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在发生CAP1400非能动核电厂事故1个月后,仅通过非能动空气流道可实现安全壳冷却。设计上,要求空气流道气动特性尽可能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本文应用STAR-CCM+软件对大型先进非能动核电厂CAP1400实际1∶1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简称CFD)分析,研究环境风速、风向、温度等因素对空气流动特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CAP1400具有风中立特性。

  • 标签: 环境风 空气流道 风向中立
  • 简介:核能是世界上主要电力能源供应支柱之一。本文比较了我国核能与其他能源放射性影响和温室气体排放,总结了世界上3次严重核事故后果及核安全技术进步现状,分析了我国公众对核电接受度阶段变化及特点,提出了核能发展应重视规划环评建议。核能作为高效、清洁、低碳基础负荷电力供应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能源需求现实选择。

  • 标签: 核能 环境 公众 放射性 温室气体 环境影响评价
  • 简介:本文利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了爆破阀传热模型,采用稳态及瞬态求解器对AP1000型核电厂正常工况和严重事故工况下爆破阀传热过程进行了计算与研究。计算过程中实时监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随时间变化,计算结果为验证爆破阀在严重事故工况下可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正常工况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约为75℃;严重事故工况下,阀体表面与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分别采用10、50及100W·m^-2·K^-1三种条件进行计算,药筒壁面最高温度分别达到95.7℃、124.8℃及154.8℃。计算结果表明,严重事故期间,药筒壁面最高温度不超过160℃,不会对爆破阀所用火药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爆破阀 严重事故 传热 可用性
  • 简介:为了真正落实法规中强调保护环境要求,现行辐射防护体系应该从单纯对人类防护,拓展到对整个环境电离辐射防护.其中,建立对非人类物种危害评价体系是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本项工作开展难点.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在建立生物剂量模型研究最新进展,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环境 电离辐射防护 生物剂量模型
  • 简介: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后,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迅速作出批示,并于当晚主持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抗震救灾紧急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周生贤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以高度政治责任心和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精神,将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急灾区人民之所急,

  • 标签: 环境保护 地震灾区 应急工作 部署 核安全 抗震救灾工作
  • 简介:建立完善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是制订《"十二五"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主要任务之一。现行国内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标准满足了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基本需求。根据国家相关管理性法规标准,参照国内外最新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标准和方法,查找出28项标准缺项。这些标准经过制定完善后,将形成一个结构基本完整辐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

  • 标签: 辐射环境 监测 标准体系 制修订
  • 简介:介绍了温排水环境影响审查现状,讨论了温排水限值与监管混合区,对制定温排放审管标准和改进温排放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温排水 监管混合区 环境影响评价
  • 简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和灵魂。

  • 标签: 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 灵魂 基础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
  • 简介:以沿海核电建设为背景,描述了海洋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种类、变化趋势和潜在污染,从放射性污染现状以及中国海洋生物特点出发,指出海洋生物非人类物种防护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上进行考虑。此外,提出了海洋非人类物种辐射防护思路,也对我国海洋辐射防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 标签: 辐射防护 参考物种 非人类物种 近岸海洋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简介:2005年3月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出《关于在部分省(市)开展电磁环境污染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通知》,通知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利用电磁能和产生电磁场设备、设施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电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社会各界和公众对此反映强烈。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

  • 标签: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境污染源 试点工作 申报登记 书写 2005年
  • 简介: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2008年5月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到目前为止,灾区没有发生次生重大环境事件。此外,灾区所有核设施均处于安全状态。核安全局专家和四川环保局组建专业小分队发现50枚放射源,已有35枚放射源进行收贮。

  • 标签: 安全状态 环境保护 核设施 灾区 环境事件 放射源
  • 简介:参照国内外航空γ能谱测量校准标准和IAEA有关权威技术文献,利用国内现有的航空γ谱仪系统校准条件,对目前属国际上先进一套航空巡测γ谱仪系统开展了系统性校准工作。介绍了航空巡测γ谱仪系统性能和机载安装,对基本校准内容和涉及重要参数,如宇宙射线、系统本底、大气氡本底、天然放射性核素及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和60Co等,进行了科学校准,给出了校准数据正确使用方法和应用条件。

  • 标签: 校准 航空巡测 航空γ谱仪
  • 简介:本文介绍了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和防护标准,讨论了我国在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防护标准理解和使用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出非预期负面结果。

  • 标签: 输变电工程 环境影响 防护标准
  • 简介:针对云南省核技术应用现状,就目前核安全及辐射环境监管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加强和完善云南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应从建立云南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架构、开展重点地区放射性污染监管示范项目、加快全省辐射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工作具体建议。

  • 标签: 核技术应用 环境安全 监督管理
  • 简介:放射源退役是我国辐射安全监管中面临一个难题.从放射源使用单位和政府部门监管两个角度,分析了放射源退役难问题.认为用源单位未能合理统筹退役资金安排和使用是其根本原因,它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现行放射源生产、销售和使用审批与监管制度在放射源退役问题上存在局限性,破解关键在于引入经济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在综合分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概念、起源及其作用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经济手段,建立放射源退役机制措施和建议.

  • 标签: 环境污染责任险 放射源退役 经济手段
  • 简介: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体系是核设施安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核电建设不断发展,监测技术和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低水平监测中存在问题分析,并调研美国和欧盟对此问题处理方法,给出我国解决监测中探测限问题思路和建议。

  • 标签: 核设施 流出物 环境 监测 探测限
  • 简介:医用电离辐射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辐射实践。本文针对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特点,阐述了医院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环境影响因子识别、采用标准、环境影响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等;提出在进行医院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关注从事介入操作医务人员和核医学科患者陪同人员所受剂量。

  • 标签: 医院 核技术 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 剂量