement,Furthermore,itmadeasummariseofintrusiondetectiontechnologyandapplicationexamplesaregivenaboutintrusiondetectionincomputersecurityprotection.Someoperationresultandalgorithmframeworkweredisscussed.KeywordsComputernetwork;Computersecurity;Intrusiondetection;Programdevelopment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nret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己经越来越离不开Internet。但是由于Internet本身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其具有的开放性,使其极易受到攻击,给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一个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即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服务的可用性。为了能够实现这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那么计算机安全软件就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计算机网络安全(一)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手段所以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大事情,必须充分重视并设法解决它。如何确保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所必需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有(1)功能强大的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手段。它所保护的对象是网络中有明确闭合边界的一个网块,它的防范对象是来自被保护网块外部的对网络安全的威胁。(2)进行网络的合理分段与隔离控制。网络分段是保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项基本措施,其指导思想在于将非法用户与网络资源相互隔离,从而达到限制用户非法访问的目的。(3)系统的设置与更新。关闭不需要的使用端口,及时的对操作系统漏洞进行更新。(4)木马与病毒防护软件的应用。安装功能强大的杀毒、除木马的软件,并且及时的对病毒库进行更新。它利用从服务器端获取的病毒码信息对本地工作站进行病毒扫描,并对发现的病毒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清除。(二)传统方式的不足与入侵检测的必要性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成熟技术应用于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但随着新应用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新服务的层出不穷,这些传统的静态安全保障技术的有效性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由于信息安全知识的缺乏及管理上的松懈,再加上没有受过相关信息安全教育的用户数量的激增,各组织中计算机用户的密码通常设置得并不安全,简单的字典攻击就可以成功地破获相当一部分用户的密码,高强度的密码体系常常形同虚设;有效的报文鉴别技术如MDS算法,并没有在广大普通计算机用户中得到广泛使用,加上来自组织内部合法用户的攻击行为,计算机网络中所传输的信息的完整性通常也很成问题;拒绝服务攻击Dos,特别是由众多攻击者协同发动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田Dos,由于其攻击时所带来的巨大的数据流量,可以轻易地使被攻击的网络服务器软硬件系统过载,从而丧失服务能力,极大地威胁着信息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具有比各类防火墙系统更高的智能,并可以对由用户局域网内部发动的攻击进行检测。同时,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攻击者对各种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利用的尝试,从而在破坏形成之前对其进行阻止。当检测到来自内外网络针对或通过防火墙的攻击行为,会及时响应,并通知防火墙实时阻断攻击源,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攻击能力,更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提高防御体系级别。二、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入侵检测是提高网络安全性的新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系统或网络是否遭到攻击,是否有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攻击者,如果有则应采取一定的反应措施。初期多以基于本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为主,即在每一主机上运行一个或多个代理程序。它以计算机主机作为日标环境,只考虑系统局部范围的用户,因此人人简化了检测任务。由入侵检测工具对主机的审计信息进行分析与检测,并报告安全或可疑事件。基于本机的入侵检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开发出的入侵检测系统也比较多,部分己形成了实用产品,例如IntrusionDetection公司的KaneSecurityMonitor,TrustedInformationSystem公司的Stalk。日前,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商业化产品较多,多为基于网络关键结点(如防火墙、路由器等)进行检测,如Cisco公司的VetRangero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在所有受保护的主机上都安装检测系统,配置费用高,所以实际应用较多的是网络型的入侵检测系统。但是高带宽网络、交换式网络、VLAN、加密传输的发展都对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造成了很大限制,所以现在主流的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两者结合。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主要面向大型网络。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网络入侵检测软件,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也刚刚起步,与外国尚有差距。三、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协作系统的应用(一)系统的基本原理本文应用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协作系统进行合作,来构建入侵检测系统。系统由中央控制器、用户界面及分布在各个子网中的扫描节点、检测节点组成,每个扫描节点负责扫描自己所在网段的主机及子网,从中发现安全漏洞并提出修补措施,从而避免了防火墙的访问限制,能够获得准确的扫描结果;各检测节点根据本节点的检测策略,对本子网或其它检测节点提供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入侵,则根据相应的安全策略进行响应。(二)系统设置针对特定的攻击,设置攻击的源IP,端口,及子网掩码,目的IP,端口,及子网掩码,然后选择要拦截或放行的协议类型。每一次设置相当于一条记录,可以设置多条记录,攻击模式库即由这些记录共同构成。设置完攻击模式库后,点击installrule实现库的安装。首先在CMainFrame类的OnRulesAdd()函数接收用户输入,并把设置的规则添加到文档类里面的的m_rules数组里面。(三)截包方案本部分采用应用层截包方案,即在驱动程序中截包,然后送到应用层处理的工作模式。程序工作在内核的话,稳定性/兼容性都需要大量测试,而且可供使用的函数库相对于应用层来说相当少。在应用层开发,调试修改相对要容易地多。在应用层工作,改变了工作模式,每当驱动程序截到数据,送到应用层处理后再次送回内核,再向上传递到IP协议。所以需要看到这样性能影响非常大,效率非常低。不过由于台式机的网络负载相当小,不到100Mbps足以满足要求,尤其是主要用于上网等环境,网络连接的流量不到512Kbps,根本不用考虑性能因素。所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部分决定采用应用层的截包方案。在设备程序开发包(DDK)中,微软包含一个新的命名为Filter-HookDriver的网络驱动程序。可以用它建立一个函数来过滤所有所有通过这个接口的流量。System32\drivers目录下的IPFLTDRV.SYS是Microsoft提供的IP协议过滤驱动程序。它允许用户注册自己的IP数据报处理函数。本程序采用DrvFltIp.sys驱动程序实现IP协议过滤。其中回调函数是这类驱程的主体部分。DrvFltIp.sysIP过滤驱动程序使用这个过滤钩子来判断IP数据包的处理方式。(四)中央控制控制管理负责协调控制网络中的扫描节点和检测节点,包括向节点发送控制指令及接收各节点的工作状态;负责对分布到网络上的各节点的数字签名及安全策略的配置;负责各检测节点间的负载均衡,如果某个检测节点的负载较重,则控制管理将该节点的一部任务分配到其它较空闲的检测节点。这里尤其需要进行通信管理,通信管理主要提供控制管理、数据融合与底层各个扫描节点、检测节点的通信通道。具体说来,控制管理可以通过通信管理给检测节点下达控制指令,同时通信管理也将各节点的执行情况返回给控制管理;数据融合可以通过通信管理要求底层节点提供更多的事件记录信息,同时,通信管理负责将返回的记录提交给数据融合模块进行分析。通信管理负责中央控制器与各扫描节点、检测节点之间的认证,并采用通信加密体制完成信息和消息的传送。系统运行界面如下图所示。参考文献1白以恩.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M.黑龙江哈尔宾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韩东海,王超,李群.入侵检测系统实例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FISKM,VARGHESEG.AnAnalysisofFastStringMatchingApplied,toContent-BasedForwardingandIntrusionDetectionR).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2002.作者简介尹晓桂(1972-),男,江西,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与开发,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 标签: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其既推动着社会进步,也改变了人类生活。而计算机数据库的入侵检测技术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安全以及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丛研究入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 标签: 计算机 数据库 入侵检测技术 解决措施
  • 简介:信息技术的到来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普及化,我们也认识到了计算机网络面临的诸多问题。软件是计算机重要的核心组成,对于计算机安全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软件安全是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的前提,而编写安全软件和检测是防止安全漏洞的重要措施。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研究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方面的技术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安全漏洞 检测技术
  • 简介:MicrosoftDynamicSystemsInitiative(DSI)为简化企业的软件开发、部署和管理提供了路线函。当前支持系统管理DSI模型的Microsoft产品和技术包括AutomatedDeploymentServices,MicrosoftOperationsManager(MOM)2005,SystemsManagementServer(SMS)2003、

  • 标签: MICROSOFT 应用程序 Management Systems WMI Services
  • 简介:给水管线探测质量检查在地下管线质量检查中属于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围绕给水主要布置形式和管网附属设施的设计理念,结合实际管线项目阐述其在给水管线探测质量检查中的运用。

  • 标签: 城市给水管网 给水管线探测 质量检查
  • 简介: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崭新技术。本文从在娱乐方面;在教育培训方面;在信息咨询方面;在电子出版物方面;在广播电视、通信领域等方面就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4-0000-01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ChangZhenzhong(LiaoningModernServicesCollege,Shenyang110164,China)AbstractMultimediatechnologyisintegratedtreatmentofcomputertext,graphics,images,audio,videoandothermediainformation,sothatavarietyofinformationtoestablishthelogicalconnection,integratedintoasystemandreal-timeinteractiveandinnovativetechnology.Thisarticlefromtheentertainment;ineducationandtraining;intheinformationadvice;nelectronicpublications;nradioandtelevisionbroadcasting,communications,etc.onthe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hassomevalue.KeywordsMultimediatechnology;Spplication;Computer一、前言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崭新技术。它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相关领域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如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一)在娱乐方面1.家庭信息中心。家庭将是未来人们生活、活动,尤其是工作的主要场所,借助家庭信息中心,可以在家中工作、娱乐。人们可以以家庭作为信息中心拨打廉价或免费的网络电话,收发传真和电子邮件,通过视频通信与亲属或同事面对向地交谈,处理工作事宜,更可以进行娱乐和休闲。2.视频点播系统。交互式电视会成为电视传播的主要方式。通过增加机顶盒和铺设高速光缆,将有线电视改造成为交互式电视系统,从而实现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以及家庭购物、网络游戏等功能。3.高清晰电视与数字电视。从开发和生产厂商以及应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多媒体计算机分成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家电制造厂商研制的电视计算机,是把CPU放到家电中,通过编程控制管理电视机、音响,有人称它为“灵智”电视;另一类是计算机制造厂商研制的计算机电视,采用微处理器(80×86,68×××)作为CPU,其他设备还有显卡、光盘系统、音响设备以及扩展的多窗口系统。4.影视娱乐业。对于影视娱乐业采用计算机技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已经众人皆知了。多媒体技术作为关键手段,把影视娱乐业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作品的制作和处理上,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动画片的制作,就能充分说明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娱乐业中的作用。动画片经历了从手工绘画到电脑绘画的过程,动画模式也从经典的平面动画发展到体现高科技的三维动画。由于电脑的介入,使动画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离奇和更加具有刺激性。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在影视娱乐业中,使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趋势.大量的电脑特效被注入到影视作品中,从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和商业卖点。(二)在教育培训方面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的主要应用对象,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教学课件,测试和考试课件能创造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和交互式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通信网络,可以建立起具有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图书馆的远程学习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参加学校的听课、讨论、做实验和考试,也可以得到导师面对面的指导。用于军事、体育、医学和驾驶等方面的培训的多媒体系统不仅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场景,省去大量的设备和原材料消耗费用和避免不必要的身体伤害,而且能够设置各种复杂环境提高受训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并且由于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并能自由交互,还可以使培训印象深刻,培训效果成倍提高。(三)在信息咨询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商业应用涵盖商品简报、查询服务到产品演示、电视广告以及商贸交易等方方面面。各公司、企业、学校、部门甚至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进行自我展示并提供信息服务。使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各种图文并茂的软件可开展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例如,旅游、邮电、交通、商业、气象等公共信息都可存放在多媒体系统中,向公众提供多媒体咨询服务。用户可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查询到所需的多媒体信息资料。(四)在广播电视、通信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是现代通信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通信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许多新进展,多媒体会议系统、多媒体交互电视系统、多媒体电话、远程教学系统和公共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参考文献1罗大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05,82孙玉明.论多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有效支持J.科技创业月刊,2005,53朱明.鸟世界——美术作品精选J.科学大观园,2004,74李立群.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J.山东科学,1994,25李圣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04,11

  • 标签:
  • 简介:一、前言很多数据库系统性能不理想是因为系统没有经过整体优化,存在大量性能低下的SQL语句。这类SQL语句性能不好的首要原因是缺乏高效的索引。没有索引除了导致语句本身运行速度慢外,更是导致大量的磁盘读写操作,使得整个系统性能都受之影响而变差。解决这类系统的首要办法是优化这些没有索引或索引不够好的SQL语句。

  • 标签: SQL语句 技术优化 索引 系统性能 应用 整体优化
  • 简介:文章通过实例阐述了内网管理技术在大型企业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必要性,诠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内网管理技术,阐明了几种管理方法的机理,并对其在安全监控、计算机非法入侵等问题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主动管理 IP地址盗用 安全集成 报警联动
  • 简介:文章从VPN的技术特点以及在校园网建设中的服务器配置和客户机配置几个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对VPN三种安全性技术进行了分析,使VPN技术能真正有效安全地为我们服务。

  • 标签: 隧道协议 服务器配置 安全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技术概念、计算机取证人员在取证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操作规范,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取证应用的主要技术,讨论了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计算机取证 取证技术 电子证据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智能型入侵检测模型,它能收集校园网中的数据并能训练这些数据以生成检测模型,使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并将模型分配给检测器的过程高效、自动化。

  • 标签: 校园网 入侵检测 模型
  • 简介:在Windows系统中,计算机会自动对USB设备进行定时检测,从而确定用户是否接入或者拔掉了USB设备,这个检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毫秒,虽然这样能保证用户及时使用或拔掉USB设备。但对于没有任何USB设备的人来说,这样的过于频繁的检测也会占用掉一部分系统资源,

  • 标签: USB设备 系统资源 WINDOWS系统 计算机 接入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